花蓮鳳林北林社區居民,最近在社區公園裡,自力搭建了一座土窯,希望讓社區媽媽可以一起在這土窯學習窯烤烹飪,更要讓這個角落,成為居民聚會的場所,一同來認識這座土窯的故事。

一早,花蓮鳳林北林社區的媽媽,就在社區公園裡的棚子下忙碌著。只見人手一個麵團,不斷地捻揉、擀平,有些媽媽如果做得不順手,社區家政班長陳日妹,除了會邊講解外還會手把手的示範



[北林社區媽媽
溫細綢]
今天我第一天來學的,(是喔),是,(會難嗎),不會,(怎麼會不難),她弄得好好的,我們就這樣做。(以前有吃過比薩嗎),有吃過,(但)不是自己做,兒子買回來吃的。

今年八月,鳳林北林社區結合青年團和工班的力量,在前身是養蠶場的社區公園角落,搭起了一座土窯,這座不假他人之手的土窯,對這群沒經驗的社區居民來說,是非常困難的,尤其這個土窯,不但要能生火燒烤不崩塌,更要讓食材受熱均勻,也因此,負責設計建造的社區工班四處收集資料,甚至遠赴外縣市參訪請教,不斷地討論修正設計後,才設計出適合北林的土窯,但首要面臨的難題卻是鳳林地區不產防火的黃土。

[北林社區發展協會
理事長 楊火土]
這就是要我們動腦筋,自己做自己知道,以前我們烤菸也要做烤箱,有那個原理,我們這些想起來就知道怎麼做了。

[造窯師父
溫玄光]
它這個窯其實說起來,說簡單很簡單,要做起來卻沒有這麼簡單,第一(就是),因為我們這邊要找黃土沒這麼容易,這黃土沒那麼容易找,那是因為我們這邊有菸樓,以前有種菸葉,菸樓的牆壁是黃土做的,我們去塌掉的菸樓拿它的泥土來做起來。

鳳林地區早期留下的菸樓成了最大功臣,但解決了外層保溫防火的泥土窯體,窯下的生火加熱保護層,卻也不是紅磚砌一砌就好,裡面也是暗藏玄機。

[北林社區工班成員
溫玄光]
這有一個保護層,裡面第一層上來放一層沙子,沙子弄好了,再一層玻璃瓶,空的玻璃瓶,擺一層,再來放一層沙子,沙子弄好再放一層黃土,黃土是因為可以防火,火不會直接燒下去。



有了土窯,那要烘烤什麼呢?被笑稱鬼靈精怪的社區媽媽,每每提出令人驚豔的創意,除了常見的麵包外,烤雞、玉米、地瓜等都曾被丟進土窯裡。

[北林社區工班成員
溫玄光]
這個窯主要訴求是麵包窯,結果我們起火的時候,看到窯裡的火,這樣的火,可以烤雞,可以烤地瓜,可以烤玉米,我們才拿來試,拿來丟進去試烤,結果真的可以烤這些東西,才會說有誰想烤雞,就自己來起火自己來烤。

最近陳日妹更嘗試,將客家傳統梅乾扣肉與西洋披薩結合,在土窯烘烤出有客家特色的披薩。

[北林社區發展協會
理事長 楊火土]
梅乾扣肉就很有名,很有名字,她們就說要不然來試試看,做過一、兩次,(覺得)很好吃,我們這次就再來做這樣,和一般的比薩材料不一樣,它這種的就比較有香味




梅乾扣肉披薩說穿了,做法和一般的披薩並沒有兩樣,也不困難,只是誰也沒想到兩樣加起來會有這麼好的滋味,但是要烤得好,火候的拿捏是關鍵,第一次烤幾乎就是失敗收場。

[北林社區工班成員
溫玄光]
烤麵包的時候(就是說),第一次烤不知道它的溫度,還有裡面要怎樣處理它,才會說第一次烤會失敗,是這樣的,不是窯的問題,而是人為的問題才會說麵包烤焦掉。



因此負責建造及顧爐火的溫玄光,也要學著抓到訣竅,像是爐火太小時,就要封住煙囪,讓窯體的餘溫不會太快散去。

[北林社區工班成員
溫玄光]
因為剛才起的火比較小了,要蓋著,讓火不要跑太快,這麼快跑掉,才要把它蓋著,裡面烤的東西會比較快熟



但畢竟是第一次做土窯,偶爾還是會「漏氣」,食材沒熟,因此要如何改造土窯,讓土窯更好用也更衛生,也開始構思並排進他們未來的計畫裡。

[北林社區發展協會
理事長 楊火土]
這樣烤裡面看起來就不是很乾淨,我就想到,我以前我烤菸用鐵管進去,爐子燒火,用溫度來烤,我就想到這樣的方法想做新的

一盤盤美味的披薩出爐,品嘗過的人無不點頭稱讚,北林社區居民越來越有信心,這座社區土窯旁,也常常傳來歡笑聲。

[北林社區發展協會
理事長 楊火土]
我們社區這些家政班的,如果有什麼活動,他們就會來這邊做來這邊烤

[北林社區媽媽
蔡谷妹]
我們就是盡量,我們這是鄉下,來到這邊大家在一起就很快樂,而且都是上了年紀的人,在這邊聊天這些,可以大家一起吃東西,很高興。

一座仿造早期菸樓原理的土窯,原本是讓社區媽媽發揮廚藝,烘烤美食的地方,但在美食的吸引下,這座土窯也慢慢為社區帶來歡笑,更變成居民的重要集會場所。

採訪/撰稿 陳君明
攝影/剪輯 徐偉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客家新聞雜誌 的頭像
    客家新聞雜誌

    客家新聞雜誌HAKKAWEEKLY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