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上天為你關上一扇門,就會為你開一扇窗。面對生命挫折時,剛開始難免逃避閃躲,但許多人後來仍在困境中尋找出路,家住台南東山的藝術家彭景輝,當兵時因一場意外失去了左腿,剛開始當然難以接受這樣的事實,也相當失志,但在復健的過程中,他受到醫院內樂觀的小兒麻痺病患激勵,決定振作起來。彭景輝曾做過廣告攝影、燈具設計工作,一次機緣下認識陶藝老師,因而一頭栽進陶藝創作。而他更不藏私,每週至少有一天會特別到嘉義市腦麻協會指導學員們做陶,更間接幫助他們復健。彭景輝希望能夠發揮正面的力量來鼓勵每一個人,絕對不要因為身體殘缺而放棄自己。


色澤亮麗的柿子糖果罐,以及各種不同表情的貓頭鷹擺飾,一件件精美的陶藝作品,全是這些四肢萎縮、表達能力緩慢的腦性麻痺學員,一點一點細心捏製而成。

來,我們開始了喔。好,那我們要看老師,先我們先拿一團土,拿一團土,對,看老師,大概這麼大就可以了,對,這樣大就好了。

光是將陶土壓扁、揉成圓、搓成長條形,每一個動作都要比一般人更花力氣,但學員們仍認真學習,完成每一個步驟。

再來,那個另外一隻耳朵,用手,用手,來唷,看一下這邊,這樣子喔,用手,對 這樣子。

帶領學員們藉由做陶找到成就感的彭景輝,左腳因為受傷裝上義肢,走起路來總有些吃力,但他總是不厭其煩,耐心示範教學。

[陶藝家
彭景輝]
看了之後,我看他們做的東西,你知道腦麻那個手,本身就不方便,而且能做那麼漂亮的東西,很多人都很驚嘆,那我也是說,我當初受傷之後,我也受很多人幫助,那我想說,既然我現在有這個能力回饋,我就盡量再,再幫助他們。

[社團法人嘉義市腦性麻痺協會 主任
林麗美]
就是自從彭老師過來之後,因為他的捏塑方法,跟我們之前的教法不一樣,所以讓孩子,創造了更多不同的,那種捏做的手法。就是手眼協調,還有他的那個,因為陶土,陶土跟手的那種接觸度,就是有一點像復健作用,就是說,可能他的肢體動作上原先是,不是那麼地靈活,然後藉由陶土的捏塑,讓他的手部功能靈活了,手眼協調也變好了。

學員們雙手微微顫抖著,對著鏡頭獻出自己剛捏製好的作品,笑得開朗誠摯。對彭景輝來說,這樣的教學互動,是彼此學習的過程。

[陶藝家
彭景輝]
你可以注意看他們在,像我,我們捏製很簡單,問題是他們在捏很不容易 ,那個很不容易的時候,他們就很盡心盡力去做,他也不會覺得說,我做不好還怎麼樣,他們就是說,我盡我最大的努力去做。

什麼事都要盡力去做,是彭景輝在生命轉折後,對人生的體悟。(轉場工作室)當兵時彭景輝因一場意外砸傷了左腳,膝蓋以上必須截肢,當時的打擊如今還歷歷在目。

[陶藝家
彭景輝]
剛開始是很難接受,但是因為我有去,因為我那時候,我們是以前的科長,就是中校,他帶我去那個,現在的什麼振興醫院,就是北投榮總那個,振興醫學復健中心那邊,去那邊的時候我看到很多,小兒麻痺,他們有的是,從小就得小兒麻痺很嚴重,那我想,我看一看我就覺得說,我最少我以前讀書,我跑過船也看過世界,對他們,比他們來講我幸運很多,我為什麼要,沒有什麼悲傷的權利,所以就這樣走過來。

將悲傷化為力量,彭景輝沒有放棄自己,意外發生後他做過許多工作,曾擔任電腦教師、做廣告攝影以及燈具,都與陶藝毫無關聯,但在一次機緣下認識一位陶藝家,開了完全不同的一扇窗。非美術科系出身的他,常以人生經驗為創作主題,像這件以老兵不死為概念的陶藝作品,還入選2004年高雄鳳邑美展。

[藝術家
彭景輝]
老兵就是已經快枯零的東西,所以我就以枯木去代替,那不死它就是說,它有後面的,一些後續的利用價值,就是說,它有一些豐富的戰爭經驗。假如說我那個枯(木),那個木頭就多一些新芽出來,就是說我們後續的,從前面的地方聽到一些消息之後,我們就是開始茁壯,那我就以那個葉子代表說,我們後續者一個茁壯的方法

彭景輝平時多以生活陶為創作重點,但要如何讓生活陶融入在地,更有變化,一天他靈機一動,想到可以將台南東山出產的龍眼木,製成龍眼灰釉加入在陶藝中,增添獨特美感。

[藝術家
彭景輝]
特色第一個,它一般來講,假如說你,分量稍微高一點的,就是灰釉的成分差,比例稍微高一點的話,它會呈現好像樹枝釉的感覺,就是一叉一叉這樣子流下來,樹枝釉,它的再來就是,你假如那個比例再降低一點的話,它呈現出來的釉色,很像玻璃紙,很像玻璃紙的那種感覺,非常漂亮,而且是,感覺上也像柴燒的感覺。

除了陶藝品,彭景輝三年前更開始接觸琉璃,製作許多琉璃相關生活用品和擺飾,更將木頭、琉璃創作結合成一件有古典美感的燈具。給自己嘗試的機會,也學習走入人群,彭景輝藉由創作,找到生活的寄託,與生命的意義。

採訪/撰稿 吳怡君
攝影/剪輯 羅應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客家新聞雜誌 的頭像
    客家新聞雜誌

    客家新聞雜誌HAKKAWEEKLY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