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湖口鄉親很多年前就在老街買下房子,準備在退休後賣咖啡、賣鬆餅,享受自己的退休生活。後來跟兒子兩個人,一邊學烘焙一邊利用假日開店先試水溫,沒想到生意才開始有點起色,馬上就遇到了全球疫情大爆發。念大學的兒子還選擇休學、專心去學烘焙,一家人認為只要找到興趣、學有專精,任何困難都可以創造機會、得到成績。跟著邱月華、羅應展的鏡頭一起去體驗。
整排的紅磚建築。
拱形的長廊。
粄條還有客家鹹湯圓。
老建築、好味道,形塑了湖口老街的地方特色,也正是吸引各地的遊客,來此走走看看。
而就在老街傳統的氛圍裡,有人卻反骨的賣起義式料理。
顧客
湖口老街只是襯托出它這個感覺出來,其實不會說非常介意說,它是開客家的那一定要是做客家的食物,那我覺得主要是好吃,然後有味道,環境整潔舒適,氣氛OK,那其實就很夠了。
顧客 邱秀春(右)
我聽他媽媽說,他從小就很愛煮食,國中的時候就會煮給全家人吃,一個地方一定要有新的舊的一起,才有吸引人的地方,不然全部都是老的你看得也會膩,有新的,有舊的,有中、有西,這樣比較多選擇。
從小就愛做料理的楊宗沂,15歲就開始當老闆,而他會開店做生意,其實為了幫媽媽圓夢。
楊宗沂母親 甘秀娥(左)
能夠和顧客聊天,有時間聊天,意思就是說我的生意不好,最後就是,也是我的孩子幫我救場,什麼東西全都是他去學的。很不好意思,因為他從高一就開始,在這邊開店,星期六、星期天他的同學出去玩,他卻變成要在這裡做生意。
餐飲業者 楊宗沂(右)
資源互補,那我就是能力互補給他,對,媽媽可能沒有做餐飲業的能力,剛好兒子有,那兒子又沒有錢,剛好媽媽有錢,就這樣可以開了一間店這樣,不知不覺就蹦出來,我也覺得很奇妙。
要烘焙出有幸福的餐點,是楊宗沂對自家產品的堅持,因此他糕點上的檸檬是自家種的、草莓是大湖農民直送,對於用料也絕不手軟。
餐飲業者 楊宗沂(右)
因為我們很堅持我們的食材的品質,假如今天客人是吃到是,今天是新鮮的水果,我們下禮拜,可能客人來吃,那我們就吃到,可能會吃到,他吃到壞掉的水果,他就覺得這個不穩定,那就變成他不會再來,那如果我們都是吃到,一直是穩定的品質,我們客人就會一直再來,就會細水長流。
當季的季節是草莓,是啊,它這個芒果也是自己種的,是啊,也很好吃啊,是啊,很甜。
洪誠駿全家人的味蕾,就是被宗沂的甜點收買的,他拿出手機裡的照片,要證明自己是店裡的熟客。
顧客 洪誠駿(左)
我也是買給老婆跟小孩吃,是啊,所以最主要是他們喜歡吃,我們就會來消費,對啊,因為說實在的,現在的人,不會看你認識還是不認識,是東西好吃才會來吃,是啊,過來買這樣,是啊,上禮拜我媽媽生日,我就來買兩個蛋糕。
遊客的屬性、年齡層差異極大的湖口老街,正好就是測試產品市場接受度的最佳場域。
餐飲業者 楊宗沂(右)
有可能是老人家,那他可能退休了來這邊休閒散步,那或者是家庭,就是大小朋友,4、5個這樣一起來,2對爸媽2個小孩這樣子,對,那就可能還會有年輕人,就是情侶出來約會。像老街這個點,如果這個東西賣得不錯,那我之後如果開到分店,那這個東西,這個產品就可以移到分店去賣,就代表它是成功可以的,它是一個很好可以試水溫的地方,因為它什麼客群都有,那什麼客人都有,什麼建議都有,我們就可以跟著去改善。
顧客
因為它這邊4.7顆星,評分很高,評分高的,對,然後他說這邊還有舒芙蕾,
那我覺得來這邊可以試試看。
顧客口中高評價的舒芙蕾,是研發過程中,他和媽媽意見最分歧的產品,現在卻是店內的明星商品。
楊宗沂母親 甘秀娥(左)
那時候一開始,開發那個舒芙蕾的時候,那很不好做,做的過程,我是說,煎起來很醜,我說你會把我店,打壞我的名聲,現在是變成說義大利麵,和我們的舒芙蕾,是我們整個店的特色品,當完兵回來,他製作的那個派,派又是變成說我們,另外一個新的,新的特色產品。
邊做邊摸索,經過多次失敗後,母子倆總算找到了經營方向和特色。
楊宗沂母親 甘秀娥(左)
我的營業額第一天只有200塊錢,然後還是隔壁鄰居,那個攤販來跟我惠顧。一開始是做,咖啡和鬆餅,還有甜點,等(老街)顧客吃飽之後再過來,我和我兒子說我們兩個人在這裡坐著等客人,不然我們開始,想賣,中午來賣點東西好了,最後賣著賣著,變成我們中午的午餐,午餐比甜點的生意還要好。
3年後,轉虧為盈了,卻又遇到了疫情的黑暗期。
餐飲業者 楊宗沂(右)
2021年的時候,5月份,那時候很多人確診,死亡率又很高的時候,我們直接選擇停業,差不多4到5個月,快半年的時間,因為那時候老街,街上真的也是空蕩蕩,那我們營業了也是,其實也是損失這樣子,像今年的疫情的話,我們還是一樣選擇開,但是我們是外帶,我們還是一樣,努力撐過了這4個月。
母子倆不放棄的堅持5年後,現在他們的店,是許多顧客用餐的口袋名單。
熟客 邱秀春(右)
吃了你才知道,他的東西怎麼樣,(所以他有通過你嘴巴的考驗),對,因為吃過,覺得很好吃,你才會想一來再來,被它(食物)吸引,這是一個很讓人回味的地方,所以我有親朋好友,想要吃飯啊,想要什麼聊天的時候,就會想到這個地方。
有了顧客的肯定,面對未來楊宗沂就更有信心了,母親甘秀娥現在也樂得退居幕後,放手讓他發揮所長。
楊宗沂母親 甘秀娥(左)
他的想法還很新,應該我們不限制於說,在這邊這樣子發展,因為常常,我們兩個之間在討論店裡的事情的時候,就是講一講,就容易吵架,可是後來用我們的,我們的方式會變成說比較,沒有像他那麼創新,可能那個世代的落差,還是那個,還是滿嚴重的。
餐飲業者 楊宗沂(右)
這裡當作我,訓練我能力的地方,之後等我25、30歲要開分店的時候,我有這個能力,這是我的基本能力,那我可以至少比較快,把我的分店帶起來。
記者 邱月華
以媽媽想開店做生意的夢想為養分 以老街來測試市場的需求,宗沂他的夢想,不只是想在湖口的老街上,開店做生意,他更大的夢想就是,有自我品牌,以及打造企業王國。
餐飲業者 楊宗沂(右)
像我們有分外場招呼組,然後還有外場吧檯組,還有內場組,那我們外場第一線是負責招呼,那就是代表我們本公司的門面,我們外場吧檯組,就是負責我們的飲料、調製、結帳、收銀、帶位。
雖然目前的員工不到10人,但楊宗沂對工作流程,堅持要企業化管理。
餐飲業者 楊宗沂(右)
那我們的內場有分兩個,第一廚房跟第二廚房,那我們,像我們的,招牌的紅白青就會在第一廚房製作,第二廚房是最主要是做爆香。
手不停的工作,口中還叨叨地說著製作流程,楊宗沂訓練員工做中學,培養他們有獨當一面的能力。
餐飲業者 楊宗沂(右)
我自己的目標就是要,擴出去,至少要很多個店面這樣子,這個老街只是一個起步而已,對啊,所以我的路還很長,我都會看很遠,所以一定要先把他們的基礎打穩,我們才能慢慢地爬上去,不然我們只會永遠留在原地。
採訪/撰述 邱月華
攝影/剪輯 羅應展
才21歲的楊宗沂,有更遠大的夢想,希望和工作夥伴一起達成,他自己只要有機會,就會經常去參加比賽,時時加強自己各種的能力,因為唯有不斷的精進,才能一步一步的實踐展店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