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投縣水里鄉新興國小,這幾年師生們致力於打造與維護生態空間,並落實環保教育,同時跟當地的客家社團結合,呈現富有環境教育跟人文關懷的學習環境,去年也獲得國家永續發展獎的肯定。一起去看這個只有52名學生的新興國小,如何經營跟疼惜他們的校園。(記者羅弘昇、洪炎山)放眼望去,南投水里新興國小就像一座植物園。操場林木環繞,植物區雖小,卻有多元的生態資源,水生植物區也點綴著校園的小而美。這些是這個只有52名學生的小學校,最引以為傲的招牌。更因為全校師生努力打造生態環境,去年獲得了國家永續發展獎的肯定。這項殊榮,每年只有三個名額。
學校裡的生態池就是自然課的教室。在老師的解說下,書本裡的動 植物就在眼前。
與大自然共處久了,學生的心胸開闊,反應也比較活潑。
上課需要教材維護,生態池也一樣。
蚪。>
水面上的雜物,常常都是師生們一起清理。
[南投新興國小
校長 陳原弘]
要讓他們親自動手,不要有太多的外來的寵愛,因為現在畢竟社會年輕一代都是像三千寵愛在一身,大概是比較不會自己去動手。小朋友習慣養成還是要大概十歲以前要培養好。
接近 了解大自然才會懂得尊重。小小的校園裡,每個學生也要負責照顧一個樹同學。
[南投新興國小
校長 陳原弘]
(學生)他會愛護花草樹木,喜歡看看蝴蝶欣賞,他不會去抓小鳥,鳥巢他不會去破壞,像我們校園的裡面的植物他們只會看不會去摸,這個就是變成從小的養成基本的欣賞的角度。
讓學生懂得如何尊敬自然,是新興國小落實生態教育的宗旨。所以下課時間,整座校園都是學生的玩伴。
學校裡菜園的草長了,幾位小朋友動手去除。即使大熱天,他們也樂在其中。
說這裡的學生比較沒大沒小,還不如說他們常常接近大自然,因此比較純真吧。
[南投新興國小
學生 古智媛]
平常在都市,都不會讓我們去戶外鋤草之類的,接近大自然,(在這邊都可以) 對啊。
[南投新興國小
總務主任 董倫河]
希望(學生)他從小可以接觸農業,也體會到農人真的很辛苦,在這樣的環境中讓他們養成這樣的習慣。
就連落葉都是教材。
這是新興國小為了推動環保,所做的落葉堆肥區。廢物利用創造價值,更讓小朋友認識資源回收的好處。有時在落葉堆肥區裡,還會有意外的訪客跟大家打招呼呢。
善於利用週遭環境,是新興國小教學的用心。像工友叔叔的養鹿場,有時也是教室。
除了認識自然,校方也要大家身體力行做環保,吃完營養午餐,洗餐具的水不是直接排到校外,而是先經過這個油脂截留器。
新興國小的學習環境,就是處處充滿生態環保,也讓學生和家長,寧可捨棄市區的小學而在這裡就讀。
[南投新興國小
學生 邱貞慧]
我寧願來這裡讀也不要去市區,(怎麼說),因為市區的話晚上睡覺的時候車子來來往往吵死了,這裡還可以聽到,晚上還可以聽到很多動物的聲音。
[南投新興國小
家長 蕭明財]
(這裡)都有很好的環境,去外面的學校我看不到這樣的環境,環境沒有那麼好啦 (這裡)空氣又好。
[南投新興國小
學生 李涵妹]
很多生態啊,就是每天早上起來就可以聽到鳥叫聲,不會像都市,然後空氣又很好,每天早上起來,都是看到青色的東西不是高樓大廈,就很喜歡。
[南投新興國小
老師 黃志考]
學生其實就是跟平常生活一樣,在生活中學習,這樣學生也比較有樂趣啦,很像回到家的感覺,這樣學習起來也比較有興趣,也比較有效果。
新興國小不只重視生態教育,也加入在地文化。全校52個學生,有八成都是客家子弟。所以校方特別和社區結合,給學生學客家花布大鼓。
[南投新興社區發展協會
理事長 彭土木]
他們(師生)很用心所以我們社區無論如何,就要來配合他們。傳承方面,如果教年紀比較大的容易有斷層,比較接觸不到。他小時候就學會,到年紀大了也會,所以這個技藝可以傳承比較永久。
鄉土語言教學,當然也是以客家話為主。
山中小校深耕生態與人文,去年也得到國家獎項,校長說,這是個榮譽的十字架,提醒他們要更進步,也提醒他們要一直記得,這個學校要教交給下一代的是什麼。
採訪/撰稿 羅弘昇
攝影/剪輯 洪炎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