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堆中被稱為「先鋒堆」的屏東縣萬巒鄉,擁有東港溪豐沛的地下水,使這裡幾乎沒有一般盛夏的苦旱,昔日開墾的客家先民,更是將這裡命名為頭溝水、二溝水、三溝水、泗溝水、五溝水。蜿蜒的溪水流經百年,古地名即使僅存泗溝水和五溝水沿用,仍可看出溪水和居民的密切關聯。最近這幾年,萬巒五溝水被發現蘊藏國寶級水草物種,因此積極打造水草園區,今天我們就要帶你沿著溪流、水圳,走進萬巒,認識這個先鋒水庄。 [藍色東港溪保育協會
總幹事 蔡森泰]
我們現在站的這個地方
叫做萬安溪
萬安溪是我們六堆
一個開源的地方
東港溪上游有兩個地方
一個叫做佳平溪
一個就是萬安溪
所以你在這裡可以看到
河川的水是從山上下來的
水還是很乾淨
一直流到下面
你看的到有地表水
也有伏流水
再流到五溝水 泗溝水的時候
河川就連接起來
一直分散下去

發源於北大武山的東港溪,流經內埔、萬巒、竹田、潮州、萬丹等鄉鎮,貫穿整個屏東平原,數十條支流在平原上奔流,是沿岸居民灌溉、漁獲和遊憩的重要據點,與居民的生活息息相關。

[藍色東港溪保育協會
總幹事 蔡森泰]
沖積扇平原底下
藏有很豐富的地下水
因此在萬巒內埔一帶的老百姓
他們很幸福的一點
他們不用很辛苦去開設水利設施
到現在打一個泵浦下去
打個井 插根管子
馬達一抽 自然就有水
這在很多地方是沒辦法想像的

昔日在這裡墾殖的多半為客家族群,萬巒開庄之後,在東港溪南岸陸續形成大小不同的庄頭,形成客家「六堆」中的「先鋒堆」聚落。彎彎繞繞流過聚落的水圳,像是庄頭的血脈,世代依賴它而存在。水的意向圍繞居民的生活,從萬巒庄外環聚落鹿寮村的公共洗衣場,可以窺見一二。

每天早晨和傍晚,在村落中央的公共洗衣場,都可以看見這樣的情景。村裡的婦女騎腳踏車,載著洗衣桶,穿戴好裝備,就下水和一家大小的髒衣物奮戰。

[萬巒鄉鹿寮村民]
(在這邊洗了一二十年了喔)
對啊
就在這邊住了二十多年
當然洗了二十多年啊
(洗衣場)做好就在這邊洗

[萬巒鄉鹿寮村民]
洗很久了
(差不多幾年了?)
十多年了

鹿寮村的地下泉水還算充沛,秋季有泉水湧出,其他時候則以馬達抽水。

[萬巒鄉鹿寮村民]
一年才繳三百元
繳電費
這半年一直下雨
就會有水出來

[萬巒鄉鹿寮村
村長 戴時敏]
在夏秋天的時候根本不用抽水
它自然就會湧水 自然會有水
只有等到冬天的時候
水源比較低
才需要泵浦來抽
還有這裡的水質相當乾淨

在洗衣機已經如此普遍的時代,這樣集中洗衣服的特殊畫面,相當罕見。而且每一位婆婆媽媽,都自信滿滿,認為她們的雙手,絕對能勝過機器的洗滌功效。


[萬巒鄉鹿寮村民]
我們的洗衣機只脫水而已
我們的衣服都在這邊洗
(只脫水喔?)
只脫水

[萬巒鄉鹿寮村民]
自己洗比較乾淨
(自己洗比較乾淨喔)

(比機器洗的更乾淨就對了)
跟洗衣機洗比起來
衣服比較耐穿

從家庭洗滌衣物,到農民灌溉農田,東港溪的重要性,未曾稍減。

[萬巒鄉民
林安妹]
田裡泵浦有抽水的時候
就用裡面的水
沒的時候
就用這邊(水圳)的水

這裡的農民幾乎人人都像林安妹這樣,相當依賴溝渠的灌溉水源,也孕育出一套取水妙法。



檳榔園外的灌溉溝渠,水源當然也來自東港溪,幾百年來,源源不絕的流動溪水,是萬巒農田的動脈活血。

[萬巒鄉民
林安妹]
以前種稻的時候
也是啊
也是用這邊的水啊
都是用這個泵浦的水
以前沒有泵浦的時候
就用上面那個大圳的水

靠著水圳清澈的水流,讓土地豐饒,更蘊藏著無限生命。五溝水劉氏宗祠前這一段地下伏流水湧現區,水溫、水質、水量搭配得宜,得天獨厚的環境,孕育了豐富的水草生態資源。

[藍色東港溪保育協會
理事 劉育宗]
這裡竟然有三十多種水草
又有原生的 也有外來的
其中一種是現在我們
看到的屏東石龍尾
還有探芹草
第三種就是絨毛蓼
這目前也是
只有在屏東縣這邊
最容易發現
第四個是類雀稗
所以就有這四種目前是
全台灣水圳
全世界的水圳
可以說很難發現的一個物種
就在五溝水天然這麼好的水質
水環境裡面

水圳裡豐富且物種多樣化的水草,令人驚豔。拜綠色資產之賜,帶來魚兒悠游和水棲昆蟲進駐,讓五溝水成為觀察溪流生態,最佳的自然教室。

[藍色東港溪保育協會
理事 劉育宗]
有這麼好的環境
魚類這些就越多
加上這些水草所營造(的環境)
像這裡的螺類總共有十四種
是台灣在生物多樣性裡面
很少見的一個河段
蜻蜓那些
水棲昆蟲裡面的蜻蛉目
也是有十多種
差不多十二、三種
這樣的多樣性生物
就是這裡五溝水
水圳的一個特色

生態與歷史,豐富了水圳的生命,萬巒人的生活中都是水,自然不會忘掉滋養了生命的河流。

[藍色東港溪保育協會
總幹事 蔡森泰]
所有食衣住行 生老病死
我們都會用到水
婦女會在河川洗衣服
小孩會在河川游泳
這全部都是水
農田灌溉需要用到水
我們每天吃的需要用到水
因此水對整個客家人的生活空間裡
具它有相當的重要性

[藍色東港溪保育協會
理事 劉育宗]
客家人其實對水有很大的感情
水裡面一定有很多東西
這些東西一定是我們從小玩到大
甚至長大了以後
變成一個生活環境
你看灌溉 種禾蒔田
這些有的沒有都會來搶水
圳溝 水圳文化
開埤做圳人人有份
這些俚語都跟水有關
家家戶戶 夥房那些總是向著水
和水有很深的感情

萬巒人與水,世代依存,不曾改變。對有愧於河川的現代人來說,這裡或許提供了不同的反思。

採訪撰稿 宋宇娥
攝影剪輯 吳湘屏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客家新聞雜誌 的頭像
    客家新聞雜誌

    客家新聞雜誌HAKKAWEEKLY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