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署統計,台灣每天產生的廚餘超過5千噸,一年超過2百萬噸的廚餘,以往大半交由業者回收給養豬業餵養豬隻,為了防杜非洲豬瘟疫情透過廚餘傳播,許多廚餘養豬業者紛紛轉用飼料,大量廚餘何處去成了重要的環境問題,桃園龍潭農民李朝安在自己的農場裡運用蚯蚓的堆肥功能,將廚餘轉為有機肥料種植蔬果,更為蚯蚓設計生態箱,從源頭減少家庭的廚餘,無臭無味的蚓糞也是改善土壤的最佳改良劑。
一邊洗菜一邊話家常,龍潭佳安里的社區志工們,每天一早,就忙著為社區長輩準備午餐。
為了鼓勵長輩們多與鄰舍互動,這項由社區提供經費,一週五天的共餐服務,每天至少要準備50人份的餐點,產生的葉菜廚餘也都能再利用,一點不浪費。
回收廚餘放入立體的生態箱中,菜葉地下的蚯蚓正大塊朵頤,產生的糞便富含氮,磷,微生物和有機質,是農作物最好的天然肥料。
[佳安里 里長
羅濟巧]
小時候,這些菜葉都拿到家附近的樹下,(像)什麼龍眼樹,或是說柚子樹,倒在樹下蓋起來,放沒多久那裡就有很多蚯蚓,小時候釣魚的時候,就會去挖這些蚯蚓,用蚯蚓去釣魚,現在我們把它(重新)找回來,(用)比較有理論的,比較科學的方式,將這個以前的智慧,前人他的常識,拿來變化成新的東西
里民也常常索取這些蚯蚓糞便回家施肥,土壤改善了,花圃和作物都生長得更茂盛。
[佳安里 里長
羅濟巧]
這個(堆)肥就放著,隨便讓人自由取用,知道的人,常常爭相搶著要,爭相帶回去要種菜,百分之百的有機質的肥拿去使用,種(出來)的菜又安全,長得又,又茂盛又好吃。
為社區提供這套蚯蚓生態箱的李朝安,原本長年在中國工作,四年前回到家鄉開始務農,為了生產自然無化肥的作物,也在自己的農場裡大量運用蚯蚓和黑水虻來堆肥。
[桃園蚓農 創辦人
李朝安]
我們是用這種(蚓糞)土去種的,和用化學肥種的東西,吃起來氣味不一樣,我們自己用(蚓糞)土種出來的東西,不會這麼快變質,所以我就感覺蚯蚓(糞)是最好的肥料,我們這附近,我這附近的餐廳又很多,這些餐廳的廚餘,也有菜葉,也有這些果皮,丟了浪費,拿去燒又汙染空氣,所以我們客家人說可以吃的就不要浪費,所以希望說這些東西,我們可以回收起來給蚯蚓吃,吃了之後,牠(排出的糞)變成我們需要的有機肥料,我們再拿來種菜,種出來的菜又健康,我們吃起來又安心。
運用回收木材,為蚯蚓打造潮濕陰暗的環境,也有利於蚯蚓生長繁殖,提高廚餘分解的效率,上層用來堆置廚餘,下層收集多餘的水分,背面設計的空間也可以直接種植作物。
[桃園蚓農 創辦人
李朝安]
這個蓋子打開以後呢,就可以取蚯蚓糞,這蚯蚓糞取出來,可以使用在我們家裡的盆景,或者是我們菜園裡面,只要取一點點,傍晚的時候利用太陽下山的時候,把它放在我們盆栽裡面,它的微生物會去改善我們的土壤,那麼在這底下呢,還有一層鐵槽,這個槽子就是裝蚯蚓水,我們使用的時候就可以把蚯蚓水,有個水龍頭,把它打開,裝出來的水就可以拿去澆灌植物。
一公斤的蚯蚓每天平均可以消化0.8公斤的廚餘,其中歐洲紅蚯蚓和印度藍蚯蚓食量大易養殖,最常運用來製作堆肥。
[桃園蚓農 共同創辦人
林琬曼]
生熟廚餘對不對,我們丟到我們的這個,這個我們的這個,神蚓小農箱裡面,然後丟進去之後呢,它其實呢,它首先先是,它會用微生物去把它,把它分解,把它腐熟,腐熟的用意是什麼,因為我們不管是裡面的分解者,像黑水虻,或者是蚯蚓,最主要的蚯蚓,牠事實上,牠是吸食腐熟的東西,所以牠會去吸食它,所以呢,吸食完之後會產生蚯蚓糞,那蚯蚓糞呢,因為顆粒很小,它可以往前到我們的植栽區,或者是呢,它會到下面的這個種植箱裡面,就是你有,會有多的蚯蚓糞呢,可以取出來,再放到你想要施肥的這個花器,或者是一些盆栽裡面。
而蚯蚓透過體內的微生物能分解排泄物的異味,減少了堆肥過程中惱人的臭味及孳生蒼蠅的環境衛生問題。
[桃園蚓農 共同創辦人
林琬曼]
其實我們這裡面的箱子是,我們是強調是,它是環境中的分解者會在裡面,但最終會,蚯蚓會把它分解成那個,最終的,所有的產物都會分解變成蚯蚓糞,那它的好處是什麼,因為蚯蚓糞它可以把你的臭味覆蓋掉,還有就是說
,因為它,蚯蚓糞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功能,就是它可以淨化空氣,其實這個是文獻報導,事實上,蚯蚓糞它對那個,就是甲醛的吸附能力,是活性碳的6倍。
為了達到更友善環境的耕種方式,李朝安打造的蚯蚓生態箱,不僅將廚餘循環利用,減少因為焚化廚餘產生的碳排放,也重建人與蚯蚓互利共生的生態價值。
採訪/撰稿 陳鴻偉
攝影/剪輯 羅應展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