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麗的大紅,嬌貴的牡丹,他們全都戀上舊時代的紅色花布。
她是羅菊瑛,從南台灣來到台北闖天下的女子,每天在五彩繽紛的花布世界裡打轉,是她近五年來的生活。

[羅菊瑛]
小時候我一直不喜歡紅色,我從小到大沒有喜歡紅色。

從小到大沒有喜歡過紅色,偏偏跟紅色花布結下不解之緣;高雄正修工專化工科畢業,做的工作卻是女紅。

個子嬌小的羅菊瑛,卻有一顆轉不停的腦袋,24歲那年在高雄市政府上班,閒暇的時候就到中山大學,進修企業管理課程,跟著年輕人一起學電腦,當時她就發現網路科技是未來趨勢,大膽地辭掉人人稱羨的穩定工作,帶著簡單的行囊隻身北上,如願當上電腦工程師。

電腦工程師,這是個響亮的頭銜,也是在那個時候,有了「潔西卡」這個英文名,沒想到不到5年的時間,羅菊瑛又不安於現況了,她的腦袋瓜永遠都在跑程式,到了一定的時間就會想更新,她開始利用休假時間,做手工香包和手機吊飾,拿到博物館寄賣,決定勇敢創業去。

[羅菊瑛]
我一開始會電話行銷,就會打電話給店家問他們,願不願意看我的東西,如果願意我可以親自跑一趟,就是拿我的這些手機吊飾,去給他們看看。

行動派的她,快速擴展業務範圍,台灣西半部的博物館、美術館,幾乎都是她的寄賣點,生意好的時候,甚至可以創下,單點一個月九萬元的業績。

有這樣的成績並非無心插柳,羅菊瑛每次都是玩真的,一個小小的香包,裡頭用的香粉也得講究,還專程從台北跑到彰化鹿港添購,也就是在購買香粉的那一天,無意間被老布店的紅花布吸引。

[羅菊瑛]
遠遠看就看到紅花布紅紅的,那時候我還不認識紅花布,只是覺得那個布紅紅的,好像很漂亮,留了六百元回台北,身上就留六百元,就把兩個老布庄兩批紅花布,全部買回來。

為什麼要買下這些花布,她說當時自己其實也不是很清楚,不過喜歡閱讀的她,想到小說家張愛玲用窗簾布做旗袍,靈機一動,覺得把紅花布拿來做旗袍應該還蠻對味的,就拿來做旗袍吧!只是沒想到問題又來了。

[羅菊瑛]
我那時候我不會縫不會車,不會打版,後來我就找到一個,很傳統的做旗袍的老師傅,我就跑去跟他學旗袍,然後就從拿針,然後學會拿針踩車子,而且用腳踩,因為阿伯不會電動裁縫車。

不是服裝科班出身,自然得付出加倍的努力,每天早上四點就起床學拿針縫線,不到兩個月就做了第一件台灣衫,做衣服做出心得了,開專賣店的想法,也就越來越篤定。



拿香包和手機吊飾打頭陣,這回紅花布商品還要加入陣容,羅菊瑛進場的時間,剛好是民國91年,紅花布商品還未在台灣市場開發的時候,看準商機放手一搏,貸款了六十萬元,準備讓傳統老花布,在台灣本土重新開花。

花布是傳統的,商品配色卻是大膽的,一般人不敢嘗試的,羅菊瑛都願意試試看,像是牡丹紅花配上土耳其藍滾邊的拖鞋,或是整頂鮮紅的漁夫帽,一時之間要說服消費者接受,還花了好一段時間。

[羅菊瑛]
遇到年紀比較大的奶奶,她會嗤之以鼻,她會說這個布紅吱吱,這個女孩子怎麼會拿來,做這麼多有的沒的東西,那是誰敢穿啊!

在百貨公司設臨時櫃期間,潑冷水的人每天總會來個幾回,自己人不支持,外國人倒是非常捧場,第一頂大紅花帽,就是被德國人買走的。

[百貨公司業者
江哲泓]
這樣的商品還蠻有特色的,因為一般來講說,古布台灣紅花古布,在台灣讓人的感覺就是阿婆的那個年代,但是潔西卡把這樣的傳統商品,賦予設計化,賦予現代的質感。

[羅菊瑛]
我的圍裙第一個顧客,也是外國人她是日本人,可是這一個日本小姐,她非常可愛,她跟我買了十二件。

兩三個月後,羅菊瑛開始有基礎客源,為了讓生意走向長久經營,2006年春天,她租下這個位在新竹湖口老街的店面,固定每星期五、六、日營業,這也是她第一家自營店。

[顧客
彭通明]
很舒服啊!很舒服吧!妳做的手法好,謝謝,戴起來很合。

[顧客
葉春騰]
剛才我帽子一戴,客家味就跑出來了,而且又這麼漂亮,很實用啊!你看這個帽子,運動戴啊!

是老闆也是打雜小妹,從產品設計、製作到行銷,全都不假他人之手,只是隨著生意越來越好,羅菊瑛漸漸忙不過來了。

她想到以前當系統分析師,有SOP標準作業程序,於是她找來服裝設計師打樣,自己也學打版,再請工廠開模剪裁,把商品拆解成好幾個,有標準製作流程的步驟後,縮短了製作時間,增加商品的產量,她自己則負責最終品管,提升商品的質。

一個人單打獨鬥,羅菊瑛除了要有過人的毅力,還要有一顆清楚的頭腦,她很懂得利用時間,送貨的路上遇到紅燈,就趕緊纏盤釦。



不是客家人,卻有著客家女孩的儉樸精神,還有用途的碎花布,羅菊瑛一定物盡其用,拿來做成零錢包,雖然這零錢包是用剩餘的布做的,還是不能馬虎。



羅菊瑛常說自己是個龜毛的人,商品每一個製作環節,她都要求盡善盡美,於是您會發現她的衣服拼接處,是幾乎看不見車縫線的。



這還只是基本功,進階一點的程度,她會希望可以做到,花紋左右完全對稱的地步。

[羅菊瑛]
我一直很要求就是,我的裁剪師要在裁剪的部份,一定要拜託,就是幫我把對花的部份對好,因為只要在裁剪有對好的話,接下來車工的部份,就會比較簡單了。

[合作夥伴
范慧珠]
對花的話首先就是很浪費布,因為它的花紋就是,不是說就是很密,不是說很混亂,就是很整齊的花紋,我們每一片,都要對得很精準的話,就是要滿費布的,但是這樣子出來的東西,就跟別人不一樣了。

產品走向多樣化,才能吸引更多客層,現在不只是牡丹花大理花,還可以看到客家油桐花,甚至她還用熱轉印的方式,把紅花印在馬克杯上,還有近年開發的大大小小花布立燈,更在客家博覽會之後,變成她的超人氣搶手商品。

從無到有,到現在創造了一個月,六十萬元的營業額,35歲才創業當老闆娘,或許對一般人來說晚了些,可是喜愛文學,也看巴頓將軍領導學的羅菊瑛深深知道,年紀可以讓她累積智慧,她懂得把劣勢轉為優勢,還把所學發揮到淋漓盡致。

[羅菊瑛]
每一個時代,會有每一個時代的英雄,其實我懂網路,我在這個業界工作過,然後我現在又懂工藝,更懂文化財。

在復古風當道的現在,紅花布商品,其實已經快要氾濫化,可是羅菊瑛懂得經營,懂得文化財長遠的價值,她把每一樣獨特開發的商品,全都走向精品化,她說紅花布的時代,絕對沒有因為新世代而結束,她播下的紅花種子,已經悄悄在這個新世代,開花結果。

採訪/撰稿 蕭惠雲
攝影/剪輯 范群宏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客家新聞雜誌 的頭像
客家新聞雜誌

客家新聞雜誌HAKKAWEEKLY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