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來越多人以各種方式環島,藉此讓認識台灣,來自苗栗頭份的郭顯康,環島好幾次了,有騎機車,也有騎單車的,這次他想徒步環島,又想結合公益,透過教育部的一筆實踐金,他發起「齊背一公斤」計畫,而且爸爸媽媽哥哥也一起參加,三個月的時間,路程中要協助各機構募集欠缺的物資,送去給他們,也在一些縣市舉辦活動,邀請大家一同背上一份小小的禮物送去機構,同時透過活動去參與、了解他們。一起去看看他的旅程。
到育幼院陪院童聊天、玩耍,送罐頭到動物關懷協會關心流浪貓,去社福機構送物資,了解他們的需求,這就是「齊背一公斤」計畫發起人,郭顯康的環島路線。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苗栗陶瓷產業盛極一時,但隨著產業外移已然沒落,如今會做大甕的屈指可數,願意學的更是寥寥無幾。不過公館一位老陶師謝發章,卻有一個得意門生,是他的媳婦鍾細霞,鍾細霞是印尼加里曼丹客家人,15年前嫁到苗栗,原本只是跟在公公身旁幫忙,沒想到看著看著就會了,還越做越有興趣,連謝發章都稱讚有加,說比他還厲害了。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灣的露營活動,在這一兩年急速發展,露營區已有一千三百多處,中華民國露營協會推估,單是去年,就有兩百多萬人次的露營人口。不過,很難想像的是,這麼多人瘋露營,目前政府針對「露營」的相關法規,除了露營拖車上路有法,其他例如營地設立標準與配備,完全沒有規範,也不見哪一個中央單位願意出手管理。如果前陣子的塵爆事件發生在大型露營區,或是土石流釀災,要找誰負責都不清楚。露營說起來雖然是觀光業務,但相關單位其實很多,比如農牧用地、山坡地管理,遠遠超出二級單位觀光局的能力範圍,要是不趕緊跨部會整合,等到出事,就來不及了。
(大哥這個是什麼樹)?,這個是李子,這紅肉李,這個差不多六月的時候,六月的時候開始採,對,現在才剛結束,(那有果子的時候你會讓客人來採嗎)?有,像我們這裡的李子哦,全部讓客人採光光!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灣的夜市商品五花八門什麼都有,那麼點一齣戲來看如何?去年在花蓮的自強夜市,有個「夜市劇場」,民眾花個十塊、幾十塊一百塊,就可以「現點現看」,引發不少的關注與討論。其中一個參加的「山東野劇團」,在藝文資源較缺乏的花蓮,十五年前便成立了。這次他們與東華大學藝術創意產業學系「公園好朋友」團隊合作,邀請花蓮各領域的藝術家,還有當地里長、居民,推出「夜遊」,在巷弄中的六個場景,演出六個戲劇創作,藉著每齣不到十分鐘的小戲,觀眾與創作者、居民有了不同的連結,劇場也更有在地面貌。
夜幕低垂,燈火通明的街道上人來人往,夜晚的花蓮依舊熱鬧。小巷弄裡,民宅前掛起了燈籠,咖啡店才正要開始營業==ns==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友善耕種越來越受到認同,販售無毒、有機農產的市集也如雨後春筍般成立,宜蘭冬山鄉有一間友善生活小鋪,它的前身是宜蘭大宅院友善市集,為了讓小農有更穩定的通路,因而成立店面,並不定期舉辦講座、議題探討及手作課程,創辦人賴碧芬原本是小學老師,為了給孩子更好的教育環境,從台北搬到宜蘭,還身體力行投入耕種、打造小農平台,她將這個小鋪定位為新進農民的搖籃,希望有天他們產銷成熟了,就可以不需要小鋪了。
每週三下課後,許多家長帶著孩子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來到位於宜蘭冬山鄉的這間友善小鋪,採買當天新鮮進貨的有機、無毒蔬果。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變魔術,六堆客語也稱「畫眼仔」,利用純熟的手法違反常態邏輯,總令人看得目不轉睛。36歲的魔術師黃昱展,過去是一名補教老師,因為對工作感到厭倦,想給自己挑戰,因此不顧長輩反對,轉行做魔術表演。他是桃園龍潭客家子弟,一心想將客家文化融入魔術表演,因此他去年也參與客委會築夢計畫,前往美國各大著名景點表演魔術、折氣球,在表演過程中間接介紹客家文化,一起來認識這位魔術師。
[影片提供 黃昱展]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水泥產業東移政策四十多年後,有了重大轉變,自從中央政府民國102年解禁,第一個在西部捲土重來的案例,出現在新竹關西!亞洲水泥將關西赤柯山的玉山礦場,切割成三個案子送入環保署環評,上個月初,亞泥的十年採礦環評案,引發環保團體與在地居民抗議,環評結論是須補件再審。除了這個案子以外,關西還陸續有幾個石灰石採礦計畫要提出。申請復採,有鄉親擔心危害性命財產安全,有人認為能夠增進地方就業與發展。但是,有必要性嗎?是不是需要更多討論?一起來關心。
環保團體與地方人士,進入亞泥舊礦場會勘,停採十幾年來,原本光禿禿的山林恢復了生機,只留下生鏽的招牌,依稀看得出當年的規模,和採礦的動線。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暑假到,觀光旺季也到來,尤其這幾年,屏東小琉球暴紅,不過,在船運、民宿、和餐廳業者喜迎遊客的同時,公所清潔隊可是如臨大敵地備戰。小琉球遊客人數從95年的9.7萬人次,增加到103年的42萬人次,依據看守台灣協會研究,若每位遊客停留在小琉球兩天來算,平均每人就在當地製造兩公斤的垃圾。而小琉球的垃圾,又必須透過船隻運到台灣本島,再載到崁頂焚化爐焚燒,處理成本高。因此小琉球生態旅遊發展聯盟就號召餐廳、民宿業者等加入「環保店家」,不提供用完就丟的一次性用品,從源頭開始減少垃圾產生,也將節省下來的成本回饋到遊客身上。另外也有海洋志工隊定期下海清垃圾。原本的小型焚化爐已停用十幾年、露天掩埋也不合時宜,位於離島的小琉球,如何因應日漸增加的垃圾問題,一起來探討。
蔚藍的天空、清澈的海水,小琉球的美景,讓人心生嚮往。旅遊旺季到來,一艘艘船載來了遊客,清潔隊員也開始緊張。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人稱台北後花園的宜蘭,近年來許多肥沃的良田,種起一間又一間的豪華農舍。自從民國89年修正農業發展條例,開放自然人也能購買農地後,全國增加了2萬8千多棟的農舍,其中有將近三分之一都集中在宜蘭。農地價格一路飆漲,不少地方都出現這種怪現象-老農民想靠賣地翻身、想當農夫的年輕人卻又因為農地太貴而買不起,台灣的農地也愈來愈破碎。農委會原本計畫6月底,要公告「農業用地興建農舍辦法」修正案,遏止炒作農舍歪風,但過程卻一波三折,有老農民不滿:為何他們永遠只能苦哈哈的、無法翻身?更有立委帶頭大聲反對。現在案子也先卡著,農舍改革又原地踏步。
青翠的農田旁,矗立著一棟棟設計感十足的建築,宜蘭三星安農溪畔,過去一直是淹水潛勢地區,但經過整治重劃後,原本產值低落乏人問津的農地,竟搖身一變成了搶手貨。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除了宜蘭以外,南投是台灣農舍第二多的縣市,在清境農場周遭,有著百餘間的風情民宿,但超過九成五都是農舍違規改建的,面對高漲的檢討聲浪,南投縣政府想藉由風景特定區都市計畫,助在地業者就地合法,但日前被營建署打回票。農委會打算推動農舍修法,不僅是南投清境,連苗栗南庄的民宿業者都大吐苦水,說在生產力有限的山坡上,單靠農業實在難以維持生活。不過近年來因農地價格飆高買不起的青年農民,則是期待修法後,可以有自己的一畝田。
順著蜿蜒的山路,隨處可見充滿異國風情的建築,民國89年農發條例修正,開放農地自由買賣,以及農舍免稅的雙重誘因下,吸引不少當地人和外來投資客,來到清境利用農舍開起了民宿。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