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蕉是國內主要的大宗水果,台灣香蕉曾經是高級蕉的代名詞,也曾經是台灣外銷日本的主要水果!這五年來,台灣香蕉在外銷市場節節敗退,去年日本的香蕉進口量,台灣只占了0.55%,但在國內,香蕉卻屢創高價,四月中下旬,產地蕉價來到一公斤75元的天價,不到一個禮拜,馬上又急跌到30元,這不禁讓人疑惑:如果真的是產量增減,造成蕉價不穩定,也不會在那麼短短幾天內,產量就有這麼大的變化吧?當香蕉從外銷轉變成內需型市場,年總產量也沒有劇烈變化時,香蕉價格為何還年年攀升?而這樣起起落落的價格,對產業並不健康,如果有一天得開放進口,怎麼辦。
對,我現在的意思是說,量一樣就這些,沒增加,為什麼會暴跌,你如果是說,你南部香蕉上來了,你暴跌我沒話說,你南部蕉還沒出來,你一樣是這些蕉農在割而已,為什麼一個禮拜而已,你馬上,(1百公斤)掉4200元,這個很離譜,真的!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今年初,台灣一下子有三個城鎮-苗栗三義、南庄,以及嘉義大林,通過義大利國際慢城認證,「慢城」這個外來名詞,似乎成為台灣鄉村小鎮發展的顯學。義大利奧維托從慢食主義,進而發展出慢城運動,並擴散到全球各地。四年前就開始推動產地餐桌計畫的台東縱谷區,其實已逐步串連店家,落實慢食理念,池上、關山、鹿野三鄉鎮便想循義大利模式,申請慢城認證,不過台灣一下擴展太快,義大利總部決定暫緩受理申請,使得台東有些受挫。我們先從扎根的基本看起,台東的慢食理念是怎麼推動?店家如何實踐?有沒有拿到慢城認證,真的這麼重要嗎。
時令餐桌節,開動,乾杯。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放假的時候你會做什麼安排,宅在家裡,逛百貨公司,或是出外踏青?現在有些人會選擇「工作假期」,在新竹芎林的鹿寮坑,有一個環境信託的生態教育基地「自然谷」,他們日前舉辦了兩天一夜的工作假期,帶領民眾親近自然,教導大家如何用正確的方式對待自然,希望人們成為守護山林的一顆種子,也想藉著這個機會,讓大家認識環境信託的重要性。
各位如果需要喝水的,記得要喝水休息一下喔。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年前,苗栗縣政府爆發財務危機,赤字高達648億元,迫使中央介入,一年過去了,結果隱藏性債務一一浮現,到今年底,赤字不減反增,將至660多億元,而今年苗栗縣政府只能償還兩億元,如果每年都這樣,得還三百多年!縣長徐耀昌為了開源,希望把前縣長劉政鴻時代興建的七大場館OT出去,也就是委由民間營運,只是公告了兩次,目前公開和私下探詢,仍乏人問津,苗栗縣政府甚至已做最壞打算,最後回到原點自己營運,七大場館現況如何?為什麼民間企業沒人敢接?請看我們的報導。
一整片桐花投影在牆上,小朋友就跟著流動的桐花影像,開心跑跳。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高雄市路竹交流道下的台糖新園農場,占地240公頃,原是種植蔬菜、西瓜的優良農地,2006年,台糖公司配合行政院「大溫暖大投資」政策,將新園農場釋出給民營企業進行工業開發,目前已經出租60.1公頃給六家工廠,租期長達30年。其中震南鐵線公司在新園農場申請擴廠,鄉親們擔憂,工廠生產過程中所產生的酸霧和廢水,將污染農地與二仁溪。
二仁溪,過去有人稱它為「台灣黑龍江」,1970年代至2000年代初期,二仁溪中游,聚集了數百家的廢五金回收與提煉工廠。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農業面對愈來愈艱鉅的挑戰,不時得轉型,適應新的局面。10多年前,台灣加入WTO,就曾遇上轉型的重大挑戰,其中菸葉王國美濃,當時有近2000公頃的菸葉,無助的農民在農會的帶領下,從「稻米產銷專業區」到推動經濟作物,打響白玉蘿蔔、橙蜜香番茄等吸引青農回鄉,帶動休閒農業。2012年美濃農會向農委會申請劃設了近200公頃的農業經營專區,希望鼓勵農民友善耕作、安全用藥,目前專區裡大多種植紅豆與敏豆,近年來產值都破億元,因此今年農會預估將擴大專業區面積達1200多公頃。美濃農會是怎麼帶領農民走過困境?又有什麼待解決的問題,帶大家來了解。
以前的小朋友,就用(賣)木瓜的錢來繳,小孩的學費,三個(小孩)讀到大學去的。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因為不想家鄉被人說是文化沙漠、因為想回家,桃園一群年輕人成立了「桃園藝文陣線」,去年靠著民間的力量、資源,在桃園新民老街舉辦了第一屆回桃看藝術節,訴求藝術返鄉、桃園在地,希望桃園的藝術創作者在自己的家鄉,就有發展的機會。藝術節結束之後,他們的行動並沒有停止,而是持續舉辦小旅行、寫生等活動帶著更多人認識桃園,也積極調查文史、搶救許多岌岌可危的文化資產,也因此,他們發現了對中壢深具意義、卻即將要被拆除的大時鐘第一市場,於是就決定,以市場、宇宙、老時光為主題,在大時鐘舉辦第二屆回桃看藝術節,閒置的市場攤位變成一間間的藝術展場,所有的創作和演出都為大時鐘量身打造,希望透過藝術,吸引大家走進市場,發現傳統市場的美,進而,也關心、和省思,桃園近年來在快速發展的洪流下,漸漸消失的文化。
中建里辦公處報告,今天晚上七點鐘至八點,在第一市場,大時鐘地下室,由桃園藝文陣線團隊,舉辦一場精彩的宇宙之聲舞台劇,敬請各位鄉親長輩,帶著您的家人,一同前往欣賞,謝謝==ns==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網路社群發達,看著許多鄉鎮都有自己的社團,苗栗後龍鎮人陳彥云,也為自己的家鄉,成立了「後龍大小事」網路社團,大家在社團裡互動、傳播訊息,還走出虛擬世界,舉辦了懷舊市集,大家進一步認識、交流、甚至變成好朋友,今年更在同興老街成立後龍灣工作坊,要把大家的力量集結起來、深耕在地,一起解決家鄉的困境,要讓後龍變得更好。
老房子前堆滿雜物,捲起袖子,一群人忙著清理。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新竹芎林的燒炭窩,有幾個愛好自然的社區工作者,一起集資買了土地,還整修了原地主的老房子,打造適合活動、休憩、分享與交流的空間,他們找來了一個青年團隊蓋了一座「綠色小木屋」做推廣理念的場地,不料,小木屋卻因為結構不穩,水平不準讓理想成了難以收拾的災難,最後還是靠老師傅的傳統工藝,讓小木屋能夠順利完工,但老師傅也因此和這群社區工作者結緣,封箱的老手藝得以重現江湖,也圓了他傳承手作家具工藝的夢。一起來看燒炭窩的木工課。
教室裡盡是敲敲打打和刨木頭的聲音,新竹芎林「燒炭窩」,正在上著不插電純手作的木工課。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今年三月,台灣成為全球唯一可輸出附帶介質文心蘭到美國的國家,為了突破檢疫障礙,台灣努力了七年。台灣文心蘭九成以上專攻切花市場,主要外銷日本,嘉義大林的蘭花農曾明進不把雞蛋放同一籃,切花之外,他還致力於文心蘭盆花栽培,如今美國市場打通,如同取得入場券,曾明進早就準備好,他有近三十種品種文心蘭盆花,等著進軍美國。
白色花瓣略帶紫紅色斑紋,這是大花品種的文心蘭,「白天使」,它在台灣並不容易生長,但嘉義大林鎮的花農曾明進,克服技術問題,成功培育。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