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面對愈來愈艱鉅的挑戰,不時得轉型,適應新的局面。10多年前,台灣加入WTO,就曾遇上轉型的重大挑戰,其中菸葉王國美濃,當時有近2000公頃的菸葉,無助的農民在農會的帶領下,從「稻米產銷專業區」到推動經濟作物,打響白玉蘿蔔、橙蜜香番茄等吸引青農回鄉,帶動休閒農業。2012年美濃農會向農委會申請劃設了近200公頃的農業經營專區,希望鼓勵農民友善耕作、安全用藥,目前專區裡大多種植紅豆與敏豆,近年來產值都破億元,因此今年農會預估將擴大專業區面積達1200多公頃。美濃農會是怎麼帶領農民走過困境?又有什麼待解決的問題,帶大家來了解。
以前的小朋友,就用(賣)木瓜的錢來繳,小孩的學費,三個(小孩)讀到大學去的。

將一顆顆分級好的木瓜放入箱子排列整齊,農民楊運興,感謝木瓜養育了一家大小,耕種20多年來,經歷台灣加入WTO,菸葉沒落轉型期間,大部分的農民都面臨相當大的挑戰。美濃農會在10多年前當起農民們的火車頭,希望為農民爭取更好的利潤,因此決定在民國94年起成立稻米產銷專業區,與農民契作,加入的農民,種植品種與管理方式,都要符合農會規定。

[美濃農會 總幹事
鍾清輝]
我們用契作的方式,來將農民生產好的品質的米,像我們目前來說,我們就生產高雄147的品牌,我們請改良場推薦很好的品種,高雄147,透過我們農會跟農民契作的方式,比政府的公糧收購價格還要好的價格,來跟農民契作,這樣農民就會有意願,繼續來種稻,還有這樣也生產出來一個稻米的,那米的米質,也可以跟進口米來做一個抗衡。

[美濃農民
朱正富]
既然這樣要讓人,生意人去,去決定價格,那我們農會是不是我們也來,我們也來做生意,來,自己來買自己,農會自己來代農民去賣,這個就是一個很大的轉變,比較早期的農會,可能它比較不想,不想做這個事情。

成立稻米產銷專區後,農民看見新希望,但光是種稻米,農民收入還是不夠,因此農會開始推廣種植經濟果樹像是木瓜、檸檬等,又漸漸發展出白玉蘿蔔、橙蜜香番茄等,來代替過去的菸葉。

[美濃農村田野學會 理事
溫仲良]
白玉蘿蔔,其實不是白玉蘿蔔,在早期我們叫做小蘿蔔啦,這小蘿蔔早期,因為,也不是外地來的,本身就是美濃,就是說很傳統性的一個作物,只是說很小條,還有水分很容易乾掉,就拔起來沒兩天就會軟掉了,所以以前,商人不要,商人不要,但是商人不要,但是地方(人)知道這個小蘿蔔很嫩,又不用削皮很好吃,所以,以前就種菸葉的時候,會在,會在水圳旁邊,利用水圳旁的地會種一些小蘿蔔。

商人看不上眼的白玉蘿蔔,反而成為推動美濃特色的轉機,讓民眾預約認股形成的蘿蔔股東會,就特別受到消費者歡迎,打出不小名聲。從生產到銷售,農民都能完全掌控,藉此鼓勵了許多青年返鄉,像黃偉宸,就從白玉蘿蔔看見返鄉的希望。

[美濃農民
黃偉宸]
種了蘿蔔第一個,你種了你要煩惱就是說,你要怎麼去行銷,怎麼去賣你的蘿蔔,藉由這個股東會我們可以,就可以將這個蘿蔔,認股的方式,可以將蘿蔔全部賣光,第二,可以對我們農民,對這些美濃的市區,對這些經濟發展,帶來這樣的人(潮),跟這個金額,就是那個錢有沒有,可提升我們美濃的一些生活,經濟生活都滿不錯的。

帶領農民將危機轉化為契機的,正是美濃農會總幹事鍾清輝,大學念工業管理的他,民國83年決心回家鄉服務,以對待親人的態度,為農民解決問題、找出路。

[美濃農會 總幹事
鍾清輝]
因為一直以來,我爸爸、媽媽也是農民,所以我其實跟農民和農作物本身,其實我們也都很接近,也很親近,所以很習慣啦,所以說平常其實我上班的時候,我也穿這樣的衣服,所以我一般來說,我跟農民的一個相處來說,其實我也認為說,這些農民就很像是我的爸爸、媽媽。

[美濃農民
張治紘]
農會也沒有說他們要賺錢,因為一般我們的番茄就,一般我就搭自己的宅配而已,所以農會也是很積極就是說,幫我們去行銷,行銷這個,橙蜜(香)的小番茄這個,它也沒有,出發也沒有出發在那個利的上面嘛,那白玉蘿蔔也是,也是盡量去輔導你們而已,其實老實說,農民賺錢,農會就會賺錢。

農會與農民間建立良好的互信關係,農會也發現到稻米產量太多,且未來保價收購可能調整,因此開始鼓勵種雜糧以及敏豆,民國101年,更向農委會申請劃設農業經營專區,期望推動友善耕種,並進一步減緩美濃農舍浮濫興建的亂象。

[美濃農會 總幹事
鍾清輝]
其實我們後來,我們也一直想說,那我美濃的農地的使用部分,是不是可以怎麼樣,怎麼讓它保持得更加完整,不要來讓外地人來買了蓋房子啦,或是不要說,來做一個非法的使用,可以農地農用,再來我們大家都知道,我們國內的雜糧生產來說,都,一般都仰賴進口,百分之九十八都仰賴進口,所以在這個同時,再加上基改作物的安全性,沒有得到這個消費者的一個肯定,所以我們農會在這麼多年來,就來推廣這個雜糧的一個生產,重新來把它種回去。

不願坐視農地遭蠶食鯨吞,農會先劃設預定的農業專區範圍,再一戶一戶尋找地主,詢問是否有簽約意願。

[美濃農會推廣部 主任
鍾雅倫]
因為專區劃了之後有沒有,我們要找出每一個人,可是,還是有部分的土地它可能算外地人買去,他實際沒有在這美濃住了,這些很特殊的人,就比較很難找到這些人這樣,實際住在這美濃有耕種的人,這些都沒有問題。

[美濃農村田野學會 理事
溫仲良]
後來為了要落實這個農業專區,其實我們就將所有的農民建立了一個,就是說,一個很完整的資料,再來這個完善的資料其實可以有助於我們後續,在這個農業,農業的這種規畫上,包括這種耕種的品種還有就是說耕種面積這些,做一個比較好的引導式規畫,提供一個很基礎的資料。

而參加的農民,從生產到銷售,農委會及農會也有一連串的輔導與協助。

[美濃農會推廣部 主任
鍾雅倫]
很紮實基本功的教育訓練,譬如說,什麼安全用藥,或者是說合理化的施肥啦,甚至是機械化,其實還有一個很大的部分就是安全用藥的部分,那安全的生產出,這些,如果農民可以減少用藥,它的生產成本是降低的,那對農民來講,生產成本降低,那消費者又可以,買到這些那麼優質,那麼安全的產品,那對,對農民來講,對消費者來講其實是雙贏。

[美濃農民
黃偉宸]
專區可以說,控管說,大家種的東西會有互相討論,或者是有可以比較,可以一起去摸索,譬如說大家種了番茄或者是白玉蘿蔔,大家在一個同一個專區裡面,有的,大家會互相研討,譬如說品質上啦,或者是栽種的方面,都會,大家會有一個認知這樣子。

近200公頃的南隆農業經營專區,主要是種植紅豆與敏豆為主,由於經濟產值突破3億元,因此美濃農會和農委會爭取,今年將專區擴大超過1200公頃,預計明年,還會劃設第二農業專區,期望產值能突破10億元。

[美濃農會推廣部 主任
鍾雅倫]
那1200公頃裡面,其實除了原來的紅豆跟敏豆以外,可能還會再增加,像我們的番茄,還有原來的這個擴大以後,還有像茄子啦,甚至像是木瓜全部都會加入進來,這個產業就越,比較豐富,比較多元。

而原本就加入農業經營專區的敏豆農蕭士堯,在農會的輔導下,轉型做產銷履歷,要改變大家,對於敏豆農藥殘留嚴重的印象。

[美濃農民
蕭士堯]
當初沒有錯,敏豆來說,要很快用藥,後來食安問題以後,變成說,對農藥的,這樣對人的身體不好,我又剛好有這個產銷履歷之後,我就堅持說,我要做產銷履歷,農藥食安問題,農藥殘留比較低一些。

而在加入農業經營專區後,敏豆的產值衝破上億元。

[美濃農會 推廣部主任
鍾雅倫]
敏豆的部分,其實還沒有加入專區以前,大家的水準、品質還沒有那麼好,它目前漸漸地,這麼多年來,經過三、四年來的輔導,大家品質很好了,像我們出(貨)到台北市場,光是透過我們農會出(貨)到台北市場這樣,一年賺進來的錢就有上億的錢,一億元以上的錢這樣。

透過專區設立,農會也藉此打開多元通路,從傳統市場進軍到台北拍賣市場以及各大賣場,為農民帶來更大的利潤。

[美濃農民
蕭士堯]
一開始是沒有覺得什麼幫助,這麼剛好這次有做產銷履歷才有說,有這個,幫助比較多了,我們堅持下去,繼續下去來說,我昨天,昨天跟人說,班員說,這一張產銷履歷的證書是帶(給)我們的錢財。

從民國96年起,農委會推動農業經營專區,至104年為止,全國共有23個專區,面積有4500公頃,而其中有107公頃的農地,因為專區的設置而活化起來。

[農委會企劃處 副處長
黃振德]
單打獨鬥的話,這個農業利潤不是很高,所以變成就是說,他們就會想要說,欸,那是不是蓋個農舍或者甚至做其他使用這樣,那,那我們這個推動農業經營專區,因為剛剛我講過就是說,它可提升它的這個售價,或者是說降低它的成本,那這樣子的話,他就會有那個,利潤就會增加,那利潤增加以後,他就會變成一個,怎麼講,農地變成一個他的一個生財工具,那這樣的話他就會去盡量的農業使用。

但實際走一趟美濃地區,正在動工的農舍其實不少,大大的「售」字看板也隨處可見,有農民以及農村觀察家發現,農業經營專區在美濃設置了四年多,對嚇阻亂建農舍的現象並無太大作用,與當初想像有落差。

[美濃農民
朱正富]
農業專區劃設下來的時候,我們現在仍感覺到政府不足的就是說,既然農業專區,就是最好,不要讓人,也不是說,這樣完全禁止說建農舍,它可能要更嚴格地來,來(限制)這個農地,其實很多並不是農舍啊。

[美濃農村田野學會 理事
溫仲良]
因為當時我們想要申請農業經營專區,我們本來想說,是不是希望就是說,有一個很明確的政策引導,甚至說還有經費上的一種,一種補助,或是說推廣經費,去將這個農業的推廣來說,做一個計畫性的一種,一種規畫,再來另一方面呢,就是說,對於這種應該要農地農用,但是呢,他後來拿來做非農用的部分,後來我們發現就是說在這個政策面上,可以提供的那種幫助很有限。

農委會則表示,農業經營專區,其實是站在鼓勵的角度,要在專區內限制興建農舍,有一定的困難。

[農委會企劃處 副處長
黃振德]
因為目前還沒有一個,還要那個徵求這個大家的共識,因為這畢竟是,那個牽涉到這個農民的權益啊,什麼之類的,所以這個到跟我們這個專區,去,
去這個要不要限制農(舍)、蓋農舍,這個沒有關聯,就是說沒有關聯,我們透過利潤誘因,那他就會,不會去想要把農業(地)做其他的使用。

農業利潤提高,的確能漸漸減少農地非農用的狀況,但耕地面積狹小零碎的台灣,如何防止農地更加破碎,至為急迫。農業單位若能針對農業經營專區,加入有約束力的內容,更積極、更有遏阻力,更能保障農地回歸農地本質。

採訪/撰稿 吳怡君
攝影/剪輯 洪炎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客家新聞雜誌 的頭像
    客家新聞雜誌

    客家新聞雜誌HAKKAWEEKLY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