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初,台灣一下子有三個城鎮-苗栗三義、南庄,以及嘉義大林,通過義大利國際慢城認證,「慢城」這個外來名詞,似乎成為台灣鄉村小鎮發展的顯學。義大利奧維托從慢食主義,進而發展出慢城運動,並擴散到全球各地。四年前就開始推動產地餐桌計畫的台東縱谷區,其實已逐步串連店家,落實慢食理念,池上、關山、鹿野三鄉鎮便想循義大利模式,申請慢城認證,不過台灣一下擴展太快,義大利總部決定暫緩受理申請,使得台東有些受挫。我們先從扎根的基本看起,台東的慢食理念是怎麼推動?店家如何實踐?有沒有拿到慢城認證,真的這麼重要嗎。
時令餐桌節,開動,乾杯。

週六中午鐵花村裡,集結了台東縣內32家慢食店家,帶來拿手的春季在地食材料理,要向消費者傳遞「慢食」概念,讓民眾透過「吃」,更加認識當地風土民情。

[民眾
陳先生]
他有說這是他們,祭典的時候才吃得到的(小米粥),還有今天慢食(節)出來之後才吃得到的,對,所以很特別,非常好吃。

原住民傳統美食外,也有店家推出客家創意刈包。

[店家
鍾欣芝(客籍)]
我們把它(擂茶粉)跟刈包結合,因為平常的刈包大家就會有加花生粉,那我們家的那個擂茶粉是有花生、芝麻,跟我們鹿野的綠茶這樣子,所以就想說,這次呈現,這樣比較不一樣的東西給大家。

就算是西方引進的法國麵包,也以台灣小麥製作。

[店家
羅結米(客籍)]
我做的麵包是法國小圓麵包,那用的那個麵粉是台灣十八麥麵粉,那我就搭配果醬一起使用,那這一次提供的是,在這個,這個季節提供的桑葚。

台東縣從2011年就開始推廣,「產地餐桌」理念,鼓勵店家使用在地好食材,縮短產地到餐桌的距離,今年店家還自行籌組產地餐桌協會,形成慢食交流社群。

產地餐桌協會宣言,一,我們願意保存,台東傳統的烹調技藝與飲食文化,二,我們願意友善生態環境的自然物產,三,我們願意與台東優質農友鏈結合作。

[台東縣 縣長
黃健庭]
那我們鼓勵很多素人啦、小農啦、或者是年輕人回來創業啦,然後就,用當地的食材,然後結合他可能傳統的料理的方式,或者是一些創新的作法,那麼開始把這些,產地餐桌(店家)扶植起來。

醞釀四年多,逐漸在台東形成一股「慢食」的飲食革命,尤其以縱谷區最為顯著。

這個是什麼?小土雞嗎?對,雞冠比較大的這是,這個小土雞,雞冠比較小這個是古早閹雞。

什麼是慢食精神?跟著池上慢食店家主廚王群翔逛菜市場買菜,從認識在地食材開始。

茭白筍最近也還沒有?茭白筍喔,好像有了,滿貴的,外地的,外地的,那就等它出來,本地的還沒有,還沒。

這間菜鋪子是王群翔的最愛,只見他這邊抓了幾條茄子,那頭又挑了幾顆芋頭,沒多久就擺滿整個櫃台。王群翔,大家叫他「翔哥」,八年前從台北帶著妻女移居池上的法式料理主廚,到池上意外重操舊業,和從前餐廳相比,食材來源截然不同。

[慢食店家 主廚
王群翔]
它會跟以前我們在餐廳買菜的方式不一樣,以前是你想做什麼菜,叫什麼菜,那因為你跟農夫買,今天買了,明天他不一定他還會有,所以你沒有辦法說我今天也要做什麼(菜餚)。

這家菜鋪的蔬果大多由在地小農供應,不時還會看到農婦抱來整袋菜,還自動上架。

今天只有蔥還有這個A菜而已。

[菜鋪老闆
林藍東]
我們這鄉下,他們自己種的,吃不完的,他會拿出來賣,對。量不多啦,量沒有說很大啦。

[慢食店家 主廚
王群翔]
來這邊買菜的好玩就是說,你可以看到生產的人,你會看到種菜的媽媽或婆婆,她會自己送青菜來,那相對的,我們會比較容易去了解當季、在我們產地、在我們這個生活環境裡頭,有什麼樣的蔬菜正在生產。

傍晚,翔哥在廚房忙得不可開交,來翔哥家吃飯要先預約,這裡沒有裝潢、沒有服務,他希望客人用味蕾體認台東之美。

[慢食店家 主廚
王群翔]
大家已經忘了,我們吃飯到底是在吃什麼,你是去吃派頭,吃排場,吃氣氛,還是吃食物,所以你也唯有藉由吃它最容易嘛,因為食安問題的產生,讓大家對這些東西開始去注意,也讓我們有很好的機會來這邊,讓他們去認識。

池上米聞名全台,但究竟好在哪,很多人說不出個所以然,翔哥設計出「米飯三部曲」,用不同的烹調方式,教客人品味、認識池上米飯。

對啊,等一下就先吃白飯,然後吃它的原味、甜度口感跟Q度,然後完了之後就淋上那個,多加一個紅蔥頭跟醬油膏,然後這邊,然後呢,再來吃那個春蔬炊飯。

整桌新鮮豐盛的菜餚,讓客人吃得滿足,最後翔哥還會現身說菜。

茶葉也有分不同品種嘛,咖啡也是一樣嘛,所以我們今天吃的米飯品種叫高雄139,它是在花東縱谷地區非常獨特的一種品種。

認真品嘗食物的原味,進而認識它與產地的關係,這正符合義大利推行的「慢食」精神,也就是重新思考、認真對待人與土地、自然的關係。

[慢食店家 主廚
王群翔]
慢食就是,吃的過程去了解,它是怎麼種、怎麼煮,怎麼調味,那會有什麼樣的味道,就是你要去了解它的過程。所以我告訴大家,其實慢食就是一種責任,生產者跟烹調者都對於食用者有付出責任。

蒜頭、薑絲爆香,放入大腸快炒,掌廚的鍾欣芝身手俐落,炒出這道改良客家菜「金桔炒大腸」。

[客家菜館第三代
鍾欣芝(客籍)]
把它(大腸)燉到比較軟爛,那我們才會拿出來炒,以前傳統的是加醋精,那我們現在就是不加醋精,我們用新鮮的金桔,然後跟自己手工做的金桔醬,然後跟酸菜的酸。

強調在地飲食與土地連結的慢食態度,更是維護傳統飲食文化的重要助力,台東關山這間客家菜館,就做到了家族味道的傳承。鍾欣芝是客家菜館第三代,從小就在廚房幫忙,雖然一度在外面的餐廳工作,最後還是回家接棒,傳承阿婆的味道。

[照片提供 郭麗津]
[客家菜館第三代
鍾欣芝(客籍)]
民國六十八年的時候,我阿婆是第一代,開始摸鍋爐大概是小學二年級,我跟我弟弟那時候非常迷煎蛋,我們很迷煎蛋,我們每天早上起來就在煎蛋,我最喜歡的還是在自己家裡,然後煮我自己,以前小時候的味道的這些食物,然後給客人吃。

有沒有,先跟它搗碎之後,就這樣搗,因為你可以聽到,它聲音很脆,綠茶本身很脆。

傳承的味道裡,也有創新口味,擂缽裡又搗又擂,頓時香氣撲鼻。

[客家菜館第二代
呂慧珠]
擂茶三元素有,鹿野的綠茶,還有芝麻,還有花生,這三項,等一下經過擂缽、擂棒、擂過以後,就像變魔術一樣,會變成那菜裡面的一道,吃飯時的一道菜這樣。

在地生產的各種時蔬,加上爌肉,再撒上擂茶粉,就是這裡獨創的「擂茶飯」。

[客家菜館第二代
呂慧珠]
以前沒有所謂的慢食,只有那種概念說,欸,我們就都用這裡的(食材),現在,喔,原來知道這就是慢食的一塊,其實我這邊的人,很多人,默默地,都在執行這一塊,只是不曉得有這個名詞而已。

[照片提供 郭麗津]
四年前承接「產地餐桌計畫」,輔導店家實踐慢食理念的城鄉顧問公司,實際感受到這些店家的轉變。

[城鄉顧問公司 執行長
郭麗津]
每個人,其實他們,在這個計畫的這個過程當中,其實也重新再,讓他們自己不管是,這個族群的文化,或者是自己家族的這個飲食的記憶,重新跟他們自己做連結,然後,然後他們再透過料理的再現,然後分享給來的朋友。那我覺得這一點其實對於大家,重新去這個更認識自己,除了在地的食材之外,其實也認識在地自己的自身的文化這件事情,我覺得有一些其實是質的這個改變。

[食材達人
徐 仲]
漢人或客家人,客家人跟這個原住民的融合,也創出一些新的菜,這些東西,對我而言,它就是一個在地的飲食文化,它已經變成你生活的一部分,那如何透過旅遊觀光和形象塑造,把它更為深入,然後變成論述,當你變成論述以後,你就會發覺,它是無可取代。

以慢食運動為基礎,進而擴大發展成慢城精神,這是義大利推展慢城的歷程,而逐步實踐慢食理念的,台東縣池上、鹿野關山三鄉鎮,也想循此脈絡,申請國際慢城認證,然而今年初,台灣一次有三個城鎮通過慢城認證,義大利總部認為,不該迅速擴張,因而暫緩受理台東三鄉鎮的申請,使得部分地方人士感到挫敗。

[城鄉顧問公司 執行長
郭麗津]
[照片提供 郭麗津]
的確有滿多的,地方的朋友,也的確從慢食出發,連結慢城的理念,越來越多人支持跟認同,但是它其實是一個,緩慢而需要真實去認識跟實踐的這個方向,它急不得,如果真的深入了解,慢城的理念的台東的朋友,也曾經跟我說過說,其實我們在過的生活,其實就是很慢城的步調,我們不一定要,一定要有這個,這個,這個冠冕來加在我們身上才能證明我們是慢城城市。

[台東縣觀旅處 處長
江慧卿]
不必去在乎說,那個(慢城)認證是不是馬上要拿到這件事情,重點是說,我們,我們在地的,每個小農或我們的產地餐桌的店家,能夠把自己的食材、文化跟所有的,包括環境,包括所有的,慢城所要求的那些我們先把它扎根做好,是比較務實也比較實在,我們不會急著說,就是要引進大量的觀光客,因為那個,應該也不是我們慢城所要要求的精神。

[照片提供 郭麗津]
台灣第一位,取得義大利美食科技大學(University of Gastronomic Science),人稱慢食大學碩士學位的徐仲,遊歷不少義大利慢城,眼看台灣一下擁有四個慢城城市,發展迅速,不免有些擔憂。

[食材達人
徐 仲]
應該說我們準備好了嗎?我們在做慢城的有多少人有能力用英文,或者不要用英文,你可以,像我們在義大利,很多也不會英文啊,提供字卡、提供資訊,在網路上,在搜尋引擎開發APP,但我們準備好了嗎?所以我常常會覺得,有時候我們有時候跑太快,跑太快就像,葡式蛋塔其實在澳門是一個好生意,那是來台灣以後變成大家一窩蜂做,就一窩蜂沒有了,但是我們台灣,有時候我們動作很快,但我們,基本、基礎走得不夠穩固,所以有時候看到這麼多,你會擔心。

在講求快速與效率的台灣社會,「慢城」成為各地方政府爭相追逐的小鎮榮耀。默默從慢食運動扎根,逐步連結各店家實踐理念的台東縱谷三鄉鎮,雖然暫時無法戴上慢城認證的桂冠,但他們依舊步伐堅定,緩步依著屬於自己的步調,而這不正才是慢城的精髓嗎。

採訪/撰稿 宋宇娥
攝影/剪輯 戴志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客家新聞雜誌 的頭像
    客家新聞雜誌

    客家新聞雜誌HAKKAWEEKLY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