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蕉是國內主要的大宗水果,台灣香蕉曾經是高級蕉的代名詞,也曾經是台灣外銷日本的主要水果!這五年來,台灣香蕉在外銷市場節節敗退,去年日本的香蕉進口量,台灣只占了0.55%,但在國內,香蕉卻屢創高價,四月中下旬,產地蕉價來到一公斤75元的天價,不到一個禮拜,馬上又急跌到30元,這不禁讓人疑惑:如果真的是產量增減,造成蕉價不穩定,也不會在那麼短短幾天內,產量就有這麼大的變化吧?當香蕉從外銷轉變成內需型市場,年總產量也沒有劇烈變化時,香蕉價格為何還年年攀升?而這樣起起落落的價格,對產業並不健康,如果有一天得開放進口,怎麼辦。
對,我現在的意思是說,量一樣就這些,沒增加,為什麼會暴跌,你如果是說,你南部香蕉上來了,你暴跌我沒話說,你南部蕉還沒出來,你一樣是這些蕉農在割而已,為什麼一個禮拜而已,你馬上,(1百公斤)掉4200元,這個很離譜,真的!

一走進集貨場,蕉農火氣就上來,就在四月八日,香蕉產地創下一公斤75元的天價,今天卻只剩30元,腰斬一半以上!

[青果合作社南投分場 場長
王火順]
對,上個禮拜,可以說是香蕉,有史以來,最高的價格,一百公斤嘛,到7500元這樣子,以前從來沒有這個價格,欸。
今天,噢,真的料想不到,怎麼,上個禮拜到現在跌價跌了那麼多。

同一時間,即便是在南投產區,大街上吊起的香蕉價格,一台斤仍高達65元!一般來說,盤商是以公斤買入,再以台斤賣出,中間就已有四成的利潤。合作社正幫蕉農分級,計算收成的結果,今天外頭天氣不好,蕉農的心情也很不好。

[南投蕉農]
不是說割愈多賠愈多?是啊!今天這些差不多少了一萬多元,這樣就少了一萬多元?是!你們為什麼不要上週來,上週也有來啊,哦,上週沒這麼多,沒這麼多啊!

[南投蕉農]
心裡不是滋味啦,阿伯,這個價錢是誰定的?誰決定的?30元,由盤商!大盤商,他們收購的盤商決定的,對啊,買香蕉的老板啊,哦,不是我們合作社決定的,不是啦,不是合作社啦,合作社,我們就不敢講(罵)了!

火順伯從年輕時就進入青果合作社工作==cg in==他計算過,盤商每收一公斤香蕉,從代辦費、冷藏、催熟、包裝到運送等等過程,平均成本就要五到十元==cg out==

[青果合作社南投分場 場長
王火順]
我們收給業者,我們代辦費是一百公斤一百元,它還有,它們要包裝嘛,包裝算起來,它們只有工資包裝到箱子裡面,也是一百公斤,差不多一百元。

[南投縣國姓鄉農會推廣股 股長
鄧惠蓮]
農會應該說是產銷啦,產銷它的通路,因為我們的農民收成以後,他割下來,農會有收,我們的香蕉集散場也會收,我們的市場,也可以賣去台北的市場,所以它的通路有好幾個。

台灣香蕉的產銷制度,從早期青果合作社一元化處理內外銷,演變至今,大致有三種模式,由農會或合作社代購代收還是大宗,另外就是蕉農和特定業者契作契銷,或者宅配自行出貨,而香蕉在今年四月價格飆漲又急跌,農糧署和香蕉研究所認為,產地短期收購價創新高,是因為量少;急跌,是因為搶收。

[台灣香蕉研究所 所長
趙治平]
從去年十月到二月,透過我們預估的產量,從原來颱風前的八萬多噸,下修到四萬六千噸,就是下修了,大概減產了四成五左右。

[農糧署作物生產組 組長
翁震炘]
五、六分熟的他也採,那七八分的也採,那當然都擔心價格會下來,那一般夏天的香蕉,價格都是比較低的,往年大概都,產地大概一、二十元,那大家會往前採,那你往前一集中採,價格就會降。

[高雄旗山區香蕉產銷班 班長
張宏士]
就算是搶收,也是無可奈何的事,農民不要這樣啦,我要正常收啦!

張宏士早期也是交貨給合作社,現在是自己出貨,去年蕉價已攀升到四、五十元一斤,原本預期到今年會持平或下跌,沒想到八月接連來了蘇迪勒和杜鵑兩個強颱,又遇到今年元月寒害,蕉價看回不回,扶搖直上。

[高雄旗山區香蕉產銷班 班長
張宏士]
這外表都壞掉了,你來看看!這個啊,整芎都凍傷啊,以前都沒遇到,有寒流,但不曾遇到溫度這麼低,這也是?這些都是,這整芎啊,你看,這上面外表看起來感覺是好的,不過它的果子都黑掉了。

從台灣種植香蕉面積來看,近五年來,呈現略微成長趨勢,最明顯的變化是在今年,全台種了1萬4287公頃,比起去年的1萬3093公頃,一下子增加了9%。

[南投縣國姓鄉香蕉產銷班 班長
廖政田]
去年枇杷太乾,今年枇杷又太濕,所以很多人把枇杷鋸掉,改種香蕉來補貼,國姓鄉這邊大部分都是,我們是山區嘛,山區就是種山上的山蕉啦。

[南投縣國姓鄉農會推廣股 股長
鄧惠蓮]
大環境,所有全部,我們以農糧署統計資料的話,全台,整個面積是增加的,我們國姓這一邊喔,也都是有在增加,只是說它增加,它又有兼作。

[高雄縣旗山區農民
王繼維]
美濃杉林還是有大部分,其實都是屬於輪作作物,那可能就是土地需要更替的時候,就是轉作一下這樣子,或者是價格好的時候,我們就轉作。所以其實現在目前,以這個,以我們高雄屏東這一帶來看,大概都是,愈來愈多人回來種這個作物。

若不分品種,台灣香蕉有高雄屏東、和南投嘉義,兩大主要產區,高屏產區一般集中從二月開始,一直到六月之前,稱為「春蕉」;南投嘉義產區,主要種在靠山坡地,在下半年收成,是「秋冬蕉」,從每年的供苗量來估算,也是穩定成長。

[台灣香蕉研究所 所長
趙治平]
一整年的供苗量,現在農委會農糧署,它跟這個(香蕉)研究所,還有這些五家的民間業者的一個共識就是,一整年的蕉苗總量,控管的是550萬株,那照這個研究所去年的,這樣的一個調查跟自己申請的,大概還在這個控管範圍內。

此外,從內外銷比例來看,近五年來,台灣香蕉在外銷市場節節敗退,早年靠香蕉賺外匯的時代不復返,很明顯地,香蕉已轉變成內需型市場。

[農委會農糧署作物生產組 組長
翁震炘]
很明顯的就是,100年的時候,我們外銷到日本的香蕉,還有一萬噸,那去年剩下三千多噸,你就知道說,怎麼少那麼多?少了,剩下不到100年的三成,那事實上是,以前是外銷量都好幾十萬噸。
現在光一家超商,一年就六、七千噸了,比你那三千還多了兩倍!

[台灣香蕉研究所 所長
趙治平]
我們這五年來,從這個100年到,99年到104年,其實它的產地價格是在成長,但是我們的總產量就是接近在29萬到30萬公噸。

既然近五年來的總產量,維持在30萬公噸左右,內銷比例愈來愈高,為什麼香蕉反而愈來愈貴?除了官方口中的颱風、寒害等等短期因素,是否還有其它原因?比方說,短短一週內,從一公斤75元,驟降到30元,難不成產量可以突然暴增一倍以上不成?

[台灣香蕉研究所 所長
趙治平]
是有了解到一些的,這樣的情況就是,也有少數的,這個所謂中間商,它確實是有把這個,這個量,一下子就是,這個收購的價格,是壓得比較低。

[旗山蕉農]
蕉農都是間接賣給(跨國企業)都樂,就是它在閃避那個責任啊,它算是在閃避那個責任啊,我透過中間商下去買,我如果,要調降價格,別人不會罵我,會罵你啊!

蕉農明白說,合作社或農會代收香蕉,搶貨時,為了怕農民比價,賣給別人,一般都是當天、甚至當場才公布收購價,其中也不乏有盤商聯合行為,近年來台灣蕉價愈墊愈高,部分原因是受到人為操弄,還有跨國企業在菲律賓大量種植香蕉,打垮了台灣香蕉外銷後,現在又揮軍來台設分公司,收購香蕉賣給超商。

[台灣香蕉研究所 所長
趙治平]
最近這五年來的香蕉價格,剛剛講到產地,總產量沒有多少變化,但是經過這樣一個跟,都樂跟超商的供貨,它的,農民的收購價是從15元,到現在到20多元。

蕉農的憂慮是:台灣種香蕉,多半是小農規模,有跨國企業收購,心裡自然覺得穩當,但一旦價格控制在少數盤商手中,就得受人宰制了,不過農政單位似乎認為,不需太憂心。

[高雄旗山區香蕉產銷班 班長
張宏士]
因為農民是,聽到是聽價格嘛,他不知道是被生意人算計了,這樣子啊,他不知道人家做生意的手腕是如何,所以農民對這間公司,對這個盤商是很認同的,他不知道說,未來會產生什麼樣的情形,農民他就是看眼前而已啊,他沒有看以後會產生什麼情形啊。

[農委會農糧署作物生產組組長
翁震炘]
它全聯就有六個供貨商,所以它也不是單一,所以它會有多元的系統去供應,7-11也一樣,剛剛也有提到了,那個都樂,它也不過是其中的一個系統,所以不是,你很難單一可以去掌握。

[台灣香蕉研究所 所長
趙治平]
不希望,到目前也沒發生說它像中南美洲,它們有所謂剝削農民啊,或者是說,這個不合理的收購價格。它們也沒有進口一箱香蕉到台灣來啊,並不是說,是為了這個鋪路,我想,以前也有這個論述說,它這樣做,就是希望準備要,未來要進口到台灣來嘛!

目前台灣和澳洲一樣,沒有進口半根香蕉,政府也不認為有被獨占的可能,但是當蕉價被愈炒愈高,或者量價變化愈來愈大時,會不會有人說要進口來平抑蕉價?尤其面對未來經貿談判,例如TPP(跨太平洋夥伴關係),以現在脆弱的體質,還能撐多久?

[高雄旗山區農民
王繼維]
首先就是要養成,第一個消費者不要一窩蜂,第二個農民不要一窩蜂,就是你,你國內的市場都沒有辦法去,去有這樣子的控制,你又要跟國外,今天如果國外的關稅又進來,免關稅又進來,或者是優惠又進來,那你國內就大亂了,你根本沒有這個體質去對抗。

更細膩地來看香蕉產業,它不只是一種作物,是蕉農的生計,對蕉城旗山來說,更是在地文化。

[高雄旗山區農民
王繼維]
我們長期在種一個作物,其實會累積出來文化,也就是說,像現在旗山為什麼香蕉產業的文化,可以達到這樣一個水準,就是因為它有從1900年代,一直到現代,這樣一個時期的累積,所以香蕉這件事情,成為這個地方根深柢固的一個根本,那現在你看一直在搶種,其實農民就變成投機者。

短期蕉價劇烈波動,尤其去年八月風災過後,一整批香蕉,將在今年夏天同時收成,到時才是真正的考驗!

[農委會農糧署作物生產組 組長
翁震炘]
我們比較擔心的是,七月八月會集中,那香蕉是一年生的作物,那時候吹倒的發芽出來,那剛好一年,那會集中在那個時候一起出來,那大概整個量,我們預估大概六月中下旬,就會量出來。

為了維持相對平穩的蕉價,農政單位現在鼓勵各地蕉農,平均分散在一年十二個月去種,再用契作契銷,保證收購,而目前包括超商、賣場等主要通路,也都以契作種植,與蕉農訂長期合約。

[農委會農糧署作物生產組 組長
翁震炘]
香蕉一下子貴,一下子便宜,那農民也是覺得,價格好的時候,他沒有賺到錢,價格不好他又一堆,那為了要去改變這個產銷的這個暴起暴跌的問題,那這幾年我們一直在推的就是契作契銷,我們去打了另外一個通路,就是跟超商。

[量販通路 公關經理
何默真]
在外面的市場波動很大的時候,我們會希望我們還是能夠給農民一個安心的收購價格,讓他在種植這個過程中,他不會因為他的產量頓時少很多,或者是他的產量變化很大,導致他會血本無歸,所以我們還是希望我們因為有契作,跟長期合作的關係,我們一起把這個價格能夠做得更平穩。

[高雄旗山區香蕉產銷班 班長
張宏士]
最簡單說,我說過的,種的人喊不合成本,賣的人說沒賺錢,吃的人說怎麼會這麼貴,現在不是啊,現在已經產生,三角只有一角好,另外兩角不好喔。現在是已經產生這種情形,一個產業要是要進步,要有發展,是要三角都站得穩,這個產業才有辦法長久。

一個穩定的香蕉產業鏈,應該是:蕉農安心種,盤商有錢賺,而民眾吃得起,當外銷節節敗退,香蕉卻在國內連續三年墊高天價,難以想像有天見到香蕉一斤來到百元,更可怕的是,這似乎也不是不可能的事!

採訪/撰稿 鍾雄秀
攝影/剪輯 蔡裕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客家新聞雜誌 的頭像
    客家新聞雜誌

    客家新聞雜誌HAKKAWEEKLY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