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女一懷孕,就有好多事得打算,例如要怎麼坐月子,有些人找媽媽或婆婆幫忙,有些人找月子中心,現在還有「月子媽媽到府服務」。苗栗客家人林海珊,生了三個孩子,他了解坐月子的過程,加上常看朋友為了找月子中心還是請家人幫忙帶而煩惱,所以發展出,月子媽媽直接到家中服務的方式,他們保留客家人傳統坐月子照顧方式,並加入新時代做法,他還開班授課,培訓對這項專業有興趣的年輕人和婦女,創造出不一樣的市場與商機。
一早到服務對象家中和產婦、家人打招呼,詢問小寶寶昨晚狀況,這是新型態的坐月子方式,月子媽媽到府服務。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30歲的賴啟文和28歲的賴玉婷,都是熱愛旅遊的背包客。兩人也因為寫部落格分享旅遊經驗而結識成婚,有了孩子後,還是年年帶著小孩闖蕩世界,前年年中,第三個兒子出生沒多久,他們就決定賣掉房子,湊足旅費,帶著三個兒子花了256天走訪23個國家,經歷各種文化的洗禮。剛開始,目標並不是環遊世界,是陪著小孩見識世界的寬廣,當走過一個又一個國家,他們也深刻理解到,父母在哪裡,家就在哪裡!而這樣的旅程,沒有最終章。
這是三個兒子當中,最小的「多多」,和媽媽賴玉婷開心競速滑板車,兩夫妻從事房仲業很忙,利用休假回到屏東佳冬探親,賴啟文是阿婆從小拉拔長大。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講到客家文化的識別圖騰,不少人腦海裡都會立刻浮現出油桐花、牡丹花布的花紋,但真的只有這樣,只能這樣嗎?兩個擁有四分之一客家血統的年輕人宋智皓、李佩書,就嘗試以新的圖像與方式來呈現文化多樣性,他們把客家習俗會用到的新丁粄設計出討喜的印花,就連客家小炒也成印花靈感,兩人創業一年半,至今已經創作出百種富含台灣文化故事的原創印花。
這上面的印花的卡片都可以拿起來看,就是我們是做印花設計的,那每一個印花背後都有自己的一個故事。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鐵雕」在藝術創作領域當中,材質最難駕馭,要兼具唯妙唯肖的形體與藝術美感,除了要有天分,還得對鋼鐵的特性與運用,有非常深刻的認識與掌握!來自苗栗的趙世賢,十八歲就到台中學排氣管焊接、製作,二十幾歲就創業,成為中部出名的專業工廠,但是他鍾情藝術,六年前逐漸轉型做鐵雕,以豐厚的火焊功力,一參展就得獎。
其實也可以說是花仙子,因為它這邊一朵花,這一個人在上面很漂亮這樣!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農務工作危機四伏,被蜜蜂、蛇等動物攻擊、因高溫而中暑、熱衰竭、長期負重、彎腰造成痠痛、因化學藥劑造成中毒等等,都是常見的傷病,不過,因為農保只有生育給付、身心障礙給付、喪葬津貼,不像勞保還有職業災害保險的保障,農民遇到傷病,大多都自己買藥來吃、來擦,自己想辦法復健,補償、保護方面相當不足,也衍生出後續許多問題。
剪下的枝條、葉子,就直接堆在地上當肥料,邱家兄弟的可可園,用草生栽培的方式管理,「生態」特別豐富。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勞工若是因為工作造成傷病甚至死亡,都有相關法令得以保障其權益,不過,同樣是勞動者,農民卻沒有任何職業災害保險,發生意外或災害,不僅沒收入、沒補償,往後若是要復健,也沒有任何資源可以協助。屏東縣政府認為,各種保險的職災保障都齊全,獨缺農業職災無法得到慰助,是政策殘缺,於是率先將「屏東縣勞工職業災害慰助金自治條例」的勞工二字刪除,讓適用對象擴及各行各業,當然也包括農民,也期許中央能看到問題,透過立法讓農民更有保障、讓農業勞動環境更加完善。但長期以來,農民的職業傷病並沒有受到重視、也沒有相關的研究與統計資料,加上所謂的「農民」又該如何定義,更是一大問題,不論將來法令如何制訂,這些都是必須先解決的困難。
你本身是農保的人,麻煩你舉手一下,農保,農保,農保,大概有一半是農保,然後你本身是在職業工會加保,你是勞保,但是你有在從事農業工作的請舉手,也占了一部分。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婚紗攝影競爭激烈,以往新人大多中意的是與現實生活不符的王子公主場景,不過近年來,愈來愈多年輕人希望能夠在平凡場景中找美感。王智舜與太太張筱蘋原本在台北上班,結婚之後一直希望能夠回到太太的家鄉台中東勢創業,他們發現家鄉竟然沒有一間婚紗公司,大約兩年前決定自己創立婚紗品牌,先生擔任攝影師、太太則是負責化妝造型,他們不僅融入客家元素,連拍攝婚紗的主題背景也都相當在地,像是新人的家鄉老屋、果園,設計出獨一無二的婚紗照。
在台中東勢傳統市場旁的街道,人車熙來攘往,在街道裡有一間裝潢溫馨、精緻的店面,透明的落地窗可以看見典雅的婚紗禮服,這可是台中東勢區唯一的婚紗店。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桃園楊梅未過度開發,但藝文發展也相對薄弱,在台北開畫廊十多年的油畫家詹展冠,三、四年前決定回到家鄉,希望能夠找到可以創作與創業的地點,他與太太買下了一間老公寓,將如同廢墟的老房子打造成一座複合式空間,結合餐飲、小型展覽室、畫畫教室,希望讓更多人可以從生活中接觸到藝文。喜歡收集舊物的他,也將收集來的舊式電話、古老相機、老家具等等展示在店裡,成了小型博物館。
楊梅火車站附近的巷弄裡,有一間很特別的五層樓公寓,黑色又典雅的外觀,與旁邊老舊大樓來比,顯得特別醒目。走進這神秘的公寓裡,映入眼簾是充滿懷舊復古風格的擺設。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南部的鄉親有沒有看過綠鬣蜥呢?屏東自從2004年在野外發現綠鬣蜥幼體,懷疑有「野化」的族群,也就是不是野生動物在野外建立的族群,十多年來日益擴散,目前在屏東市、竹田鄉、麟洛鄉、萬丹鄉、潮州鎮等一帶都有綠鬣蜥的蹤影,成體的綠鬣蜥愛吃花和嫩葉,讓農民相當困擾,但目前仍沒有專責單位調查牠對生態的影響。南有綠鬣蜥佔地為王,北部也不遑多讓,在新北市的新店、林口等地也出現了,有「亞洲水龍」之稱的綠水龍,綠水龍的SIZE雖然是綠鬣蜥的一半,對台灣野外環境的破壞力,更甚於綠鬣蜥,但中央和地方的處理態度都相當保守,這也讓學者相當擔憂,如果不趁現在積極移除,等到數量暴增,也不需考慮如何控制或移除了,而是大家有沒有辦法忍受。
冬日裡南臺灣的日頭暖烘烘。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接下來我們去嘉義看看,沙氏變色蜥在嘉義地區已經形成百萬大軍,雖然嘉義縣政府自98年起,每年辦理獎勵移除收購作業,十年來牠們族群數量卻有增無減。而當綠鬣蜥、綠水龍的野化族群才剛開始,我們還有機會阻止擴散,政府卻因為目前仍危害不大,處理態度消極,在此同時,有學者批判或提出建議,但也有人默默投入生命教育課程,要從教育著手,減少外來入侵物種的傷害。
欸,這些人晚上不睡覺,在抓什麼呢。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