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球在許多台灣民眾心中,有挺重要的地位,即使這項運動一路走來跌跌撞撞,仍有不少人懷著夢想。花蓮縣玉里鎮三民國中,成立了花蓮南區第一支國中棒球隊,不過,礙於偏鄉經費不足,愛打棒球的孩子,沒有球場可練,只能在坑坑疤疤的草地上打球,經常受傷,教練陳執信便和公益團體一同向外界募款,然而經費不足以雇工建設,於是來自各地的愛心志工,自費來到玉里,與孩子共築球場,要圓孩子的棒球夢。放寒假了,花蓮玉里鎮三民國中校園並沒有空蕩蕩,反而多了一群外地來的陌生人,冬日暖陽的早晨裡,大人們動手整理雜亂的網繩,小孩子也沒置身事外,跟著又拖又拉,原來他們同心合力,是為了要搭建屬於自己的棒球場。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櫻花是春天的象徵,在日本,櫻花甚至被視為精神象徵。九二一大地震後十幾年來,台灣也掀起了賞櫻熱,尤其現在正是花季,包括陽明山、武陵農場,幾個主要的賞櫻地點都大塞車。但您知道燦爛的櫻花到底有幾種?花期又有多長呢?今天我們就帶大家到幾個客庄,看櫻花的熱鬧,也看門道。余易政兩父子忙著搬櫻花樹,準備移植到另外一塊林地,這整個山頭,種滿了至少兩萬株各式各樣的櫻花樹,他是台灣目前種植櫻花,個人種最多的櫻花農,甚至比許多大型遊樂區種得還要多,目前移植的這片櫻花林,品種叫綠萼,台灣也有人取名叫做福爾摩莎櫻。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每到秋收後,花東縱谷的農田就會換上新裝,金黃耀眼的油菜花,成為冬季裡最美的景緻。而今年池上鄉農會補助農民在伯朗大道和台九線的土地公廟旁種植油菜花,還特別和農民協調,把油菜花留到農曆過年,因此,這個時候到池上玩,不僅看得到春耕剛種下的秧苗,也能飽覽一望無際的油菜花田,另外池上農會還開發了當季在地美食,用油菜花結合米穀粉,做成米麵條、水餃等,還能用油菜花做植物染,有得吃、有得看、更有得玩。遠方,雲帶纏繞在山腰間,眼前,黃澄澄的油菜花,隨風起舞、搖曳生姿,大地一片生氣勃勃。小朋友在花田裡玩起遊戲,攝影玩家也來捕捉這一季的浪漫,每個人臉上綻放的笑容,就和這油菜花一樣燦爛耀眼,不論大人小孩,都暫時忘卻了煩憂,沉浸在這片金色花海中。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過年期間總是大魚大肉,一不小心吃過頭,就會造成身體的負擔。接下來,我們要帶大家到台東去吃草,換點清淡的口味。日治時期,日本人發現台東藥草資源相當豐富,在台東大量栽培台灣原生種藥草;因此,台東也被稱為「藥草的故鄉」,現在在卑南的半山腰上,還有一個藥用植物園,裡頭種植了兩百多種藥草植物,有的拿來入藥、有的拿來入菜,遊客不僅能藉著導覽,認識藥草植物,更能品嚐到難得吃到的藥草料理。右邊是中央山脈,左邊是海岸山脈,正前方面對的是廣闊無垠的太平洋,來到台東卑南這半山腰上,不僅山海美景盡收眼底,還能品嚐到養生野菜鍋。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消費者在購買T恤時,一般都會選擇純棉,但是你知道嗎,根據台灣公平貿易協會估算,一件純棉T恤,至少要使用150公克以上的農藥及化學肥料,雖然這些農藥、化肥,不易殘留在棉花上,傷害到人體,但會嚴重危害到農民及環境生態,近年來,國內開始有業者推出有機棉服飾,甚至也有農民重新種植棉花,希望讓更多消費者,認識有機棉,共同為地球生態盡一份心力。手持剪刀,慢慢地把掛在樹上一朵朵的棉絮,完整地取下,這些白色棉絮,對農場主人鄭宗坤來講,可都是昂貴的「白金」。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苗栗卓蘭的老庄里位於市區中心,是卓蘭鎮開發最早的地方,一、兩百年前,姓詹的饒平客家人,陸續從彰化永靖、竹塘等地移居到卓蘭,成為卓蘭的最大姓人,占了七成左右,不過隨著外庄人移入,或和外族群的人結婚,在卓蘭曾是很多人講的客語饒平客,漸漸聽不到了,一年多前,卓蘭客家饒平文化協會成立,致力於傳承饒平客語和文化,其他幾個社區組織也從產業社區營造等面向著手,記錄保存老庄的文化資源,改善生活環境,老社區透過再造,要讓大家看到不一樣的老庄。冬日暖陽下,幾朵梨花已經等不及在枝頭綻放,梨園裡,農民爬上爬下,忙著接梨穗。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苗栗縣西湖鄉近年來致力推廣番薯這項農產品,每年還有一系列的產業文化「番薯節」活動,其中「冰薯」更是西湖鄉的特產,這項產品是由境內的番薯加工業者李明權所研發,不過十年前,李明權身體狀況不佳,六、七年級的兒女們,陸續回鄉幫忙,四年前李明權過世,孩子們分工合作把父親的事業做得更大,業績成長好幾倍,當時父親在外租地,種植廿公頃的番薯,去年三兄妹已經增加到一百公頃,一起認識,西湖這個番薯世家。西湖鄉位於苗栗縣的中西部,舊稱「四湖」。源於清朝時期,境內有一連串的河谷盆地而得名。由於當地土壤肥沃,氣候、地理環境特殊,農產品豐富,這當中也包含番薯。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米粉,很有台灣特色,曾經算是「高級食品」,只有喜慶宴客、特殊節日才會用「炒米粉」招待客人。在數十年前,苗栗頭份的尖山米粉很有名,他們做的是一般說「水粉」的粗條米粉,與新竹生產細條的「炊粉」不同,尖山曾經家家戶戶都在做水粉,不過米粉街從極盛時期的近五十間米粉廠,至今只剩三間,由於油電價格高漲、年輕人接班意願低落,上一代體力也有限,這三間面臨收攤與否的抉擇!反觀新竹米粉產業,幾十年來,卻能維持固定產能,兩年後,還預計搬入新的微型產創園區,來看看米粉產業和尖山米粉的處境。把粄仔丟進去,沒多久變成米粉出來,這是尖山歷史最悠久的米粉廠,他們從半夜開始工作,一直到日上三竿晒米粉!雖然外頭是十幾度的低溫,不過在室內工作,穿短袖還會流汗,可以想見鍋爐溫度之高,要是夏天,可就會熱得受不了。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南投埔里是茭白筍的故鄉,年產量占全國的九成三左右,一般茭白筍產季是四到九月的兩收,但有筍農運用技術,在冬春時節還可以多一收。在埔里,有一位茭白筍大盤商徐美琪,承接父親的蔬菜小型批發系統,一路幫忙茭白筍農開拓通路,成為國內銷售量最大的盤商,全國三成的茭白筍,都是從她手上賣出去的。一起認識這位茭白筍女王。平常茭白筍只有一年兩收,埔里這群農民,用夜間照明的方式,做到茭白筍可以一年三收。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新竹縣關西鎮南山里的南山大橋旁,有一排圓形立牌,上面寫著農夫電話、賣些什麼蔬菜,遊客一通電話,就能買到現採的新鮮青菜,還能親身體驗採收的樂趣。無形農夫市集發想人張秋竹,看到南山里的農民多數年邁,還得每天採收青菜到鬧區販賣,十分辛苦,就想出這個法子,希望能幫助在地農民。拿著水管在菜園間移動,七十三歲的張榮妹正在為青菜澆水。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