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秋收後,花東縱谷的農田就會換上新裝,金黃耀眼的油菜花,成為冬季裡最美的景緻。而今年池上鄉農會補助農民在伯朗大道和台九線的土地公廟旁種植油菜花,還特別和農民協調,把油菜花留到農曆過年,因此,這個時候到池上玩,不僅看得到春耕剛種下的秧苗,也能飽覽一望無際的油菜花田,另外池上農會還開發了當季在地美食,用油菜花結合米穀粉,做成米麵條、水餃等,還能用油菜花做植物染,有得吃、有得看、更有得玩。遠方,雲帶纏繞在山腰間,眼前,黃澄澄的油菜花,隨風起舞、搖曳生姿,大地一片生氣勃勃。小朋友在花田裡玩起遊戲,攝影玩家也來捕捉這一季的浪漫,每個人臉上綻放的笑容,就和這油菜花一樣燦爛耀眼,不論大人小孩,都暫時忘卻了煩憂,沉浸在這片金色花海中。
[遊客]
我覺得這裡的環境很好,然後來這裡會讓人放鬆心情,然後就是會讓人感到平靜,而且就是,我覺得這裡是一個心靈休憩很好的場所。
[遊客]
很少看到一整片的花,就覺得很漂亮,讓我的心情就是比較緩和下來,然後在課業方面也,壓力也紓緩了很多。
[遊客]
身心舒暢,心情很愉快,然後寒假就帶二個小朋友來,他們也很開心,就騎腳踏車過來,然後小朋友就是可以暫時忘卻煩惱,我們大人也是一樣。
或是散步、或是騎著腳踏車,漫遊在這田野之間,恣意享受大自然恩賜的美景好不快意。每年秋收之後,農民撒下油菜花種子,大約45天後就會開花,為大地妝點出美麗景緻。
[池上鄉農會
祕書 黃榮欄]
種油菜花的目的就是,第一 區域很廣,可以讓遊客來觀賞,第二,對土地的地力,就是增加它有機質的部分,也很有幫助。
平常這裡是池上米的孕育基地,秋收後就成為最美麗的畫布,而這些油菜花,翻耕後,也將成為池上米最好的有機肥。
[池上鄉農會
祕書 黃榮欄]
我們池上鄉來說,是唯一比較沒有被河床切割,所以東西向來說,就是中央山脈到海岸山脈,也是花東縱谷中最寬的地方,這裡,也是我們池上米種植面積最廣的地方。
立春前後是插秧的時節,不過今年為了推動春節農村觀光,池上農會補助農民,在伯朗大道和台九線的土地公廟旁,種植油菜花,協調農民特地保留,所以過年期間都還看得到。一望無際的油菜花田金黃亮眼,從大觀亭往下看,視野更加寬廣,六百公頃的農田沒有一根電線桿,此外,更能感受先人開墾池上的艱辛歷史。
[池上鄉農會
祕書 黃榮欄]
這裡有我們的先民,為了西邊這邊中央山脈的水,要引到東邊這邊來灌溉良田,當初在日本時代,就有這樣的一個浮圳在這裡,在大觀亭這邊,它當時可以灌溉大約四百公頃(的田)。
過年期間來到這,可以一邊欣賞稻田、一邊欣賞油菜花;而這樣賞心悅目的油菜花,不僅美麗,還很美味。把整株油菜花打汁過濾後,加入池上的米穀粉,就可以做成麵條和餃子皮,翠綠的顏色,相當討喜。尤其這個綠元寶,內餡還加入黃色油菜花瓣。
[池上鄉農會
祕書 黃榮欄]
它是很有機的東西,也不用噴什麼農藥,也不用放什麼肥料,油菜花就會長得很漂亮,摘來吃,或是汆燙來吃都很好,我們利用這油菜花盛開的時候,把它做一些創意料理。
不用藥,不施肥,好吃又有機,開發成創意料理,意外增加了油菜花的附加價值,好玩的是,油菜花還可拿來做植物染。
[池上鄉富興村
村長 羅菊妹]
這整株都可以利用,不過這根部比較髒,所以我就摘這樣一截,可以做植物染,帶動這個地方做包裝袋這樣,包裝袋這樣,和我們池上米這些結合在一起。
棉布摺好後,用竹筷子和橡皮筋綁出圖形,接下來就可以放進煮滾的油菜花汁液中染。
[池上鄉富興村
村長 羅菊妹]
差不多幾十分鐘後,幾十分鐘就有點上色了,我們再來撈起來,(放)到銅劑,定色劑裡,再浸泡差不多五分鐘,浸泡好,這中間的(地方)我們手要去捏,因為捏的時候,它的水的顏色才進得去。
禾埕上掛滿整排染布,隨風飄揚在藍天下,淡雅的綠色,有著大地的氣息,這可是冬季限定的手工紀念品。而在池上農會觀光碾米廠,也有「時光穗稻,訪古玩味」創意市集,結合池上休閒農業業者,讓遊客體驗傳統手工藝。
[池上鄉農會
祕書 黃榮欄]
像我後面這裡,也有可以讓人做布染,這個DIY,也可以做檜木的竹筷,就是檜木筷的這樣,另外,也可以做比較有趣的,竹蜻蜓、竹鶴。
而米廠前面,也有2.4公頃的主題花海,用亮麗的色彩,拼出花圖,同樣吸引大批遊客駐足。
[池上鄉農會
祕書 黃榮欄]
今年我們是營造一個心形的,因為很多像這樣心形的,比較窩心的,這個心形的花的部分來做主題啦,很多遊客進來,我們種的花的種類也很多,有非洲鳳仙、海棠、或者是金魚草。
秋收後撒下的種子,春耕前成為美麗的花海,吸引遊客,不遠千里來到池上,感受這冬季專屬的景緻。一朵朵小花,成就的壯闊震撼,留住了觀光客,為農民帶來實質收益,更為下一季的稻作,帶來新生命的希望。
採訪/撰稿 林秋伶
攝影/剪輯 洪炎山
- Feb 07 Thu 2013 14:41
318集-縱谷‧綠金‧油菜花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