拄著柺杖,不斷穿梭在畫展會場的潘枝鴻,看起來特別引人注目。
今年五十歲的潘枝鴻,患有小兒麻痺,雖然行動不方便,但是只要開畫展,他就一定到現場,為觀眾介紹自己畫裡的故事。
<你有沒有注意到,這個地方這個婦女在這邊開的麵攤,她在賣麵 賣豬頭皮,賣脆腸 賣粄條,然後呢?這個地方這個是老闆娘,你看,她為了做生意還把她的孩子抱在身邊,在睡覺了。>
<我不是只注重,這個樹的技巧怎麼表達,我最注重的是真情,這種真情是我最喜歡的東西。>

在屏東萬巒鄉下長大的潘枝鴻,最愛畫農村的田園景色,看到感動的題材,就會忍不住想把它畫下來,他說一幅好的畫,並不在於它畫得有多像,而是要看畫畫的人有沒有把情感放進畫裡。

[潘枝鴻]
你注意看一下喔,我畫面的這三個客家人,你都看不到她的鼻子,看不到她的眼睛,看不到她的嘴巴,我都沒有畫到她的眼睛 鼻子 嘴巴,因為她總是低著頭在工作

潘枝鴻畫裡的人物,幾乎都看不清五官,但是看畫的人,卻可以感受到畫中人物的情感。像是這幅「美濃小橋」,我們雖然看不清畫中三位婦人的長相跟表情,卻可以看出鄉村傳統女性的淳樸與刻苦。

[潘枝鴻]
我覺得一個人物畫家,他畫到最後,應該不用畫眼睛 鼻子 嘴巴,就可以表達出畫中的人物的深層內心的感受。

潘枝鴻不是客家人,卻大量創作以客家為主題的畫作,他說因為老婆是美濃客家人,身為客家女婿,他對客家自然多了一份不一樣的情感。

[潘枝鴻]
我太太是美濃人,客家人,我本來不是客家人,我福佬人喔,因為我娶的老婆是美濃的客家人,我覺得兩夫妻,因為她是客家人,我要學客家話,雖然講的不是很好,但是我很有興趣,我很愛我太太。

潘枝鴻畫中的人物與景象,像是田裡工作的農夫、古老的腳踏車、傳統裝肥料的袋子,都常常讓看畫的人回想到小時候在鄉下的生活情形。

[觀眾
葉智強]
看到畫會讓你想到兒時的記憶是不是?對呀,因為我小時候也是住鄉下,有一些情景,現在在都市裡面是完全看不到的

[觀眾
楊世祥]
他的畫有一個特色,他是很自然,畫要自然,不要拘束,要放得開,他的顏色調配的非常恰當。

除了開畫展,潘枝鴻認為繪畫要融入生活,所以開發相關產品。他將自己的畫作做成很多生活用品,像是皮包、名片夾、指甲剪的盒子還有記事本,他認為唯有讓藝術走入生活,才能讓更多人接受。藝術品不只是在這種國家級的畫廊呈現,它還必須走入生活的一部分

潘枝鴻的太太陳慧貞,手上拿著的這個包包,上面的圖案,就是十年前夫婦兩同遊威尼斯的紀念,她說每次看到包包,就想起出遊的快樂時光。常常有人問她包包哪裡買的,她總是很驕傲。

[潘枝鴻的太太
陳慧貞]
去百貨公司,那些小姐呀 太太,看到我背這個包包,就問這個皮包哪裡買的呀,買得到嗎,我說這個是我先生畫的,現在還沒有賣,這個都外銷到歐美啦,所以現在台灣還沒有賣,他們都露出很羨慕的眼神。

潘枝鴻說剛開始畫圖時,初期沒有名氣,他的畫賣不出去,當時家裡窮,房子破損都沒錢修,媽媽就把他的畫,貼在要整修的牆壁上,甚至還送給親戚補牆壁。
[潘枝鴻]
我媽媽那時候就用飯粒,吃飯的飯粒,就黏四個角落把它貼上去,她認為說,不然我兒子畫那麼多,放在那邊,要做什麼用呢,只好來補牆壁。

因為家裡窮,潘枝鴻努力想出人頭地,大學期間他一抓到機會就參加畫畫比賽,也都獲得不錯的成績。畢業那一年,當時的台南市警察局長,特地到他家跟他買畫。

[潘枝鴻]
我跟我媽媽說,媽我賣一萬好嗎,她說怎麼可能,不可能的啦,怎麼可能,這貼在電線桿上人家也不要,結果等到那個人拿錢給我,拿了一萬二給我,我媽才相信

想起第一次賣畫,潘枝鴻覺得很有趣,當時媽媽完全不相信有人會用一萬元買他的畫。等到潘枝鴻賣出第一張畫,媽媽才發現原來自己的兒子是這麼的有才氣。
<台灣話有一句話說,三天不教訓、人就爬上樹,那個是什麼意思呢?就是說喔,畫畫的人喔,就是要每天畫,每天必須,每天都在這個領域裡面,不斷求進步。>

帶著畫紙和畫具,潘枝鴻和老婆來到美濃鄉下一間廢棄的菸樓前畫圖。潘枝鴻非常喜歡美濃的菸樓,他認為雖然菸葉沒落,但是菸樓文化代表的是一種歷史的痕跡。

[潘枝鴻]
這種古老的磚房,給我們那種歷史的刺激,我是覺得這個話就這樣的景色,我才會感動。

[潘枝鴻的太太
陳慧貞]
以前小孩還小的時候,會帶小孩一起出來,小孩就在這裡跑來跑去,追蝴蝶呀,採花等,你們就在旁邊畫圖,對呀,現在小孩讀書了,就我們兩個,有空就會出來啦

<在旁邊的話,她會給我提醒,叫我不要畫那麼久,筆觸放大一點比較好>

潘枝鴻夫妻倆的緣分,可以說是畫畫牽的紅線。太太陳慧貞說當她第一次看到潘枝鴻的畫,就被他的才華吸引了。

[潘枝鴻的太太
陳慧貞]
我覺得他的畫呀,給人一種很陽光的,顏色又配的很好 很漂亮,構圖 他的構圖也很厲害,他的構圖不會讓人覺得很複雜,所以我很喜歡看他畫畫。

<我去墾丁畫畫,結果她就在墾丁認識我,然後我就約她去墾丁寫生,然後那個時候你知道嗎?忘記帶到這個膠帶啦,就沒有辦法固定啦,她就用口香糖喔,這樣黏在那張圖畫紙,那時候落山風啦,墾丁那落山風很大,他覺得我很聰明,她很聰明耶。>

十六年前到墾丁畫圖的機緣,讓潘枝鴻遇見這位人生伴侶,當時他只是個窮畫家,而且行動不便,但他的才華洋溢、卻也讓太太深深著迷,終於娶得美嬌娘。
[潘枝鴻的岳父(右)
陳武雄]
提親的時候我心裡想,很多人說不好,為什麼不好,說他的腳不方便,以後要有責任,嫁過去就全都要做,抱小孩等什麼都要自己喔,但她(女兒)說有才華呀,我想說有才華就好,第二次來提我就答應了。

原本潘枝鴻的岳父,非常捨不得將女兒嫁給他,但是現在岳父母一說到這位客家女婿,就讚譽有加,尤其是當有人稱讚女婿的才華,兩位老人家就開心的不得了。
[潘枝鴻的岳父
陳武雄]
大家說這個女婿很棒喔,畫得這麼好,我也很感動,客人要走的時候還說送一幅給他,我說一幅要十幾萬喔

[潘枝鴻的岳母(左)
陳李雅妹]
說畫得很好,誰畫的,我說就是女婿畫的,第二個女兒的女婿畫的,大家就說很棒喔,相當有才華喔。

<可以嗎?妳看有沒有平,沒平,沒平,再一點點啦>

為了吸引更多的人接近藝術,三年前潘枝鴻決定借重岳母的好手藝,開一間客家餐廳,將藝術與客家美食結合在一起,讓藝術融入生活。

潘枝鴻的點子,非常受到客人的肯定與歡迎,卻讓從沒開過餐廳,做過生意的岳母,一開始是忙到手忙腳亂,一下子瘦了十公斤。

[潘枝鴻的岳母
陳李雅妹]
那時候真的會嚇死喔,一開始沒見過這麼多人,一進來喔一直煮,外面看到這麼多人,又來了嚇死了,又來了,又來了,人手不足嚇得要死

這些年潘枝鴻一直夢想著,能有一間屬於自己的美術館,現在他的夢想正一步步實現中。

[潘枝鴻]
我這次的美術館,我就自己想辦法,就是自己去設計 自己去完成,我是希望我的美術館,能夠跟這邊的山 這邊的田園,把它融合在一起。

潘枝鴻夫婦都熱愛藝術,創作之餘,更積極推廣美術教育。從幼稚園小朋友到七 八十歲的老人家,都來跟他們學畫。課堂上,兩位老師最喜歡利用簡單的繪畫技巧,引發畫畫者的想像力與創造力。

<喔 好棒喔,你看 你畫得那麼大,小朋友,你看看喔,這個弟弟喔,你看,那麼勇敢,畫那麼大,喔,好勇敢喔。>

潘枝鴻和陳慧貞都認為美術教育,愈早向下扎根愈好。他們讓孩子在遊戲中,學習藝術。

<老師 這樣,對,再接 再接,很棒 再接,畫大顆一點>
<你看這個其實都很簡單,都是一些三角型 半圓形 長方形,去組合的,所以對他們來講不會困難>

用畫筆、用顏料把自己的情感表現在畫布上,是潘枝鴻人生中最快樂的事,患有小兒麻痺的潘枝鴻,也曾經怨嘆老天爺不公平,但是這些年靠著畫畫,他找到了自我,他相信藝術的美可以豐富人的心靈,他更希望每個人都能享受到藝術帶來的快樂。

採訪/撰稿 詹淑雲
攝影/剪輯 洪炎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客家新聞雜誌 的頭像
    客家新聞雜誌

    客家新聞雜誌HAKKAWEEKLY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