櫻花是春天的象徵,在日本,櫻花甚至被視為精神象徵。九二一大地震後十幾年來,台灣也掀起了賞櫻熱,尤其現在正是花季,包括陽明山、武陵農場,幾個主要的賞櫻地點都大塞車。但您知道燦爛的櫻花到底有幾種?花期又有多長呢?今天我們就帶大家到幾個客庄,看櫻花的熱鬧,也看門道。余易政兩父子忙著搬櫻花樹,準備移植到另外一塊林地,這整個山頭,種滿了至少兩萬株各式各樣的櫻花樹,他是台灣目前種植櫻花,個人種最多的櫻花農,甚至比許多大型遊樂區種得還要多,目前移植的這片櫻花林,品種叫綠萼,台灣也有人取名叫做福爾摩莎櫻。

[南庄櫻花農
余易政]
這叫做,原名是從日本傳回來叫做綠萼櫻,因為它的花萼長出來的時候,綠黃色、綠黃色,它表面上看起來有點綠色,所以它叫做綠萼櫻。

苗栗南庄山區石塊多,要種櫻花得深鋤淺種,這樣根莖才有伸展的空間!櫻花季來到,余易政更忙了,過年期間,來賞櫻的民眾會塞爆他的農場,眼下能工作的時間,不多他愛櫻成癡,卅多年前入行到現在,從生手,變成賞櫻愛好者口中的台灣櫻花達人,現在只要一看到嫩芽的形狀,就知道這株櫻花的品系是什麼,其實一剛開始時,他也沒這麼厲害。

[南庄櫻花農
余易政]
(剛開始)又沒葉子、又沒花朵,你只看見一枝莖幹,別人跟你說,掛一個牌子,掛一個相片說這是什麼,你就買什麼,買回家也許種得活,也許種不活,你就沒有去警覺到說,我今天是被別人騙,有沒有被人騙過?沒有被人騙過,完全自己不知不覺,我(後來)比較已經進入專業化之後。一次被人騙、兩次被人騙,久了就聰明了。

在行家眼裡,最好的櫻花樹,除了要有強健的樹身、樹型,還要花多、葉少,而且花朵要夠大!在他的農場裡,有多達五十幾種櫻花,現在除了台灣山櫻花,還有粉紅色的河津櫻花也正盛開,到了三、四月,還有香水櫻、吉野櫻接棒開花。

台灣的賞櫻文化,最早還是源自於日本,櫻花是日本的國花,在日治時期,台灣移入不少櫻花品種,但畢竟國情不同,種花又不能吃,還不如種菜,在台灣光復初期,當年砍掉不少櫻花樹,最近十幾年來,興起的賞櫻熱潮,又一窩蜂搶種起來。

[南庄櫻花農
余易政]
我們尤其台灣被日本統治過,日本統治過,當時日本的長官來,也帶很多的日本櫻花品種過來,在台灣,在山區裡面,各個地方都有,有種這樣的品種了,只是礙於我們的民族生活條件還沒有達到,(早年)大家沒有去發展。

這十幾年來,除了北部的陽明山、中部的武陵農場,賞櫻發展最快速的地區之一是台中新社,除了花海有名,這裡號稱是中部的陽明山,走在一陣櫻花熱的前頭,早在十幾年前,地方就向鄉公所建議廣植櫻花,而當年的鄉花,就是選櫻花。

[台中市新社區休閒農業導覽協會
副理事長 傅慶泉]
我們既然是(中部的)陽明山來講,人家這麼說,我們也應該要有個鄉花,比較有特色的鄉花,所以,大家是不是來(種),請公所來拜託苗圃栽培苗,栽培櫻花的苗,栽培了,大家說 好,就來種,這才會有今天的這麼多的櫻花,才會有櫻花節可以來舉辦這樣。

[台中市新社區農會 總幹事
羅文正]
在我們的前鄉長,李光銘先生,十年前,他做鄉長的時候就開始種櫻花,整個新社鄉種有十萬株的櫻花,現在差不多有兩萬株盛開了,所以非常非常地漂亮。

新社是台灣民宿和休閒農園最密集的地區,除了區公所旁的櫻花林,是以台灣山櫻花為主,在大大小小休閒農園裡,有更多的多重瓣櫻花,從政府到民間一起種,造就了新社櫻花今天的榮景。

[台中市新社區休閒農業導覽協會
副理事長 傅慶泉]
櫻花在這一陣子為什麼會這麼火紅,這麼熱鬧,主要是因為新社起頭過後,別的地方,附近的大坑啦、東勢啦、和平這些地方,也來(苗圃)這裡拿(櫻花)苗,拿苗回去種,種了,看到新社這邊發展這麼好,結果慢了我們兩、三年才有櫻花,就是這樣,所以這個櫻花,中部的櫻花,實在是我們新社這邊發起的。

[台中市新社區農會 總幹事
羅文正]
山櫻花是台灣的原生種,因為我們多重瓣的櫻花比較漂亮,所以我們的農業技術實在很好,所以說我們用嫁接的,嫁接在我們山櫻花上面,就是多重瓣櫻花,非常非常漂亮,另外富士櫻也是用嫁接的,所以說我們的花期會比較長一點。

[南庄櫻花農
余易政]
所謂單瓣,是一層瓣,有五片花瓣而已,叫做單瓣,有些是經過人工栽培,品種經過調配過後的,它會有,後面會增加有複瓣,複瓣之後,再過來又演變出有八重,八重差不多(有十幾瓣),複瓣是超過五瓣以上到七、八瓣,那叫做複瓣。

櫻花有容易變異的特性,自然雜交種類很多,單就日本的櫻花名稱、品種,歷史記載就多達上千種,目前有保留下來的,至少也有三百多種==cg in==如果從花瓣來簡單分辨,大致有五大類,一般講的山櫻、吉野櫻,都是單瓣,十二到十五片瓣的是八重,像八重櫻,數十瓣以上叫千重櫻,近百瓣到數百瓣叫菊櫻,看起來就像是一朵朵粉紅色的菊花==cg out==

[南庄櫻花農
余易政]
這個千重櫻不代表是一種櫻花,它是櫻花裡面,在這個花瓣的系數裡面它就屬於叫千重科了,叫千重櫻,千重櫻過去還有更高檔(的)叫菊櫻,菊櫻它也包括滿廣的,很多種,它就是花瓣很多,大概會從八十瓣到兩百多瓣都有。

[東勢林場 經理
許仁財]
下面這個植株就是山櫻花,那它的樹勢比較強,那現在我們接上來這個是那個吉野櫻,它的花色比較漂亮,那利用這一個方式,又叫做嫁接,可以讓,將來開的花,比這個山櫻花還更漂亮。

這片山林是在東勢林場內,這裡本來種的是台灣山櫻,現在全部嫁接吉野櫻,再過幾年,每到三月間,就會有整片淡粉紅色的吉野櫻林,東勢林場的面積相當廣大,有兩百多公頃,單是櫻花就種了四千多株。

[東勢林場 經理
許仁財]
在整個中部的這個區域,是一個很適合種花、賞花,也是很適合,我們人類居住的一個地方,因為這邊的氣候不會太冷、也不會太熱,那經常都是這樣子陽光普照的會比較多,那在這一個賞花的這個季節,櫻花季的話,那除了說新社,我們這裡的數量,算是相當地多,而且步道也相當地完善。

工人忙著打草整地,這片山林,在九二一地震時,整個走山,東勢林場在前幾年重新種起櫻花,希望在東勢林場的後山,除了原生植物,另外營造一個櫻花山林。

[東勢林場 經理
許仁財]
八八年九二一地震的時候,東勢林場裡面有一塊地,我們稱它叫廿八甲,那面積大概廿八公頃,那這一塊土地裡面的、原來的植物,都被(地震引起的)地滑所掩埋掉了,所以,看到的這些樹種,都是九二一地震之後種的,除了種了卅幾種的原生植物以外,那在上下邊坡的兩處都種有,大概有五六百株的櫻花。

[南投主題樂園 經理
黃瑞奇]
在這個推廣櫻花來講,其實辦到今年,剛好是十三年的主題樂園櫻花祭,等於說,也等於說,其實在台灣賞櫻風氣,最早推動賞櫻風氣的就是這裡,那個時候剛好是九二一地震之後,我們這個地方重建,需要一個強有力的主題。

一對對情侶下了纜車,先忙著和櫻花拍照!這幾年台灣賞櫻風氣越來越興盛,主題樂園櫻花祭,也是最主要的推動者之一,九二一過後至今,累計已經吸引數百萬人次的賞櫻人潮。

[南投主題樂園 經理
黃瑞奇]
台灣畢竟跟日本不太一樣,而且,台灣人他是春天賞花嘛,杜鵑花、櫻花,什麼花,百花一起賞,那針對櫻花來講,就是以櫻花祭這樣子,它是最早這樣子操作,最早這樣子舉辦的一個地方,慢慢這幾年來,可以看到台灣到處都是在賞櫻。

<影片提供 南投主題樂園>

主題樂園櫻花祭,今年還入選了,日本櫻花協會的百大賞櫻名所,成為日本在海外,唯一推薦的賞櫻據點,在這裡,也有全台唯一可以像日本一樣賞夜櫻的地方,在台灣賞夜櫻,還結合音樂和燈光,變成一種燈光秀。

[南投主題樂園 經理
黃瑞奇]
(以前)在台灣,其實沒有人說,晚上在看花的啦。那在這邊,我們辦了夜櫻活動之後,其實變成一個驚豔啦,因為,在日本它有賞夜櫻,其實最主要的目的是在,公園裡面,吊著燈籠照明,讓你在櫻花樹下喝酒聊天,但是我們這邊不一樣,我們這邊是已經把,櫻花的變成一個燈光秀。

南投還有一個新興的賞櫻勝地,這裡是信義鄉的草坪頭,當年有不少客家人上山焗腦,有些人就留了下來,現在的居民,還有大約三分之一是客家人,他們早年主要是種植梅子、李子,在民國六十幾年的時候改種茶葉。

[草坪頭茶農
戴運全]
以前,就我爺爺的時代,就從關西(搬)來的,來這裡焗腦,來這裡差不多七十幾年了。焗腦過後就落居在這裡,之後就種一些李子、桃子和苦茶樹,種久了,收入不多,差不多廿年前就改種茶葉到現在。

茶農在整理茶園,再過一兩個月就要採收春茶了,草坪頭海拔一千多公尺,種的是玉山茶,當初會種櫻花,主要是為了吸引民眾上山來買茶葉,居民原本還擔心,種櫻花會影響茶樹生長,沒想到相輔相成,櫻花熱潮帶來人潮,以前民眾,會為了買茶葉來草坪頭,現在變成是來賞櫻順便買茶葉。

[草坪頭茶農
戴運全]
以前這個櫻花,差不多種最久的,差不多廿五年了。我們(茶)園區裡面,有種櫻花,種差不多三千多株,有八種,(花)開到過完年都還有(開)。

賞櫻最大的驚喜是,還可以看見不同的野鳥駐足,不只是野鳥,櫻花的花期,還吸引蜜蜂和雀鳥綠繡眼,前來啄食花蜜和昆蟲,在大自然的生物鏈當中,櫻花也扮演著某種生態平衡的角色。

[台中市新社區休閒農業導覽協會
副理事長 傅慶泉]
像這個櫻花對這(整個)生態,實在很好,像這陣子,我們的蜜蜂,野生的蜜蜂,這一陣子,只有梅花可以採蜜,梅花(季節)過後就沒有了,無處採蜜,只有櫻花,櫻花它就有花,有花粉,牠野生的(蜜蜂)就會採,不是像人工養的蜜蜂,現在沒得吃時,他會放糖給蜜蜂吃,野生的沒有(得吃)啊。

[南投主題樂園 經理
黃瑞奇]
(櫻花)它的花型,剛好有蜜蜂喔,它的花型是呈吊鐘型的,所以,一般的花都是向上長,只有櫻花是往下垂的,但是因為如果多,數量多的時候,就會很漂亮、很壯觀。

現在賞櫻非常方便,不一定要上高山、不一定要去日本,花季一到,台灣各地都有櫻花,只是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對賞櫻愛好者來說,要看到什麼品種,長成什麼樣,要看見登峰造極的櫻花,就要有那種櫻花獨特的生存條件,在追逐櫻花熱的同時,台灣逐漸形成自有的賞櫻文化。

採訪/撰稿 鍾雄秀
攝影/剪輯 陳靖維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客家新聞雜誌 的頭像
    客家新聞雜誌

    客家新聞雜誌HAKKAWEEKLY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