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縣關西鎮南山里的南山大橋旁,有一排圓形立牌,上面寫著農夫電話、賣些什麼蔬菜,遊客一通電話,就能買到現採的新鮮青菜,還能親身體驗採收的樂趣。無形農夫市集發想人張秋竹,看到南山里的農民多數年邁,還得每天採收青菜到鬧區販賣,十分辛苦,就想出這個法子,希望能幫助在地農民。拿著水管在菜園間移動,七十三歲的張榮妹正在為青菜澆水。

[關西南山里農民
張榮妹]
早上施過有機肥,現在要澆水,(現在要澆水),對 現在就要澆水,如果沒澆水,菜就會被鹹死。早上施肥,下午就要澆水。

芥菜、高麗菜、蔥,全都是張榮妹種來自家吃的,隔壁菜園的主人葉玉蓮則忙著採收,盤算著晚餐的菜色,像他們這樣自給自足的自耕農,在新竹關西南山里不算少數,還有著客家人不浪費食物的勤儉精神。

[關西南山里農民
張榮妹]
吃不完就拿來賣,(伯母),(那你的菜拿去哪裡賣)?街上,(街上賣喔),對,我都託人賣,我自己沒賣過。

[關西南山里農民
葉玉蓮]
市場上賣,自己去(賣),對啊,(菜)吃不完,就要拿去賣,換菜吃啦,也不是怎樣賣啦,換一點菜來吃這樣子,就是這樣子,吃不完也浪費啊,就拿去賣。

[關西南山里農民
廖玉梅]
種了就想說,可以用的就自己用,用不到就拿去賣啦,客家人就這樣啊。

不只有新鮮青菜,有些農民還會動手醃製加工。

<這收起來回家要把這個頭剪掉它,然後再放到桶子裡面踩。踩一踩給它紮實,差不多再一個禮拜再弄,它那個就是覆菜了。>

把晒過太陽的半成品覆菜收起來,準備等著搓軟、裝瓶,發酵成覆菜。

[關西南山里農民
廖玉梅]
客家菜啦,都會用到這些,我們客家人都比較喜歡吃覆菜,對不對,蒸肉啦,蒸肉啦,覆菜湯那些。

「自種自售」,在農村相當普遍,不過南山里的自耕農多數年邁,每天還要採摘蔬菜挑到關西鬧區販售,相當辛苦,南山里民張秋竹看了,十分不忍,於是她發想出,「無形農夫市集」,在南山大橋旁豎起立牌,上面寫著,農夫背景、電話,販售哪些蔬菜、加工品,只要打通電話,就能買到現採的新鮮青菜。

[無形農夫市集
發起人 張秋竹]
這些資料,就是這些農民、種菜的人,他有種些什麼菜,像這些板子,是可以換的,如果我的大陸妹沒有了,我現在種別種菜,我就可以把這個剪掉,寫上別的掛上去,可以更換,所以是說,當季有什麼菜,我就可以換什麼菜(的牌子),比如我現在雞鴨才剛養還不能賣,我就這(牌子)先剪掉,到我可以快賣的時候之前才掛上去。

許多農夫擔心青菜採收過多卻賣不出去,若能以現採的方式,更能確保食材的新鮮,也能避免浪費。遊客可以和農夫約在田裡碰面,購買鮮蔬,甚至體驗採收的樂趣。

[無形農夫市集
發起人 張秋竹]
遊客來到這邊的時候,你可以利用傍晚的時候來這邊,然後向農民買菜,你來到這邊,可以自己挑哪一顆就哪一顆,甚至呢可以說,請農民讓你體驗看看怎樣採,他教你怎麼採,你可以採,這是都市人現在沒辦法接觸到的,所以呢,不止你看得到,還摸得到。

<你好,你要鴨喔,鴨幾隻,三隻喔。>

電話響了,南山里養殖戶廖仕發的訂單就來了,他在山林間養雞鴨,要讓消費者吃得健康安心。

[關西南山里雞鴨養殖戶
羅仕發]
小鴨差不多,出蛋殼差不多一個多星期,我就在底下養,圍起來養,全部吃飼料,都吃高級飼料,高級飼料給牠吃,吃到差不多長羽毛,長羽毛了我才趕上來這邊養,割些草、割些其他東西給牠吃。(賣的時候雞鴨)會處理好,比方說雞就一百元(工錢),鴨子一隻就兩百元(工錢)。

[無形農夫市集
發起人 張秋竹]
都市人可能不會處理,不會殺雞、鴨這些,這些飼養的農民,他可以幫你代為處理這樣,而且你來到(這裡),你有看到那些雞、鴨怎樣跑,你可以現場買,他幫你現場處理,那是最新鮮的,所謂的,我們現在的溫體,所以是很新鮮的東西。

不過無形農夫市集,去年11月才設立,加上大部分自耕農產量都不大,實際效果如何,農民都還在觀望。

[關西南山里農民
張榮妹]
好是好啦,(但)我們的(量)不是很多,不是說哪時候你要,我就有,是不是,你要的菜要是我沒有,不行呀,別人的菜,不知道何時噴藥。

[關西南山里農民
羅春花]
如果市場銷不下去的時候,我希望有這樣的客人,如果說我們平常賣都不夠賣了,所以你打電話來,可能那時候效果就差一點點。弄那個(無形農夫市集)也是可以便利一些人就是說,他們沒辦法出門去買菜啦,或是說像,就類似像上網一樣訂購的話,我覺得也還是滿方便的,便利性也滿高的。

[關西南山里農民
葉玉蓮]
試做看看,這樣子也很好啊,我們不用出去賣對不對,我們像下午採起來,有人訂,就看去哪個地點放著,幾點,因為我們下午都要來澆菜,看你約一個地點,幾點來拿也可以,要在街上送過去也可以這樣,都可以啦,只要種的菜不要浪費就好。

雖然菜量比不上真正的菜販,但正因為這些小農種的是自家吃的菜,絕對不會胡亂用藥,吃得到健康與安心,張秋竹希望,把這樣單純的農村人情味也分享出去。

[無形農夫市集
發起人 張秋竹]
就希望說,遊客來到這裡,自己來看,自己來採,不要用寄的,來體驗一下大自然的生活,然後農民怎樣種菜,怎樣辛苦。就希望大家,利用這個訊息,來這裡採菜,體驗農民的生活,什麼叫做靠天吃飯。

無形農夫市集,用更便捷的方式,建立一個新的小型農村經濟交易模式,成功與否尚難以論定,但卻為農村提供了一種新的想像、新的做法。

採訪/撰稿 宋宇娥
攝影/剪輯 蔡裕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客家新聞雜誌 的頭像
    客家新聞雜誌

    客家新聞雜誌HAKKAWEEKLY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