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底爆出的混油風暴,讓許多民眾對所謂的大品牌信心大減,轉而購買老字號小本經營的手工食用油。高雄美濃一家百年手工麻油廠,因為去年底的食安問題,銷售量增加了三成。做麻油,他們說台灣的芝麻品質最好,但產量太少,價格是進口的兩倍以上,美濃更是已經七十年沒人種芝麻了。但隨著國際原料價格節節攀升,第四代成員決定復耕已失傳的芝麻,試著榨出純正的美濃有機麻油。一粒粒烏黑的芝麻,在滾筒裡翻滾著,在柴火的燒炙下,屋裡滿是香氣,每到週末,美濃南頭河這間家庭式麻油加工廠,煙囪便會冒出冉冉白煙,吳家人忙進忙出,顧客也絡繹不絕。
製油已經有上百年的吳家,是美濃現存唯二的麻油加工廠之一,以前芝麻是美濃常見的作物,只要是乾地,家家戶戶都會種上一些,早期吳家就以代工榨油為主。
[麻油家第三代
吳重雄]
很多家(麻油廠),全部都是用木材來榨油,很多啦,全部是家庭式的,不是說什麼公司,就像我這樣的,以前是用木材去榨,完全沒有用鐵的喔。
在還未改成半機械化時,榨麻油完全依靠人工。第三代的吳重雄,十七歲就開始做麻油,但收入不高,仍以水泥工為主業。近年來,他原本也打算放棄,但他兒子不捨這祖傳家業消逝,上班之餘,還是利用假日,忍受高溫揮汗勞動。
[麻油家第四代
吳政賢]
因為跟我們買的顧客,都已經吃了兩、三代了,對啊,那如果買不到麻油對他們很不好意思,對,所以就想要繼續做下去,做多做少,都沒關係。
而第五代的外甥,耳濡目染下,從國小開始也來幫忙,學著流傳百年的榨油技巧,吳家也被朋友們稱為麻油家。
[麻油家第五代
曾士豪]
國小五、六年級,(國小五、六年級),做一些比較簡單的,所以五、六年級可以開始了。
[麻油家第五代
蕭宏源]
一開始先學那個吧,就是把芝麻弄成,就是碾得碎碎,碾得碎碎,對啊,然後就,舅舅就慢慢教我們包箍,然後上那個,上那個(油壓)機器然後榨啊。
一袋袋生芝麻,倒入爐灶裡,用柴火炒酥,火候拿捏,或是芝麻熟成度,都不是年輕人可以輕易學會的,因此這一關還是由第三代負責。
[麻油家第三代
范清妹]
不夠熟麻油就不夠黑啊,對,那個芝麻撿了一捏,就像鍋底的炭屑一樣,黑黑的。炒芝麻是最必要的,你如果火沒燒好,你如果火太大,燒焦會不能吃啊。
[麻油家第三代
吳重雄]
炒芝麻也是一個功夫,生炒,燒火也是一個功夫,這要慢慢學的,你用講的他也聽不懂,這炒芝麻要,芝麻要把它炒到成熟,像有些炒出來黃黃的,很不好碾,碾出來粉粉的,比較沒有油質,不是說沒炒就會有很多油,反而沒有油,那炒得過頭又不好吃,苦苦的,那就是一個技巧。
每家麻油廠,也就靠這個所謂的師傅工,榨出各有特色的麻油。
[麻油家第四代
吳政賢]
可能就是炒的,炒的方面不一樣,炒的速度不一樣,有的炒到五、六分,有的七、八分,像我們就比較焦一點這樣,所以出來的香味就不一樣。
炒好的芝麻傾瀉而下,就像在禾埕晒穀,馬上把它攤平、散熱,又稱為吸地氣,這道工序如果處理得不好,榨出來的油會變苦,也就功虧一簣了。
[麻油家第三代
范清妹]
以前我們爸爸做、爺爺做,沒有鋪三合土,他們說沒有鋪三合土的比較好,不過現代人看到沒有鋪三合土(覺得)很髒,三合土就比較(乾淨),這要吸地氣,你如果是炒花生油就不需要吸地氣,麻油的話就需要鋪散開,要不然麻油會苦苦的。
等芝麻冷卻後,碾碎、再蒸過,製成芝麻餅,放入油壓機裡,榨出滴滴香醇黑麻油,所有製程不添加任何東西,是吳家百年來的堅持,而麻油的品質好壞,最重要的因素是原料。
[麻油家第三代
吳重雄]
(台灣芝麻)比較多油,他們是說油質比較好,香味,泰國的其實也很香,如果是印度的就很硬,印度的碾不碎,又很髒,比較便宜啦,但我從來不用,買過一次,很多芝麻葉,芝麻葉炒熟後全都是灰,哪有比較好,比較便宜也沒用。
百年來的嘗試,麻油家深知台灣產的芝麻品質最好,如今台灣芝麻產量少,價格是進口芝麻的兩倍以上,美濃也早就沒人種芝麻了,2013年秋天,麻油家的年輕人決定自己種種看。
[麻油家第四代
吳政賢]
因為如果不嘗試,一直和別人買芝麻也不是辦法,要嘗試,我試,我們這些小農試了,如果實際賣得出去,成本打得過,我就要找所有農民來種,種好吃的東西給大家吃。
麻油家租了兩分地,從台南西港找來了種子來種,然而發芽情形卻零零落落,美濃地區已經有七十多年沒人種芝麻了,關於種芝麻的知識與技術,根本無從問起,只能自己摸索。
[麻油家第四代
吳政賢]
小時候有幫過忙的,不是真的種過的都七十、八十歲了,對啊,問到的也只有採收芝麻的經驗,撒種子的經驗,要怎麼種,都還小,六、七歲怎麼知道大人怎麼種的。
近年來在台灣各地推動小農復耕計畫的,浩然基金會,知道麻油家的芝麻復耕計畫後,也決定協助,重新找回已經斷層的芝麻種植技術。
[浩然基金會小農復耕計畫
專員 陳芬瑜]
比如說要去重新學習那個作物的知識,或是他需要一些農機,或甚至他需要復耕資材的這些資源,那都是我們在計畫項目裡面可以去協作的部分。
有感於食的安全問題日益嚴重,吳政賢更大膽決定,要採用無農藥無化肥的栽種方式,但這個決定,卻讓他飽受冷嘲熱諷,甚至父母也不看好,吳政賢笑說,總算能體會轉型有機農的心情了。
[麻油家第三代
吳重雄]
沒有能力啦,我一百萬買得到多少芝麻,怎麼會那麼笨,我那八十袋才三、四十萬呢,對不對,那才八十袋喔,你要種多廣的地才有八十袋。
[麻油家第四代
吳政賢]
我想說,既然要做了,就做好一點,來試試看,對 沒關係,我不怕失敗啦。
老薑用麻油爆香後,放入土雞炒煮,香氣四溢,令人食指大動,麻油爸吳政賢笑說,就算自家兩分地的芝麻田,今年的收成,榨出的麻油,還不夠煮四次麻油雞,他還是要試試看,希望有一天讓消費者吃到美濃產的有機麻油。
採訪/撰稿 陳君明
攝影/剪輯 徐偉文
- Jan 23 Thu 2014 16:28
368集-麻油家,種芝麻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