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建築常見的雕花木窗,造型優美吸引許多愛好者收藏,苗栗三灣有一位退休的泥水師傅,徐崑榮,十年前開始以簡單的工具,把回收來的匾額、二手家具,創作出一扇扇以幾何圖型和弧線為主的雕花木窗,他已82歲,手繪的紋路比例卻宛如電腦繪圖般對稱均勻,在一張張廢棄的木頭上,變出萬千的花樣,他說這樣的退休生活,很快樂。順著畫好的草圖,用線鋸機一道一道將木板鋸出圖形,密密麻麻的線條,除了心要細,眼要利,手更要控制力道,一不小心鋸壞了木頭不打緊,還可能受傷,這得耐住性子的雕花窗格工藝,竟出自一位無師自通的泥水師傅,今年83歲的徐崑榮。

[素人藝術家
徐崑榮]
這比較大的木板差不多,(從)畫開始弄好差不多一禮拜啦,比較小塊的木板就三、四天,兩天也有,看木板的大小,板子比較大的要比較久,我只知道做窗花要買電鑽、電鋸,跟砂紙,我就自己買這個工具,就自己慢慢地研究就這樣,沒拜師,也沒師傅好學,你要去哪找師傅,沒有啊。

傳統建築和戲曲舞台中,常見的木製窗格,優美古樸的造型,吸引徐崑榮注意,看出了興趣,他開始嘗試自己做,雖然一竅不通,也找不到師傅可學,買了基本的木工器材,一次又一次地練習,慢慢刻,圖案也從簡單的線條變化,變成繁複的幾何圖形。

[素人藝術家
徐崑榮]
我看到這個,書上看到這個窗花,還有歌仔戲的背景,我看了很漂亮,我就欸 這個,我又發現以前做的,是用榫,接榫的,我用大塊木板鏤空應該也可以喔,我就這樣自己構想,就先拿一塊木板就拿來刻,刻得越來越有興趣,就一直做這樣。

[妻子
徐鍾秋榮]
不過他喔,他哪也不會去,就是看報紙哪裡有展示什麼的,他就會去看,還會這樣撿些石頭啦,刻這些窗花啦,別處他哪也不去,他別的不愛,他就對這樣的東西有興趣。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不懂電腦的徐崑榮,自行設計了一套繪圖工具,在木尺上打上幾個洞,做成的畫圓器,搭配用紙板做成的各種模片,就能將腦海中的構思躍然紙上,許多靈感,更來自於時下的流行設計雜誌,筆記本裡,貼滿了平時在刊物上看到的圖騰,和隨手創作的塗鴉。

[素人藝術家
徐崑榮]
就我們刻了,就會想欠缺哪種的,我知道,那這就自己想辦法,像這要圓形的,自己就做這個圓規,用紙剪好,就自己做,我們市面上也沒得買,你要去哪買,沒辦法啊,就自己去想,就想方法,失敗是不會,我就畫那個圖,感覺那個圖案不美就丟掉,重新畫別種的這樣,所以木板不會刻失敗,我看圖案我就知道了,我就(靠)自己的審美觀點,喔 這種不好看,就不要,就不刻了。

許多上好的木材,還是徐崑榮將人家廢棄的匾額、家具回收後,重新清理,當作創作的素材。

[素人藝術家
徐崑榮]
我看這舊木板,這樣丟掉很可惜,很可惜,就把它撿回來,叫做舊物利用,不要讓它浪費的意思,愛惜,愛惜物資。

鎮日在工作室畫設計圖、鋸木頭,手腦並用成了退休生活調劑,一幅幅作品,也成為家中的特色裝飾,單調的牆壁、鋁門窗都換上美麗的窗花,營造懷舊氣氛。

[素人藝術家
徐崑榮]
這樣我覺得是很快樂地在過日子,享受時間,設計一個圖案,就有一個成就感,呦 這很有趣,我就把它設計出來,就這樣刻,就這樣做,做久就有興趣,一片木板可以做很多天,就很好,我感覺很好。

[三灣鄉樂齡學習中心
講師 鍾菊丸]
一般人撿到這些舊東西,可能他會丟掉,可能他會放著不用,但是徐老師,他會把它舊物利用、再創造,還有讓這個舊物呢,創造另外一個生命,把這個東西,提升它的價值,像他這個精神我覺得很難得,因為做這個木雕的東西,要非常用心,非常地,心思要很細膩,他做得到這點,一般老人家這樣說,活到老學到老,有這樣精神的人我們有看過,但是像他這樣,這麼用心,為一個舊物創造新生命的,我覺得很難得、很少見。

手工雕花窗格費時耗工,不若時下工廠大量生產,精美快速,徐崑榮卻不以為意,從一個門外漢,琢磨十年的功夫,一雙曾經砌磚蓋瓦的手,如今卻能在一張張廢棄的木頭上,變出萬千的花樣,豐富了退休生活,學習不懈的精神更令人感動。

採訪/撰稿 陳鴻偉
攝影/剪輯 羅應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客家新聞雜誌 的頭像
    客家新聞雜誌

    客家新聞雜誌HAKKAWEEKLY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