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樟之細路」北起桃園,南到臺中,總長將近400公里,從北到南,沿線還設置了9個工作站,千里步道協會舉辦的茶金之旅活動,就把桃園、新竹的工作站串聯起來,透過精心設計的行程,帶著大家一起走進樟之細路,除了認識細路的歷史,更和在地店家合作,希望帶動周邊產業的發展,林秋伶跟江長銘的報導。
樟之細路龍潭工作站導覽員 林寶忠(右)
龍潭是樟之細路的開頭,因為這是第一站,尤其這二段子,最重要是怎樣,是以前我們臺灣大溪再進來,最重要的轉運站。
樟之細路關西古道工作站導覽員 繆美琴(右)
以前你看這樣走,爬山,他用直線距離,半天,他就可以經過這飛鳳古道,走到這裡三坑子。
北部客家庄的茶,由南向北沿著各個鄉鎮的茶路前進,來到茶路的終點,桃園龍潭三坑子的渡船頭。
樟之細路龍潭工作站導覽員 林寶忠(右)
茶葉我們本地人用不到,都是給都市人用,才會賺到這些錢,很多人種茶的時候,他靠這個轉運站,這叫做三坑子轉運站,很重要的是楊梅、新埔、還有關西、龍潭,還有更內陸的地方,就跑到頭份那裡,他也有來這裡,要買東西、要挑出去賣。
畫面提供 公共電視、客家委員會
0126-0134
下來,下來啦,好啦,好啦。
樟之細路關西古道工作站導覽員 繆美琴(右)
茶挑來這裡,要賣到好價錢,他身上要乾淨,所以他們半夜出門,全部穿得很隨便,走到三坑子,他就換衣服,換成乾乾淨淨、整整齊齊的這樣,賣茶就可以賣到比較好的價錢。
千里步道協會社區經理 陳致中(左)
茶商看到你穿得乾乾淨淨的,他會覺得你的茶葉品質很好,賣價會比較高,對,所以就是等於是,有滿多在地的,這兩百年累積下來的小故事,那我們也希望透過這個遊程,分享給更多夥伴知道這樣子。
三坑子老街,被稱為龍潭第一街,也是因為有港口、有商業行為,才造就當時的繁榮。
樟之細路龍潭工作站導覽員 林寶忠(右)
米、茶葉、還有糖、還有樟腦樹、樟腦油、樟腦丸,從這裡出去的,大部分是這些東西,尤其茶葉最多,所以這裡三坑轉運站,又稱為「三坑茶港」,這裡,那四樣最多,(最興盛的時候是哪個年代),是日本時代,清朝要接到日本時代的時候,大正的年代。
畫面提供 公共電視、客家委員會
0253-0313
從龍潭到大溪,再到大稻埕,把茶葉外銷到世界各地,這裡可以說是連結世界的起點。
新竹縣橫山鄉茶廠董事長 許正清(左)
就會利用海水漲潮的時候,我們趕快,不是我們,當時的那些人,他就趕快把茶葉裝到舢舨,然後差不多時間,退潮的時候,慢慢的就退下去,茶葉就會順著到大稻埕。
臺灣大學山徑行動社社長 李適軒(左)
這次是一個茶為主題的一個行程,那其實就是從茶的生產、然後加工、然後一路到可能它出口出去,從這邊出口出去,那其實就是,真的是非常完整的一個行程,就是你可以知道說,那以前的整個產業是怎麼發展的。
羅思容與孤毛頭樂團團長 羅思容(右)
把關西、新竹北埔的這些路線,去把它串連起來,我想,這其實對現代人來說,不只是把我們的血脈,把祖先他們走過的路線,把土地整個連在一起。
那一年賴和跟杜聰明來,那個寫那首詩是不是就在這裡,這裡,對,我給劉老師補充一下,我這邊有寫。
千里步道協會執行長 周聖心(左)
很高興就是,我們跨三個工作站的夥伴,可以透過茶產業這個,各自拿出他們最有代表性的那個部分,比如說我們來到三坑,那這個當然就是,茶葉要送往大稻埕,它的這個渡口,那我們在北埔,或者在南外,或者在其他地方,像昨天在關西,甚至我們今天從鹿寮坑走到關西,這個茶路,甚至奉茶亭等等,全部都在遊程裡頭展現,所以我自己認為這是一個結合五感,而且結合不同生活面向,乃至於不同的時代的,一個完整的呈現。
跨鄉鎮、跨社區、跨工作站共同合作,並且結合在地的商家,大家目標一致,要共同打出樟之細路的品牌。
千里步道協會執行長 周聖心(左)
那些串聯起來的古道,22條山徑,也是本來先民就在走的路,那這些工作站的夥伴呢,也不是8年前才開始,他們本來就在地做很多,不管是在做文史、在做地方創生、或者在做一些青年返鄉,這些文化的傳承,那我們只是透過樟之細路這樣的一個,現行的空間的串連,讓這些單打獨鬥的,在沿線上的這些,不管是團體、社群或組織,或者社區,大家可以一起來透過樟之細路這個品牌,一起來發聲。
千里步道協會社區經理 陳致中(左)
我們利用這些茶葉出口貿易賺回來的錢,來做在地的建設,養活在地的這些家家戶戶,對,那我們現在走這條樟之細路,我們希望這條路可以賦予它當代的意義,對,我們來走上這個樟之細路,認識這個兩百年,餵養我們這個各鄉鎮的居民的這個產業,然後也趁這個機會,我們走上樟之細路,認識這些在地的居民,然後促進在地的消費。
羅思容與孤毛頭樂團團長 羅思容(右)
去把我們的文化,透過這樣的一條路,我想它整個是一種,更加立體的一種呈現,也希望大家,不只客家人,所有的人可以來分享,我們老祖先他們走過的路。
樟之細路串聯起客家庄沿線的古道,為了發展步道經濟,透過樟之細路的魅力,呈現客庄文化和產業,2024年7月,台灣樟之細路協會,正式成立。
台灣樟之細路協會理事長 彭宏源(右)
會很多、很多喜歡走路的徒步者,甚至於外國的團體也會來這條路上,當然我們如果說地方上,不管吃的、住的、穿的、禮物的,全部都服務得很好的話,我相信會有更多的人,會來我們這條路上走路,體會大自然,體會我們客家的文化。
台灣樟之細路協會,連結9個工作站,也和地方共同合作,協助步道的發展及維護,同時也將培訓導覽人員,讓民眾能夠深度認識步道與客庄,推動步道產業經濟。
客委會主委 古秀妃(左)
透過我們中央客家委員會跟地方,可以未來長期的合作,跟這個台三線以來的,整個的客家的產業、歷史等等,可以再向前一步、向上一步,再來進一步擴大發揚下來,保存下來,這是最重要的,所以很開心看到,今天樟之細路協會的成立。
台灣千里步道協會副執行長 徐銘謙(右)
成立這個台灣樟之細路協會,可以自己來營運,所以樟之細路和別條步道不一樣的地方就是,社區的人情味,有很多的商店的服務,會透過社區來把它整合起來。
Raknus Selu(樟之細路),出發。
沿著苗栗縣大湖鄉老官路,投入大自然的懷抱,感受在地豐富的農產及山林美景,不時還能從遺留下的山間小屋,發現先民生活的歷史痕跡,讓來訪的國際友人印象深刻。
日本九州佐伯市觀光國際交流課長 田中良生(左)
有疊石的部分,還有水梨園、還有竹林,那這是一個做得非常好的步道,不會讓人覺得厭煩的步道。
這是客委會為了推廣樟之細路,邀請來自日本九州的公部門以及民間團體,前來體驗國家級綠道,希望透過專人導覽解說,來拓展樟之細路的國際能見度。
客委會主委 古秀妃(左)
走向國際,跟國際交流,是一個很好的機會,也是人類共同的資產,所以這個很值得推向國際,所以邀請國際的朋友來看我們的步道。
透過交流,吸取日本經營長步道的經驗之外,苗栗地區包含老官路、獅潭以及薑麻園工作站等,也和地方產業、社團、學界一起合作,希望整合地方資源,帶動產業發展。
客委會產經處長 江志成(左)
九州偶來步道的經營管理的部分,要如何進行,可以作為將來樟之細路,不管是民間還有政府單位,可以努力的地方,還有方向。
千里步道協會執行長 周聖心(左)
那有點像,過去是散落在地方上的珍珠,那透過細路這樣的一個項鍊,我們把它串起來,然後就益發看到它的這種璀璨跟它的光芒。
累不累,不會,還好喔.
獅潭的鳴鳳古道,還保有山林自然原貌,加上步道維護有加,贏得山友的好口碑,而古道平時的維護管理,也是得依賴地方工作站。
遊客 傅先生(右)
整理得很乾淨,也很美、很安全,這些步道群裡面,這條路是最好走的。
遊客 胡小姐(左)
如果沒有人走,它會有青苔,但是一路上青苔不多,表示非常多人來健行。
這地基流失,有沒有,它整個這邊下去了,這邊不見了。
樟之細路獅潭工作站 劉玉波(右)
施工時的這種做法,很多東西可以就地取材,我們會就地取材來做,如果沒有的時候,你根本說,都要從山下搬上去,路途遙遠,很多會有困難度,所以我們會盡量說,獅潭工作站的朋友,大家會互相幫忙,石階有壞掉、有脫落、鬆掉,會鬆代表它不穩,人走起來不穩的話,我們會想辦法來填穩它,走起來就比較安全。
這邊長青苔太滑啦,對,所以我們做這個竹子給大家踩。要踩、用力踩。
千里步道協會社區經理 陳致中(左)
因為很多路是荒廢老了,對,那所以我們也會,千里步道這邊也會帶我們,在地的工作站,做工作假期的修復,我們也找了很多企業的夥伴,一起投入,然後把這一條路,可能比較不安全的地方,比較危險的地方做修整,甚至是荒煙漫草的地方,對,我們都邀請志工一起來做這件事。
千里步道協會執行長 周聖心(左)
那我們覺得,透過這樣的合作,樟之細路當然不是一個有形的實體的線而已,我覺得它是一個無形的文化的網絡,把人串連起來,也把想要認識它們的人,能夠吸引過來,然後大家一起讓這個細路的沿線的這些人文、歷史、風土、產業,都可以再度的發光發熱。
台灣樟之細路協會,是全臺灣第一個以長距離步道營運為標的,由民間做為營運維護管理主體的人民團體,各地工作站,透過點、線、面的串連,帶著大家重新走回樟之細路,細細品味,腳下所踩的每一步、
每一個故事。
採訪/撰述 林秋伶
攝影/剪輯 江長銘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