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新聞雜誌「喜新不厭舊」單元,這星期我們要帶大家到新竹縣北埔鄉。說到北埔最有名的古蹟,包含像是金廣福公館、天水堂、慈天宮等等都聞名遐邇,特別在《茶金》這部戲劇帶動下,大街上的姜阿新洋樓也成為北埔這幾年來熱門的觀光景點。但除了這些歷史建築為北埔打開名聲,如今也有不少年輕人移居到北埔創業,將在地文化、藝術、客家料理米食,甚至是將當地老屋活化開設咖啡廳和書店,為這個小地方增添活力與生命力。跟著吳怡君和李明燈,一起到新竹北埔。
走一趟熱鬧的北埔老街,除了有大家熟悉的客家美食,位在老街旁短短幾百公尺內知名的幾座古蹟,也吸引不少遊客慕名而來。
==cgin==北埔鄉位於臺灣新竹縣西南方,南北長約12.8公里,面積約50.667平方公里,鄉內居民多數為客家族群,客家人口約占總人口95%,是臺灣客家人比率較高的地區。==cgout==
這間建築的屋頂全部都是用傳統的黑瓦,黑瓦,不是像我們普通說的 那種比較閩式的,大概都是用紅瓦,其實這有比較多的客家特色,所以它是用黑瓦。
金廣福公館是北埔的特色景點,也是重要的國定古蹟,客家元素的建築風格在這顯而易見,也是歷史最久的一棟建築。
金廣福公館負責人 姜博文(右)
那它也是整個大隘地區,開發的一個開始,這個最早我們在清朝道光15年,就1835年,我的祖先姜秀鑾,他來這邊開發,所以他算是我們姜家在北埔的開山祖。
這裡為當時拓墾組織營運總部及隘防指揮中心,因此看得出時代背景下的建築設計。
金廣福公館負責人 姜博文(右)
比如說大門,大門穿了門栓以外,它還有那個,我們說的,我們說的叫做什麼,叫做門紐,栓桿,栓桿門鈕,它有加強的那個防禦的設施。
戲劇《茶金》片段
因為《茶金》的熱潮,讓戲中重要的拍攝場景姜阿新洋樓也成為北埔受歡迎的預約景點,建築更是深受遊客矚目。
姜阿新大孫女婿 吳錫斌(左)
那這個洋樓呢,就是50幾年前,這個跟著紅茶的外銷沒落,那就是等於是破產就離開了,那大約是10年前我們第三代,再從合作金庫,剛好有一個機會招標大家合資把它買回來,然後修復後,在2018年再重新開放給大家參觀沒有拿來住,那過去呢,姜阿新可以說是一個茶的傳奇人物,當年呢,他出口的茶可以說是世界上最大的。
洋樓有專業的導覽人員,詳細說明姜家的歷史故事,以及建築的獨特工法與精緻造型。
NS
這個巴洛克式的洋樓外表,兩側各有三座貝殼形狀的造型,那貝殼的,貝殼的代表是富貴,中間是巴洛克草花,那貝殼用的是抿石,然後呢,草花用的是洗石,兩邊各有三座這樣子。
屋內許多設計,不僅保留當時傳統技藝留下來的珍貴工藝,更可以看出給後代子孫的祝福話語。甚至天花板上還有特殊的通風設計,讓人為之驚艷。
姜阿新大孫女婿 吳錫斌(右)
天花板上會看到很多圓的,或是橢圓形的網洞,那是熱氣的散氣孔,熱氣會上升進去以後,會從那裡排出來,所以它基本上會冬暖夏涼。
北埔古蹟的密度是全國之冠==cgin==包含國定古蹟金廣福,縣定古蹟北埔慈天宮、姜阿新洋樓、忠恕堂、北埔姜氏家廟等==cgout==也奠定成為有豐富歷史文化底蘊的瑰寶。
而擁有這麼多老建築老文化的北埔,在地人對於北埔過去的印象又是什麼呢?
山城北埔產業觀光協會 創會理事長 劉美熙(右)
以前小時候,那時候房子面前是有大水溝,我們常常會跳到水溝裡面玩,我們很多有田,有綠色的東西,現在的人是沒有種這些東西了,我想那是很可惜的。
北埔咖啡店老闆娘 林昭妘(右)
早期北埔超級熱鬧的,假日我們前面的廣場的石板,幾乎都是人,看不太到石板路,對然後傍晚時候,就會有一個很有名的阿淘哥來唱客家歌,然後大家小朋友就會席地而坐,然後聽客家歌,其實那時北埔跟現在都不太一樣,那時候很開心,很快樂的童年。
相片提供 劉美熙
0525-0535
來北埔的遊客相對少了,因此在地人開始將家中產業做創新變化,近年來北埔開了一間新穎的粄條店,老闆劉美熙除了是當地產業觀光協會創會理事長,他的母親與哥哥過去在北埔老街開餐館,後來某些原因不賣粄條了,為了讓家中好味道還能飄香,決定開一間特色粄條店。
山城北埔產業觀光協會 創會理事長劉美熙(右)
因為你不可能永遠拿舊的東西,所以我看到很多年輕人,他做的東西,他會願意花一些心思去,不管是擺盤或者是說他把口味調整。
劉美熙帶著自己的學生和在地青年一起投入粄條事業,不僅創造在地青年願意留在家鄉的機會,也努力調整餐點口味,更符合現代人的飲食習慣。
山城北埔產業觀光協會 創會理事長 劉美熙(右)
像是我們粄條店一樣,我們菜色全部都是,老人家以前做的,可是我們是擺盤不一樣,配料比較清淡,希望可以符合現代人的健康的飲食習慣,那你吃到的時候,還是傳統的東西,可是你會覺得說這是,新的客家的味道。
將傳統的飲食文化保留下,卻加入創意元素的還有這間菜包店。
在熱鍋裡放入絞肉,蘿蔔絲和調味料,在大鍋裡快炒,這些配料與方法是鄒松凱和阿婆學的。
北埔菜包店老闆 鄒松凱(右)
阿婆,我從小他就是開始賣菜包,然後我也會放假時候,會幫他的忙,那我想說我退伍了,不然我退伍了,我來跟他學做菜包,看他怎麼做的,跟他學起來這樣,後面學起來沒多久,我就開這間店,慢慢跟阿婆一起做起來
和過去在市場賣菜包的方式不同,鄒松凱店面裝潢很文青風,連包裝和口味都在傳統中做出新創意,希望讓更多人認識客家菜包。
北埔菜包店老闆 鄒松凱(右)
很多人他看到我招牌上掛著菜包,他會覺得說你是賣包子,包子裡面是包高麗菜的那種包子,所以我覺得,這是我們比較需要去跟客人解說,給客人或是網路怎麼宣傳,給人家知道說菜包這個東西,是跟他們想的東西是不一樣的。
客人(右)
我們從臺北來的,然後特地就是來找美食,然後經過的時候,看到這邊生意很好,然後重點是,有這個綠色的這個口味我很喜歡吃。
如今阿婆年紀大了,身體微恙,從小阿婆帶大的他,對於能傳承製作菜包的手藝相當欣慰。
北埔菜包店老闆 鄒松凱(右)
現在阿婆他身體比較不好,在家裡休息,那時候如果沒有跟他學,現在可能學不到了,學不來了,這個阿婆的味道可能大家吃不到了,這是我覺得,做這件事情我不會後悔的。
有人將客家庄的好味道傳承,更有北埔年輕人將客家八音流傳,原本畢業後從事陶藝的彭峻暘對傳統八音相當有興趣,因緣際會下看見八音藝師賴義發的表演,開啟他八音的學習之路。
北埔客家八音團的團長 彭峻暘(左)
我畢業回來就比較有時間,我就去聽他表演(師傅),聽一整天,聽到中午吃飯我就回家,吃好之後又出來去那邊聽,後來師傅覺得,這個男孩整天在這邊沒有人管,好像很有興趣的樣子,一直看整天,後來是這樣接觸到賴師傅這樣。
八音藝師 賴義發(左)
他就來看熱鬧,看到覺得八音這樣表演,一直站著這樣看,看來看去,聽到很有趣,就跑到我後面站著,一直看到我吹嗩吶跟拉二胡這些,這樣看來看去,他就說你願意教人嗎,場子結束之後,我說有人要來學,我怎麼會不教人呢,我全部都會教人。
只要有人願意學就無條件指導學生的賴義發,發現彭峻暘不僅認真學習,更是有表演八音的潛力。
北埔客家八音團的團長 彭峻暘(左)
相片提供 彭峻暘
1003-1010
那時候,老師也覺得,這個文化沒有傳承很可惜,後來他就無條件的是說,想要學我教你多少,就給你多少,基礎是吹嗩吶的基礎,拉二胡基礎,是老師這邊先打好基礎。
八音藝師 賴義發(左)
他每天晚上都練習,每天都練習,說真的,他有時候收音機錄起來,聽不停,說真的他細胞很好,學習很好。
相片提供 彭峻暘
1021-1026
如今他是北埔客家八音團的團長,也經常外出表演,他租下一間老伙房當成未來的活動據點,希望將客家八音文化繼續流傳。
北埔客家八音團的團長 彭峻暘(左)
我覺得沒有傳承下去有點可惜,我這裡未來會做,除了是八音的集會所以外,到時候做陶藝工作室,我也會搬過來,第三個就是客家的米食,是我們粄這些東西,我也要做推廣。
八音藝師 賴義發(左)
所以說誰要,我盡量就教他,我也跟他說盡量要教人,這個東西不要讓它失傳就好。
事實上北埔老街上有許多老房子,因此有在地青年將老屋活化後開了一間咖啡廳,但起初維修也遇到不少難題。
北埔咖啡店老闆娘 林昭妘(右)
因為這是一二,四棟,四棟連在一起的木造建築,他們就很怕在維修的時候,動的時候影響到隔壁,所以後來,好不容易找到一個滿不錯的師傅,願意幫我們重新整修。
老房子活化了,讓北埔老街不僅聞得到擂茶香,也同時聞得到咖啡香。
北埔咖啡店老闆娘 林昭妘(右)
那精品咖啡,它是很有很有風味,它就像是水果,咖啡豆就是水果,那你烘焙的時候,就是幫它畫龍點睛,它是越淺培保留的風味比較多,那你那杯咖啡喝起來,就像是果汁跟傳統咖啡味道不一樣,那我就在想這個老屋如果弄起來的話,那我是不是可以帶入我的咖啡進來,然後結合當地的陶藝家的作品,陶器品,那也可以推廣我們當地的陶藝品。
有在地人將老屋帶入新的活力,也有移居到北埔的一對夫妻買下當地老診所重新整修後,賣起咖啡和成立書店。
北埔書店 主人 陳萬成(右)
我也是希望保存這個老房子的原貌,跟過去的一些歷史,其實我覺得說,我們這個咖啡館,是像是書店咖啡館,所以知道說過了幾年之後,我們說,隔壁原來是我們看書地方,那我想,不然我們來開一個小小書店,小小書店也很有意思。
從新竹市搬來北埔的他們,愛上北埔的環境外,更因北埔的歷史文化深受感動。
北埔書店 主人 高美玉(左)
就是我們在來北埔之前,就是認識了姜紹祖這樣一個人,那就是有一天,我們兩個看了一部電影,叫做一八九五,就很感動,然後就常常跟阿萬說,我們應該到北埔去看看那個他的家,然後也開始,我們去尋找北埔的歷史古蹟的,一個很重要的一個源頭。
相片提供 陳萬成
1334-1335
相片提供 陳萬成
1337-1343
因這樣的緣分下,他們不僅開設讀書會,帶導覽,也開設生活植物課程,開發許多在地植物或野菜的相關文創商品,希望一步步讓更多人愛上北埔的美。
北埔書店主人 陳萬成(右)
我是覺得在北埔很重要的瑰寶,就是我們的歷史古蹟,跟歷史文化,這千萬,這個就是最重要的部分,在這個地方。
北埔書店主人 高美玉(右)
我覺得我最喜歡的北埔,就是它到處都有綠樹,對,我是希望這些景觀不要再不見了,就是讓它繼續的留存下去。
採訪/撰述 吳怡君
攝影/剪輯 李明燈
北埔因為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古蹟和老建築活化與維護也受到許多人重視,在舊歷史與建物以及在地青年透過產業、飲食、音樂、文化重新詮釋相互交織下,展現出北埔其獨特的魅力風情。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