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親朋友,吃飽了嗎?今天你吃麵還是吃飯呢?根據調查,臺灣人的食米量年年下跌,反觀麵粉攝取量卻逐步上升,兩者差距已經逼近死亡交叉。農政單位為了拉抬國人食米量,10年前師法日本推廣「米穀粉」,希望逐漸取代進口麵粉,但10年過去,發展現況如何?米穀粉究竟能怎麼運用?推廣上又遇到什麼困難?記者宋宇娥、洪郁雯帶你一起來了解。


 

 

 

把紅蘿蔔泥、糖、水和米鬆餅粉一起攪拌,裝入容器,再放進鍋裡蒸,農委會農糧署長在料理達人的指導下,輕鬆鬆鬆做出米甜點。這已經是農糧署連續第7年,在臺北國際烘焙展中設置「米糧烘焙精品館」,今年找來國內16家產製米穀粉及米糧烘焙食品的廠商,呈現米穀粉的百變樣貌。

農委會農糧署長
胡忠一(右)

在6、7年前,大概當時米穀粉在臺灣每一年用差不多3000多公噸,到去年已經增加為5000多公噸,這些烘焙精品已經達到700多項,過去每一年這樣創造出來,大概超過10億元以上的營業額。

 

歡迎參考喔,百分之百米穀粉製作的米蛋糕。

 

沒想到吧!療癒人心的甜點蛋糕也能不用麵粉,改以米穀粉替代製作,而且口味五花八門,任君選擇。

 

另一個攤位,滿滿餡料放在餅皮上,讓人看了口水直流,這是臺灣人最熟悉的國民甜點,紅豆餅,當然一樣也是純米製作。

米紅豆餅研發師傅 吳文宜(左)

98年開始投入,到現在為止,我自己研發的產品大概超過100種(米烘焙品),100種以上啦,無麩質的大概有60幾種,完全零麩質的喔。<卡>4309米穀粉對我們的胃腸很好,像我的米麵包製作上、在食用,不會產生胃食道逆流,真的喔,也不會脹氣,

 

琳瑯滿目的餅乾、零嘴,竟然也全是用米研發製作的米點心。

米點心食品廠總經理 何宗桔(左)

因為臺灣最大的農產品是臺灣的稻米,臺灣的稻米在這十幾年來國人越吃越少,那我們想吸引更多臺灣人,包括年輕人、孩子來知道臺灣米的好處,所以我們想說把它研發各種米食點心,讓這些年輕人、孩子重新來吃臺灣米,

 

稻米是我國主要的糧食作物,曾經民眾習慣每天吃米飯才有飽足感,但隨著飲食西化,麵食逐漸取代米飯,成為「米麵共食」,也影響了臺灣稻米的消費量==CG IN==根據農委會糧食供需年報顯示,每人每年的食米量年年下跌,從民國73年的84.4公斤,降到110年的43公斤,食米量幾乎腰斬一半。反觀麵粉的攝取量卻緩緩上升,民國73年是23.2公斤,到了110年攀升到38.7公斤,與食米量的差距越來越近,已經逼近死亡交叉==CG OUT==為了推廣新型態米食,增加國人食米量,農糧署師法日本,從民國102年開始輔導國內4家磨粉廠利用公糧製作米穀粉,希望逐步取代進口麵粉的使用量,

農委會農糧署長 胡忠一(右)

 

米穀粉跟麵粉最大的差異就是米穀粉它的保溼性高、吸油力很低,那另外它沒有麩質,也不會造成過敏,同時米穀粉它的成分不必再添加這些漂白等等的這些化學藥劑,所以和麵粉相較起來它是天然而且更健康,所以我們很希望由米穀粉逐漸來取代麵粉,同時讓我們的米食能夠更多元。

 

不過明明是好東西,但是一晃眼10年過去,在消費大眾腦海裡,「米穀粉」卻還是一個陌生名詞,為什麼呢?

水磨米穀粉公司業務經理 李建毅(左)

現在遇到最大的問題就是說,很多人不知道米穀粉可以做什麼東西,所以我們藉由烘焙展這個場合,我們來推廣這米穀粉,可以做多元化的運用,包括我們這個展館裡面,全部都是我們說的米的運用啦,做蛋糕、做餅乾,還是像我們現在很多米製品的部分,麵粉可以做的,我們米都可以做。

米穀粉製粉業者 鍾憶明(左)

 

消費者不知道什麼是米穀粉,這是最大的困難點,如果是麵粉,他們知道要怎麼用,但如果是米穀粉的時候,他就會說我不知道,我不知道要怎麼用,那還有另外一個就是,以前他使用米穀粉的經驗不好,他不想用了,這個就是我們遇到最大的困難。

 

今天做的算是很簡單的小蛋糕,然後步驟沒有很多,等一下我先做一遍,給大家看一下。

 

 

在苗栗頭份社區長照關懷據點教長輩製作蛋糕的阮金偉,是個熱愛烘焙的年輕人,喜愛動手製作各種烘焙點心,但卻對米穀粉敬而遠之。

烘焙愛好者 阮金偉(右)

 

(米穀粉)做出來的(烘焙品)口感會有一些跟麵粉做出來的不同,就是會比較容易碎、口感不是像麵粉那麼有勁道,有試過(米蛋糕、米麵包)這些食物,然後就是因為口感不是我想要的那種口感,所以個人的想法就是比較不會想去再嘗試。

 

米穀粉、糖粉等原料過篩後,倒入盆中,再加入已經打發的蛋白,簡單攪拌,擠入模型中,撒上糖粉,接著放入烤箱中烤成金黃色,就是法式點心達克瓦茲的蛋白餅,夾上內餡,這項法國小甜點就能端上桌品嚐,別看這位甜點師做得如此得心應手,事前可是經過一番苦練,因為米穀粉少了麵粉的筋性,所有的西點食譜只能參考用,整個都得打掉重練。

甜點師 黃偉薏(左)

其實米穀粉跟麵粉最大的差異就是米穀粉沒有筋性,所以如果要能夠把烘焙的組織撐起來的話,米穀粉可能需要好好的研究這樣子。

 

 

 

正在廚房裡研究米穀粉甜點製作的范植皙,她是臺東關山碾米廠第三代,為了拓展米的新市場,近年委託磨粉廠把自家的米磨成米穀粉,不只賣米穀粉、也賣米穀粉加工的西式點心。

碾米廠業者 范植皙(左)

 

現在做的產品很多,有米貽、也有布朗尼、達克瓦茲,然後還有吐司、麵包,大部分的烘焙食品我們都有在做、可以做,就是要一直去做嘗試,然後你要去嘗試很多不同新的或是舊的,或是甚至是你要自創一些新的方法,來去達到說可以做到百分之百米穀粉(西式點心)的狀態。

碾米廠業者 劉張妃姝(左)

女兒回來,她做這些甜點,我們做粄啦那些,這個米,大部分是米,現在的人吃比較少,做粄,現在做粄也比較少了,現在想說那米還能拿來做什麼,米穀粉,來做甜點,來烘焙像(做)麵包,試看看這樣做可行嗎。

 

即便已經能夠做出各種西式米烘焙甜點,但對外推廣米穀粉,范植皙直言,困難度頗高。

碾米廠業者 范植皙(右)

 

 

不一樣的米,以及不一樣的方式做出來的米穀粉,它做出來的吸水率就不一樣,很多人買入手的米穀粉是不同狀態下,做出來的東西就不太容易成功。也很多人跟我說為什麼我做不成功,你就做得很好,我就會跟他們解釋,要去轉換講到讓他們理解,我覺得這個比較難。

農糧署糧食經營科長 宋鴻宜(右)

 

因為畢竟它(米穀粉)在加工使用上,不是跟麵粉就是直接取代,它還有一些譬如說你可能要先預糊化,才可以維持它的結構穩定,或者你可能需要生粉、熟粉搭配,這樣的一些技巧,2011那我們會透過不同的管道,讓業者或者是家庭主婦或者是學生都能夠熟悉米穀粉的應用技巧。

 

原來,用稻米磨成的粉,通稱米穀粉,但原料品種與製粉方式的差異,會產生不同規格的米穀粉,應用範圍也會有所不同。<CG IN>秈米,俗稱在來米,通常拿來製作傳統粄食,像是蘿蔔糕、碗粿、粄條、米篩目等等。糯米又分長糯米、圓糯米,長糯米常被用來烹調成油飯、粽子,而做湯圓、年糕、粢粑就是用圓糯米。至於俗稱蓬萊米的粳米,就是大家常吃的米飯品種,也是目前臺灣農政單位希望用來取代進口麵粉,努力推廣、鼓勵業界發展的新興米穀粉。<CGOUT><CG IN>而米穀粉分為3種製粉方式:乾磨、水磨、氣流粉碎。不同的磨粉方式,對米穀粉的顆粒大小、澱粉細胞破損比例都有所影響,而這兩個關鍵因素,前者會影響產品的口感和細緻度,後者會影響加工過程中的吸水性。<CGOUT>一般人如果不夠瞭解米穀粉的特色與應用規格,在烘焙時容易失敗,就會覺得米穀粉「不好吃、不好用」。

農糧署糧食經營科長 宋鴻宜(右)

 

那我們會建議說一般在使用麵食產品,譬如說米麵條或者米水餃皮、米蔥油餅這一類的,會使用破損澱粉含量稍微高一點的粉,那如果是使用例如說需要膨發性的,像是比較細緻的蛋糕、或者是麵包,就會建議使用顆粒比較小、破損澱粉含量範圍比較小的米穀粉,目前我們也針這個米穀粉的規格在做進一步的區分,近期應該就會把它,就是列入我們編列國家標準的參考。

 

 

 

不過,早年推廣多是使用公糧米,品種不一,也造成每批米穀粉的品質不一,對烘焙食品業者而言,原料品質不穩定,就會列為拒絕往來戶。
米穀粉產業界後起之秀的製粉業者鍾憶明,不僅採用氣流粉碎法製粉,還用新鮮單一米種,雖然墊高成本,但能讓米穀粉完整保留米的香氣與色澤。

米穀粉製粉業者 鍾憶明(左)

 

米穀粉要穩定,就是工業原料他們要求的是穩定,但是之前的做法做出來的不是很穩定啦,所以對大的生產者來講,它不穩定,他就很難用啊,因為每次配方都要修改。<卡>1326(氣流粉碎)這個技術因為是日本研發,是專門做烘焙用的,那我們做出來的規格是很穩定的,大量生產也沒有問題。

 

把米穀粉、奶油等各種原料倒進機器裡攪拌,準備製作米餅乾,長期向鍾憶明採買米穀粉的龍潭烘焙業者張展維說,穩定的米穀粉為米甜點、米蛋糕的前期研發階段省下不少工,接下來還要開發更多米製甜點,甚至進攻美國的華人市場。

烘焙業者 張展維(左)

 

以前我們都熟悉麵粉,它的筋性啊、它的膨發啊,跟素材的融合,這是我們過去所熟悉的,那一直到我們要真的用米穀粉的時候,其實要相對調整非常多的部分,那也當然因為憶明姐她的(米穀粉)分子夠小,所以我們在實驗階段、在試做的階段,其實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錯誤的操作這樣。

照片提供 張展維
TC1310-1329

主業其實是稻農的烘焙業者張展維,為了讓自己生產的米有更多元銷路,成為少數勇於嘗試米穀粉的烘焙業者之一,其實大多數的業者還是沒把握踏出麵粉的舒適圈。

烘焙業者 張展維(左)

就算麵粉它漲幅漲到跟現在米穀粉價格是差不多,大部分的烘焙業者還是會選擇用麵粉來製作,因為第一個所有的師傅跟製作流程可能全部都要改變,可能需要花費一些時間,所以在這個狀況之下,即便是麵粉漲價了,他們還是會,大部分的業者還是會選擇用麵粉為主要的原物料去製作這樣子。

烘焙業者
楊清波(右)

 

現在人很難請,再來一些資訊來得快的就是,麵粉它們有很多廠商的供應(資訊)進來,但是我們這邊(米穀粉)只有農糧署他們在推,或是少數的(推廣),所以會比較辛苦,但是我相信這個是有希望,也有很多的一個未來性。

 

既然市場拓展有難度,那麼農政單位推廣米穀粉10年究竟成效如何?

農糧署糧食經營科長 宋鴻宜(右)

目前我們的米穀粉產業在農糧署這幾年的推廣之下,年使用量大概會到5000公噸左右,其中來自於公糧的部分,2000到2500公噸左右,那民營糧,就是自己特色米的部分,大概也是2500公噸左右。就市場的成長來說,大概是以一年10%左右的幅度在成長。

採訪/撰述 宋宇娥

攝影/剪輯 洪郁雯

臺灣農糧單位師法日本振興米食的手法,透過米穀粉多方運用,來拉高糧食自給率,取代進口麵粉。但米穀粉不是把米磨成粉這麼簡單而已,前後端都需要複雜技術配合,加上原物料成本高昂,想要普及化讓民眾買單,恐怕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客家新聞雜誌 的頭像
    客家新聞雜誌

    客家新聞雜誌HAKKAWEEKLY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