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冬鄉是屏東縣內保留最多古蹟的鄉鎮,蕭家老屋、步月樓、楊家祖祠這些為人熟知的歷史建築,都受到政府的維護,然而就在老聚落核心地帶,有一棟百年建築 張阿丁宅,今年初不敵風雨摧殘,屋頂塌陷一大半,地方人士憂心這棟兩層樓住商合一的商樓代表建築將就此消失,不過由於目前張宅產權抵押給銀行,無法進行維護,地方人士發起連署搶救行動,希望在雨季前籌足購回產權和修復的金額,爲佳冬保留下最具代表性的傳統臨街商樓建築。這棟位於佳冬老街上的張阿丁宅,是佳冬老聚落裡,相當罕見的兩層樓式住商合一的建築形式,屬於台灣早期的商樓。清朝時期,冬根路一帶,便是佳冬最熱鬧的商街交易地帶。
[佳冬鄉親
楊太太]
以前這冬根路很熱鬧喔,晚上人家削甘蔗賣,十二點還在削,以前很多(攤商),(以前最熱鬧就這邊)對啊 就是冬根路,現在很冷清了。
張阿丁宅是佳冬保存最完整、歷史最久,最具代表性的臨街商樓代表,至今仍可見其傳統建築工法。
<像這個就是屬於金包銀的建築,叫斗子砌,那裡面是中空的,裡面就填充泥土,這個就填充一些石灰還有細石子,這個在早期的,就是早期的傳統建築裡面是一個非常(常)見的工法,>
一樓商用、二樓居住,住商合一的建築形式,可看出客庄居民對空間使用的勤儉態度。
<二樓左邊是一個臥房,木頭的床還在,這個部分就比較偏重於庫房之類的,所以它是結合,商業還有住宅功能的這種房子>
上百年歷史的張阿丁宅,現在不僅內部無人整理,外牆、屋頂也因風吹日曬,加速崩毀。就在今年初,紅瓦屋頂再也無法承受歲月摧殘,塌陷了一大半,於是地方人士發起搶救張阿丁宅的行動,希望能修復這棟老屋,
[茄冬文史協會
理事長 陳賜福]
它是我們整個佳冬鄉早期的一個,算是商業中心,再來就是它的建築的形式,在我們佳冬鄉算是唯一一棟兩樓式,兩層樓的一個傳統的建築,那麼再來就是它整個建築工法,它是融合閩、客的工法,我們地方人士大家都一致認為它,非常具有保存的價值。
張阿丁宅不僅是佳冬客家聚落,常民文化建築代表,還因為它就位在轉角,人來人往都會經過這兒,在佳冬鄉親的空間記憶裡總少不了它。
[佳冬鄉六根村
村長 張振香]
以前他們的房子(張阿丁宅),就是地方上很特色的房子,他們當時也有開雜貨店,還有收鱔魚這些水產類,做這樣的生意。
[張阿丁宅搶救行動
發起人代表 曾貴海]
這裡就是人生活的中心,生活的中心,人去田裡工作回來就會去那,去市場買菜就在那邊,要去三山國王廟拜拜也在那(附近),所以這間房子,是大部分人最常經過的地方
不過擁有絕佳地理位置的張阿丁宅,房屋產權在屋主死後被後代拿去向銀行借款抵押,即便地方人士想搶救老屋,也礙於產權問題無法進行修復。
[茄冬文史協會
理事長 陳賜福]
目前為止,比較棘手的問題就是整個產權問題還沒有解決,那變成,後續的整個修復工作就暫時是有點拖延到。
[永達技術學院建築系
講師 賴福林]
那現在這個產權好像是在華南銀行的手裡,那華南銀行,以它的角度來想,它不太可能會去同意這件事,那所以現在如果要推文化資產,要去指定古蹟或歷史建築都有它的困難性在
加上眼看雨季就要來臨,地方人士相當擔心損壞情況嚴重的張阿丁宅,抵擋不了再一次的颱風和暴雨。
[茄冬文史協會
理事長 陳賜福]
你看現在就下雨了,其實大家都心驚肉跳的,尤其是這個雨季一來臨,後續的張阿丁宅會變什麼樣子,沒有人敢預料。
[永達技術學院建築系
講師 賴福林]
依照我個人古蹟修復的經驗來講的話,它(張阿丁宅)大概再撐撐不不過兩年,因為它現在屋頂已經損壞了,木料也損壞,而且已經坍塌,它的牆壁是屬於土磚,外面貼斗磚的方式叫做斗子砌,當屋頂損壞的話雨水滲入,牆面會軟化,會坍掉,所以如果說動作再不快一點的話,大概再經過一兩個颱風,很可能這個牆面就會坍毀。
於是地方人士只好發起募款搶救行動,希望在雨季前,籌到足夠購回產權以及修復的善款,保留歷史建築,也提升社區居民保留古建築的意識。
[張阿丁宅搶救行動
發起人代表 曾貴海]
如果沒有它(張阿丁宅)了,感覺佳冬好像什麼東西被挖掉了一樣,就像是一個,支持六根村的一個重心好像沒有了一樣,包括文化、包括生活經驗、包括我們小時候的記憶,是不是,想到的事情,還有人和人的關係,所以對我來說,這間房子如果沒有了,我會很傷心,我會很傷心,不只我很傷心,可能很多人,會感覺到很不捨得,心裡會(覺得)很可惜這樣。
[茄冬文史協會
理事長 陳賜福]
我們更希望,更希震它成為一個開放的一個空間,供我們遊客來觀賞,甚至於吸引這一些,我們地方上的人,來接近這些古蹟,喚起他們早期,對這個社區的一些回憶,凝聚我們社區的意識
張阿丁宅雖然只是小小一棟老屋,沒有蕭家老屋的恢弘氣派,但卻見證了佳冬商街交易的繁榮與輝煌,也是居民記憶、懷舊的一角,若不積極保存,肯定會在佳冬老聚落裡留下遺憾。
採訪/撰稿 宋宇娥
攝影/剪輯 蔡裕昌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