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蘭縣冬山鄉舊市場即將拆建的傳聞,早在攤商之間傳聞了幾年,今年9月份鄉公所在確定補貼補償辦法後,終於拍板確定冬山市場將於舊曆年後拆建。但是當鄉公所滿懷期待的擘畫未來時,攤商卻覺得被通知得太倉促,而且只有補貼補償不另外設置臨時市場安置,更讓攤商更擔憂生活無以為繼。記者邱月華跟羅應展的報導。


 

 

 

全部自己做,都是早上,所有人,他們所有人,平日都4點到,然後假日3點就到了。

 

從清晨忙到現在,早上8點了,宜蘭縣冬山市場賣早餐的攤子,還是相當熱絡。

 

做早餐,它尖峰時間是6點半開始。

 

才剛將水煎包補上,老闆娘又回到煎台煎蛋餅。

 

多年來無論晴雨,老闆娘都會在冬山市場,為來來去去的鄉親,準備熱騰騰的早餐,做到變形的雙手,是她在冬山市場打拚40年的印記。

 

而在地人也早就將這裡,當成是自家的廚房,完全不需要等人招呼,愛吃什麼拿什麼。

 

(時常來這一攤嗎),對,我在趕時間,不好意思。

 

付了錢,匆匆離去,趕著去上班、上課。

 

好,幾個?4個,謝謝。

 

市場的另一頭,賣自助餐的大姊,也一樣從早上忙到現在。

自助餐老闆 李淑梅

(右)

(你要忙到幾點),大概是11點多,(11點多喔),對,(你在這邊擺多久了),擺多久,40年,這家市場剛好40年。(所以你的青春歲月都在這裡喔),對啊,是啊,我們就靠這個賺錢啦。

 

你看這裡面的,這個沒有經過10幾個小時,裡面的骨髓熬不出來。

 

二樓賣牛肉麵的兩夫妻,更是從前一天就睡在店裡備料。

牛肉麵店老闆 黃淑芳(右)

我覺得市場很辛苦,就是我來到這,我不是說,我滷肉都要睡這邊嗎?你看,樓下那個豆花,夏天賣到凌晨1點半,2點,然後接著我差不多快睡覺,本來以為可以睡著,不好意思,換豬肉攤,3點半就來了,再來4點早餐店也來了,市場其實是一個溫度,買東西最後都是一個感情,因為它很地方性,很區域性。

記者 邱月華

冬山的舊市場再過幾十天就要拆除了,在這裡擺攤做生意不容易,每一個攤子都是一個生活故事,攤商希望能繼續做生意,鄉長卻希望冬山有更好的未來,要怎麼做才是冬山最好的選擇?

冬山鄉長 李峻輔

現有的冬山市場,那它現在已經有40年了,40年,那最主要是因為在109年的時候經濟部,他們有經過這個土木專家來做測試,我們這個耐震是不合格的,就是我們的耐震是不合格的,110年經濟部有補助,一個耐震補強,就希望我們把整個舊的市場,做好耐震的一個基礎。

 

然後我為了大家的安全,你們還這樣子,對我生氣,上次開會就很直接地這樣講。

 

令攤商錯愕的是,原來是要耐震補強結構的,怎麼變成整個市場拆建?

豆花店老闆 賴祥語

(右)

當初市場就在講(拆建)的時候,我就已經覺得很不可思議,就覺得很錯愕,一直到了上個禮拜還是上上禮拜(9/29),就決定時間了,剩4個月而已。

 

這一棟如果倒了,誰要,你們負得了責嗎?

 

鄉長表示,現有的冬山市場因為耐震係數不足,就怕意外來得突然,屆時鄉公所將背負,應作為而不作為的罵名。

冬山鄉長 李峻輔(右)

你看現在氣候的變遷,臺東、花蓮我們看到前陣子,臨時(房子)就倒了,那如果今天鄉公所,知道有這樣的情形,再不來重新興建,未來大樓倒了,這個我們是不是有責任,市場的改建是早晚要面對,是今年要面對,還是明年要面對。

 

這是玄米茶,老少咸宜都可以喝,說要拆了,要怎樣?要拆掉了。

 

6年前,會選在冬山市場開店,就是為了要陪伴孩子成長,同時,實踐理想。

豆花店老闆 賴祥語(右)

因為我要顧小孩,要接小孩上下課,就很方便,我也發現我們的客人,他也會去看,喔!那個隔壁阿嬤下午在灌香腸,對,他也會覺得說,喔,很多小朋友看到說,喔!原來我們吃的香腸是這樣子做出來的,對,我覺得這個都是一種,滿正面的一種,傳統的延伸跟傳承。

 

這裡再兩碗市場(豆花),總共這邊4碗了,都糖水的。

 

用煮給孩子吃的心情做豆花,雖然店面就開在豬肉攤旁,但賴祥語刻意用心裝潢,打造了另類吃豆花的環境,吸引了許多外地人特意來品嘗。

豆花店老闆 賴祥語(右)

有這些特別的點,所以我們在第一年剛開的時候,就已經讓很多人看到,對,然後再加上大家對於我們豆花的食材的部分,他們接受度還算高。

 

所以它是,可以帶動整個一個新的不一樣的,讓整個市容改變一個新的建築,(所以這是未來那個咖啡雅座),對。

 

看著冬山市場未來的藍圖,鄉長表示,現有的市場老舊、髒亂、動線不佳,客人望之卻步,興建新市場是一個利人共好的政策。

冬山鄉長 李峻輔(右)

 

3樓的部分,一樣像那個春不老,有沒有,它3樓就是屬於一樣是一個商區,在3樓的頂樓,我還有一個露天的咖啡,可以給人家來經營。

 

對於鄉公所擘劃的美好未來,有攤商表示,沒了傳統市場的感覺,走了就不想再回來了。

豆花店老闆 賴祥語(右)

沒有那個fu,美食街,如果客人要吃美食街的東西,我直接去百貨公司就好,我為什麼要來這邊,而且百貨公司還比較多。

牛肉麵店老闆 黃正容(左)

我們也希望說,後面改建完,對地方上會有增加很多的觀光效益,或是增加很多的便利性,不過對我們而言,可能是沒有辦法延續下去。

 

最近就市場拆遷的問題,真是喔!(氣死了)。

 

同時,攤商認為鄉公所未安置他們,卻急著拆市場,完全沒有顧慮他們的生計。

早餐店老闆 陳麗華(右)

(你們沒有辦法接受的原因是什麼),大家都想,為什麼要做生意,是需要生活啊,當然是要繼續做下去,可是兩年沒有工作很為難耶,像我的話,我不是一個人,我還有幾個員工,如果我休的話,全部,大家都要休,都沒工作啊。

冬山鄉長 李峻輔(右)

那麼現在繼續又亂又臭又髒,我跟你講,生意有好嗎,如果它現在每天,哇!人流絡繹不絕,生意很好,我來說你不能做生意了,我要蓋市場,當然我們就很失禮,很失禮,不如趁現在放手,讓我們把它重新弄起來。

雞肉攤二代 李哲豪(左)

散掉一定大家就會跑去人家集中的地方買,所以政府可能也沒幫我們想辦法。

雞肉攤商 林麗惠(右)

他要重蓋沒有關係,我們也很樂意,但是你至少要幫我們找個地方讓我們安置好啊,你這樣子散掉了,以後進來,誰要進來這邊買。

菜販 林阿甚(右)

煩惱,最煩惱的就是,現在要蓋(市場),沒有地方,沒有地方賣啊,對不對,這樣就是最煩惱的,就是這樣啊,一天到晚,晚上都睡不著,有人的要靠著這個吃穿,(房貸啦)。

冬山鄉長 李峻輔(右)

我們目前,只作補助,你未來不在這邊,我們會照你現有的租金,我們來折算,用現在的基本工資25000元,用半年,折算半年來做補償給你,第二個你未來想要進來的,這兩年,我們會依照你現有的租金,我們1.5倍來補貼給你。

豆花店老闆 賴祥語(右)

你想想看這個投入總共是花了2百萬成本下去,那也都還沒有完全回收,然後現在就變成又要打掉,所以衝擊一定大的,雖然鄉公所有補貼,但是那個真的是微不足道。

攤商 陳秀鳳(左)

珠珠,那個再留4塊嗎?明天要用,好,珠珠,再留4塊,好,對啊,就是說,算說也是要讓人,你要蓋也要弄一個地方給人,早期要蓋這間(市場)人家都,(當時的)鄉長都有用(臨時市場)。

 

根據鄉公所的普查,目前冬山市場實際營業的有13個攤位,月租僅數百元到幾千元不等,換算下來無論是補償,或是補貼金額並不高,因此他們期盼,比照過去慣例興建臨時市場,讓他們繼續做生意。

菜籽攤商 賴勝美(左)

這以前,不要說什麼,民國68年,一個攤位30幾萬,樓房就可以買2間了,你知道嗎,那時候就是因為要生活,我們要來賺錢,才不得已,借錢也要借來占這個位置,所以說,要他幫我們想一下,不能說這樣,說要拆就要拆,趕走就趕走。

自助餐老闆 李淑梅(右)

鄉長也沒有什麼辦法,叫我們去哪裡做啊,就沒有攤位了,(你沒有想說再找地方),就是找沒有啊,有想就是找沒有,(冬山這麼大怎麼會找沒有)沒有啦,就是叫鄉長找,他說找沒有啊,應該是他要找給我們的。

麵店老闆 林美玉(左)

找,要去哪裡找,你以為那麼好找喔!這店面隨便一碰,,都一萬塊起跳,我們陽春麵一碗才30塊。

 

而更令攤商不平的是,既要改建,當初何必將市場整個重新拉皮,和鋪設人行步道,讓他們好機個月無法做生意,也浪費公帑。

豬肉攤老闆娘 秦阿梅(左)

你問鄉長,說把我們安置在哪裡,都沒有幫我弄,我們這些要去哪裡,去年才把我們這邊全挖掉,(你說什麼)去年啦,這全部都整修,都整修,我們休了半年沒做生意。

早餐店老闆 陳麗華(右)

它拆除的時間,因為不是短短幾個月時間,上一次整修,我已經休了4個月,然後現在是要重建,他說要2年,2年的時間我們何去何從。

冬山鄉長 李峻輔(右)

這是兩碼事情,當時是我們在做「綠色亮點轉運計畫」的時候,也幫它(市場)做一些拉皮,那時候沒有想到說,經濟部有這樣的一個案子,當時知道要興建(新市場)了,而且已經拿到(計畫)了,我們就不會去做(拉皮)這樣的事情。

 

唉喲!雨怎麼,嚇死人了。

 

大雨中,客人來去匆匆下車,買了就走,或是攤商順手幫拿。

 

雞肉放在上面,一般大概蒸放多久

 

食材該怎麼料理,問攤商最知道,傳統市場滿足的和服務的,就是在地庶民的生活需求。

早餐店常客(左)

(你知道冬山市場要拆掉了嗎?)我不知道,(他們如果以後不在這裡賣了,例如說他搬到2樓去,你會上去嗎?)應該就比較難。

早餐店老闆 陳麗華(右)

以後這個(賣)熱食的全部在樓上,我們會問一下那個顧客說,之後我們要搬去樓上,你要上去來來買早餐嗎,不可能。

冬山鄉長 李峻輔(右)

重點是你的品牌有沒有打出來,我們真的是希望這些店家越來越好,經濟部5千2百56萬,鄉公所1千多萬,合計6千5百萬,對不對,我們蓋起來之後,給誰用,也是他們在用啊。

 

鄉公所期盼透過市場改建,冬山老街能有新氣象,但擺攤做生意需要長時間客群培養,市場拆除後老顧客將會跑光光,生活無以為繼。

自助餐老闆 李淑梅(右)

我們靠這個吃飯啊(怎麼辦,以後7個人怎麼辦),就是現在也還不知道,也還不知道。

採訪/撰述 邱月華
攝影/剪輯 羅應展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客家新聞雜誌
    全站熱搜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