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的愛台十二項建設,有一項綠色造林計畫,其實台灣推動平地造林,已經將近十年,今年有一個重大轉變,去年六輕工安意外頻傳後,台塑集團補助雲林縣政府平地造林,上個月起配合農委會原本的平地造林計劃,雲林縣政府端出全世界最優惠的造林補助方案,一公頃廿年補助總共370萬元,申請結果可以用「秒殺」來形容,第一年500公頃很快就額滿,預計三、五年就可達到造林2600公頃的目標,這也是台灣最大的平地造林計畫,預計廿年內,百億元的林業產值流入雲林,平地造林是什麼?雲林縣又是如何推動的?農民辛勤地在灌溉,這不是種菜,在雜草抑制蓆底下,是前幾天才剛種下去的羅漢松,農民擔心這些樹苗枯死趕緊調水車來灑水,這裡是四湖鄉,很靠近大海了,雖然這塊地才一分多,不過雲林縣鼓勵造林,只要有一分地就可以種樹。
[雲林縣長
蘇治芬]
我們沿海地區,長期以來因為抽地下水,所以地層下陷,再來沿海地區可能是靠海,我們可以看得到我們沿海地區來講,它們的鄉村色澤,大部分都是灰色。再來畢竟就是沿海地區,土地已經鹽化了,其實也不適合耕種,它的產值也滿低的,所以種種各個面向看起來來講,推廣平地造林或是簡單地造林,都是雲林縣政府刻不容緩的事情。
[台大農經系教授
林國慶]
平地造林,在2002年的時候叫做平地景觀造林,就是我們在平地裡面,我們的森林資源相對是比較少的,那我們如果要在平地,我們要改善平地的生活環境整體的農業環境,我們必須要搭配一些平地的小的森林。
去年六輕公安意外頻傳,於是台塑集團承諾對等補助造林費用,有了重金利誘,雲林縣今年才剛開始推廣,第一年的核定面積馬上就額滿。
[林務局造林生產組
組長 楊駿憲]
所以說(雲林縣)剛剛好配合到台塑的污染,相對地補償130萬元,加上我們林務局二十年有240萬元,總共說,二十年內有370萬元,來做造林的時候,無形中,對我們雲林縣這些農民、耕作人,有很大的鼓舞。
[雲林縣政府農業處
處長 呂政璋]
這也是全台灣造林補助最高,那我們去訪察、去查全世界,它也是全世界造林補助最高的地方。但是也就是因為這樣的一個加碼,誘因之下,雲林縣在造林在整個登記變成是全民熱潮,那全縣大概登記,在第一年登記就已經達到1078公頃,1千公頃左右,那我們第一年核准大概500公頃左右,那其實實際上我們核准的總和,就大過全台灣造林總和了,那其實一個縣就比全台灣的造林總和還多。
這裡是靠山區的古坑,農民才種下去的樹苗就被蟲蛀到枯死了,雲林的平地造林熱潮,從沿海地區延伸到全縣各地,古坑地區以前幾乎都種柳丁,量多價崩,農民賠怕了,現在改種高經濟樹種,例如像是肖楠、烏心石、無患子。
[古坑林農
賴俊源]
我以前是種柳丁,因為量太多,價錢不好。剛好縣政府推廣平地造林,所以我就來參加平地造林,還有啊,就是老了,老了工作都比較不行了。
[古坑林農
邵安男]
柳丁已經種很久了,那個種都不行了,剛好政府在推廣平地造林,我就想說,這個好啊,平地造林也很好對我們世界、台灣很好。
雲林縣平地造林==cg in==重點還是集中在西部沿海地區,從北邊的麥寮、崙背,到南端的口湖、水林==cg out==這些鄉鎮,都在六輕的空氣污染範圍內。
[元長林農
蔡景株]
著重的區域還是在,水林、北港、元長、崙背,麥寮、台西、口湖、四湖,這個區塊,所以事實上也是整個集中在雲林縣的西側這邊為主
傍晚時間一到,六輕聯外交通特別忙碌==cgin==六輕廠區有2600公頃,對等補助雲林縣,平地造林面積預計為2600公頃,希望能夠種樹減碳==cgout==
[雲林縣長
蘇治芬]
透過2600公頃平地造林,除了在環境上做一些修補的工作以外,我們也希望台塑六輕它所污染的話,那因為有這個2600公頃的減碳造林,那麼能夠稍具一些減緩污染的程度。
[雲林縣政府農業處
處長 呂政璋]
雲林縣植樹造林,2600公頃,我們預計,在這三到五年就會可以達成,那也就是說,在三到五年達成,也就是未來的二十年裡面,雲林縣會流入一百億的這種經濟活動收益。那除此之外呢,我們會造就出未來雲林縣新的林產經濟,林業經濟,為什麼?可能就會有一些林業的附加品。
[元長林農
蔡景株]
無患子果實的產製品,包含洗髮精、洗面乳,這些等等的產製品,那除了你這個二十年的補助款之外,你又有額外的收入,包含像白千層,它可以做精油,所以這個都是很好的附加價值的東西。
種樹高報酬,農民認為,除了補助款還有附加產品價值,創造第二項收入,但是對雲林縣政府來說,最在乎的還是碳交易政策,種樹換現金這才是平地造林的主要目的。
[雲林縣長
蘇治芬]
台塑在雲林縣麥寮,那麼它建構一個石油王國,那對當地來講,污染相當相當地嚴重,所以我們也再度地呼籲,中央趕快制定碳交易,讓污染者必須付費,然後讓我們農民這些,一方面引進樹之後,他們(台塑)可以跟他(農民)購買,碳交易。
[台大農經系
教授 林國慶]
我們目前在台灣基本上,還沒有碳交易的這樣的一個市場,政府有建議這樣的政策,可是這個是一個未來的方向,也許未來要朝的方向是這樣子,二十年以後呢,這些樹木,政府應該設計一套制度,怎麼樣讓農民有誘因不要去砍這些樹木。
種樹砍不砍?這也是多數農民心中最大的疑問,政府單向鼓勵種樹,問題是,只補助二十年而已,然後呢?
[古坑林農
邵安男]
將來這些樹木,不知要如何處理,看有沒有要,最好是有人要比較好,如果沒有,這二十後都很大棵了,你如果要再來開墾這邊要花很多錢,看可不可以延續,還是我們的政府收購我們的這些木材去,我希望是這樣子。
[雲林縣長
蘇治芬]
基本上我們先把海口的環境復育,然後讓它能夠成林,如果未來來講的話,中央政府有考慮,如果有碳交易的話,那麼以後我們這些樹,你的下一代又可以好好來運用。
二十年後的造林政策,政府目前還沒有明確的答案,學者與民間倒是建議,不要種小樹、砍大樹,如果政策修正,提供足夠的誘因,農民應該不會輕易砍樹。
[台大農經系
教授 林國慶]
老實講整個(平地造林)設計,我們不希望最後要把樹砍掉,因為樹砍掉,政府長期花了那麼多錢去獎勵造林,最後又砍掉,又從小樹開始種起。
[台中林農
羅能業]
我們的造林政策,盡量讓百姓種多少樹,有多大棵的樹,我們派人去丈量,算材積,一材補助他多少錢,這才有辦法永續,讓民眾的樹大棵的他不會砍掉,如果不這樣,二十年後,政府補助的錢領完了,他樹就砍光光,又歸零,又重頭來。
[林務局造林生產組
組長 楊駿憲]
二十年過後,我們看出這個效果的時候,有些樹、我們推廣的樹,最起碼有木材的價值,樹木本身可以做家具,賣的價錢較好,有些我們推廣的樹木,有的可以提煉精油,一個副產品,所以說,除了木材的主產品之外還有這附加價值,對我們老百姓來說長長久久。
平地造林的附加價值,還有一項休閒遊憩!這裡是台中的高美植物園,這天來了整團深度旅遊客,高美植物園本來是個牧場,園長在二十年前,開始小規模造林計畫,沒想到愈種愈多,接受政府的輔導變成一個生態植物園。
[高美植物園
園長 蔡丕勝]
那剛好民國81年的時候,政府農地造林政策開始出來了,可是那時候一甲地,二十年哦,總金額補助的才54萬元。我當初沒有想那麼多,我認為說剛好,然後就順著那個勢,又自己喜歡種,除了農地造林之外,旁邊種了很多,只要沒種過的,我就很想種,就基於一種生物多樣性。
雲林推動平地造林,第一年的種樹面積就廣達500公頃,但是種樹畢竟和耕田不一樣,農民懂得農耕,未必懂得種樹,這也衍生出專業代種的林農,協助農民種樹。
[台中林農
羅能業]
雲林縣很多這個土地的地主他不會照顧樹,他希望有專業的人去幫他照顧樹,一甲地,二十年的管理費用是60萬元,如果去幫他(地主)照顧樹的人,不要拿這60萬元,二十年後,樹木就送給照顧的人。
[林務局造林生產組
組長 楊駿憲]
種樹和種菜不一樣的原因是什麼呢?你種菜早、晚要澆水,要是沒水的地方,尤其像我們雲林縣沒水的地方,他只好抽地下水。你抽了地下水,地下的水源是愈來愈少了,地層會下陷,會下陷,下陷的時候相對會如何?下大雨的時候,水無法排出去,無法排到海裡的時候我們就會淹水,這是我們(雲林)現在目前的問題在這裡
高鐵經過雲林路段,這個地區超抽地下水,地層下陷最嚴重,現在還有一種說法是,種樹救地層下陷,平地造林也等於是救高鐵!
[台中林農
羅能業]
樹木對水源的涵養最好,你種樹用的水除了涵養,它用的水只有前一、兩年會用比較多,接下來這個樹木就不太需要用水,不過它會在根部涵養很多水,所以說這對地層下陷有緩和的作用。
[林務局造林生產組
組長 楊駿憲]
那慢慢的樹長大的時候它的根會往土裡深下去,所以它需要的水分都在(地層)下面,它能夠使我們土壤的孔隙,能夠比較寬鬆,可以涵蓄水源,涵養水源,就是下雨的時候,水就不會說一下子就排到海裡面去。
從國土與林地復育角度來看,林務局還是以山坡地造林為主,希望增加造林面積,儲備木材資源,這也等於是儲備國力。
[台大農經系
教授 林國慶]
那我們目前的話呢,這個木材幾乎百分之百是國外進口的,那所以呢,我是覺得,最後還是要朝向怎麼樣發揮這個森林,在其他部分所產生的價值,而不是在利用木材上面的價值。
[林務局造林生產組
組長 楊駿憲]
再製品才會在出口,若是原料他不出口,所以說漸漸地,我們台灣會買不到木材的原枓,比如說你要造紙,買不到紙漿材,所以說必須要自己本身要有些木材資源來支應,否則到時候我們有錢買不到東西,這個木材資源要先儲存起來。
農地休耕面積太多,平地造林增加了國土的綠色覆蓋,也讓農民的收入增加,只是農民要種什麼樹?這些樹種下去,是要當經濟林,還是觀賞林?平地林業的發展,雲林縣學習適地適種,正在嘗試走一條可行的路。
採訪/撰稿 鍾雄秀
攝影/剪輯 陳靖維
- Nov 17 Thu 2011 11:33
254集-雲林平地造林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