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看一個轉型成功的市場。桃園大園公有市場,民國84年啟用,由於設計不良等因素,造成進駐率極低,淪為「蚊子館」。幾年前在地方政府的努力下,爭取經費拉皮和整修後,有心進駐的攤商,更花了一年的時間整合和學習,從動線規劃、空間利用、商品擺設等,都用心經營。現在的大園公有市場,進駐率百分之百,也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稱得上是桃園縣閒置空間活化的模範。
<那木瓜怎麼賣,木瓜屏東的,20塊一斤,一斤20塊,現在有比較便宜,對>
<好 謝謝,好 謝謝>
<可以啊,都可以放一起,全部嗎,全部都可以放一起>

就跟一般的市場一樣,大園公有市場裡頭,民眾採買各式各樣的用品。不過仔細觀察,這裡空間明亮寬敞,地板很乾淨,不會濕溚溚,每個攤位前會有店主人的簡介,跟新客人打招呼。改造後的大園公有市場,要給客人耳目一新的感覺

[顧客
張剛偉]
動線比較明確,那標示還有攤位的區分都比較有區別這樣,買東西上會比較方便這樣。

[顧客
黃雲招]
(架上)東西的擺放也有改進,變得很乾淨這樣,外頭看不到垃圾這些,變得很熱鬧啦。

[大園公有市場攤商
許寶源]
市場改造好到現在,它的光線、窗戶都很明亮,客人看到,東西的賣相比較整潔,亮麗,非常好,之前這個市場是,十年前都在像關蚊子,大園鄉公所跟自治會強力推行下,我覺得變得非常的乾淨,客人很喜歡進來,吃東西、買東西。

由於設計不良,導致攤商進駐率極低,十多年前開始,這裡就在「養蚊子」。直到今年2月重新開張,才又開始熱鬧起來,不過要把原本的閒置空間活化,需要用心的地方可不少。除了硬體部分重新拉皮整修外,有心進駐的攤商也花了一段時間學習和充實,才把大園公有市場的招牌重新擦亮

[大園鄉公所主祕
游昌漢]
為了配合我們桃園航空城整個計畫,在我們大園鄉雖然這個公有市場是小小的,但是我們要給它小而精、小而美,讓它做得讓大家能夠刮目來相看。大園鄉公所整個團隊裡面,包括我們所有的單位主管,還有我們的大園分局,派出所,全體共同有組成一個推動小組,而且受到大家的一個共識點,所以我們把這個市場,從原來的,沒有辦法來進駐到這裡面,現在稍稍有一點的成就。

[大園公有市場自治會
會長 許文哲]
大家也想改變,也就是我們觸發這個點,讓大家自動自發想參與這個活動,來進駐,而且這是勢在必行的,如果你不這樣做,等我們升直轄市以後,自然會被市場所淘汰,這是大家不願意看到的

市場裡頭處處可看到改變的地方。像是青菜的擺設不再堆積如山,打造簡單明瞭的視覺效果。動線規畫和空間利用,也充分作產品區隔和人性化考量,連結兩大區塊的走廊,是賣衣服的專區,一長排的椅子,給民眾逛累了可以稍做休息

[大園公有市場攤商
藍育龍]
動線很好,客人來買東西又很便捷,環境好啊,客人自然就會來。

大園公有市場攤位有50個,進駐率是百分之百,他們在今年2月還沒正式設攤之前,就已經組成自治會,為日後提升攤商素質作準備。

[大園公有市場自治會
會長 許文哲]
當然在轉型的時候,我們有集取攤商的意見,我們有攤商整合的會議,也有進駐之後的整個計畫跟步驟,然後我們也成立自治會,通過會員大會也成立幹部改選,這一切的動作就是在前置動作做完之後,再做進駐的動作。

有了組織,有了意見交流的平台,這些攤商開始積極地向外取經,擴展視野,同時學人所長。

[大園公有市場自治會
會長 許文哲]
我們包括有優良市集的觀摩,攤商訓練的講習,還有樂活創業人才的培訓的部分,都是要把我們攤商的素質提升。

[大園公有市場攤商
羅美玉]
(自治會)帶我們大家去別的鄉鎮參觀,參觀人家優良的市場是怎麼樣的環境來做。聽到他們這樣說以後要改造,然後這裡明年又有冷氣,外面的馬路要整頓,全部商機會帶進來,所以我們就有這樣的信心在這裡開(服飾店)

雖然攤商們都是團結,也是為了讓市場更好,不過畢竟50個攤位,有時候難免出現意見分歧,還好大家討論過後都能達到共識。

[大園公有市場自治會
會長 許文哲]
長期的消費型態跟攤商的擺設方式,這都是一個困難點,但這個東西我們透過的教育訓練跟溝通,慢慢把歧見化解,因為大家想要的是賺錢嘛,只要有錢賺大家就願意說,這個方式是可行而且是未來的趨勢,大家會配合去做。

<水果擺設由紅跟綠突顯水果的質感出來,然後也讓水果看起來更好吃,更鮮甜,而且我們擺設由下而上,由左而右,顏色還有大小區塊的分別,引起顧客的購買慾。>

商品的擺設就是大家配合的結果,看看這些水果,一改堆得滿滿的傳統印象,改以精緻,同時強調色彩對比。熟食的部分也是一樣,盡量給消費者一目了然的感覺,公布欄上其他優質市場的照片,也不時提醒攤商注意擺設。另外市場這個公秤,也是經過一段時間的意見交流,才決定使用的。

[大園公有市場自治會
會長 許文哲]
這些攤商很可愛,當初的時候或許有反對或怎樣,但當我們在運作或做一些訓練或怎樣,他們百分之百參與,也慢慢的支持這個想法,我覺得這是讓我最感動的地方。

為了活化市場,公有市場的攤商們,花了一年的時間進行整合和學習,他們也正把成功的經驗和想法,向周圍的傳統市場推廣,期待以這個公有市場為中心,將傳統市集變成大商圈,為大園帶來更多的商機。

採訪/撰稿 羅弘昇
攝影/剪輯 羅應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