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里有座隱身在老街上的老教堂,多年前,教會有鑑於教堂過於窳陋,希望拆除重建,消息一出,引發熱議,教會因此承受莫大的壓力。教會表示,長老教會來到富里傳教確實超過百年,但教堂只有大概70年歷史。此外,教堂就位在斷層帶上,就怕教堂、彎曲斷裂橫梁,在無法承受花蓮經常性的地震,危及信徒安全。記者邱月華跟羅應展的報導。


 

 

 

在富里市區的街上,有一座隱身於樹林中的老教堂,外觀看來就像是中古世紀美麗的城堡。

富里教會牧師娘 蔡依倫(左)

大樹很多,大家都覺得它非常的陰涼,可是就是因為它非常的陰暗,所以其實,這邊的蚊蟲、蛇類也很多。

 

陽光穿過層層綠葉,映照在老教堂的牆上,有光、有婆娑的樹影,畫面煞是好看,來到富里長老教會有10年之久的牧師娘說,很感恩有這樣的好環境傳教,但其中卻有著不為人知危機。

富里教會牧師娘 蔡依倫(左)

我們剛來的時候,其實,我心裡感受滿深的,就是說,剛進來的時候,其實這邊房子已經老舊,整個就是壁癌很嚴重,然後會漏水,然後這邊的弟兄姊妹,其實也沒有那麼多的能力,可以去做維護,那你想想如果這是你的家你可以忍受嗎?更何況這還是上帝的殿宇。我們想要修復,卻沒有辦法去維修它,那個心是非常沉重的。

照片提供 富里教會

010216~010228

 

雖說富里教會,是臺灣基督長老教會,是最早來到臺灣東部傳教的教會==cg in==始於清光緒年間,具百年的歷史,不過教堂,卻是1951年地震過後,重新蓋的建築,僅完工70年==cg out ==

富里教會牧師娘 蔡依倫(左)

在1951年大地震發生之後,然後隔年才開始重建,當初因為沒有經濟,所以很多會友他們是,家裡的米糧啊,這種收成的稻米,然後拿去跟,就是換這個所謂的建材,然後甚至也沒有什麼工人,就是自己兄弟姊妹過來,攪水泥,然後用黑糖什麼地,去把它蓋起來。因為沒有錢,所以就是可能,一開始就是我們先有外觀,然後後來慢慢的窗戶什麼,慢慢一個一個慢慢加,7年之後,才正式可以做一個禮拜場所使用。

 

我們現在看到的富里教堂,是早期的教友一磚一瓦搭建而成,但侷限於早年財力、建材和技術的不足,老教堂起造之初,先天上就有許多不足之處。

富里教會牧師娘 蔡依倫(左)

這個在早期在建築的工法,其實是沒有地基的,這邊又是整個花蓮地震帶,那再加上整個空間使用,其實我們這邊是老年人居多,這個環境對長者來講,是不友善的空間。

富里教會牧師 王睿智(右)

那這些危險因素如果不去除的話,我想這個建築物是不是能夠永久地去使用,是一個值得商榷的問題,甚至我們說,在花東這麼頻繁的地震當中,它是不是還能夠繼續承載信仰的,我們說傳承,持續讓富里的信徒,能夠平安的在裡面聚會,我想這是一個很大的議題,那如果,建築物的安全如果不能維持,那我們想在裡面的聚會也不可能會安全。

 

頭髮斑白的老教友,在壁癌嚴重,下雨就處處漏水的教堂裡做禮拜,牧師娘相當不捨,她期望能盡早改建,為教友提供安全友善空間。

富里教會牧師娘 蔡依倫(左)

如果說你輪椅要進去的空間,其實這個整個空間都沒有,那你如果重新改建的建築物,你這些規畫的空間,你可以規畫到裡面去的,現在天氣越來越炎熱,我們禮拜堂是完全沒有冷氣的,過去幾年我們這邊都在辦兒童夏令營,大概每次小朋友來都7、80位,可是漸漸我們沒辦法辦是,裡面的空間,你進去根本就是火爐啊,小孩子受不了,老師也受不了。

 

循著老舊的螺旋梯,戰戰兢兢的步上的塔樓,牧師不直回頭提醒我們,要小心,得踏穩腳步再上。

 

鐵門一打開,來到教堂的屋頂上,雜草、樹木叢生,窳陋情況更是顯而易見,牆面大片剝落,龜裂的情況處處可見,鋼筋也裸露在外。

富里教會牧師 王睿智(左)

你可以看到這裡面鋼筋已經外露,你說要補強,不能只是,僅僅是補表面,我想這些裡面的鋼筋也要重新,放新的或者是用另外一種方式去做整個的維修,如果我們說這個屋頂,有10根橫梁的話,其實它每一根橫梁都是呈現斷裂狀態。

 

前幾年,教會也曾請建築師評估教堂的現況,專家斷定是危樓,必須抽梁換柱,徹底翻修。

富里教會牧師 王睿智(右)

這個我們梁上面有畫一條橫線,那底下做了一個測量,就是大概我們抓水平的角度,測量這個橫梁下陷的公分數,那平均的話,我如果記得沒有錯平均下陷的話是,大概是7公分,我想是一個技術不好的過程,所產生的結果,加上建築物漸漸老舊,我想它會越來越危險。

 

改建時間拖得越久,建築物越老化的情況將更顯著,危險程度越高,但有些教友還是相當不捨。

富里教會教友 蘇孝久(左)

這個基礎如果很好,拆掉就可惜了,還有考慮說,它如果不用拆掉,就不用花這麼多錢啦,這如果全部要蓋新的可能要2千萬以上,才蓋得起來,這個梁要拆掉,還有屋頂的平面(天棚)全都要拆下來,要留這四面的牆

富里教會教友 林向恩(右)

幼稚園小班的時候,阿公就帶我來教堂這邊做禮拜,因為我來這裡很久了,一直看這裡(都是)這樣,看習慣了,這裡要是突然拆掉,會很不習慣啦。

記者 邱月華

被大樹包圍起來,有些地方雜草叢生的,富里老舊教堂要改建,不只在地的教友捨不得,外界也多有意見,更有些不明是究裡的人,在網路上撻伐富里教會不注重文化資產,讓牧師和牧師娘承受許多的壓力。

 

外界對於老教堂要拆建,多有批評,透過各種管道,大聲疾呼要求教會,要為子孫留下文化資產

富里教會牧師 王睿智(右)

我想百年老教堂,是對於時間上面的,一些錯誤的認知,教會的歷史是從1877年開始,那當然一開始聚會的不是在這裡,1917年的時候才移到這邊來,那移到這邊來,也不是這個樣的建築物,所以教會開始有聚會的時間,跟建築物的時間,常常不是同步的。我們是百年教會,但是不是百年教堂。

 

牧師表示,教堂建築根本不足百年,此外,教堂歷經多次修繕後,也早已不是原來的樣貌了。

富里教會牧師 王睿智(右)

我想這一面比較靠,接近西北,西北邊,那因為它比較多承受雨水,所以這個,本來是木窗的部分,它也漸漸就,腐鏽爛掉,那時候,就有決定說做一個維修,後來就把爛掉的木頭拆掉,用這個鋁門窗。

 

富里教會表示,教堂,是傳教禮拜的場域,而非觀光客或是網紅拍照的景點。

富里教會牧師 王睿智(右)

社會對富里教會有一個錯誤的期待,我想教會需要重整,但是重整必須符合在地信徒的需要,而不是因為,大家看這個建築物,期待它還是維持原來的樣子

 

但為了善意回應外界的關心,教會將先拆除修繕有立即危險的屋頂,也會盡量保存原貌。

富里教會牧師娘 蔡依倫(左)

說實在一個建築物你要全部拆除重建,在經濟上面的考量,以及你後續的空間的使用上面是最有利的,可是因為考慮到大家回憶的部分,所以我們也掙扎很多年,所以才漸漸說,我們傾向就是盡量的保存。

採訪/撰述 邱月華
攝影/剪輯 羅應展

教堂無論修繕或改建,對偏鄉教會都是沉重的負擔,有很多為難之處,不是蜻蜓點水而過的你我,能了解的,批評和指教,並無助於老教堂保存,瞭解事實之後以行動,給予他們的實際協助,才是真正能為維護文化資產盡一份心力。

文章標籤
客家新聞雜誌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客家新聞雜誌 的頭像
客家新聞雜誌

客家新聞雜誌HAKKAWEEKLY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