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任何代價,就可以把店裡的東西直接帶走,怎麼有這麼好的事情?新竹峨眉十二寮,最近出現了一間「免費商店 共食廚房」,常讓路過的遊客覺得驚奇。只有你有需要,店裡東西全都不用錢,讓你免費帶回家,冰箱裡的食材也一樣,甚至可以直接拿到旁邊的廚房就煮來吃,這是客家青年徐健智、徐棋容兩兄妹,引進「禮物經濟」的概念,打造的分享空間。現代人常過度消費,太多用不到的東西,造成浪費。這些東西都可以帶到這裡來,讓有需要的人取用。免費商店希望讓資源能夠流通,發揮它最大的價值,更希望藉由不用花錢的方式,讓老化的社區再度活化起來。
一口接一口,炒米粉、爌肉、竹筍,大家吃得津津有味。

竹筍好吃,對 很好吃,這我早上四點起床去挖的喔,很嫩、很甜,你有覺得說,這樣有沒有以前,我們大家庭的那種感覺嗎 有,很好的感覺 好吃,好吃。

其實他們有的互不認識,有在地居民、志工,而有些只是路過的遊客。

一起來吃,我們這邊社區在共食,為什麼那麼幸福,因為我們就是居民跟遊客可以一起吃飯這樣子,一起聊天,那我需要做什麼,可以幫我們洗個碗啊,或是幫我們打個廣告,可以可以可以。

[免費商店 創辦人
徐健智(客籍)]
他們可以幫助社區的居民修繕、或是拔草,或是整理園區,或是洗碗,或是幫我們在臉書上面寫一篇廣告也可以。

為社區做些事,以工換食,而這些菜許多都是居民提供的。

[十二寮休閒農業區管委會 主委
謝素禎]
我今天做兩道菜來,綠竹筍炒這樣,稍微半乾不乾的,很好吃,整盤吃光光,對,這個南瓜 我就做涼拌的,這麼多南瓜 賣,這一個賣也賣沒多少錢啊,我一次我就提供一個,我就做一道涼拌南瓜過來,一開始我跟你講喔整盤滿滿,沒幾個人夾,他以為是木瓜啊。

但這些菜其實更多的是剩下的食材料理出來的。峨眉十二寮這間「免費商店、共食廚房」,是徐健智、徐棋容兩兄妹共同打造的,以「禮物經濟」的概念,推廣資源共享、物盡其用。

[免費商店 創辦人
徐健智(客籍)]
就是在國外看到,有免費商店這個東西,我就想說,台灣有沒有辦法做這種事情,想要做個實驗看看,就放一個小盒子(在門口),結果發現物資不減反增 然後多到就是,家裡面就是都放不下,放不下,對,所以就可以開一間免費商店這樣子。

店裡東西,有需要的人就可以直接帶走,冰箱裡的食材也一樣,農友賣剩的菜、露營區遊客吃不完的東西,都會提供出來。

鳳梨、水果什麼都有,你看,還雞蛋,他們自己要料理的,雞蛋啦,美乃滋。

[十二寮露營區業者
徐勝華]
就是說這些來這裡露營的人,他,他帶的東西不是說,絕對說東西吃到光光,所以他一些東西會剩下來,會有剩的,那剩的時候,他會放冰箱,他不會帶回去,放這裡的時候,我們就可以拿到那上面免費商店,那共食廚房那裡去。

減少浪費外,社區和遊客也透過共食,有更多連結。

[新竹峨眉湖光村 村民
黃兆雲]
難得他兩兄妹這麼努力的,提出很多的好點子,那我是本身,本身也是這個村民,所以我義不容辭的,也要來共襄盛舉。

[免費商店志工
徐美玉]
想說這兩個小孩的觀念很好啦,疼愛這個大自然,地球,有沒有,家裡用不到的,就拿來這裡,看到這裡有喜歡的,就帶回去這樣,我覺得這個觀念很好,所以我們很支持他啦。

[新竹峨眉湖光村 村長
楊進宏]
很多大家還不了解,什麼叫做免費商店,什麼共食,那種共食啊,還很多人不怎麼清楚,大家也懷疑說,怎麼那麼好,拿不用錢的啊,大家就會來看看,我這裡開的,也是做得很成功。

[遊 客
林小姐]
(那有沒有覺得,欸,怎麼可以吃免費,又拿免費),會有一點小小的,小小的緊張一下,對,所以下次要來,可以自己帶一些東西過來,一起交換分享這樣。

[遊 客
何媽媽]
人家是無私的奉獻,我們也要想說,要怎樣的也付出啊 以前我們也是換工啊,我家裡以前也有種田,也會換工 大家互相到家裡幫忙什麼。

店家和遊客原本只是單純的買賣關係,藉由共食,交流、對話,也加深彼此關係。

[遊 客
李小姐]
那不只是促進社區的營造,我覺得它可能更回到一個人的本質,就是,大家一個共享的一個概念這樣。

[遊客
廖小姐]
(十幾年前)那時候人非常的多,對,然後有時候進來的時候,都沒地方停車子,希望他們這樣子的計畫,可以,可以讓這個地方吸引更多人來,然後可以,讓這邊更,再活躍起來這樣,回到以前的那個榮景。

高齡化、少子化、社區年輕人少,徐家兄妹,希望以不用錢的方式來改變社區,也藉著免費商店,讓資源得到更好的利用。

[免費商店 創辦人
徐棋容(客籍)]
在這邊很多玩具,就是小朋友他們,玩完不玩的,然後拿過來再換,換他們喜歡玩的東西回去,就是我們的物品就會有一個流通,不會說,欸 玩完不要就丟掉,浪費可惜。

[民 眾
辛彩薰]
然後就是我很喜歡就是幫它裝扮,把它當成一個家人這樣子,所以我覺得 把這隻兔子捐出來,可能會分享更多的快樂,(那妳不會捨不得嗎),我以後如果有來的話 應該可以找它玩吧,(它會被人家拿走),就,它可能就會找到另外一個更愛它的家啦。

我覺得這個環境很好,對啊,不然在家裡,很多,很可惜的東西,要用又沒辦法用,又不可能拿去丟,你看,這新的吔 丟掉浪費,對啊,我又不可能拿去丟掉,那就都,那就一直擺著,對啊。

[民 眾
陳佑美]
有好幾個,沒有用到那麼多,就拿來這樣子,(妳也有找到妳要的東西),有,像現在這個保溫瓶。

[免費商店 創辦人
徐健智(客籍)]
讓物品可以再延續的一個理念這樣,不要就是過度消費。

[免費商店 志工
林朋朋(客籍)]
我們台灣的物資真的非常多,然後我們也常常,不自覺的就會買了很多東西,那我覺得這些東西可能最後就變成垃圾會丟掉,那你如果可以拿出來讓大家分享的話是很棒的事情。

[免費商店 創辦人
徐棋容(客籍)]
一群人拿,進來拿了之後,可是又有另外一群人拿了一大堆東西來,所以其實流通速度算是快的,所以大家盡量捐沒關係。

希望能創造一個,不用花很多錢,也能生活的另一種方式。和二手商店不同的是,這裡的東西沒有標價、不用數字評定它的價值。

[免費商店 創辦人
徐棋容(客籍)]
你只要好好珍惜它、使用它就可以了,(它就會發揮最大的價值),沒錯。

[免費商店 創辦人
徐健智(客籍)]
沒賺錢,賺到人啊,賺到廣告,賺到別人知道這個地方。

牆上滿滿的照片,每張都有故事,這是兩兄妹的另一家店,販賣的是回憶,之後將漸漸換成在地照片,用這家店當起點,帶遊客深入認識十二寮,希望沒落的十二寮能風華再現。

[免費商店 創辦人
徐健智]
希望可以培育或是吸引年輕的人來這邊,然後愛上這個地方,深耕這個地方,然後再活化這個地方,那其實從共食到,就是照片分享回憶故事這邊,其實,它就是希望遊客可以真的,喜歡上這個地方,讓這個地方變成他們自己第二個家的這種感覺。

年輕人敢衝、敢試,帶入創新思考,希望農村能有些不同,而現在,真的越來越多人,因為認同他們的理念,衝著免費商店而來,讓他們得到很大的能量,也更加確認,這就是自己要做的事。

採訪/撰稿 林秋伶
攝影/剪輯 羅應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客家新聞雜誌 的頭像
    客家新聞雜誌

    客家新聞雜誌HAKKAWEEKLY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