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大家去認識一位年輕建築師羅傑。他可說從小在工地長大的,高中念食品加工,大學念生物科技,結果都不是自己喜歡的,大二那年,他決定轉學去念建築設計,念書時參加競圖,認識了一些建築師,也深受影響,尤其是「地域建築」的概念,他說,泰國、馬來西亞、越南等一些年輕建築師,都已經開始在思考,自己國家的建築元素到底是什麼,但台灣還是比較少人注重這些。而他,就喜歡探尋在地歷史、使用在地素材,減少使用無法重覆利用的水泥,希望設計出來的房子,就像是這塊土地上長出來的,而他也深入社區,甚至做了許多社區營造的案子,免費提供設計圖給社區使用,希望能為家鄉貢獻自己的專業,讓家鄉環境變得更好。
你們這樣做的問題還有一個問題,你們記得這邊還有一個步道嗎,嗯,對,那這個步道跟這個步道之間,還有它這個,這個涼亭的連結,是怎麼做連結的。
討論著設計案細節,32歲的羅傑,是這間建築事務所的老闆。
它的窗是直式的,就是這樣的形式,也有可能站在這邊,往上看。
整間事務所總共才8人,平均年齡25歲,年輕人選擇留在鄉村,有自己想做的事。
[團隊成員
蘇孚(左)
它算是一個小事務所,然後,它可能接的案子會比較多元一點,包括可能一開始的討論,到後面設計,然後最後面可能去工地監工,這部分都是要,可能一個人去負責,那在這過程中可能學得也會比較快。
[團隊成員
劉沛慈(客籍)]
(以前)實習的話其實都會,都是做比較無聊的工作,就是,要嘛就是集合住宅,要嘛就是,就是你做的事情永遠就是,畫平面,然後可是這邊的話,可能因為就接的案子比較,雖然比較小,可是比較有趣。
你是,還是館主嗎,沒有,被拉下來了,被拉下來了,他說他那天有去土地公廟吔,對,這裡,它土地公廟有一個道館,喔 那是你的喔。
喝果汁、輕鬆聊天,這是為員工打造的休閒空間,甚至比工作的地方還要大。
一個日本建築師,對啊,去了、去了、去了,我們希望這次員工(旅遊)是去日本這樣。
[建築設計師
羅傑(客籍)]
因為我們畫圖都是筆電嘛,所以,你今天累了,想泡個咖啡在咖啡廳的感覺做,還是說你想到頂樓看著馬武督的山在做事,都OK。
8人中有5位是客家人,在家鄉朝夢想一步步前進。羅傑原本念生物科技,後來有個機會幫人做模型,發現自己很有興趣,索性就轉學,一頭栽進建築設計的領域,但其實他跟建築的淵源可深了。
[建築設計師
羅傑(客籍)]
我家裡是做粗工的,從國小開始做,在工地做,做到國中、到高中,大學就考到高雄去了,嚇死了,跑很遠這樣,但是後來想一想,其實它對我的影響蠻大的。
雖然一度想逃,但建築基因早已深植,原本有在國外發展的機會,但他只想為家鄉做些事。
[建築設計師
羅傑(客籍)]
除了老東西讓它有新的生命之外,或許我們可以找到一些元素是從客家人,或是我們地方,這個地方長出來的,的設計,對,那就是利用先民的智慧
然後我們透過他的這些智慧,讓我們的設計可以,跟地方是息息相關的這樣,不會就是很突兀,就是一個很強硬的東西。
把它整理乾淨,刷回來 然後玻璃換過,那就回來了,對啊,(跟房子一樣的歷史),對,它是,就是這個房子的門,上面這個板就是它的,我們盡量就是可以,救回來就救回來。
關西石店子老街,近年有許多藝術家及文創店進駐,他們修繕老屋,讓老屋有了新風貌。
[建築設計師
羅傑(客籍)]
我們提供了一些建議,或是我們實際幫他畫一些比較簡單的修繕,然後到最後他們裡面,他們,各自都有各自的想法,大家都是藝術家,大家自己,把自己的這裡面做成自己想要的那個樣子。
[關西石店子老街店家
馮凌慧(左)
他其實對每一家店,尤其在修復上面,其實他都,他都非常仔細,而且很謹慎。
團隊雖然年輕,但對設計卻很堅持。
[關西石店子老街店家
馮凌慧(左)
他們也認為,就是有一些古老的東西是不能夠隨便丟棄的,那怎麼樣去符合,能夠可以接近,貼近這樣的建築,而不會,但是又不失,不失去它原有的味道。
[建築設計師
羅傑(客籍)]
希望它看過去是老街的那個樣子,但是我們也不要刻意的去仿得那麼舊,就是比如說像它這個牆面,之前被打破了,我們就乾脆就是保留它被曾經坍塌的一些痕跡。
不蓋大樓毫宅,只想為家鄉貢獻自己的專業,念書時接觸到的「地域建築」,也深深影響未來走的方向。
[建築設計師
羅傑(客籍)]
地域建築它很大一個特色就是,希望透過在地的人力,跟物力、資源去做,
解決當地問題跟氣候條件,還是他們一些,建築需要的一些,一些空間機能這些東西,它倒是會比較注重於,人在那個空間裡面感受的那個精神的力量,然後用地方的素材去,去完成它。
這是大中的啦,這又比較小啦,那是特大的啦,這比較貴嗎,這六十、那七十,七十,這八十、九十這樣。
這天大家為了關西高中羊棚的案子,來到山上的竹寮找材料。
小門用小的,大型的地方,就可以用中的,用中的,我還有啊,我還有中的竹子啊,你來進去看啊,好啊好啊。
[團隊成員
謝翊群(客籍)]
其實用在地材料是,一方面它會比較適合在地,然後另外一方面來講,因為它是從在地取得,它也比較少運送的那個過程。
[建築設計師
羅傑(客籍)(左)
竹子的一些特性,那老闆一定是最了解的,那我們要怎麼處理,我們要想怎麼設計,那可能就可以跟老闆去討論,再利用我們的創意來幫它做一點不一樣的變化這樣子。
一枝,就反正這個在這邊,如果它頭在這邊,這個就在這邊,中間繞過這個,你懂我意思嗎,看得懂吧,看得懂,對,就是這樣,就玩看看。
[建築設計師
羅傑(左)(客籍)
這都是關西後山採的竹子,然後再來就是它就是真的非常的環保,然後造價也比較便宜,然後再來是學生都可以,壞了的話他自己可以參與,然後把它修正。
這是17,178啦,178,178公分,然後我們來裁一下。
減少水泥的使用,在地、樸質的素材,也很有味道。
[建築設計師
羅傑(左)(客籍)
水泥對於我們來說是很容易去解決很多的問題,但是就是水泥它最大的問題就是它是一次性的,它沒辦法重覆利用。
設計前,他們不斷和業主溝通,也實際到現場勘察。
像那樣子牠就跳得過去啦,如果我們,我們剛不是弄個木板,牠就可以跳過去了,牠就跑到那裡然後跳過去,爬在那個板子上就跳,對啊,牠可以再跳過來。
[關西高中畜保科 實習主任
王素貞(客籍)]
他會去我們舊的羊舍,然後去看羊的活動的習性,然後還有我們學生在打掃的狀況,他們就在旁邊看,那看完之後,他們回去設計的時候,在新的羊舍,他們就把這個理念放進去,譬如說,像水槽的高度啊,飼料槽的高度,它們放的位置,他們其實都有把羊的需求,還有人打掃、清潔的需求都想,都把它考慮進去。
[團隊成員
徐得貴(客籍)]
平常在辦公室就是可能就是比較平面,然後構想的一個方式去設計東西,到現場可能會比較,思考會比較活躍這樣子。
年輕團隊的認真,獲得很大的肯定。
[關西高中畜保科 實習主任
王素貞(客籍)]
譬如說像我們自己做畜牧的人,我們都會想到說,羊的話,羊糞,我們的想法是,羊糞要怎麼把它帶離,可是他們的設計,是他用籠子的方式把羊帶走,然後我們在原地清掃,就跟我們原來的羊舍,設計很不一樣。
開業一年多,一直投入資金,至今尚未打平,理想和現實拉鋸著。
[建築設計師
羅傑(客籍)]
像我們很多案子其實它,就是沒有什麼利潤的,但是我們覺得它值得做,我們就去做了,至少自己的信念還是在那裡。
成員有共識,是一起走下去的動力。年輕團隊,有創新思維,用建築、用設計傳達理念,找回在地記憶,要為家鄉留下一些,屬於家鄉的味道。
採訪/撰稿 林秋伶
攝影/剪輯 羅應展
- Sep 08 Thu 2016 14:23
505集-羅傑的建築方程式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