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超過百年的大溪木藝文化相當有名,為了保留這項重要文化資產,桃園市立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正在執行一項『木藝推廣扎根計畫』,希望讓在地學生更認識自己的家鄉。木博館正積極跟當地學校合作、設立木藝共學工坊,而且規畫一系列木藝課程。除了木工實作教學,也實際帶學生與木藝師傅接觸,參觀木工廠等等,要將木藝帶入生活中,更貼近孩子的心底。記者吳怡君、江長銘的報導。



 

 

預備,開始,這個,這個這個,為什麼這個最快呢,它這裡比較光滑,(你們摸起來的感覺是怎麼樣,有什麼差別嗎),這個,這個比較光滑,這個粗粗的。

 

各種木製教具,讓學生從觸覺、聽覺、視覺來觀察木頭的質地及其特色,讓學生在玩樂中學習。

南興國小學生(右)

 

我覺得也滿好玩,就是可以用木頭做成翹翹板,還有我有發現一些我們學校有人做的一些東西,像戰車什麼的,我覺得滿有趣的,雖然我做過但是跟他們比的話還是差了很多。

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祕書 陳佩歆(左)

 

其實,木藝它也跟,可能跟物理,認識聲音,認識顏色等等有關,或者是密度,那它可能也可以跟數學有關,那甚至是用最基礎的認知,它可能會跟國語有關,其實任何東西它透過木藝這個主題去做轉化之後, 我們最主要還是希望說,大溪的孩子也包含桃園的孩子,其實是可以對自己家鄉的這種文化更多的認識和理解。

 

就是因為我們在選料上,像這個白標我們絕對不會用,因為它一定會蛀。

 

桃園大溪百年來的首位女木匠師,詳細的為學生們講解她創作的作品,也帶他們認識如何選擇好的木製家具,學習課本外的新知識。

南興國小學生(左)

我有學到就是白白的那個,就是靠近樹皮的地方,不能拿來做東西,不然很快就會被蟲腐蝕掉,要用中間比較硬的地方去做。

 

來自南興國小的學生,這天特別來到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及老街參觀木器行等,除了認識各種木藝知識,還實際操作和體驗木製器具的使用方法。

NS

像這樣子壓住它,在下面壓住它,然後食指放在前面,壓住往前衝,這樣子來,往前用力,用力。

南興國小老師 黃雅玲(左)

學校特地今天安排,就是讓小朋友透過他們在地生活文化的體驗還有實作,這樣子他們就是可能會在於我們回去上木藝課程的時候,我們高年級有木藝課程,那上木藝課程的時候,他們可能會在他們的作品呈現方面呢,會跟當地特色有一些生活的連結。

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祕書 陳佩歆(左)

不只是技術還包含它背後的一些知識,然後可能對材料的一些認識,以及孕育出這個文化環境有所認識,那所以木博館在大概107年開始,就推動這樣的一個木藝扎根的計畫。

 

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從107年開始推動木藝扎根計畫,南興國小正是推廣的種子學校之一,而108年新課綱,學校更讓木藝教育納入課程中。

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祕書 陳佩歆(左)

 

南興國小這樣的課程安排,其實就是包含了,因為學生他們對於這個主題,他先有一些基礎上的認知的理解,對所以會先帶他們來到這邊,透過一些我們設計的課程的這個轉化出來的展示的東西展示的東西去認識,可能一些材料,包含可能木頭的聲音、不同材質、不同的顏色等等。

南興國小教導主任 馮芳菁(右)

 

所以又配合108新課綱,我們想推動的是校訂這邊我們要去怎麼發展在地文化的部分,因為大溪一向以來都有一個木藝傳承的一個部分的一個,感覺上好像是我們在這個從小教育的推動上,好像還有不足的地方,所以我們校長其實滿想在這一塊著墨的。

 

所以呢,待會來拿斧頭的時候,注意,拿的時候呢,就是跨出弓箭步然後扶著。

記者 吳怡君(左)

 

南興國小的木藝課程,其實不只是讓學生動手做這些木工的藝品以外, 其實第一堂課,就是要讓學生來認識木材,還有怎麼樣來使用這些工具,這樣學生就會對這些課程更有興趣

 

有聽到裂的聲音嗎,再來,好,停。

木藝老師 高慶榮(客籍)(左)

 

我們這一次的課程設計呢,其實有別於一般的木作課程,就是可能會準備材料給孩子們去操作,那我們希望讓孩子就是從最原本的木頭,所以他會看到這些樹皮都還在是都很完整,他們跟外面的樹一樣,可以被環抱的從這個材料開始。

 

從樹木的生長過程,生命教育講起,再透過實作,劈木頭、鋸木材等,打開學生們的好奇心以及五感的體驗。

南興國小學生(左)

我覺得那些工具看起來很像,很恐怖,很重,不敢碰,現在做了感覺很有趣想要再學。

南興國小學生(左)

我劈了木材感覺很好玩,可是那些危險物品還是要注意,本來我很緊張,可是現在反而很開心還想再玩一次。

木藝老師 高慶榮(左)

 

所以他們也充滿著好奇心跟想嘗試的慾望,所以我們那時候在設計,就是說其實從最一開始的工具,比如說斧頭、大鎚子,甚至鋸子,都想要讓孩子們去嘗試,但是當然這些工具都是有危險性的,所以我們都會花很多時間來跟孩子講說,這些工具使用上要注意的事情。

 

而木藝課程其實不只是培育美感及認識文化而已,還能夠結合不同課程,設計成一套獨一無二的特色教材學程。

木藝老師

高慶榮(客籍)(左)

然後讓老師們,可以就可以透過以大溪木藝特色去延伸到,它不同不論是數學課,我們就可以帶孩子來看文公尺,然後計算它的面積,或是計算它的材積這些,然後或是結合到不同的課程,都有其可以對應的,變成說木頭木藝這件事是一個主題,它其實可以衍伸是很多的想像。

南興國小教導主任

馮芳菁(右)

 

那這個成效,這樣一年推動下來,發現成效是真的不錯,所以現在我們就是從未來109年110年,我們朝向的是一到六年級,我們每一個階段,想要推動木藝的課程這個部分。

 

從與木頭的接觸與觀察中,串聯起整套的學習課程,讓學生們從木料到作品的產出中,了解木藝不只是文化傳承,而是培養充滿溫度的手作素養,藉此激起他們的興趣,也創造更多可能性。

 

採訪/撰述 吳怡君

攝影/剪輯  江長銘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客家新聞雜誌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客家新聞雜誌 的頭像
    客家新聞雜誌

    客家新聞雜誌HAKKAWEEKLY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