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橫,台灣第一條東西橫貫公路,在民國49年,也就是1960年,距今60年前完工通車。客家新聞雜誌本週推出"橫台一甲子"系列報導。首先我們要先從打通中橫這條路說起,如果說開路英雄是榮民,來自東勢初工,也就是現今的東勢高工的少年測量工,是為英雄開路的先行者,他們大部分都是客家子弟,從無路到有路,年輕的測量工與榮民們,共同打造出中橫這條,宛如跨過中央山脈的彩虹橋。


 

 

畫面提供 交通部公路總局

民國44年,政府為了要從這個山區裡,找出一條溝通台灣東西交通的路線,更為了開發此一地區的豐富資源,所以決定開闢東西橫貫公路。

 

60年前,中橫,台灣第一條東西橫貫公路完工,如同跨越中央山脈的彩虹橋,從無路到有路,犧牲了212位築路的榮民,開啟了台灣公路史詩扉頁。

退輔會副主委

李文忠(左)

土石崩塌,還有炸藥崩塌,死掉了非常非常多人,他們告訴我,好像1公里至少死掉1位榮民,應該不止,所以光沿路殉難的榮民就不計其數。

公路總局二工處長

劉世桐(左)

如果對這條路熟悉的人,你會在台8線東段的靳珩公園旁邊,有一個涼亭叫做釀碧亭,意思就是說,這條路是當年築路的先烈,大概有200多位的築路先烈,用碧血釀造而成。

梨山文物陳列館解說員

楊文龍(泰雅族)(右)

那中橫呢,我們的路線,是從這個台中,還有東勢,我們到了谷關,然後梨山、然後直接到天祥,到太魯閣、花蓮,這個是中橫的主線。

 

==cg in==中橫主線又稱為省道台8線,西段起點是東勢,經過谷關、梨山、大禹嶺之後,沿著立霧溪通往天祥,到東段花蓮太魯閣,全長192公里,再加上宜蘭支線與霧社支線,宜蘭支線為台7甲線,最後銜接北橫公路通往宜蘭,而霧社支線就是台14甲線,主線加支線構築成現今的中橫路網==cg out==

公路總局二工處長

劉世桐(左)

這裡是,原先是台8線,跟青山上線的一個會合點跟分流點,那我們可以看到這個地方,的地質在921之後,地震之後,也遭逢很大的一個,地質上的一個變異跟破壞,那我們可以想見當年,那些築路先烈在機械不發達,完全以手工的狀況,那個人防護裝備不足的情況下,在這麼艱險的環境,所施工, 確實是又危險又艱辛。

北藝大建築與文化資產研究所教授

李瑞宗(左)

當時我們要做這個路線的時候,最欠的是一個錢,沒有錢,所以研議了很多次、踏勘了很多次,就是沒有錢,沒有錢沒辦法做嘛,那美國人也有來踏勘,雙方就是開了很多次的會,最後就選擇中線,那中線的考量就是說,它兩端同時做路同時可以帶動電力。

 

打通中橫這條路,早在日本統治時期就開始規畫,除了貫通東西兩岸交通,另一個重要目的,是要發展台灣的水力發電,最早的規畫路線是走南線,從南投霧社經過能高越嶺,最後接花蓮秀林銅門村,但當時工程技術無法跨過天長斷崖,最終選擇了中線,從通車初期的碎石子路面,一路修整至今天的規模。

公路總局二工處長

劉世桐(左)

因為剛開通初期,大概就是碎石子路,然後在59年之後,我們就開始從東勢,往谷關往梨山往大禹嶺,就逐漸把整個道路改成了柏油路面。

北藝大建築與文化資產研究所教授

李瑞宗(左)

在日治時代的時候,上線就已經從東勢到谷關,然後到德基了,所以不是到戰後,本來日本時代,就要做一系列的水力發電,那會做下線,是因為中橫在施工的時候,因為它要下去施工谷關壩。

 

北藝大教授李瑞宗,在中橫一甲子紀念時,出版"青澀的中橫"一書,李瑞宗尋訪當年年僅17歲,臨時招募的測量工,從中橫選址定線的源頭著書立作。

北藝大建築與文化資產研究所教授

李瑞宗(左)

44年的時候,年底開始測量,那測量個半年,到了45年的時候,7月7號要開工,那44年要測量的時候,才發覺4條線,就是東段西段再加2個支線,4個測量要組4個測量隊,人手不足。

 

當年除了日治時期,部分開通的碎石子路,就只能走古道去測量施工路線,公路局就近,從當時尚未升格高工的東勢初工,以及台中高工招募測量工。

北藝大建築與文化資產研究所教授 李瑞宗(左)

青澀的中橫主要就是,先從當年測量的這一批,我們講說,客家族群的這個東勢初工,他們才17、18歲就進入中橫了,他們其實是被忽略的,因為大家不知道,有這一批年輕測工的存在。

前中橫測量工

廖增金(左)

畫面提供 交通部公路總局

我們測量隊的時候住在山上,住在那個臨時帳篷,因為我們從測量一直到施工完工,一直都沒有回家,因為回家不方便又太遠,都一直待在山上,有時候晚上過中秋節,大家聚在一起,想念家裡想念家裡,有時候會掉眼淚啦。

畫面提供 交通部公路總局

東勢耆老廖增金現年80多歲了,2001年退休,公職生涯45年,回憶起65年前的少年測量工年代,宛如昨日重現。

 

中橫一甲子,象徵一個階段的結束,也是下個階段的開始。

 

採訪/撰稿 鍾雄秀

攝影/剪輯 范修語

CG/彭淳鈺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客家新聞雜誌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客家新聞雜誌 的頭像
    客家新聞雜誌

    客家新聞雜誌HAKKAWEEKLY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