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舍浮濫爭議,之前鬧得沸沸揚揚,尤其宜蘭農舍的數量,從2000年的428棟暴增為2014年7612棟,近5年來幾乎每年增加700棟。為了遏止歪風,宜蘭縣政府今年4月發布施行「宜蘭縣興建農舍申請人資格及農舍建築審查辦法」,內政部9月也公告《農業用地興建農舍辦法》修正案,限定具農保等嚴格定義的農民才能興建農舍,不過購買、移轉農舍的部分,行政院決定以修正《農發條例》18條之1的方式處理,不過要選舉了,修法遙遙無期。而在行政院決定修法後,宜蘭縣府認為中央版本與縣版差不多,因此要廢止實施了半年的法規,但宜蘭一些農民與團體認為,宜蘭縣府的規定較符合在地需求,如此一來等於自廢武功,青年農民難掩失望。
霜降,東北季風帶來豐沛的水氣,溪水蜿蜒流過,各式造型的農舍矗立在側,在煙雨迷濛中,彷彿置身歐洲莊園,正是這一幅幅風景,吸引著外地人乘著田園夢而來。
[宜蘭農民
吳佳玲]
適合那個耕種的地方,它的水自然多,不太適合人居住,因為它住起來就是水氣多,所以你動不動你的關節就會痛,或者說你離,離市區就是這麼遠,你買東西都要開車過去買,我就不懂這些有錢人到底在想什麼?
《農業發展條例》,特許興建農舍,原意是要農民能「就近照顧農地」,2000年考量放寬農地自由買賣、維護農場經營效率等,修法放寬每筆耕地最小面積,由5公頃大幅調降為0.25公頃,卻也衍生出不少「假農民」,讓農地變建地。
[稻農公司 董事
陳章楠]
以台灣農地這樣炒作,尤其宜蘭的,宜蘭這部分,這10年來,實在真的是很離譜,竟然可以把農地一坪,從差不多,一般的價格差不多1萬5到2萬塊,一坪的農地,一分地來講的話,差不多要450萬到600萬左右,像我在做農的,根本不可能,不要說1萬5啊,就是1萬塊,就算是5千塊,我可能也沒辦法去買來耕種。
[宜蘭縣農業處 處長
楊文全]
89年以前,有農地都是自耕農啊,所以誰是農民這個好像不是問題啊,可是,欸,宜蘭就雪隧通車以後,這5、6年,欸,突然之間,哇,這問題變得很嚴重。
雪隧通車那年,農舍增加了586棟,比前一年暴增了203棟,近5年取得使用執照的農舍,有3400件,其中以老農名義申請比例高達80%,完工後移轉比例為64%,農舍淪為炒作商品。
[守護宜蘭工作坊 發起人
李寶蓮]
農舍不是一般住宅,它是政府給農民的一種特殊的許可,那前提就是必須是農民,然後再來,那個農舍是為了務農所需,所以這個農民必須要有務農的事實,這些必須要都具備,然後還有一個就是農舍的必要性,如果說你已經在,在原來的村鎮已經有住宅了,你為什麼還需要去,去蓋一棟住宅,更何況是蓋來用買賣的。
7年前回鄉務農的阿福,目睹了糧食生產的基地成了房地產炒作的商品,他感嘆地說,好像宜蘭的田園都不見了。
[宜蘭農民
游正福]
我從都市回來的,然後會覺得說,這裡如果再蓋下去,那其實,我好像不是回來鄉下,而是另外一個,又再營造另外一個都市,讓這邊環境變成不太像是真的一個農村社會。
在阿福的田裡,小蜜蜂喝著水,大肚魚成群的游著,豆娘完全無視於旁人的眼光為繁衍下一代而努力著,水鳥就在田埂上輕鬆來去,這天人合一的景緻,是他堅持友善耕作的成果。
[宜蘭農民
游正福]
可是現在因為宜蘭一直在蓋房子,蓋到最後,放眼周邊一看,大部分是農舍,相對的,這種環境變一個很大的反差跟對比。
一樣懷抱著田園夢,讀書讀到一半投筆從農,2012年,來到宜蘭務農的吳佳玲也大嘆,現今從農情勢更險峻了。
[宜蘭農民
吳佳玲]
我們要務農,農地可能就是一塊一塊的被買走,蓋農舍,或者是說,我們務農同時,旁邊是農舍,然後他在施工,把垃圾丟在田裡面或是說,把一些施工的東西全部都往田裡面丟,他們把這個田地當作垃圾場,也把水溝當垃圾場,是這樣處理的話,真的很無奈,我們常常,只覺得納悶為什麼台灣人願意把,在自己的廚房上丟了那麼多垃圾,然後完全不擔心自己吃的東西安不安全,我每天在這裡務農都很擔心,我種出來的米到底O不OK。
有人擔心糧食安全,有人想靠農地翻身,目的不同,對農地的利用也大相逕庭。
[中山村 村長
李振福]
農民的收入18K,但是你想說,它支持農民在耕作的幾個原因嘛,第一個就是說,它是我老年安養的地方,第二就是說,我的兒子要創業沒有錢,這塊地是他的根本,再來就是說,我老了如果沒有人照顧時要怎麼辦,不然我講難聽一點我賣一塊地,我不用去依賴小孩,要去請外勞還是誰顧,我這樣我就有了。
拉扯之間,宜蘭農舍近十五年來已累積到7600多棟,縣府驚覺事態嚴重,決定修法止血。
[宜蘭縣農業處 處長
楊文全]
本來農地就是要農用,《農業用地興建農舍辦法》,其中的關鍵條文,興建農舍申請人應為農民,那本來就有,或者是第九條,裡頭有寫到,十分之九以上的農業經營用地,應該是一個完整區塊,那當然在過去十五年這兩條,這兩個部分並沒有被落實執行嘛,所以這個其實是,某種程度是政府有,有過錯啦。
雖然《農業用地興建農舍辦法》就有規定,宜蘭縣政府還是在今年4月7日公告,《宜蘭縣興建農舍申請人資格及農舍建築審查辦法》,期望將農民身分定義清楚,限縮農舍興建資格,但還是受到質疑。
[宜蘭縣農業處 處長
楊文全(客籍)]
農民的定義就是,第一個你有農保,你可以是健保第三類,你也可以是實際在務農的人,那實際在,實際在務農的狀況,你要能夠舉證,那雖然你沒有農保,沒有健保第三類,那我們也可以同意,你是具有,來興建農舍的資格的那個農民,我們當然是希望說,確保宜蘭的農地農用,那它的另外一面,就是我們希望能夠遏止,農地、農舍的商品化炒作嘛。
[守護宜蘭工作坊 發起人
李寶蓮]
它只有更鬆而已啊,因為就農民,農民的資格,什麼是農民,它現在要求的有農保,然後有,有,有什麼健保第三類,可是這些都是可以做假的,甚至於你可以有,農產品買賣憑證,這個也是可以做假的,那你要真的落實審查的時候,這些其實都是最寬鬆的底線了。
不過縣府的自治新法上路後,似乎就有了效果,這半年來,申請農舍興建案減到了150件。
[宜蘭農民
游正福(東勢客)]
其實有成效,而且它,像我聽到人家要蓋農舍或什麼,(縣府)它其實把關變很嚴格,其實不好申請以外還有,甚至聽到常常有被退件。
[稻農公司 董事
陳章楠]
今年開始踩煞車,我認為是,也不會太晚,畢竟有踩了以後,到現在你看,要來炒作的人就已經,已經都停下腳步了,對這個宜蘭未來的整個環境來講,當然是好的,我認為這個是正面的。
而到了9月4日,內政部公告,《農業用地興建農舍辦法》修正案,只有具農保等嚴謹定義的「農民」,才能興建農舍。不過購買、移轉農舍的部分,行政院會決定,以修正《農發條例》18條之1的方式處理,因此被民間團體質疑,行政院不想擔責任,便推給立法院,而大選要到了,立委也不會排定審查,修法遙遙無期。
[守護宜蘭工作坊 發起人
李寶蓮]
我覺得這個只是宣示執法的一個,一個動作而已,它事實上根本沒有去修到法,然後甚至於有可能越修越糟,像農委會提出的那個農舍買賣資格的,農舍買賣承受人的資格,必須要經過立法院去修法,那個它等於去違反了中央母法的精神,農舍本來就是要給農民用的,你看,它越修越回頭了,它現在反而是去承認那個,那個非農民去買農舍是,是正當的。
然而就在行政院會提出修法決定後,宜蘭縣府決定要廢止實施了半年的法規。
[宜蘭縣農業處 處長
楊文全(客籍)]
我們認為關鍵的條文,對於遏止,農地農舍投機炒作的這件事情,已經,關鍵的條文已經在中央,都列進去了,依據法律,如果有,中央已經有相同的法規出現的時候,那我們原來訂的這個自治規則,就應該要廢止,所以我們就把它廢止。
然而宜蘭的農舍興建與審查辦法中,除了興建農舍申請人,必須實際從事農業工作並檢具證明,更規定農舍不可蓋在田中央,保持農業生產區域為完整區塊;填土及圍牆高度也有一定限制;而且要辦理現勘,且申請人須親自到場說明農業經營計畫。與中央兩相比較之下,縣府版本被認為更貼近地方需求,更具誠意。縣府廢止自治法,對有心務農的青年農民難掩失望。
[宜蘭農民
吳佳玲]
(中央)它看似有訂,可是其實,能夠嚇阻那蓋農舍的那個速度,我想應該是很有限的,因為的確是有點難去擋下來,可是,宜蘭縣政府用這種方式審,在那個,把細節都,把可以卡住農舍的一些細節都藏在那個,那個法案裡面,我覺得,會,會是,可能是沒有,沒有辦法中的辦法吧,可是,因為改母法是有困難的。
[宜蘭農民
游正福]
覺得說,是某個程度是因為選舉到了,然後,然後因為有些東西可能沒辦法得罪,那造成說這個東西收掉之後回歸於中央,那中央這塊真的聽到我們農民的聲音嗎?
中央原本打算嚴格限制,只有實際耕作的農民才能購買農舍,卻難抵一些立委與民眾的強烈反彈,九月就有團體包圍宜蘭縣府抗議,認為「惡法」限縮農民權益。
[促進農業農地發展協會 發起人
邱錫奎]
9月8號,為什麼有3千多個農民出來抗爭,它就是真的影響到他的權益跟他的生計啊,(百分之)九十農業生產使用,百分之十農舍生活使用,政府應該要是把這,百分之九十的農業生產使用的部分,嚴格管理。
邱錫奎從事不動產業,也兼職務農,有四公頃的農地,他表示,他和許多農民都支持農地農用,但他們不滿的是,政府不去好好處理那90%的農地,卻來限縮10%的農舍生活使用權利。
[促進農業農地發展協會 發起人
邱錫奎]
10%呢,人家農舍的生活使用這個部分呢,你不能給人家限縮啊,爸爸、媽媽都給我們一個人10塊,那這個我做哥哥的不乖,我偷拿90塊去用,現在媽媽、爸爸是要來把我90塊要回去啊,不是把你的10塊沒收起來啊,對不對。
[守護宜蘭工作坊 發起人
李寶蓮]
他們認為每一塊農地就是有十分之一的建地,對不起,不是這樣的,因為這個,這個法令在農發條例裡面,它是有先,有前提的,第一個你要是農民,然後第二個,你要是,要實際有務農,那今天農舍可以買賣,可以不受限制的買賣,事實上就是已經,已經踰越那個農發條例的本來的精神。
除此之外民間團體也批評,《農業用地興建農舍辦法》就有很嚴謹的管理規則,是縣府怠惰、執法不力,才造成農地亂象。
[促進農業農地發展協會 發起人
邱錫奎]
你今天是應該把那些違規使用的,你去輔導他,如果沒有辦法輔導的,你把他加稅,讓這個土地使用的公平正義存在嘛,那如果這些違規使用的,他真的,他真的影響到生態,汙染到環境,沒有第二句話啦,敲掉。
[中山村 村長
李振福]
農地,這限制農舍這種政策裡面是壓抑著,農地沒有辦法買賣,變成說,我有一塊地要賣,賣不出去,到底這對還是不對,但是問題的癥結點應當是在於,政府90%的農地農用,你如果堅持住,你再交易10次、20次,它還是90%的農用。
[守護宜蘭工作坊 發起人
李寶蓮]
所以今天其實是要兩件事一起做,一個把農地的門關起來,然後讓這些仲介業者的專業,去處理這些閒置的空間,我們有一個數字喔,就是宜蘭縣在非都市地區,還可以居住22萬人,宜蘭目前鄉間居住人口只有16萬人喔,它還可以容納22萬人居住,為什麼這些空間一直沒有辦法被利用,就是因為農地太好用。
總歸今天所有的農地亂象或是違規農舍問題,最根本還是政府的農業政策和對待農地的態度出了問題。
[促進農業農地發展協會 發起人
邱錫奎]
農地目前的使用上呢,真正的問題是在,出在,農業的產值太低,農業政策上的問題呢,是在農業的產值太低,今天耕田如果能夠生活,所有的問題都解決了。
[守護宜蘭工作坊 發起人
李寶蓮]
去做更好的行銷或輔導,這事實上都需要時間嘛,但是,農地如果沒有留下來,沒有完整的留下來,後面的這些可能性就全部毀了,我們只能維持好一個好的生產環境,那你現在田現在沒有人耕沒關係,如果你政策走向是對的,就會有越來越多的新農可以進場。
修法是遏止農地炒作的最底線,從整體國土規畫政策著手才是正本清源之道,這件事很棘手,所以總是只聞樓梯響。而我們的農地仍不斷消失中。
採訪/撰稿 邱月華
攝影/剪輯 賴冠丞
旁白 吳詩禹
- Dec 10 Thu 2015 14:30
466集-殤田、喪田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