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東菸葉廠,全區被屏東縣政府列為歷史建築!它曾是國內規模最大的菸葉廠,2002年關廠後,廠區建築和生產設備,有超過九成被保存下來,隨著菸田消失、菸樓拆除,這裡可說是,未來民眾認識台灣菸業發展的重要場域。只是占地4.2公頃,如此龐大的歷史建築區塊,未來要如何活化再利用?又要如何吸引民眾走進工業遺產裡,感受溫暖的人文產業故事呢?來看我們的報導。


 

 

[屏東菸葉廠 前人事課長
李招良107.1.13(客籍)]
全省種菸葉廠有四間,一間是在這個屏東,一間在嘉義,一間在台中,一間在花蓮,這四間裡面屏東的最大。

去年一月,屏東菸葉廠對外開放,由老員工導覽參觀廠區,讓民眾得以一窺這座,連屏東市民都相當陌生的菸葉廠。

[屏東菸葉廠 前人事課長
李招良107.1.13(客籍)]
全廠工作最累的,有兩個歐巴桑就在那邊,她全身都是灰塵,包的剩下只看到兩個眼睛。

老員工帶領民眾走讀老菸葉廠,認識菸葉加工的眾多機具,以及台灣菸業的歷史發展過程,而這些早已不再作業的機具,未來又將重新賦予重任。

[屏東菸葉廠 前人事課長
李招良107.1.13]
這將來要做一個文創,和台北的松山菸廠有文創,將來屏東也將會有文創,放這些骨董古物在這讓大家參觀,所以我們屏東的鄉親有福氣了。

屏東縣政府獲得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再造歷史現場計畫」三年的經費補助,投入屏東菸葉廠修復與活化再利用,開啟一連串歷史建築的活化與創新。今年五月底,廠區中山堂舉辦一場特展,要民眾從展區裡的金黃菸葉,感受昔日菸業風華,進而認識屏東一級產業。

[屏東縣文化處文化設施經營科 科長
李昀芳]
這一檔展覽就是我們在歷史建築中山堂裡面的展覽,主要的主旨是「氤氳與腦神經的趴踢」,我們希望能夠藉由這樣子的展覽,介紹屏東的一級產業,以菸葉為首,然後我們逐步介紹屏東的紅豆、咖啡、玫瑰花、可可以及香蕉、鳳梨這樣的一級產業,那策展手法我們希望能夠藉由嗅覺、聽覺跟視覺這樣的感官體驗,能夠讓民眾來深入了解。

[屏東大學文創產業系 副教授
林思玲]
當時屏東菸葉廠保存活化之後辦了很多的活動,其實當時來參加活動最多的人就是周圍社區的人,因為他們在這邊住了一輩子,從來沒有進來過這個工廠,因為它變成了文化資產之後,他們才有機會進來一窺場域的面貌,所以這也告訴我們文化資產保存的重要性。

屏東菸葉廠曾經是台灣規模最大的菸葉廠,1936年因應日治時期菸葉專賣政策興建,占地4.2公頃,共有24棟鋼筋混凝土的廠房和倉庫,後因廢止專賣制度、進口菸品競爭等因素,菸葉產量減少,在2002年關廠。2010年,廠區的中山堂、鍋爐室、菸葉除骨加工區、菸葉複薰加工區等4棟建築,屏東縣政府登錄為歷史建築,展開修復工程,2017年擴大全區登錄為歷史建築,以完整產業文化遺產的意義。

[屏東縣文化處 副處長
曾龍陽]
(屏東菸葉廠)它不僅是一個都市成長見證它的歷史脈絡的一個景點,它更是我們在後端,在所謂的都市區內,很難得這麼大塊的一個空間,可以利用的一個資源,配合它每個空間的功能、機能,那串聯它整個脈絡之後,包括動線的結合,然後才能展現這個空間使用地位的一個後端目的。

在台灣菸業全盛時期,屏東菸葉廠的產量,占全台菸業專賣的45%,占財政歲入15%,當時南台灣高雄美濃乃至屏東九如、高樹、潮州等地區,都是重要菸葉生產區。隨著WTO開放進口菸後,台灣本地菸葉生產逐漸沒落,2002年屏東菸葉廠關廠,2017年台灣菸酒公司也停止收購國內菸葉,台灣菸葉種植正式走入歷史。隨著田野間的菸田消失、菸樓拆除,屏東菸葉廠的歷史再造,是未來民眾認識菸業發展脈絡的重要場域。

[屏東大學文創產業系 副教授
林思玲]
從2010年被登錄為歷史建築之後,屏東縣政府就做過非常多的調查研究,這些調查研究有包括機具運轉的調查研究,空間使用的調查研究以及這個當時的作業人員以及菸農的工作過程的訪談,那些資料都會變成,現在我們活化再利用教育導覽很好的素材。

打開神祕的歷史空間之前,得先爬梳它的歷史文化脈絡。負責屏東菸葉廠產業文化資產網絡,與展示評估的學者林思玲,不僅考證史料、訪問老員工,更深入了解廠區各種機具的功能。

[屏東大學文創產業系 副教授
林思玲]
加工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程序,就是把葉脈跟葉肉分開的機器(除骨機),(前端輸送帶)它的菸肉的葉片會比較大,那往後它因為停留的時間比較長,那個菸肉的部分就會比較細碎。所以越後端,那個輸送帶送出來的葉肉就會越小片。

從廠房建築形式的轉變,更能看出當時菸葉加工設備的演進。

[屏東大學文創產業系 副教授
林思玲]
透過一些史料的考證,詢問當時的老員工得知,這裡的工廠的廠房原先是斜屋頂的,因為製菸的設備一直進步,那後來採購的這個機械設備,它需要比較高的高度,那原先的屋頂,它已經沒有辦法容納這樣的一個設備高度,已經沒有辦法容納這樣的一個設備高度,所以後來菸酒公司就把它的屋頂拆掉,把它變成一個比較高聳的室內空間,可以放置這些工業設備。

只是,曾經封閉的工業空間,不再運轉的冰冷機具,該如何吸引人走進這個工業遺產裡呢?培訓導覽人員是屏東縣政府導入軟體的起手式之一。

大家請進,往裡面走。(中山堂)辦公廳的功能它主要是有農務課、會計還有總務的辦公室,後面有一個儲藏室。
    
進到中山堂裡,模擬帶民眾導覽解說的情境,志工導覽解說培訓營的學員們正在進行最後考核。

為什麼會有這樣一個軟水處理器呢,因為在我們屏東地區的地下水,其實是很多的石灰質,我們會需要把石灰質先給處理掉,之後變成軟水,之後再進來做飲用。

從建築物到煙囪、水塔,再到廠區裡的各式機具,這些學員們都得熟記,才能通過考試。

菸葉進來磅秤之後,然後會來除濕的真空除濕裡面,然後把它打散。

上面大石頭、中石頭、小石頭、沙子,流出來的水,再打到鍋爐。

六星期的培訓課程,要把屏東菸葉廠的歷史背景、菸葉加工處理的程序這些知識,全融會貫通,再用淺顯易懂的方式解說,一點兒也不簡單。

[屏東縣愛鄉協會 總幹事
周芮宇]
這個(菸)產業其實它非常的龐大,它不只是加工而已,它還有前端,它甚至還有後端,甚至到了裡頭的話,還有非常多的機具。所以大家要在這麼短的時間內把這些知識性的東西融入,包括建築歷史、場域發生的歷史,然後這甚至是涵蓋了日據時期到國府時期,它不同的階段都有不同的人,在這裡做了非常多的場域變化,其實要在這麼短的時間內,把這些知識量給充足,其實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這些學員願意花時間來上課,除了出於對屏東菸葉廠的好奇,更希望藉此了解家鄉的產業文化故事。

[志工導覽解說培訓營 學員
梁德治]
我是屏東高樹的客家人,小時候有看到阿公、爸爸、媽媽他們晚上在燻菸,所以有那個印象知道屏東有個菸葉廠,現在在招募志工,就回來屏東這裡參加志工的招攬、導覽,學習再造。

[志工導覽解說培訓營 學員
江佩瑜]
透過這樣的一個對外開放,導覽的訓練,我們會從它的歷史面、文化面、產業面、技術面,甚至於機械呀,還有建築廠房的這些建築構造,來了解這整個屏東菸葉廠的構置,那由這樣的互動,就可以更了解這個產業,其實也就是更了解家鄉曾經發生過什麼事情啦。

[志工導覽解說培訓營 學員
陳柏文]
這些東西如果你關在這裡面,然後不讓外面的人去接觸,那變成說是一個荒廢的地方在這裡而已,那既然它(屏東菸葉廠)有一個歷史建築的定位,那我們就應該帶著外面的人,讓大家去了解這些東西,也了解屏東這邊的歷史或者一些文化的東西。

[屏東縣愛鄉協會 總幹事
周芮宇]
但是我們為什麼一直要做這麼嚴謹的一個志工培訓,是因為這裡往後,之後它的未來性是一個菸葉博物館,那這樣的知識是不能給予錯誤的傳承的,所以導覽志工他們其實有一個很大的身負重任,他們需要把這些知識性是用一個比較系統的,然後讓進來的參觀的人,能夠把這個神祕的面紗打開,他們去做這個第一線的服務人員。

不過,年初屏東縣府簡報指出,將打開菸葉廠的圍牆,規畫開放空間和廣場綠地提供居民休閒利用,必須拆除部分建物,引發文資保存與活化再利用背道而馳的質疑。

[屏東縣文化處
曾龍陽]
有些空間的原來機能因為變成不再生產菸了,那那個空間是不是給它新的再利用的功能,那如何利用,我們當然會經過討論,透過審議委員會提報到主管機關,哪些空間可以做減量或不減量,或是再利用,我想,這個機制他們會把關。經過這樣的溝通之後,讓這個場域能隨著都市的成長跟著成長,

[屏東大學文創產業系 副教授
林思玲]
一個保存很好的文化資產才會,吸引遊客去看,因為它透過很好的保存,散發出的文化資產價值,才是遊客想要到訪的重要原因。很重要就是理解它在我們,這個屏東菸葉廠,在我們台灣的歷史定位,這也就是大家所關心的。將來這個菸葉廠活化之後,它對我們的意義到底是什麼,對於屏東的意義是什麼,對於台灣的意義是什麼,甚至,對於全世界的人的菸葉產業到底是怎麼樣的意義,這個是我們必須去思考的。

[屏東縣愛鄉協會 總幹事
周芮宇]
那我們怎麼透過這樣子的場域,讓大家除了認識菸以外,也認識這裡,應該是說屏東這一個農業大縣的一個產業特色,我都覺得在這個場域應該,應該不只講菸,它應該可以講更多更多的事。

少了菸草的屏東菸葉廠,如何讓冰冷的機具、廠區建物再生出溫暖的人文產業故事,將累積百年的菸業知識與技術,用全新的風貌交織再現,許多屏東人最是期待往事不如煙。

採訪/撰稿 宋宇娥
攝影/剪輯 江長銘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客家新聞雜誌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客家新聞雜誌 的頭像
    客家新聞雜誌

    客家新聞雜誌HAKKAWEEKLY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