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月底頒獎的第30屆金曲獎,羅思容以《落腳》這張專輯,獲得「最佳客語專輯獎」,羅思容的音樂之路,是從40多歲開始,她將父親、詩人羅浪的詩,譜曲,用客語來唱來朗誦,發覺原來客語的音韻如此動聽!從此以客語創作詞曲。羅思容同時有詩人、畫家、老師等多重身分,關心的觸角也很多元,舉凡土地、環境、社會、文化、女性議題等等,都是她創作的元素。面對母語傳承如此嚴肅的議題,她並不教條甚至帶著詼諧,她說,總要年輕人先接近、進而接受,建立信心之後,傳承就水到渠成了。


 


[影片提供 羅思容]
繼2011年《攬花去》專輯,獲得金曲獎最佳客語歌手獎、最佳客語專輯獎。今年,羅思容以多元族群、語言,強調人與土地的關聯為主題的專輯《落腳》,再度獲得第30屆的金曲獎,"最佳客語專輯獎"。

[金曲歌手
羅思容]
我想,人類就要放下所有的成見,應該要朝向對萬物對土地友善。

[《落腳》專輯製作人
黃宇燦]
第一,它沒有國界,第二,它也不需要說,有太多的語言去劃分它。

[魯凱族鼻笛音樂家
Gilra Gilrao]
在我的參與過程中,感受的是大家對土地的熱愛,而且擁抱了這塊土地。

[影片提供 羅思容]
這張專輯除了融合了客家、河洛和原住民多元族群文化,同時也匯集了羅思容,歷年在台灣各地行走落腳的心情和體驗。

[金曲歌手
羅思容]
這個專輯,可以說是從2002年,第一首"白雲之歌",那時候為我爸爸的詩,來唱他的詩,有的2005年,有的2007(年),或是說2011(年),有的歌就放了很久,不過就是感覺說,好像還沒找到歌和歌之間的關聯,或是說一個,更大的一個視野,2016年(我)去落腳南庄之後,也就是這「落腳」,這兩個字我就知道說,很多的以前沒,寫好的歌,還沒出版的歌,它自己全部都匯合一起了。

[照片提供 羅思容]
大學讀的是中文系,會畫畫會寫詩,這些藝術訓練,讓她的文字更加洗鍊,對事物的觀察,也多一份細膩和敏感,40多歲那年,她開始整理父親,也就是詩人羅浪的詩文集,同時也將部分詩詞寫成歌,從此她開始以客語創作詞曲。

[金曲歌手
羅思容左)
白雲之歌、吊橋啊,我爸爸那時候寫的很多的詩,我幫他整理他的詩文集那時候,欸,就感受到他的中文詩,如果轉換成我們的客家話,來朗誦,甚至,欸,那種音樂性的那種旋律也跑出來了。

你要和她說什麼,你用你的眼睛說。

2008年,羅思容首次受邀到新竹關西駐村,和一群客家婆婆媽媽們,一起搓湯圓、唱山歌,畫圖,聽她們說故事。

透過這次駐村,她也開始反思,母親對她的傳統刻板教育。

[金曲歌手
羅思容]
傳統的客家婦女,她們從小就是,就像媽媽教育我,唉呀!你要顧家喔,你要幫忙你先生喔,女孩子不要這麼多嘴,她對哥哥們不會要求。

男尊女卑的傳統下,客家婦女一直以「無我」的姿態存在著,於是她寫下「北山之歌」,以歌聲為她們發聲,撫慰她們的辛勞付出。

[金曲歌手
羅思容]
我可以做的,就是如何去把她帶到這個空間,她可以很自由的去哭說,她自己可憐的故事,你就會覺得她們不會再這樣,孤立自己,或是說,總是將自己的苦藏在心裡。

歡歡喜喜,食到120。

等待命運的轉身。

之後她又去到嘉義布袋、屏東高樹,苗栗南庄等地駐村,累積了10多年行腳,羅思容對土地和人無法分割的情感連結,有了更深刻的體悟,寫出來的作品就更有生命。

[金曲歌手
羅思容]
因為它不是我們的家鄉,它也不是我們自己的生活中,我隨意有什麼感受我就寫出來,它是要書寫,要寫出,這個地方的某一種的特色,或是說,某一種的,這在地的一種故事,或是說人文的一種氣氛,或是說沒有發掘出來的,有些這種的一種故事。

[影片提供 羅思容]
羅思容的創作,從客家出發,卻從未拘泥於客家,而是用歌曲記錄所有發生在台灣土地上的故事。2009年到2012年擔任布袋地區駐村時,她眼看魚塭與鹽田,不再養魚、曬鹽而改種電,候鳥沒了棲地,就再也看不到牠們的蹤跡,於是她寫下了「土地與海洋的戀歌」,用她柔軟又具有穿透力的嗓音為土地發聲。

[金曲歌手
羅思容]
一個創作者,她應該就是,跟著自己關心的一種主題,去成長去關心,去發掘問題,或是說如何去轉換成一種音樂藝術的想像,去表達出來。

[影片提供 羅思容]
歌詞中一聲聲的,做毋得、做毋得,唱出對土地的不捨,和喚不回的生態,貼近土地的詞曲創作更真實,聽來更讓人心痛。

[影片提供 羅思容]
這一支顛覆傳統的音樂MV,是羅思容和另外2位女詩人的集體實驗作品。

這首叫做"南無撿破爛菩薩","南無撿破爛菩薩",其中呢,這首詩呢,是一位女詩人叫隱匿,然後羅思容老師作曲,還有孤毛頭樂團一起來編曲,演奏、然後錄音的,然後另外呢,有一位女詩人葉覓覓,她拍成MV。

[照片提供 羅思容]
這天,她受邀到苗栗高中參加「羅思容,每日,落腳」音樂會,特別播放了這支MV,歌詞中直白通俗的文字,立刻引起台下孩子們的共鳴。

[金曲歌手
羅思容]
每個孩子剛開始(學語言)的時候,如果講不好的話,講了就很高興,很開心,因為這個,就是就是一種禁忌,所以我們就會發現人性很奇怪,對那種社會的禁忌,更加想要去面對那個,挑戰那個禁忌。

阿姆輒常罵捱孤毛頭。

孤毛頭,是羅思容的媽媽經常罵她的話,在秀氣的外表下,羅思容的內心住著一個調皮的孩子,也將「孤毛頭」這樣通俗文字拿來寫歌,她說,這背後,其實有個嚴肅的課題。

[金曲歌手
羅思容]
這種的歌謠裡面,其實它就夾雜著這樣的玄機一樣,對,生活的一種,或是說文化的,社會的一種玄機一樣。所以我想,我的歌裡面,比如說(會寫)什麼祖先,什麼家訓怎麼會「重甸甸」,什麼功成什麼名就會讓我踩到糞坑裡,這種人本的社會,人本的思想,每一個人應該有自己的一種想法。

會畀捱踏到屎缸肚。

她說,客家人總是教孩子要務實,卻因此壓抑了孩子的熱血和想法。大人覺得孩子變鬼變怪,其實他覺得是自由自在。

哦!孤毛頭,變鬼變怪,自由自在。

在舞台上總是輕鬆自在的,打著赤腳表演的羅思容,對文化傳承也很接地氣,她希望透過表演,潛移默化地讓年輕人了解自己的文化、接受進而建立信心,然後自主地去傳播。

[苗栗高中風卡拉社 社長
陳冠廷]
覺得她的歌,背後有一定的故事在,那我們社團表演也有挑一首歌,”七層塔的滋味”,它主要是在講故鄉,思念故鄉的那種情懷,那我們也一開始從練習到客語的發音,然後怎麼去詮釋到這首歌,其實中間花了滿多的時間,也是第一次的嘗試,就是還滿多的感想啦,還不錯的一個體驗。

看魚仔在那泅來泅去,泅來泅去,我對你,想來想去,想來想去,這幾年我的打拚跟認真,都是因為你。

愛唱歌也愛詞曲創作的邱湘晴,外婆在世時,她沒能跟著她好好學客語,如今她想為客家做點什麼,思容老師就是她學習的典範和動力。

[新生代客家歌手
邱湘晴]
我覺得她是一個,在作為一個女性的客家歌手的一個典範,就是當你有時候不知道該怎麼繼續或是沒有動力,或是得不到一些支持或鼓勵的時候,你已經不知道這條路可不可以走的時候,就看著思容老師就覺得,就是那樣走。

做就對了,每場表演就像是在播種,羅思容說,世代總會有代溝,或是想法做法不一樣,對於傳承,她不強求何時會開花結果,只能隨緣。

[金曲歌手
羅思容]
我自己這麼多年的,比如說去演講,或是說用音樂去分享的時候,我就覺得說,那就是像在播這個,這個種子一樣,那是不是會,何時會有,欸,這個種子,它自己長出它自己的樣子,那當然聽到這些,今天聽到這些年輕人,唱我的歌,或是說受到我的影響,或是說對我的音樂,有某一種程度的一種感動,當然我是非常的開心。

跟隨中港溪的心跳,朝晨的空氣溼溼甜甜,雨水洗過的石頭白白淨淨

從第一張,2007年出版的《每日》,到2011年的《攬花去》,一直到2018年的《落腳》,這3張專輯,對羅思容來說就像是客家的三部曲,更像是自己對客家文化的整理。

[金曲歌手
羅思容]
我的創作,我是希望,就是這詩歌文學,客家文化感動人的故事,或是說土地的故事,或是說我們台灣特別的地方,或是人和人之間那種瞭解,或是說,對這個世界,美好的這個世界的一種擁抱。

羅思容說,台灣是多元族群、文化共生的島國,而生養萬物的是土地,土地是所有美好的載體,一旦失去土地,所有族群、甚至文化,也就沒有扎根落腳的所在。

採訪/撰稿 邱月華
攝影/剪輯 蔡裕昌
MV製作團隊 邱彩綢、葉覓覓、隱匿、陳鵬文

文章標籤
客家新聞雜誌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客家新聞雜誌 的頭像
客家新聞雜誌

客家新聞雜誌HAKKAWEEKLY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