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留英碩士姊妹花楊孟青和楊玉仙,在食安風暴後,希望提供國人健康安全食材,自創品牌賣豆漿,找來農民合作契作非基因改造的黃豆,並加入年輕人的創意,搭配水果打成豆奶冰沙,迎合年輕人口味,希望打造出時尚感,讓豆漿可不是只能配早餐的飲品,而是種很時尚、很有格調的產物。
三十幾個色彩繽紛的貨櫃堆疊在空地上,這裡是高雄市四月剛啟用的彩色貨櫃聚落,不少文創、餐飲店家入駐,是時下年輕人喜愛拍照打卡的新景點。

楊玉仙整理桌椅,準備開店,讓人意想不到的是,不到三十歲的楊玉仙,居然在這樣的地方賣豆漿。

我們這邊的豆奶是台灣自己的豆子,然後,然後這邊原味跟黑豆是無糖,然後瓶裝的還有伯爵跟黑糖,微甜而已。

店面設計色彩亮麗、風格可愛親民,讓喝豆漿不再只有LKK的刻板印象。

[豆漿店 老闆
楊玉仙(客籍)]
店的這個櫃位的設計啊,就是比較希望是年輕人喜歡,那當然也滿多都是年輕爸爸、媽媽,他希望給小孩子,這個有個安全的,就是乾淨的一個食安空間,所以風格會覺得比較可愛、親民一點,對,然後另外,我們的產品也包括很多,就是現做、現打,就有點像現在的手搖飲,我就現做給你看,就是我的食材怎麼樣就是怎麼樣,沒有添加任何東西,所以他們也覺得,就是覺得,我覺得新奇有趣,然後也一方面也認識說我們的豆子從哪裡來。

楊玉仙還推出各種豆漿特調,迎合年輕人的口味,像是水果豆奶冰沙就跳脫一般人對豆漿的印象。

[豆漿店 老闆
楊玉仙(客籍)]
因為我們有推出不同口味,因為我們希望喝豆漿的人,他不只是早餐喝,你中午、下午茶、晚上,渴了,你就當飲料喝,不要只是認為它只是早餐的豆漿,所以我們有黑糖的啦、然後伯爵紅茶,然後又有現做的那種水果打的,那味道比較不一樣,所以漸漸讓很多年輕人覺得很有趣,然後他就覺得,喝到不一樣的豆奶他們也覺得滿趣味的。

迎接聖誕季節,戴著麋鹿角頭飾的楊玉仙,是個甜美迷人的女孩,她把豆漿包裝成活潑、年輕化的飲品,但對於原料來源,她可就嚴肅以對,嚴謹為消費者做層層把關。



這種比較不好的,黑黑的,然後我們就可以把它拿掉,像這種比較不好看的、壞的,我把它拿掉。

煮豆漿前,清洗黃豆是少不了的工序,桶子裡每一顆黃豆都產自台灣這片土地,顆顆得來不易。

[豆漿店 老闆
楊玉仙(客籍)]
台灣的豆子它就是都一定都是非基改,因為它從農改場出來,然後後來,我們也發現國外來的豆子,它一定要坐大概半年的船才到台灣,那這個途中,經過這麼久時間了,它落地之後也會噴灑抑制劑,怕你會發霉,那因為台灣(豆子)就是現種,當季就賣了,就是比較安全,然後又一定是非基改的保證。口味也不太一樣,所以我們想說,把台灣的豆子推廣給大家來喝喝看。

[豆漿店 老闆
楊孟青(客籍)]
因為我們之前有在國外待過,所以會覺得說,自己料理跟食材的方面,應該是要追求簡單以及,加上可能前幾年台灣的食材,食安問題也滿多,所以我們也開始重視這一塊,然後我們也很喜歡,我們也很喜歡喝比較健康的飲品,像我們不喝飲料的。

為了讓消費者喝到健康美味的豆漿,楊玉仙找農民契作黃豆,好嚴格控管品質。

[豆漿店 老闆
楊玉仙(客籍)]
因為想說源頭,你要知道到底從哪裡來,所以去找了,我們第一年是先去台南安定找了農民,然後開始做契作這個動作,那契作其實大家都是從頭開始,他們也大概十幾、二十幾年沒有種黃豆了,然後所以後來我們去找農改場啦,很多的這個前輩去學習,怎麼去種黃豆。

豆莢出來了耶,哇,出來了,喔,有豆莢,它長得算滿快的。

高雄美濃區這片黃豆田,預計再過一個半月就可以收成,這塊田區採用「綠色保育標章驗證」方式種植,不使用農藥、除草劑、化學肥料,讓農田生態豐富。

[黃豆契作農民
蕭旦倫]
類似接近有機的方式,來做試種,就突破過去的用那種,用慣行農法的方式,這樣種出來的豆子,就會很像我們民國六十年以前,爸爸、媽媽他們小的時候所吃的那種黃豆,這樣試著看看說,這樣做出來的豆漿,或是產品會不會比較好,我們就想說大家都年輕人,要一起去創新,要去嘗試這樣。

都市長大的兩姊妹為了創業,踩進農地檢視黃豆種植成果,過程一點都不簡單,外人看來又傻又辛苦的創業步伐,看得楊媽媽萬分不捨。

[楊玉仙的媽媽
林珍妮]
很辛苦啊,我一直叫她不要做了,她很堅持,堅持說她要做下去,因為他已經投入,她希望說, 要做比較好的東西給我們自己,自己的人,我們自己國內用自己吃、自己吃,其實吃到我們本地人種的,那黃豆(做)出來(的豆漿)真的就不一樣,很好吃。

[豆漿店 老闆
楊玉仙(客籍)]
這一兩年啊,就還滿多豆漿店,專門豆漿店產生,對,可是我覺得我們還滿慶幸
不太一樣的是,據我的調查就是,它們還是用國外的豆子,所以我們主打說台灣的豆子,而且我們自己種,幫大家了解整個豆子的來源,算是有一點優勢,但是市場競爭還是很可怕。

[豆漿店 老闆
楊孟青(客籍)]

雖然它不是一個利潤非常高的行業,但是我覺得,至少我們在做這件事情的時候我們問心無愧,然後也覺得是開心的,然後客人喝到很健康的飲料,我們也覺得很開心這樣子。

創業兩年多,楊玉仙姐妹倆穩紮穩打,和農民合作,用台灣友善種植的黃豆,希望做出樸實、真誠又健康的幸福飲品。

採訪/撰稿 宋宇娥
攝影/剪輯 羅應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客家新聞雜誌 的頭像
    客家新聞雜誌

    客家新聞雜誌HAKKAWEEKLY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