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早年在黨外時期,參與民主運動者,大多是飽受警總與特務監控的「叛逆份子」,當時黨外雜誌的編輯,幾乎都有警總與情治人員跟監,邱萬興是當年極少數敢加入黨外雜誌做美術編輯者,在解嚴前後,邱萬興記錄了民進黨成立經過,一手包辦民進黨創黨黨證設計,編輯民進黨中央黨部機關報《民進報》,被形容為民進黨第一美編!如今國內有關民主化歷程的策展,也多數交由邱萬興負責,他是台灣民主影像紀錄者,也是民主運動幕後功臣。
像這個就是我們把當時一個宣傳車,就是我們客家鄉親上街頭的宣傳車喔,把它復原,其實那些是,像這些海報字,全部用手工寫的!

走進台灣客家文化館的「客家守護台灣」特展,從1895年的乙未戰爭,到1947年的二二八事件、1977年的中壢事件、1988年的還我母語大遊行,到近期的太陽花學運,策展人邱萬興老師,將數百年來,客家人參與歷史發展的過程詳實記錄下來!

[影像工作者
邱萬興]
從乙未戰爭以來,客家人就是第一個反抗的,戰死最多的,就是客家人。
我們就從這個時代一直轉變過來,到日據時代的白色恐佈、二二八事變,那到後來的桃園機場事件。到近期的,像太陽花學運,都是很多的,客家的子弟,客家鄉親的參與。

解嚴前後,是台灣街頭運動史的第一個高峰期,從民主運動、農民運動,到勞工運動等等,邱萬興幾乎無役不與,參加街頭運動三十多年,他印象最深刻的是,還我母語運動。

[影像工作者
邱萬興]
跟著很多客家人,像林光華、還有張富忠這些,還有現在的那個客委會副主委楊長鎮,我就跟著他們這樣,隊伍就去做紀錄,那時我們拍這些客家還我母語喔,其實那時候我們客家,我們客語,被國民黨打壓得很嚴重,就是說,電視台沒有客家話可以講。

1960年出生的邱萬興,是桃園觀音人,父親與祖先兩代是觀音老街上的打鐵匠,他從小就愛好藝術,年輕時就投入當時的黨外運動,就稱為民進黨的第一位美編。

[桃園市 市長
鄭文燦]
邱萬興他是,從黨外到民進黨第一線的參與者,那曾經被形容成為民進黨第一個美編!那包括建黨的紀錄,都是由他來留下資料。
他是復興工商美工科畢業,他也做雕塑,也繪畫,那其實他的真正的才華是在攝影,那不過他留下的資料,真的是蠻多的。

[影像工作者
邱萬興]
那個學校是讓我覺得,煥然一新的一個學校,就是說,在那間學校,我們學畫油畫、畫水彩,然後可以做平面設計,以前我媽媽很擔心說,你讀這個書,以後找不到工作你知道嗎,以為我要去畫電影看板,畫電影(看板),後來她不曉得我,原來讀美工科,可以做這麼多事情。

邱萬興後來當然沒有去畫電影看板,也沒有放下他最愛的繪畫,這張油畫,畫的是觀音老家的蓮花,在他的油畫作品裡,畫牛、畫魚,多半是與家鄉的生活經驗有關。

[影像工作者
邱萬興]
因為我高中時很會畫油畫、水彩,現在就專長比較畫油畫,畫這個圖的時候,像這個蓮花,因為我每年六、七月的時候,我們觀音的蓮花,開得很漂亮,開得很漂亮,所以我到時就回去寫生,然後有時候就拍一些照片,拍一些照片回來,畫我們觀音的蓮花。

1977年的桃園縣長選舉,吹起了台灣街頭運動的號角,也是民主運動的轉捩點,當年底的中壢事件,深刻地影響他。

[影像工作者
邱萬興]
1977年讀高中的時候,我就回去鄉下,投票的時候我就回去鄉下,我哥哥就帶我去固票,就在甘泉寺旁邊,就是一個投票所,就看哥哥他們就在幫許信良固票,那個時候讓我影響深刻說,哇,原來選舉是這麼好玩的一件事,就那個年代其實,整個, 那個許信良改變整個,我們桃園觀音那些很多選舉的生態就是說,像我們觀音就是,80%投給許信良。

[前民進黨主席
許信良]
他最早是,參加黨外運動,那個黨外運動的所有資料,還有說的拍照,他的拍照,最多這個原始資料,除了說國民黨的,人說特務、警備總部,可能就是邱老師。他私人收藏,他拍照,最多這個資料。

1980年代是黨外雜誌風起雲湧的時代,邱萬興從復興美工畢業那年,正好遇上美麗島事件,先後進入許榮淑的《深耕雜誌》、周清玉的《關懷雜誌》當美編,1985年到康寧祥創辦的《八十年代》,1986年停刊後,就到顏錦福的《黨外公報》,報導民進黨即將成立,當年在戒嚴時期,敢投入黨外雜誌編輯者鳳毛麟角。

[影像工作者
邱萬興]
去雜誌社去做美編,幾乎都會遭受到警總的跟監你知道嗎,跟監,所以像這些完稿其實都在,一個晚上之間就要完成64頁,當年就是編64頁!

當年的黨外雜誌往往出不了幾期,一被發現就會被警總查禁,因此邱萬興得漏夜編輯,清晨再小心翼翼送到製版廠!

[影像工作者
邱萬興]
投入黨外雜誌其實就是,你會看到很多,很多民主前輩受難的故事,就是說,在那個年代就是,欸,你會得到第一手的資訊,原來,原來我們跟讀書看的是不一樣,就是國民黨的教育下,欸,原來是黨外,我們可以看到很多不同的資訊出來。

它這張椅子是,我們費了很多地時間去找出一張,鄭南榕當時在他的總編輯室的一張椅子,一模一樣,葉菊蘭特地來獻花的時候,我跟她介紹這一張椅子的來源就說,這一張椅子就是當時鄭南榕坐的椅子,一模一樣的,我把它找出來,她看到眼淚都快掉下來!

邱萬興記錄街頭運動,是從1986年民進黨在圓山大飯店組黨開始!當時還沒有攝影編制人員,他被告知要帶相機到會場做影像記錄,沒想到從組黨,一路記錄到現在。

[影像工作者
邱萬興]
其實第一次拍照,就其實是在,從圓山大飯店,就是開始去做紀錄,做紀錄,就是幫民進黨開始做街頭運動的拍照起點,就是在圓山大飯店。

從拍下第一張相片至今,邱萬興累積數十萬張珍貴照片,他一直希望台灣能夠成立民主運動博物館,他就全部捐出來,讓後代透過影像了解台灣民主化的過程。

[桃園市 市長
鄭文燦]
邱大哥他前陣子身體比較不好。後來康復了之後,他全台灣走了一圈,也到海外去走了一圈,那他覺得他應該把這些資料整理好,那我是期待他,把他這個過去,這個從黨外運動到美麗島事件,到民進黨成立,這一個一系列歷史的影像資料,能夠把它保存下來。

[影像工作者
邱萬興]
我其實不是只有記錄,就是各個階層的抗爭,像客家人的上街抗爭,我幾乎記錄滿多,其實我希望說,將來能夠幫他們留下一個很珍貴的影像,就是說,如果我可以出書的話,就記錄很多客家鄉親的抗爭史。

過去的影像,是未來的歷史,邱萬興從不間斷地,以他的相機記錄街頭抗爭現場,並為台灣民主運動過程策展。走過戒嚴年代,當年被跟監的「叛逆份子」邱萬興,用影像紀錄證明,民主萬歲!

採訪/撰稿 鍾雄秀
攝影/剪輯 陳靖維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客家新聞雜誌 的頭像
    客家新聞雜誌

    客家新聞雜誌HAKKAWEEKLY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