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國發會的人口推估報告,臺灣即將在2025年邁入超高齡社會,也就是65歲以上的老年人口比率將超過20%,老人的健康照護,是中央與地方都必須要積極面對的課題,許多單位都提出了相關政策來因應,其中深具特色的,就是客委會在客家庄地區所推動的「伯公照護站」計畫,包含有客家活動、客語志工、老幼同樂等服務,建構客家文化環境,希望能在既有的長照服務體系下,為客庄地區的長者,提供更多的照護。來看林秋伶跟江長銘的系列報導。


 

 

 

稻田中、水圳旁、大樹下,在客家庄處處可見的土地公,是鄉親們最親近的神祇,也因此,客家人都稱呼土地公為「伯公」。伯公是客家庄的守護神,客委會為了照顧客家庄的長者,於是以「伯公」為名,建構「客庄伯公醫療行動網」、推動「夥房銀髮照顧中心」等等政策,更與縣市政府共同合作,規畫了「伯公照護站」。

 

湖口鄉波羅社區發展協會總幹事 劉美玲(左)

關懷照護站開始做,慢慢把它變大,做大的時候,108年的時候,就有伯公照護站,當時我知道說,我們可以做伯公照護站,因為我知道它有在推動客語。

 

禮拜二。

 

記者 林秋伶(左)

客委會從2017年開始,就和衛福部以及地方政府一起合作,在原本既有的C級巷弄長照站的長照服務上,再增加推動伯公照護站,至今在全臺灣12個縣市,已經設有470多個伯公照護站。

 

左左右右、上上下下,跟老師的指令做動作,伯公照護站的長輩們,或坐或站,能動多少算多少,仔細一聽,老師用客語下指令,背景歌曲也是客家歌,這是新竹縣湖口鄉的波羅社區,每週二早上的伯公照護站課程。

 

來按它,按按,這樣子,這個,這個,這樣子。

 

湖口鄉波羅村長 葉豐田(左)

我波羅村的人口總共有,差不多2700人左右,30%左右,65歲到100歲之間的老人家,而這個伯公照護站,目前我們有推行好多年了。

 

伯公照護站以苗栗縣分布最多,共有136站,其次是桃園市88站,和新竹縣68站,累計全臺灣總共有471站伯公照護站,分別分布在70個客家文化重點發展區,以及21個非客家文化重點發展區。

 

導入客家文化元素,營造具有客家特色的伯公照護站環境,而其中服務的內容,則是包含了文化加值和服務加值二項,文化加值指的是辦理客家文化相關之健康促進活動,服務加值則強調「老幼同樂」,希望讓具有各種專長的長者們,能以客語為主要的溝通語言,藉以創造客語溝通情境,落實客語向下扎根的目標。

 

伯公照護站長輩 胡金壤(左)

在家裡好像無聊啊,在這裡是不是我整天嘻嘻哈哈,大家說說笑笑,好很多。

 

伯公照護站長輩 劉李玉霞(右)

他們講國語,講客語我就聽不懂,(聽不懂的時候要怎麼辦),聽不懂就問他啊,(問說你剛剛客語在說什麼這樣),問了,他們就會跟我們說了。

 

衛福部預防及延緩失能照護方案護理師 湯欣儒(左)

用語言、還有用一些他們文化的方式,讓他們可以講更多,然後讓他們分享,就是有點類似像傳承的那種意味

 

湖口鄉波羅社區發展協會總幹事 劉美玲(左)

我們本來C級的長照站就是關懷,叫做關懷老人家,我們就有電話問安、訪問、到他家裡去訪問,一般的時候還有便當,讓他吃飯,現在老人家來到這裡,我們就說,有些活動,有的老師我們會規定他說,你可以盡量跟老人家說客語。

日頭一照,細頭樹,直直大頭。

鏡頭來到雲林縣,這些崙背鄉羅厝村的長輩,演唱自編的詔安客家歌「大漢」,邊唱歌還能邊跳舞,雖然平均年齡已超過80歲,但老人家們仍然展現自信與活力。

 

伯公照護站長輩 林小姐(左)

我們不會累,這個像在做運動,越跳身體越健康,活到120歲。

 

崙背鄉水尾村長 鍾順亨(左)

加入這個已經有5年了,這些老人家在那裡的生活更加的活潑,還有伴,大家在那裡有伴可以聊天,比較不會無聊。

 

二崙鄉中和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 廖明政(左)

伯公站設置之後,我們的長輩對我們的語言、詔安客的語言,大家重新、大家又再學習。

 

雲林縣2018年成立第一個伯公照護站後,持續關懷客庄長輩,因為鄉親反應很好,陸續有社區申請加入,目前雲林縣總共設有6個伯公照護站。

 

客家委員會委員 洪如萍(左)

我們的長輩反應很好,都說有伯公照護站之後,我們的客家話慢慢又會記得了,我們的長輩也變得很活潑。

 

雲林縣民政處長 蕭德恕(左)

在崙背的地區總共有5個站,那陸陸續續我們一直在擴充,目前二崙的中和站也加入了,那我們希望目標能夠達到10個以上,來讓我們客家的文化能夠更加的推廣。

 

相較於雲林只有2個鄉、6個伯公照護站,苗栗縣全縣18個鄉鎮市,則是全部都設有伯公照護站,總共有136個站點,也藉此,讓長者的專長得以傳授,像是山歌傳唱、編織技藝、或是客語等等。

 

銅鑼鄉竹森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 鍾兆良(左)

對我們老人家,他會感覺到我還有用,我可以教年輕人,所以這樣的話傳承就做下去。

 

就像是村莊裡的土地公一樣,伯公照護站期待能像土地公一樣,看顧著大家,讓相對偏遠、資源相較不足的客庄地區的長照服務,能夠更加完善,展現客家特色之外,也兼顧照顧服務。

採訪/撰述 林秋伶

攝影/剪輯 江長銘

 

arrow
arrow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