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週報導了甲魚產業單一市場危機,致使甲魚蛋產量過剩,事實上,石斑魚產業也面臨同樣的困境。石斑魚養殖面積及產量,前幾年倍增,產值超過80億元,除了部分供國內銷售,多數外銷,99%以上輸往中國和香港,曾為台灣賺進一年近2億美元外匯,成為兩岸簽訂ECFA最大亮點,被譽為台灣之光!沒想到去年開始,銷陸大宗的青斑已被中國大陸的龍虎斑打趴,而大陸的龍虎斑具有生長週期短、抗病力強、價格高等優勢,又比龍膽石斑平價,造成台灣青斑外銷數量及價格雙雙崩盤!更大的危機是,明年元月起,輸大陸養殖場要完成合格場登錄,而目前除了極少數符合標準,絕大多數尚未起步,台灣石斑養殖業前景,更加令人憂心。
這是珍珠啊,你看花紋不一樣!

陳啟宏撈起池裡的珍珠石斑,這些石斑魚即將透過活魚運搬船運到中國大陸!所謂的珍珠石斑,大陸稱為龍虎斑,是取公的龍膽石斑和母的虎斑雜交而成,價格介於龍膽石斑和青斑之間!這些年來,大陸愈養愈多,打趴了台灣青斑,陳啟宏是回鄉接班養殖石斑的第二代,眼看著今年青斑價格低迷,心裡很著急!

[屏東縣養殖漁業協會 總幹事
陳啟宏]
(今年初)我們高雄永安以北都有受到寒害,屏東並沒有受到寒害,可是為什麼價格,並沒有因為這樣波動很大,調高,調高價格呢?也是一下子曇花一現又回到低迷的狀況,為什麼?大家會想說,大陸不是死很多嗎,我跟大家講,大陸確實死很多,死了難以想像地多,可是呢,它們存活的,也很多,也是我們難以想像的。

[漁業署 主任祕書
繆自昌]
目前我們看,FAO(聯合國糧食暨農業組織)資料的時候有沒有,大陸的生產量已經在103年,104的時候,已經達到八萬八千多公噸,那我們是兩萬六千公噸,大陸的石斑魚需求量大概在十到十五萬噸左右。

根據漁業署的統計,台灣養殖石斑面積約兩千公頃,年產兩萬六千公噸石斑魚,其中約有一萬七千噸出口到大陸,不過大陸沿海石斑養殖量愈來愈大,尤其是在海南島,以及福建沿海,預計今年產量,恐怕逾九萬公噸,當大陸政府刻意扶持石斑產業,投入養殖技術設備,台灣養殖業者若只是悶著頭養,卻不了解競爭對手資訊,如何轉型和應變?

[屏東縣養殖漁業協會 總幹事
陳啟宏]
我們從來不知道我們市場,在大陸那邊的變化已經到了怎樣的地步了,目前就了解,大陸地區,養殖的範圍、產量,愈來愈大。所以說在這資訊不對等的狀況之下,大家還是一味地在做這個養殖,青斑也好這樣的一個投入,可是卻沒有發現,大陸那邊已經在追上了。

[屏科大水產養殖系 教授
陳英男]
那我們的生產量,如果,沒有加以預估,或者是跟其他國家取得平衡,事實上也不可能平衡,那到最後,一定會供需失衡,那這個供給,不是單一個地區或者國家的生產。

目前養殖石斑的,不只台灣和大陸,還有越南、馬來西亞、泰國和印尼等東南亞國家,問題在於單一市場,多數都運銷至中國大陸,漁業署目前加強宣導,包括生產、加工、運銷跟組織,希望幫助養殖戶了解市場現況,做出區隔。

[漁業署 主任祕書
繆自昌]
甚至我們去大陸去採訪也好,我們去很多的雜誌也好,我們就把它轉載也好,甚至我們把它拍過的過程,我們去那邊也很了解把它拍的過程,去然後透過我們一些業者來宣導的機會,來跟我們大家,這些所有石斑養殖業者來講。

除了台灣青斑被打趴,更大的危機是,明年的元月一日起,大陸將比照甲魚,針對石斑實施合格養殖的標準場。

[屏東縣養殖漁業協會 總幹事
陳啟宏]
在明年的部分,大陸在,因為我們都是單一市場,所以我們銷售過去,大陸已經在103年就跟我們台灣去訂定,希望我們做,所謂登大陸地區的合格場。

[漁業署 主任祕書
繆自昌]
其實我們在三年前就講過啦,我們跟業者就已經溝通過啦,甚至業者說,業者說,哎呀,不需要啦,哎,大陸絕對不會實施,你放心啦,我們不要做。我們那時連錢都準備好要補助業者是,就像比照甲魚。

一般來說,甲魚是在傍晚左右經過通道,進入養殖業者興建的「產房」產卵,台灣最早實施,「輸大陸地區養殖場及中轉包裝場登錄管理作業要點」的是甲魚,像這樣所謂的合格場,要做標準養殖紀錄,投物料管理、水質檢測、禁用藥物,與微生物檢驗分析等安全查核,未來石斑魚也要做合格場登錄。

[屏東縣養殖漁業協會 總幹事
陳啟宏]
石斑魚,真的接續的甲魚後面,我們在明年,受挫了這個登陸要點的限制,我們產業是怎樣的狀況可想而知,以目前價格低迷,再加上這個所謂政策的這樣的一個限縮,如果業者,我們沒有八成以上的人做了這個合格場,我們外銷自然會受挫,那相對地,這產業會雪上加霜。

[漁業署 主任祕書
繆自昌]
產銷履歷戶,有一些已經做得很好的,我們可以,當然可以優先來推動,那不過這些,所有的你說石斑魚養殖戶,全部都能夠要做登錄,還沒那麼快,我們希望還能夠有三年的緩衝期,我們還是在跟大陸在,第一個在跟他們協商,第二個部分呢,我們就比照這個甲魚場,我們就逐年去協助來他們輔導。

漁業署坦言,台灣石斑產業並未準備好登錄場管理,無法比照甲魚,希望和陸方協商三年的緩衝期,問題是:以目前兩岸互動氛圍,還有多少談判空間?業者希望,政府應該多做通路布局,不應該只外銷單一國家。

[屏東縣養殖漁業協會 總幹事
陳啟宏]
外銷,可能要再開拓其他的通路市場,譬如說其他國家,日本、韓國、歐美等等,可是呢,目前可能會比較緩不濟急,因為石斑的產業可能也在這一、兩年,大概就會做一些轉型,尤其是在青斑這一塊。

[漁業署 主任祕書
繆自昌]
我們走的是韓國跟日本,這個是做什麼?是做的是冷藏石斑,冰鮮啦,也就是說有沒有,在日本跟韓國市場它希望的是有沒有,比較大的石斑,它可能就是,五斤、八斤以上的這種大石斑,大石斑的時候,他認為說這個叫做海石斑。

[屏科大水產養殖系 教授
陳英男]
既然台灣在石斑的養殖物種,石斑的繁殖技術跟育苗技術,我們跟其他國家來比還是領先的,那是不是有機會,我們再跨到更高單價的物種,或者是,把我們的物種再做得更廣。

當石斑生產國,都把消費目標市場指向中國大陸,那麼不管是誰養殖的,不管它的技術好壞,最後一定得面對價格競爭,台灣曾在養殖石斑技術領先,若未來在物種領先,做市場區隔,也開發其他市場,石斑魚產業或許還有機會越過寒冬。

採訪/撰稿 鍾雄秀
攝影/剪輯 蔡裕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客家新聞雜誌 的頭像
    客家新聞雜誌

    客家新聞雜誌HAKKAWEEKLY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