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鄉差距、加上少子化,偏鄉小校被裁併的消息,這十多年來未曾停歇,即使偏鄉小校轉型為特色小學一度成為顯學,最終仍無法當作保命符,十年前前往雲林古坑華南國小擔任校長的陳清圳,以生態、咖啡產業特色課程成功扭轉廢校命運,現在他還想辦法活絡社區產業,因為這樣人才留得住,小校也才有生機。學校收購在地小農的咖啡,拿來義賣,盈餘用以支應社區醫療站,將小校、社區產業、醫療串聯在一塊,企圖活絡偏鄉產業能量。
那我覺得你的衣服搞不好可以改個顏色,可能改紅的,對,然後你這個,橘色?可以、可以,橘色跟你很像。
華南國小四年級教室裡,正在上美術課,這天學生繪畫主題是咖啡,因為學校所在地正是台灣咖啡的故鄉,雲林縣古坑鄉。
[華南國小 學生
吳昱萱]
我在採訪咖啡農,還要,還有寫筆記,然後旁邊都是咖啡樹。
[華南國小 學生
翁嘉宏]
我畫很多東西,(有什麼)?有咖啡樹,還有一些草,去了解一下,咖啡的製作過程或者是,農民的辛苦。
學生一筆一筆畫,童趣筆觸加上豐富色彩,精彩重現他們到咖啡園裡採訪的情況。
我畫的是,兩位咖啡農去咖啡園採咖啡,然後,就是這樣,就這樣,然後對啊,然後剛好是,太陽快要下山的時候,所以,所以背景才會塗黃色。
[華南國小 老師
張渝婷]
因為我們學校有跟社區的產業合作,那我們學校位在古坑嘛,古坑最有名就是咖啡,那因為咖啡其實,當地的咖啡農要賣不是那麼簡單,所以我們就跟學生,就跟咖啡農合作,做一個義賣的活動,他們現在在畫(的),其實是要做包裝上面的商標設計,那到時候,我們包裝上就有小朋友畫在上面,他會做義賣。
孩子們不僅提供繪圖作為咖啡包裝袋上的圖樣,還出力協助包裝。
我們要從咖啡豆一路包裝到最後面,這個叫濾掛式咖啡袋,最後會裝箱,就是裝一盒一盒,裝成一盒一盒,最後再把它封起來,可以嗎。
在老師的口令下,學生們立刻分組動手做,磨豆、秤重、封口、包裝,每個流程都不馬虎。
[華南國小 老師
張渝婷]
它其實包裝的流程可以看到其實並不複雜,但重點是希望,每一個學生都能夠參與到這個活動,所以步驟就會分得比較細,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工作。
[照片提供 華南國小]
可別小看這些咖啡,它可是解決偏鄉小校、社區產業,以及醫療資源問題的「處方」,這是校長陳清圳想出來的法子,因為社區咖啡小農不知該把咖啡銷往何處,加上學校支持的社區醫療站經費快不夠了,乾脆由學校向小農收購咖啡拿來義賣,盈餘就用以支應社區醫療站。
[華南國小 主任
楊惠寧]
等於是,學校跟社區一起動起來,然後讓我們整個的,整個循環的制度可以完善一點,不需要我們還要靠外力去支援才有辦法,去支應醫療中心的成立。
[照片提供 華南國小]
[華南社區發展協會 理事長
劉清極]
讓我們這偏遠地區的老人,都很方便,沒多久,像來看診的人數都差不多有二十幾個以上,對,讓這偏遠地區的老人,很有幫助,這樣很方便這樣。
校長陳清圳苦心經營華南國小十年,讓曾經瀕臨廢校危機的偏遠小校,轉型為特色小學,吸引不少外地學生不遠千里來就讀,師長帶著孩子打破校園圍牆的藩籬,認識社區,將在地咖啡產業融入教學課程。
如果這樣磨得不夠,磨得不夠,不夠細的話可能還要再磨一下,不然到時候萃取的那個時間會抓得不好,味道會不好,然後開始進行攪拌,然後上面還有泡泡是因為它還沒有完全萃取,咖啡裡面還有那個,那個氣體,就是空氣的存在,然後我們會依這邊,有那個萃取,然後它會有那個渣渣會沉澱在上面,然後等它不會沉澱的時候,我們就可以開始攪第二次。
六年級學生,還有「小小咖啡師」的課程,只見他們煮咖啡架勢十足,就連香醇咖啡滋味,也能說得頭頭是道。
[華南國小 學生
楊紫喬]
喝下去的時候會有,我們通常都會覺得有酸酸的,然後通常,小朋友會說咖啡好苦,那是因為可能,(口味)太重了,那像主任就比較喜歡喝重口味的,然後我們就比較喜歡喝淡淡的。
[華南國小 主任
朱俊達]
就是把我們學校主要的校本課程,結合社區的咖啡產業,然後把它結合在一起,所以說,我們學校老師在帶孩子在做這些咖啡課程的時候,基本上,就是把它融入在,語文、社會、自然跟藝文四個主軸,然後每個年級都有,然後由低到,低到高這樣子串起來,串成我們整個學校的校本課程。
[華南國小 校長
陳清圳]
當我們越做越多的時候,那社區也,也同時會回饋給學校,然後你會發現整個學生,他就不會只侷限在,那個圍牆裡面,他的視野跟他的素養,已經擴展到,那一個學校圍牆外,也這樣打破這樣一個小校的藩籬之後,整個學生的那個能量就增加了。那增加,那增加之後,開始有陸陸續續有一些,那個學生就開始轉進來,然後開始我的學生,學生數就會一直,一直,一直往上增。
偏鄉小校靠著師長奮發圖強,逆轉廢校命運,但這樣還不夠,陳清圳認為,小校要永續經營,與社區產業脫不了關係,產業活絡了,村庄才有人,小校也才有生機。
[華南國小 主任
楊惠寧]
其實學校老師都很辛苦也很願意幫忙,當然在教學已經很繁重之餘,還要撥一些時間來做社區的事情,其實對他們來說是很辛苦的,那因為其實社區跟學校本來就是一個,互相共存的一個模式在經營,那我們也相信,學校好,社區就好,社區好,學校也會更好。
[華南國小 校長
陳清圳]
你社區產業不活絡,不會有人想回來,當我這樣做完之後,假設,我的產業也開始將,產業鏈開始慢慢起來,文化也慢慢開始活絡,因為這東西還是要社區來經營,假設弄得起來,我認為,有機會吸引到年輕人過來。
[華南社區發展協會 理事長
劉清極]
有影響力啊,因為我們,就是你看,我們這個社區和學校我們這樣聯合一起,帶動有些年輕人有都,都有在,在漸漸地在了解,回來我們的華南社區這樣,回來,對,返鄉青年真的有受到影響這樣。
人口數不到四百人的華南村,在地學童並不多,但陳清圳秉持著學校與社區共好共榮的理念,發展咖啡特色課程,進而盼望帶動社區產業,期待不只小校命運逆轉,偏鄉社區也能注入活水。
採訪/撰稿 宋宇娥
攝影/剪輯/戴志明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