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公信仰源自於對大自然的崇敬,在台灣民間非常普遍。特別的是,伯公的造像和其廟宇,沒有一定的形式,饒富在地性和多元性。這個星期開始,我們將推出「客庄伯公軼事」系列報導,為大家介紹台灣各地的客家庄裡頭,幾個特殊的,或是跟當地發展關係密切的土地公廟,同時認識精采的鄉野傳奇故事。在鄉下地方,無論田頭田尾、山邊水畔,最常看到的建築非土地公廟莫屬。而台灣的土地公信仰還具有普遍性和多元性,使得土地公成為人們最親近的神祇。另外土地公的造像和其廟宇,往往反映一個地方上的歷史發展或居民的需求,也讓土地公成為最基層的信仰。

<所以我們這社區,兩個村新隆村 盛隆村,加起來差不多有120幾座伯公>

這裡是苗栗銅鑼新隆村的一處土地公廟,讓人覺得納悶的是,怎麼會有兩座土地公廟比鄰而居呢?

[苗栗縣銅鑼鄉新隆村長
陳石豐]
這方向看 這邊北邊(右邊)這個伯公,大概一百多年前就有了,後來(左邊)的伯公,是這附近那邊的伯公遷下來的,所以這兩個伯公看祂的構造就不一樣。上面一點那邊因為要開路,會影響到(伯公廟),影響到時,大家就乾脆遷下來一起,遷下來放一起,才會變成兩個在一起。

看看原本的土地公廟,非常符合傳統石雕的造型,裡頭的造像是一位慈祥的長者。至於祂的鄰居,也就是後期遷過來的土地公廟,裡頭則是以刻著「福德正神香位」的石牌呈現。

為了表示尊重,兩位土地公有各自的香爐,天公爐也是兩個,居民來膜拜時,當然禮數也要加倍。

[苗栗縣銅鑼鄉新隆村長
陳石豐]
兩個伯公就要準備兩份(供品),就跟一般拜伯公一樣,(東西要準備兩份) 對啊。

在銅鑼,有主人接納客人形式的土地公廟,在通霄則是有三個來自不同地方的土地公,共享香火。

[苗栗縣通霄鎮南和里民
李元菘]
本來這伯公不是做成這樣的,用石頭砌起來的,田頭伯公,一般人說的田頭伯公是用石頭砌起來的,砌起來這樣就變成不方便,所以(早年)地方人士才把(祂們)集合起來,請地理師看風水看哪裡的風水比較漂亮。就只要拜一個地方就好,不用拜兩三個地方。

一百多年前的先民,因為方便起見,把三位土地公集合在一起,在廟宇形式做了人性化的設計。雖然外觀是一座土地公廟,但卻有三個門,所以居民在膜拜時,必須一個一個插香。特別的是,裡頭還有隔間。

[苗栗縣通霄鎮南和里民
李元菘]
一個伯公一間,像我們人住旅社一樣啊,一人住一間這樣的意思。

一座土地公廟,有三位土地公一起坐鎮守護著村落,也說明了土地公信仰的多元性。

這裡是淳樸的客家庄,桃園楊梅富岡地區。在老街上,有一排巴洛克式建築見證早年的繁華。

[文史工作者
呂宏溥]
富岡有設立車站以後,這附近的,像新屋鄉這附近所有的交通,全部在富岡上下比較多,當時日治時代開始,地方的交通全部依賴火車為主,所以這地方早期是比較熱鬧的,所有人(商賈)集中的地方。

看看這些珍貴的老照片,街上人潮洶湧,當地每逢婚喪喜慶,總是全庄動員。這個位在楊梅鎮西北角,和新屋鄉與新竹湖口為鄰的客家庄,屬於台地地形,又因為田野間有很多土地公廟錯落,因此舊稱「伯公岡」。

富岡一處華麗的廟宇,很難讓人聯想到這是土地公廟。這座廟宇占地頗大,堪稱桃園縣最大的土地公廟。走進廟內,主神是石雕的土地公造像,右手邊有天上聖母,左手邊則是池府王爺。神桌旁立著兩座光明燈,甚至在左廂房還供奉著太歲星君,這在一般的土地公廟是看不到的。居民說,民國65年這個土地公廟重建,由於空間比較大,所以請其他的神入廟供民眾膜拜,這也突顯土地公信仰的包容性。

富岡地區歷史最久的土地公廟,要屬於這座了。小小的廟裡,看不到土地公的神像,只有一塊模糊的石牌。

[文史工作者
呂宏溥]
農業社會的時代,我們富岡是小地方,要找很多錢來蓋土地公廟,可能沒有辦法集資到那麼多,所以一百多年前蓋的時候,祂的特色就是,這(神龕)裡面的神像有一個石牌。以前比較富有的人也比較少就是做伯公的(神像),一百多年前伯公的神像也很少。

走過一百多年的歲月,土地公廟早已布滿歷史的痕跡。三十多年前,原本居民要為土地公蓋個新家,但礙於經費,只能在周圍加蓋,沒想到卻成為「廟中廟」這種特殊景觀。

[文史工作者
呂宏溥]
要再重建新的,小地方也沒有那樣的資源,附近耕作的人,大家也很辛苦賺錢,你說要出很多錢來蓋廟地方人士可能也蓋不起,所以就保留祂原來的伯公廟,另外上面再蓋一間搭起來,又保留住以前的造型,也不會被遺忘,以前的伯公廟是什麼樣子。

很多地方的土地公廟,都會在前庭加蓋棚子,讓信眾有遮風避雨的地方,不過像這樣廟中廟的形式,倒是罕見。而且廟後方,還刻意讓原本的土地公廟突出一塊。

[文史工作者
呂宏溥]
你如果蓋起來(包住)的時候,伯公感覺像被人關起來的樣子是不是,祂還是保留(原貌),就是說變成伯公的家擴大,不是伯公的廟宇包起來。

短短三百公尺的新竹湖口老街,保有台灣所剩無幾的傳統長型街屋,紅磚 拱廊 立面雕花牆飾等等,仍可窺見昔日風華,常常吸引遊客來此品味。而來到湖口老街早期對外交通要道,一棵高聳的大樟樹就佇立在此,也是居民口中的大樟樹伯公。

[文史工作者
羅美搖]
原本就只有這三個石頭,這一塊石頭,這下再擺一個,攞一個石頭,這幾個石頭擺著,就叫做田頭伯公。整個庄頭大家割稻也好啦,犁田也好 採茶也好,大家就在這邊拜。

先民將一棵大樹奉為土地公,這也是土地公信仰裡頭,以物造神的特質。又由於大樟樹可以遮陽,這裡又地處中點站,所以也是先民歇腳的地方。

[文史工作者
羅美搖]
這邊過去是南蛇崎,南蛇崎再過去就是燥坑,燥坑再過去就是新埔,所以這條路的位置來來去去的人很多,早上三四點就有人了,所以大家就在這邊休息。至於這座土地公廟,則是後來居民集資所建。

[文史工作者
羅美搖]
後來大家說時代進步,伯公也要升級啊,所以就蓋這個伯公廟。平常鄉下大家有回來的時候,因為很多人搬出去了,回來時就會過來清一清把祂清乾淨,像現在因為這樟樹正值開花(季節),到樟樹開花的季節,大家就會,有來就會清理,也懷念以前大家在這邊住的感情。

<白蟻很多,這個沒有清理掉不行,沒有清理掉馬上樹就會枯掉。>

村民看到樟樹面臨危機就會主動清理,這正突顯土地公信仰也包含了生態概念。

[文史工作者
羅美搖]
這個樹那麼珍貴,尤其這棵樟,這棵樟樹樹是牛樟,牛樟就是香樟做樟腦油最好的樹,如果沒有保留伯公的樹到時候會被人砍光光,再加上有伯公信仰在裡頭,有信仰就沒人敢砍。

<各位我們這邊的鄉親,今天為了配合我們石爺石娘(安座)週年慶,我們整村人大家來擲筊比賽,擲筊比賽最多(聖)杯的人,獎金一萬塊。>

這是新竹芎林鹿寮坑,今年首次舉辦的客家情人節擲筊比賽,為的是見證村民信仰中心,「石爺石娘」的愛情故事。

[新竹縣芎林鄉華龍村長
田興業]
我們來傳承 來紀念石爺石娘祂們愛情的故事,讓祂流傳下去,不要到了我們這一代人卻斷層了。

眼前這兩顆大石頭,就是石爺石娘,居民以紅布圍繞著,將祂們當成地方守護神。

[新竹縣芎林鄉華龍村長
田興業]
這兩顆石頭,是以前鹿寮坑開墾時我們(先民)在開墾的時候,祂就在鹿寮坑溪裡頭。(傳說)這兩個石爺石娘,保護我們整個鹿寮坑所有的村民,以前廟沒有那麼興盛,所以出生的小孩這些,就來拜石爺為義父,所以祂的契子現在很多 滿天下。

因為石爺石娘庇佑鄉里,當地人自然而然就把祂們轉化為土地公信仰。更因為長期以來,兩顆石頭總是形影不離,因此還被人們加上美麗的愛情傳說色彩。

[新竹縣芎林鄉華龍村長
田興業]
祂在鹿寮坑溪兩個世紀,永遠都沒有分離過,沒有分離過,所以有那麼奇特的地方。

簡單的石頭、一棵樹、一座小祠,或是一棟大廟,土地公的造像和祂的家,不拘泥於某種形式,也讓台灣鄉野景致和民間信仰,更多元豐富。

採訪/撰稿 羅弘昇
攝影/剪輯 徐偉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客家新聞雜誌 的頭像
    客家新聞雜誌

    客家新聞雜誌HAKKAWEEKLY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