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林有個貓兒干布袋戲團,三年前因為參加雲林偶戲節計畫而成軍,成員是一群平均60歲、來自各行各業的雲林人,雖然都不是專業的操偶師,但苦練多時,演出更具有一定水準,今年還自己做道具,自編自導自演了一齣「大新庄傳奇」,講在地居民早年為了生活,到西螺賣菜途中遇到惡霸,後來引起漳泉械鬥的故事。開著滿載道具、布景的小廂型車,他們深入雲林各鄉鎮的學校和社區巡迴演出,讓偏鄉民眾和小朋友,透過布袋戲演出,更加了解自己家鄉的歷史。
道具、戲台、音響、燈光,全都塞進車子裡,拿著單子一項一項清點,就怕漏了什麼。
我們這個是那個要去演布袋戲,就到國小去演布袋戲,那這些就是我們整個,我們整個包括我們的布袋,布袋戲的那個戲台,跟一些工具全部都在這裡,那我們現在要出發了。
穿梭在雲林大街小巷,滿載的廂型車,深入各個鄉鎮,讓偏鄉的民眾和小朋友,能享受到更多藝術資源。來到這天演出的地點,二崙鄉義賢國小,團員馬不停蹄的,要趕在學生下課前把戲台裝好。
貓兒干布袋戲團在三年前成立,劇本自己寫、道具自己做,而且堅持只演自己的故事。
[貓兒干文史協會 總幹事
楊永雄]
社區,把劇團,它的價值就是在地人演在地的故事,布袋戲它可以天馬行空的,把我們的故事,我們想要傳達的,就很簡單透過這個布袋戲就把它傳達出來。
團員都五、六十歲了,不過一要表演,就充滿活力,這天指導老師,已經有五十幾年演出經驗的余玉柱,特地來加油打氣。
手指動,頭要這樣動,有時候要,對,有時候手動就好,這樣,迢迢來到此,快走賣番薯,什麼賣番薯,沒有啦,快走莫延遲。
[指導師傅
余玉柱]
一段、一段慢慢地,教他們操偶的動作啦,還有打武戲的動作,做一些語言動作,你講話,喜怒哀樂都是很重要的,要有表情。
但畢竟動作沒有年輕人來得靈活,辛苦練習,才能達到水準。
[貓兒干布袋戲團 團員
曾玉葉]
老師很拚命教,很拚命教,那他,他有教我們用一個透明的,讓我們知道說你的手要怎麼動,一開始起先的時候在舉,喔,手很痠。
[指導師傅
余玉柱]
因為這個布袋戲就是沒有生命,我們手一伸進去,舉起來,就是有生命的。
貓兒干文史協會,要來學校表演布袋戲,所以這一節下課,還要請各位小朋友帶著你的椅子,到走廊集合。
聽到廣播,小朋友趕緊搬著椅子出來,很是期待。
我們今天要演的戲碼,叫做大新庄傳奇,「蝦子好賣,死人頭無遐濟」,現在節目開演。
這天演出的戲碼,是早年發生在雲林地區漳泉械鬥的故事。
就我們被大新庄的朱杉欺負啦,把我們的魚搶光光,這個土匪杉真是欺人太甚。
要去西螺,那因為常常經過,常常會產生衝突,所以就發生了漳泉拚,就是海邊的人跟我們內地的人就常常打架。
庄拚庄,竹篙裝菜刀,鋤頭糞叉齊出,形成了一場大血戰囉。
海口人因為連繫出問題,人未到齊,寡不敵眾,全數陳屍水底。一段時間後,漁夫無意間發現水底有很多人頭,裡面藏有肥美的蝦子,便撈到市場去賣。
哇,怎麼還會動,欸,我來給它敲看看,哇,原來是肥滋滋的蝦子。
但沒多久,蝦子被抓光,事跡也就敗露了。
咦,最近怎麼沒有看你抓蝦子出來賣,唉唷,員外啊,你就不知道,蝦子好賣,死人頭就沒有那麼多,什麼,你說什麼,原來你賣給我的蝦子,都是從死人頭抓的,唉唷,對不起、對不起啦,我沒注意,竟然全都說出來了。
有緊張刺激的橋段,也有輕鬆詼諧的劇情,有時,甚至只是戲偶一出場,小朋友就哈哈大笑,成功抓住小朋友目光。
本店主,老豬哥啦,啥 老豬哥喔,什麼老豬哥,我是說姓劉,名智高啦。
[雲林縣二崙鄉義賢國小 教導主任
蔡健邦]
我們這邊,在地故事也很多,但是沒有機會讓小朋友來了解,所以透過,透過布袋戲,讓小朋友,一方面很有趣味,很有興趣,一方面也很容易就可以知道我們這邊以前古時候的故事。
[貓兒干布袋戲團 團長
陳勝郎]
小朋友大部分都很捧場,他們看得都很興高采烈,有些還,還起來歡呼咧,哪一個角色出來就,哇。
這齣戲總共有16個角色,全靠口白陳勝郎來發聲,得先了解每個角色的個性,才有辦法揣摩。
哼,這次就饒你,希望以後改過自新,不可再做害人之事,謝謝謝謝,謝謝饒命。
[貓兒干布袋戲團 團長
陳勝郎]
同質性比較高的那個角色就很難分辨了,如果是一些,一些老大的角色,那個就,就太簡單了,然後一些老生,比較,個性比較鮮明的,那個都比較好表現。
一下子要講述劇情、一下子又要扮演角色,陳勝郎小抄、大抄都沒看,從頭到尾都記在腦子裡。
[貓兒干布袋戲團 團長
陳勝郎]
整齣戲都是要,要記起來,那個順序也要,要記起來,對,要不然整個都亂掉了。
生動的表演,讓整齣戲都活了起來,操偶師也功不可沒。
[貓兒干布袋戲團 團員
馮政元]
村長伯他是老人家嘛,所以他在走路就是不能太誇張,好像老人家的那個態度這樣子,這個就比較囂張,他在走路就完全不一樣,走路他就比較誇大,就比較誇大這樣子。
[貓兒干布袋戲團 團員
吳毓珍]
他笑、他哭、他高興不高興,或是說他有什麼表情,我們就慢慢的去想,就可以演出那種感覺。
那個食指弄到頭裡面,然後另外兩個,這裡有一個、這裡有一個這樣,手合起來不能開開,手合起來,這個兩個合起來,這兩個合起來,喔,對對。
戲棚下玩不夠,還玩到台上,戲偶果真對小朋友充滿魅力,而對這群中年團員來說,布袋戲是他們的兒時記憶,卻也是加入戲團,才有機會操偶,還巡迴演出,看到台下觀眾的熱情回饋,也讓他們更有動力,一站一站的,把家鄉的故事,繼續傳播下去。
採訪/撰稿 林秋伶
攝影/剪輯 蔡裕昌
- Dec 17 Thu 2015 13:15
467集-布袋戲話家鄉事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