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天災頻仍,山林對人類安危的重要性無須贅言。為了保護山林,政府自1996年陸續推動獎勵造林政策,為了減碳,也開始鼓勵平地造林。森林法中明文規定,林業之管理經營,應以國土保安長遠利益為主要目標,但自日治時期至今,台灣所造的林,卻往往是經濟林,也就是以樹種未來的經濟效益為主要考量。而且當初的二十年獎勵造林政策也將期滿,到時這些經濟林要是都被砍光,國土豈不更危險?除此之外,面對全球極端氣候,一昧的種樹能發揮多大效益?樹要怎麼種,種在哪,種了的樹能砍嗎,都是急需深思卻刻不容緩的課題。爆炸聲不絕於耳,煙霧從竹林冉冉升起,近看,工人正忙碌的把砍下的竹子,集中焚燒,這片被砍伐過的竹林即將重新造林。

相隔不遠,滿布樹木灰燼的山坡地,卻是鋪了一層雪白,更有陣陣臭味傳來。

[新竹縣甕碧潭生態保育協會
發言人 王世偉]
他們就是先把樹砍掉,砍掉之後,樹砍掉跟竹子砍掉之後把竹子的根刨掉,就是請怪手來挖,然後他就把大的石頭移掉,就你看到的現在這個樣子,才方便作業種生薑。

原來這片雪白的山坡旱田,即將種下生薑,但當作基肥的雞糞,卻讓當地尖石鄉水田部落的居民叫苦連天。

[新竹縣尖石鄉公所
祕書 葉長城]
在開挖整地的時候,或是做中耕除草的時候,他就順便從外面買進了這個生的雞糞,當作他的基礎肥料,那可以想見就是,像這種生雞糞,從外面進來的時候,通常(雞糞)裡面就會有含一些蟲、蒼蠅的卵。

[新竹縣甕碧潭生態保育協會
發言人 王世偉]
前幾天我們請媒體來報導就是太多的蒼蠅,所以他們業者就來撒石灰,我聽他們講說撒石灰的用意是,不要讓味道太濃、太臭。

但石灰的功效似乎不大,部落裡仍是蒼蠅滿天飛。

<誰受得了這個,絕對是很大的困擾,你知道嗎,一桌菜下去,我們還沒有吃,蒼蠅就先上去了。>

水田部落的族人更害怕的是,部落後方的北得拉曼山,因為開墾,樹木被大量砍伐,現在只要一下雨就人心惶惶。

[上水田部落村民
洪秀玉]
以前山裡都是樹木,它(被)挖掉之後,就是沒有樹木,現在只要下雨,他們很擔心的就是,他們擔心那個土整個會崩下來,所以說他們現在下一點雨,下大一點(雨)他們就要跑這樣子。

<我們這邊的部落,人心惶惶好不好,尤其是下雨的時候,大家都已經在準備急救包啦,衣服啦,乾糧先擺著,萬一真的下很大雨的話,我們就是幾乎都是睡在車上。>

[農委會林務局造林組
組長 謝尚達]
種生薑對土地的地利的消耗是相當大,所以在山上如果說,在我們林班地裡面有種生薑的話,我們都會嚴加取締,因為對當地的環境影響很大

主管全國造林業務的林務局也認為,種植生薑對山坡地傷害很大。但這片部落墾地的主管機關,新竹縣尖石鄉公所的立場卻是,生薑是種在農牧用地上,農民選擇在農牧用地上種什麼,無法管制。

[新竹尖石鄉公所
祕書 葉長城]
農牧用地的耕作行為本來就是,法所容許,我們政府機關也沒有辦法去限制他說,你能種什麼,不能種什麼

去年年底,水田部落的山坡地便曾被媒體披露,違法使用重機具開挖整地種生薑,違反水土保持法,遭到罰鍰,而暫時銷聲匿跡,但半年不到,種生薑的情形卻又捲土重來。

[新竹縣甕碧潭生態保育協會
發言人 王世偉]
其實說穿了就是政府的執行力不彰,他的罰款太輕,因為你違反了(水保法)的中耕除草的話,頂多6萬到30萬,業者不痛不癢,只是罰到他們的零頭,所以他們寧願罰款,不怕罰款,他們持續種啊。

[地球公民協會
研究員 楊俊朗]
其實山坡地的使用應該是有水土保持法,相關的法律去管制,那不過只有法律是不夠的,還要看你當地的地方政府,看待這件事情的態度。

根據環保團體的調查,一公頃的生薑有300萬元的獲利,利潤遠大於罰鍰,也因為土地租金遠高於農業收入,當地泰雅族人,才紛紛把原住民保留地「非法」租給「外地人」,水田部落初估,有三分之一的原住民保留地已出租轉讓。

[新竹尖石鄉公所
祕書 葉長城]
原住民保留地開發管理辦法裡面是有規範是說,不得轉租給非原住民,因為它有規範就是,承受的條件一定是要原住民身分,那像這種短期的租用,並沒有所謂的合不合法的問題,因為我剛前面所講到的,它只是一年或一年半,這麼一期的作物,這個應該沒有所謂非法的問題。

[新竹縣甕碧潭生態保育協會
發言人 王世偉]
其實業者是平地人啦,他可能雇的工人是當地的原住民,對,然後我有和租地的同胞族人聊過,他們是說,因為政府的造林補貼太少,然後如果種生薑,一公頃大概一年有4萬到6萬(租金),種生薑比造林利潤更多,然後也比砍竹子獲利多,所以他們寧願把土地租出去。

依現行農委會林務局的獎勵造林政策,像尖石鄉水田部落的農牧用山坡地,每公頃二十年的造林獎勵金共60萬元,但這樣的獎勵金額,對許多在山坡地耕種的農民來說,遠遠不夠,因此不願參加造林

<因為九二一以後會山崩,所以他要種樹造林做土石流防災。>

近來台中市新社區中和村的社區團體,也在推動,山坡地果園轉為造林之用,以涵水護土,但成效卻有限,畢竟山坡地造林成本遠高於平地造林。

[台中市新社區中和村
農民 詹景郎]
我們這邊是偏遠山區,你一塊山坡地,路不會通,雜木林這麼多的時候,你要先砍後種,所有樹都砍掉以後,再重新造林,光是那整理的費用,還有運費,種苗從山下要挑到山上去,這些工人的工錢,你說,第一年的12萬(獎勵金)哪會夠,根本不夠用。

[屏東瑪家鄉農觀課
課長 馮文明]
山區造林部分是比較困難,那為什麼,因為是靠天,所以大部分在山區造林是非常非常的辛苦,有時候第一年、第二年、第三年、第四年,政府所給的造林獎勵金是不足給那些工錢,所以是不符成本。

也因此,林務局近來為了增加農民造林的誘因,研擬提高獎勵金,但礙於財政仍未得到行政院的核可。

[農委會林務局造林組
組長 謝尚達]
我們有計畫就是說,把獎勵造林二十年的60萬提高,那我們也把整個調整計畫報到行政院,那行政院有給我們函覆就是說,希望我們找到穩定的一個財源以後,後續再賡續辦理,那我們林務局現在也是積極在尋找一個財源。

在造林獎勵金未必符合成本下,部分農民便希望減少果園砍伐整地經費,先利用果樹間植樹,等樹木成長後,果園便自動廢園。

[台中市新社區中和村
農民 詹景郎]
你看我們這片肖楠園,多漂亮,裡面也有果樹,次木林也有,我的建議,上次我也建議過說,我們次木林,你就讓它自然去淘汰,因為它這個林木已經從九二一到現在,種了將近10年的肖楠園了,種到現在已經你看,整片都(長得)這麼漂亮,那橘子也慢慢在萎縮了。

然而林務局認為,果樹或檳榔樹根部的護土效果有限,而且果樹會影響到林木的生長,因此堅持應先砍伐果樹才能申請獎勵造林。

[農委會林務局造林組
組長 謝尚達]
因為你有果樹在的話,你種那些小苗木,因為果樹比較大,可能苗木已經可能吸收不到陽光,然後因為有果樹在的話,那他可能會去噴農藥,會去施肥,還是剛我講的會去淨根,所以對整個苗木生長說實在會不好。

[台中新社白冷圳促進會
總幹事 徐炳乾]
現在政府說,你要砍掉才種才不是圖利農民,可是其實也沒有什麼可以圖利啊,因為那樹種下去他們也要照顧這些樹,對不對,幾年以後,那個樹大了,果樹自然就沒有收成

不過許多自行造林的人認為,原本種植的果樹,畢竟有部分水保功能,而且混合林更接近自然林,能豐富生態多樣性,有效的護住山坡地,並避免天災或病蟲害。

[台中新社造林人
陳偉仕]
站在一個土地、生態的角度,它原來的植物(本來)就已經有抓根了,有水保功能,你如果把它砍掉,那等到新的造林樹木成長可能五年、十年,那這個空窗期,這個危險期誰能夠承擔。

[新竹縣甕碧潭生態保育協會
發言人 王世偉]
有的種紅檜,檜木,有的種肖南或櫸木,或有的是種會有長一些果實的植物,他是說,因為如果種單一樹種的話,比如說種日本柳杉,因為飛鼠沒有東西牠吃就啃樹皮,然後每年台灣都會有雷擊,打雷,這一棵樹燒起來可能整個森林都著火了。

由於長期以來,無論官方民間,造林時多以未來期滿後能否賣得好價格,來思考所需樹種,因此許多人工林往往是單一樹種,像是經歷過九二一大地震的台中市新社區中和村,林農仍以單一高經濟價值樹種為考量,甚至希望推動全村都種肖楠。

[台中市新社區中和村
農民 詹景郎]
中和村是不是來用單一造林,單一林相這方面,以後我們可以提供教育生態,還是說,我們病蟲害防治這一類型(園區),我們可以來研究。

[地球公民協會
研究員 楊俊朗]
經濟林的一個思維就是,如何在最小的面積,最短時間內,取得最大量的材積,經濟林就是這種思維,它不會去考慮說水土保持,或是裡面的生物多樣性,那些都不是經濟林的首要目標。

環保團體認為,單一樹種的經濟林,追求的是收成,水土保持功能有限,尤其許多當年申請二十年獎勵造林,即將陸續期滿,因此有越來越多的山坡地林木,即將被大面積砍伐。

[地球公民協會
研究員 楊俊朗]
如果一塊森林在短時間被大面積的砍伐,那以台灣的這種環境來講,我們知道台灣就是,很多地震,很多颱風,颱風會帶來瞬間的大雨,那我們可以想像這大面積的砍伐之後,地表全部裸露,那大雨一下來,整個土石沖刷,往下游沖刷會是相當嚴重。

按照現行法律,即便私有林木砍伐也需申請核可,像屏東縣瑪家鄉佳義村,為避免部落旁的笠頂山,因獎勵林砍伐,造成土石流威脅,鄉公所便勸說林農不要伐木,申請屏東縣的限伐補償措施。

[屏東瑪家鄉農觀課
課長 馮文明]
(二十年獎勵造林差不多到今年),對,(開始就陸陸續續),(有核准他們砍伐了嗎),沒有,(是不打算核准呢還是),不打算核准,因為我們現在是限制他們砍伐,那我們是鼓勵(他們)能夠參加限制伐材,領到這個補助金。

[屏東縣長
曹啟鴻]
他有權利在全民造林之後,他二十年之後就有權利砍伐,這砍伐結果,他賣的價格,一公頃(相思林)大約賣2萬元,我覺得這個太可惜了,2萬元微不足道可是如果崩塌下來,恐怕我們要,一百倍、一千倍的方式去整治或者是救災,那為什麼不能夠花一點小錢。

自2007年開始,屏東縣政府開始,以十年每公頃補償3.6萬元,限制原住民保留地的林木伐採,希望把獎勵造林二十年的美意,多延續十年。

[屏東縣瑪家鄉佳義村
林農 林寶良]
一聽到有政策,十年不砍伐,政府有補償給我們,我們就參加,但是十年才補助一次,錢又這麼少,也不符合成本,希望政府每年都可以補助,才可以讓我們維持生計。

[屏東縣長
曹啟鴻]
我們縣政府的財政這麼困難,我們能夠做的事情只能做到這個程度,那我們是拋磚引玉,希望林務局也跟著做,水保局也跟著做,不要把工程,工程(隨便)一做就好幾百萬、好幾千萬,好幾千萬你可以補貼的公頃數,你看(可以)補貼多少。

屏東縣政府開辦四年來,目前約有30幾公頃的原住民保留地參加限伐補償,而此項政策也獲得中央政府的注意,林務局提出了全國性的限伐補償條例,並送行政院核定中。

[農委會林務局造林組
組長 謝尚達]
那我們林務局也有擬定類似的一個計畫就是說,針對一些環境敏感地區,就是例如水庫蓄水區範圍外150公尺的保護林帶,還是說土石流潛勢區,它兩側150公尺的保護林帶,還有一些河川兩帶150公尺的保護林帶,我們林務局都把它納入環境保護區,就環境敏感地區(限伐),現在我們整個案已經報到行政院去,行政院還沒有正式核定下來。

照林務局的規畫,未來限伐補償將只針對環境敏感地區的林木,而環境敏感地區將以現有相關資料來劃設,但環保團體認為,應廣納跨領域學者及在地民眾的意見,再討論是否劃為敏感區,甚至是該種什麼樹木。

[地球公民協會
研究員 楊俊朗]
先從討論這個區域,到底我們是要讓它是,環境林,還是經濟林,這個(環境林)區域在過去這塊土地上,它的森林樣貌是怎樣子,那我們現階段是什麼樣子,那我們目標就是要恢復到,它以前天然的樣子,那依那個為目標,再去設計現在怎麼做,才能夠達到以前天然林的那個樣貌。

未來林務局的限伐補償,由於預算仍是未知數,因此能有多少成效還未知,但環保團體認為,台灣應該從獎勵造林的思維,轉為如何保護現有的森林,而不是一邊種樹,一邊卻砍大樹。

[地球公民協會
研究員 楊俊朗]
只要是環境敏感區域,已經成林了,你都不要動它,你就可以領那個限制伐木補償,所以這是另外一種思維,那獎勵造林是,你要有付出你要有造林才有獎勵,所以現在我們慢慢慢慢要把觀念扭轉到這邊來,保護現有的森林,會比你去砍大樹、種小樹來得更好。

樹木能涵養水源,固著土壤,在某些重要日子,我們會想起樹木的重要,但一直以來,造林卻常是為了將來把它們砍掉;若樹木擋在經濟發展前,更是被優先犧牲掉。如今人類的處境已越來越危險,對待自然的態度,恐怕不得不加緊腳步調整改變。

採訪/撰稿 陳君明
攝影 徐偉文 陳靖維
剪輯 徐偉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客家新聞雜誌 的頭像
    客家新聞雜誌

    客家新聞雜誌HAKKAWEEKLY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