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洛人所稱的「粿仔」,北部客家人稱做「粄條」,在六堆客家庄則稱為「面帕粄」,屏東縣八個客家鄉鎮的面帕粄還各有不同風味,例如內埔鄉的面帕粄就放豬血和黃豌豆,佳冬鄉因靠海,早年把捕到的次級鮪魚熬湯煮面帕粄,放魚肉、蚵仔,非常有海洋風味。屏東縣客家事務處更出版專書,介紹八鄉鎮的面帕粄店,要將在地傳統的客家美食推廣出去。來到屏東客家庄,處處可見面帕粄店,屋簷下、大樹下,都有它們的蹤跡,面帕粄說是客家飲食文化中的平民美食,在屏東客家八鄉鎮中,就有至少一百二十家面帕粄店。

[文史工作者
劉孝明]
我們這邊不叫粄條,我們有個很可愛的名字叫做面帕粄,因為它蒸出來的時候就像毛巾(面帕)一樣,第二個它真的好吃,而且它在很多鄉鎮地方它味道完全不一樣。

[客家音樂人
傅民雄]
我很喜歡吃面帕粄,尤其是面帕粄裡面炸的油蔥,那有時候,你出去外面打拚,回來一聞到那個味道,你就會口水直流。

[屏東縣客家事務處
處長 古秀妃]
面帕粄在屏東,它很特殊的就是一早就在賣,可能一早四、五點就在賣,它賣的客人就是在附近工作、耕田的人,他一早就要去吃面帕粄才有體力,它的店,很多店是一早賣到中午就不賣了,到晚上就不賣。

沒錯,許多店家天未亮就開始忙碌的一天。屏東新埤鄉這間面帕粄店,兩夫妻一大清早分工合作,老闆娘備料、炸油蔥,老闆蒸面帕粄,而且就在店裡現場製作。老闆熟練地將在來米漿倒入鐵托盤中,搖晃均勻後,放進沸水裡蒸熟,「專業術語」叫做「漂面帕粄」。

不一會兒掀開鍋蓋,白煙裊裊混合著熱氣,一塊清亮透白的面帕粄蒸好了。把放到稍涼的面帕粄,放在桌面鋪好的白布上,折成三折,再切成適當大小,就是一般大家看到的面帕粄了。

[新埤鄉面帕粄店
老闆 張經緯]
我差不多做到七點半,(從幾點開始做?)從五點、五點多一點,有時候會做到八點,要看你今天的量啦,(做)一塊(面帕粄)差不多兩分多鐘。

老闆每天都從天未亮不斷重複動作,做出一塊又一塊面帕粄。雖然耗時費工,但老闆一想到顧客的讚美,便忘了辛苦。

[新埤鄉面帕粄店
老闆 張經緯]
吃的顧客說你自己做 比較好,比較實在,不是怎樣啦,不然我們這麼忙,拿(現成的面帕粄)一斤多少錢還比較省事,我們這樣自己做量還比較少,一樣是這樣在做。

時間不過早上六點半,就有顧客聞香上門要吃早餐了,一碗香噴噴的面帕粄上,放了豬肝、肉片,和毫不吝嗇的大杓油蔥、肉燥,準備填飽顧客的胃。

[顧客
陳定雄]
家鄉的口味,當然回來要來嚐一嚐。台北(面帕粄)量少,這邊量比較多,差多了,這是從小吃到大的啊。(味道有什麼不一樣),有啊我們這邊是用油蔥這些,提味、爆香。

[顧客
謝水詠]
雖然沒有外面賣的那麼Q,但是它是比較純粹用米做的,比較有米的口味,這個湯頭真的不錯啦,湯頭真的不錯,真材實料。

老闆強調用料實在,以及對新鮮食材的堅持,顧客當然吃得出來。

[新埤鄉面帕粄店
老闆娘 曾秀珍]
沒放防腐劑,沒放什麼,就一天限量,賣完就沒有了。(連這個配料那些),(全部是早上現做的),對對對都是早上現做的,我不愛隔夜的,就這樣現做現賣,賣完就收攤。

順著台一線,來到佳冬鄉昌隆村,就在神農廟對面,有著一家不起眼的小店,是當地早起工作的居民填飽肚子的地方,一樣也是只賣到中午。這間傳承三代的面帕粄店,至今仍然堅持,以燒柴火的大灶煮出傳統風味的面帕粄。

[佳冬鄉面帕粄店
老闆 林良興]
最特別的就是我們還是用燒柴火的,燒柴火,他們說的啦,燒柴火的火比較溫和,煮出來東西比較好吃,大家都這樣說啦。所以我們這邊很特別,以前我們不是用這樣的灶,我們以前是用燒稻糠的,灶不一樣,以前我們就是燒稻糠、燒木屑,用這樣,到後來稻糠沒有了我們才改燒柴。

[佳冬鄉面帕粄店
老闆娘 戴菊貞]
(燒柴火)比一般的人還要辛苦,就是我們還要準備木柴,還要去那個,甚至現在的話我們幾乎是跟木柴行買,買了他載過來給我們我們還要再鋸。

傳承母親手藝的傳統道地風味,讓顧客絡繹不絕上門光顧,而且幾乎都是熟門熟路的老顧客,有不少還是從小吃到大的呢。

[顧客
林東賢]
這口感比較有彈性,不像一般粄條爛爛的。比較有味道吧,比較Q,味道不一樣,比較有那個古早味,吃起來不一樣。

[顧客
郭明利]
習慣了,比較對味,口味比較對味,它這就是以前祖傳下來的口味,大部分都吃得很對味。

[佳冬鄉面帕粄店
老闆 林良興]
要知道的人,知道的人才會進來,大部分是熟客,就從小開始吃,有的是阿婆、爸爸他們從小帶著來這開始吃的,吃到現在這麼大的。

能夠贏得顧客高回流率,必定有其特別之處,而這裡最與眾不同的關鍵,就是配料,因為佳冬鄉靠海,面帕粄也增添了其他六堆鄉鎮沒有的海鮮味。

[文史工作者
劉孝明]
像我們八鄉鎮裡面佳冬鄉是維一,我們客家庄裡唯一臨海的,所以他們會有虱目魚、鮪魚,就是所謂的鮪魚,還有一些以前是用虱目魚去做肉醬,我們昌隆村那裡會加一些可能像是蚵仔,所以他們會加一些海鮮在他們的面帕粄裡面,所以他們的面帕粄不會那麼油,但是很香。

[佳冬鄉面帕粄店
老闆娘 戴菊貞]
因為這是慢慢一直傳下來的煮的方式,感覺加這些(海鮮)料,大家想說比較營養,以前人家採收香蕉、要工作,這樣比較有營養,味道也比較好啦。

[顧客
林東賢]
(這裡比較特別是它有加一些海鮮),對對對這別家沒有的,(那你覺得粄條加海鮮),(你覺得搭嗎)可以啊 蠻搭的 蠻鮮的。

同樣是顧客盈門的面帕粄店,內埔的面帕粄配料則是紅蔥頭拌肉燥燉煮,濃郁的香氣,一樣是讓人吃了會上癮。除了面帕粄之外,內埔的米篩目更是獨樹一格,會添加黃豌豆與豬血一起料理,可說是內埔人獨有的口味。

[內埔鄉面帕粄店
老闆 謝招水]
(加黃豌豆、豬血)就是以前上一輩的傳下來的,以前上一代做的時候就有這樣的佐料。(內埔人都吃這樣的口味喔),對 你外面都沒有加這樣的料。多數人吃都要加豬血和黃豌豆。

在萬巒還有一間傳承四代的老面帕粄店,低矮的房舍有濃厚的古味,與店舖內的擺設相呼應,整間店充滿復古氣味,不同於一般店家,這裡選用沉重的陶碗來裝盛,連顧客的視覺享受都一併兼顧到了。

享受美食之外,還能看到老闆以純熟的刀法切面帕粄,手法精準到令人稱奇。

[萬巒鄉面帕粄老店
老闆 林麗英]
光復的時候就開始賣了,我們(萬巒鄉)這邊都還沒有人賣,我們最早,從我阿公、我媽、我到小孩子四代了。像我現在七十二歲了,我從小就開始做了,這樣(做面帕粄)快六十幾年囉。(這麼久了喔),十幾歲開始就跟著我媽做。

每家店各具特色,每個人愛吃的口味也不一樣,但面帕粄加上肉燥油蔥等佐料,就是屏東客家庄面帕粄共同的好滋味。

[文史工作者
劉孝明]
我曾經訪問過一個老師,他說,為什麼面帕粄對客家人來說很重要,因為面帕粄很難做,所以以前面帕粄,就兩種人可以吃,一個是老人家,一個是病人,才吃得到,所以慢慢的,慢慢的面帕粄變成一個很珍貴的東西,所以人家會說「請你吃面帕粄」喔,那個表示說是對你一個很好的對待。

如今,面帕粄已經成為普遍的客家美食,為了推廣隱藏於客庄街頭巷弄中的平民美食,屏東縣客家事務處特別紀錄編撰成冊,出版專書,希望打響屏東面帕粄的名聲。

[屏東縣客家事務處
處長 古秀妃]
在地的美食、在地的面帕粄店,除了在地的人知道以外,我們其實應該要透過一些方式讓所有的人來了解,包括說,我們出版書籍、再來就是我們透過電台來廣播、廣告,另外我們也辦活動,二高底下的自行車專用道,開始騎的時候,我們就向大家來介紹面帕粄的特色,就結合旅遊來推銷,所以我們用媒體、用出版用我們在地的活動來跟大家講。

很多屏東客家人會說,只有家鄉的面帕粄才好吃,其他地方的都不合格。熱騰騰的面帕粄,不是點心而是主食,更是撫慰思鄉遊子的幸福滋味。從前只有在地人知道的家鄉味,未來說不定會成為,外地遊客指名非吃不可的名產。

採訪/撰稿 宋宇娥
攝影/剪輯 陳靖維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客家新聞雜誌 的頭像
    客家新聞雜誌

    客家新聞雜誌HAKKAWEEKLY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