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位於台南沿海的學甲鎮約有二千公頃的淡水魚塭,除了虱目魚等食用魚為此地特產,這裡還育孕出美麗的觀賞魚錦鯉。在台南養錦鯉養了二十幾年的劉開源,就是在二十多年前,他放棄人人稱羨的電力公司高薪工作,選擇了一條完全不一樣的人生路。當時,劉開源花光所有積蓄買了這三公頃的漁塭,一切從零開始,這過程的艱辛,不是外人所能理解的。然而這一切的辛苦,現在有了代價,每年大約繁殖一百萬尾的錦鯉,他的錦鯉不但外銷到十幾個國家,還常常在比賽中獲得大獎,現在他甚至跨足轉型休閒農場,推廣錦鯉文化。
看著水道上,小魚兒來來回回快速的游動著,但就是游不到終點,一旁的幼稚園小朋友急得拼命拍手、大聲喊著加油。原來他們正在進行一場趕魚競賽。
眼前的大魚,讓許多小朋友看得是既興奮又害怕,接著大家要開始摸大魚、和大魚做一次親密接觸。
這些讓孩子們玩得樂翻天的活動,全都是快六十歲的劉開源和老婆李慧英絞盡腦汁想出來的。
在這些活潑有趣的活動帶動下,劉開源經營了二十四年的錦鯉養殖場,一下子就變作附近學校最喜歡的生態教學地點,夫妻倆也樂得教孩子們在遊戲中認識錦鯉。
[幼稚園老師
謝雅貴]
這是在學校沒有的經驗,在外面就可以嘗試呀,是一種學習,剛好跟課程又吻合。
這裡是位在台南學甲的錦鯉養殖場,每年大約繁殖一百萬尾的錦鯉,因為這種魚的顏色很漂亮,有人把牠稱作游動的寶石。
昭和、紅白、黃金還有黃金松葉,這一尾尾在池子裡游來游去、色彩優美而且花紋千變萬化的錦鯉,全都是劉開源自己培育出來的。
好的錦鯉,體型勻稱,花紋豔麗且分明。站在這座蘑菇造型的看台往下看,這裡一百尾左右七、八十公分長的錦鯉,就是劉開源心中的特極品。
4年前他特別耗資近千萬設計了這個五米深的圓型池子,幫助他的寶貝錦鯉成長。
[錦鯉養殖專家
劉開源]
高密度養殖在台灣不適用,因為氣候跟水質經常變化,怕換池,怕魚死掉,我們就選第二樣強迫牠運動,強迫他運動,我們就做圓的。目前全世界只有我做圓型的。
[錦鯉養殖專家
劉開源]
過濾池裡面放很多濾材,濾材很多生化球是我設計的專利球。
過濾的水要經過濾材,水才會乾淨,因為濾才會培養一種消化菌,消化菌就消化水中有機物。
有句話說養魚最重要的就是養水,當然,錦鯉要養得好,水質的管理一定要好,劉開源自己設計生化球過濾再生循環水,保持池水乾淨。
劉開源培育的錦鯉中,最特別的是這一尾黃金孔雀,這是他三年前培育出的新品種,市面上還看不到,雖然一直有人想買,但他始終不肯賣。
[錦鯉養殖專家
劉開源]
因為市面上看不到這種魚種,客人一看到這麼漂亮的魚就要買,你就不能開價,一開價他錢給你了,你就要賣他呀。
因為錦鯉而結緣,從事廣告工程業的陳昇華和劉開源認識十五年了,他的景觀池裡兩百八十多條錦鯉裡,有許多是劉開源培育的,他說欣賞美麗的錦鯉,最能紓解工作壓力。
[顧客
陳華昇]
每條魚都有牠不一樣的型態啦,其實都很有觀賞價值,好像跟人一樣,沒有一個面孔是一樣的。
拿著自己特調的魚飼料,劉開源夫妻倆站在土塘邊一邊餵魚、一邊仔細觀察魚群的健康狀況,他們笑說要養錦鯉不但勞力而且勞心,要是稍有不慎,整池的魚就可能會死光光,一年的心血也就白費了。
[劉開源的太太
李慧英]
因為這些魚,有群游習性,要是餵的時候有落單的,看落單的,可能就生病了,我們可以及早發現牠的毛病,治療牠。
比起餵魚,挑魚也就是選別更是辛苦,光是想到要在上百萬的錦鯉中挑出等級好的魚,就讓人很頭痛,不過,李慧英卻說這非做不可。
[劉開源的太太
李慧英]
像我們繁殖有經驗的喔,牠的存活率很高,繁殖出來一尾母的差不多有十幾萬顆卵,越早淘汰就越好,等級好的魚密度沒有那麼高,比較快大,比較有價值這樣。
錦鯉的顏色又多又漂亮,全世界總共有六、七十種的錦鯉,品質比較好的,當然就可以賣到比較好的價格,像我們現在看到這一條四、五斤的(中上等級)錦鯉,大約可以賣到四、五萬元。
過去,劉開源養的大錦鯉,曾經一尾最高賣到兩百五十萬元。這種觀賞用的錦鯉,雖然屬於高價位的魚類,但是因為花紋與體型的差異,價格差異也很大。一尾錦鯉可能價值數十萬元或數百萬元,也可能只值數十元。
[劉開源的太太
李慧英]
這個養大就沒有價值,這個就有價值,假如現在同一個時間賣,這一尾賣不到十塊、五塊錢也賣不到,差這麼多?這一尾你說二百、三百有人要買,這不用養到一年,就可以賣到一萬塊。
做分級淘汰,是為了讓品質好的錦鯉,受到比較好的照顧。
減少錦鯉受傷的機會,確保出貨品質。劉開源的錦鯉不只內銷,還坐飛機外銷到東南亞、歐美還有南非。過去外銷市場光景最好的時候,他們夫妻常常半夜沒辦法睡覺,就是要趕在天亮前把魚包裝好。
[劉開源的太太
李慧英]
像要出東南亞、新加坡、馬來西亞,半夜包裝,因為飛機七點五分的,七點五分我們差不多一大早五點就要到機場,報關就在催了,五點到那裡我們是不是,三點、四點就要從這裡出發呀,是不是半夜就要包魚呀。
在國外,許多人甚至連台灣都沒聽過,更不要說買台灣的錦鯉了,初期,劉開源想要打入國際市場是困難重重。於是他決定參加錦鯉比賽,打響名聲。眼前這些獎盃通通都是他的光榮戰績。
[錦鯉養殖專家
劉開源]
同樣一尾魚這麼漂亮,人家可以賣十萬塊,我只賣一萬塊,所以錦鯉就這樣現實,日本就是名牌,我們就不是名牌,但是一旦便宜的魚拿到全體總冠軍,那就比他們的十幾二十萬、四十萬的更有價值。
劉開源培育的錦鯉,不但常常打敗許多所謂的高價魚,同時在比賽中獲得大獎,這讓他對自己生產的錦鯉信心大增。但是想起那段辛苦的過程,他忍不住哽咽。
[錦鯉養殖專家
劉開源]
當初要打入外銷市場時,幾乎沒有人認同你,魚看都不看,什麼台灣來的、他就是不看,後來宣布台灣學甲錦鯉場的魚得到全體總冠軍,大家歡呼的時候(哽咽)。那時候你覺得辛苦有價值了,完全由零開始,後來越來越多,那種全場的掌聲,就會讓你感覺到事業的成就。
當初因為喜歡錦鯉這個單純的原因,他放棄人人稱羨的的電力公司工作,全心投入錦鯉養殖業,完全沒有經驗的他,一切從頭學起,問他哪來的勇氣,他是這樣說的。
[錦鯉養殖專家
劉開源]一旦有成就的時候那就不得了呀,如果失敗我就回去上班嘛。我並沒有什麼損失這樣,因為我家裡從來就沒有給我什麼錢給我財產呀,我就從零開始打拼出來的(哽咽)。
二十多年前,劉開源花光所有積蓄買了這三公頃的漁塭。有一陣子他們一家人過得是三餐不繼、口袋空空,甚至小孩子發燒沒錢看病的日子。李慧英說當初她其實並不贊成老公、投入這個根本看不到未來的工作。
[劉開源的太太
李慧英]
百分之一百二十反對,怎麼說?因為你來這裡一個未知數嘛,人對未來的未知數,沒有說很肯定喔,會穩賺嗎?尤其農漁業你知道,靠天吃飯呀。像下星期又颱風來了,又很害怕了,心裡也提心吊膽。
[劉開源的女兒
劉又瑄]
因為爸爸媽媽年紀也有了,有一點了,做這種工作是比較吃力一點,所以會覺得有點捨不得。
但所謂嫁雞隨雞 嫁狗隨狗,雖然反對,但她還是認命的陪著老公這樣一路走來。
除了繁殖錦鯉、養錦鯉,四年前,劉開源兩夫妻又積極擴展休閒事業,他們希望藉此推廣錦鯉文化,讓更多人一起來親近錦鯉、認識錦鯉。
因為喜歡錦鯉的美,劉開源很用心的從事他的錦鯉事業。說起繁殖錦鯉、養錦鯉,現在的劉開源顯然是個專家,但有誰想得到這背後隱藏了多少艱辛。對於錦鯉養殖事業,劉開源懷抱著滿腔熱血與夢想,對他來說,錦鯉養殖的過程雖然辛苦,但是只要成功培育出漂亮的錦鯉,看看這一切,再辛苦都值得了。
採訪/撰稿 詹淑雲
攝影/剪輯 陳靖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