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螺七崁包括了現今的西螺、二崙、崙背等25個村莊,是詔安客家的聚集地,而七崁當中有二間歷史悠久的媽祖廟,二崙的七欠媽、和西螺的吳厝媽,一百多年前,七欠媽遊詔安客家庄是每年的盛事,不過後來因為信眾起爭執而停辦了,為了重現一百多年前,七崁大拜拜的盛況,西螺朝興宮特地規劃了,吳厝媽繞境活動,依循百年前的路線,走遍大街小巷,重新凝聚七崁的團結精神。行程當中還特地到二崙與七欠媽會香,兩位媽祖相隔百年之後再度相聚,對信徒更是有歷史意義。子時一到,原本安靜的朝興宮馬上聚集人潮,原來是為了隔天的吳厝媽繞境,祈求平安順利。
[西螺吳厝朝興宮
主委 廖忠杉]
我們繞境、或是大拜拜之前有一個「置天台」(儀式),就是向上蒼報備,我們廟的一個活動要開始了,請上蒼保佑我們。
所有信眾焚香、誠心祝禱,等待天一亮,就要出發了。
為了這次吳厝媽出巡,許多宮廟的神尊,像是關公、三太子阿善師等,都來湊熱鬧,而據傳一百多年前,廟會遊庄時,因為神轎排位順序曾引發爭執,因此這次朝興宮還特地打造兩台神轎車。
吉時一到,準備恭迎媽祖上轎。
信眾輪流將大媽、二媽三媽、千里眼、順風耳請出來,繞過香爐、再請上神轎。
點燃起馬炮,各陣頭輪流參禮,停辦了138年的媽祖遊七崁正式啟程了。
[西螺吳厝朝興宮
主委 廖忠杉]
以前是都是去中國進香,去中國進香,那在台灣我們有做過北部的北巡,南部的南巡,東部的東巡,都做過了,這次第一次做我們西螺七崁迎媽祖這項活動。(這次要繞幾個村庄),我們差不多要繞40個村庄。(40個村庄),(幾間廟) 差不多38間廟。
每年農曆正月十六,廟方會以擲筊的方式,請示媽祖出巡時間,通常都在農曆八、九月間,這時也正好是秋收之前,村民希望,請媽祖到村庄巡視保佑作物豐收。
走在媽祖神轎前頭的「娘傘」,也有人稱「涼傘」,目的是為媽祖遮蔭,從陣頭的圖案符號,還可解讀一些訊息。
[媽祖遊七崁
活動策劃人 林祖安]
我們最下層的那部一分,你們可以看到圖案呢,是我們的雙龍對衝天塔的造型,那第二層呢是我們的八仙,那到上面那一層呢,就是介紹我們的宮名還有主神,上面寫著國泰民安這個,就是我們所謂頭燈,那就是在整個隊伍裡面走在最前面,指引整個隊伍的方向,在沿路的過程中呢,有很多信眾會來觸碰神轎,對因為在經過這些,淨轎等等的儀式之後,這些神轎幾乎就是有靈力,那我們一般民眾就會相信,神轎在繞境途中,我們只要可以碰觸跟神明有關的東西呢,就是可以獲得一些這樣的福氣,可以沾染一些福氣。
繞境沿路信眾都備妥香案炮燭、鮮花水果迎接,媽祖還沒到,阿婆遠遠的就引頸企盼,誠心等待,就連小朋友也知道,這是地方上的大事。
[信徒]
大家都會準備五果、三果來拜、清茶,對呀 保佑大家都豐收大賺錢啦。
隊伍在大街小巷穿梭,到了宮廟,神轎短暫停留,不管男女老幼,信徒都爭相「鑽轎底」,因為他們堅信,媽祖會保佑他們,為自己帶來平安。
頭旗走在隊伍最前方,不僅引領方向,為媽祖開路,還有清除路障去除穢物的作用。陣頭中還有這個直徑將近八尺,全台最大的轎前鼓,走到哪都是大家注意的焦點。
[西螺朝興宮媽祖會
會長 廖欽祿]
我們朝興宮辦活動,轎前鼓都會出門,很有特色。這個鼓有大小個很多個,有大、小鼓差不多五、六個,五、六個,現在如果(團員)都出來,打下去五、六個都起來,氣氛就都不一樣了又增加熱鬧這樣。
另外一隊打前鋒的,還有武夜館金獅陣,而這和七崁武術有著深厚的歷史淵源。
[武夜館金獅陣
廖蘭]
有拿獅頭的,也有打鼓、敲鑼的,此外班員全都是拿兵器的、武器就對了。我們都是走在最前面的,我們武館算是先鋒的,先鋒的,(要開路這樣),對 要開路,鑼鼓一直打,就這樣鑼鼓一直打,後面的跟著我們走。
[雲林縣貓兒干文史協會
理事長 廖坤猛]
因為當初祖先在這裡開墾的時候,台灣還沒有設置,這塊地區也沒有設官治理,就是你要保護自己就是要靠自己的力量啦,所以村庄,村庄開始自己請師父來教,來教拳法、教兵器、教獅陣,那時候詔安客的師父大部分都是從原鄉過來,在台灣就是阿善師的一派,另外一個是金生師又一派,變成二派。
和高雄、屏東的「六堆」一樣,「西螺七崁」也是一個,在地圖上找不到的文化地理名詞。這個由濁水溪跟虎尾溪沖積出來的流域,包含了西螺、二崙、崙背25個村庄,都屬於七崁範圍,而特別的是,這次出巡,還繞到了西螺崙背以外的土庫鎮新庄子聚落。
[崙背港尾順天宮主委
廖良元]
新庄子本來和港尾是相連的,算是崙背鄉的,但在西元1898年時淹大水(河川改道),變成有了新溪(新虎尾溪),讓新庄子和港尾分隔開來,現在變成土庫鎮的管轄,其實新庄子是西螺七崁裡面的一庄。
[雲林縣貓兒干文史協會
理事長 廖坤猛]
七崁 七崁是祖先就這樣講了,它意思就是,有一群人在一個地方把那個地方叫七崁,把那個地方叫七崁,所以七崁是一個,一個人類學來講是「文化地理名詞」,七崁後來分成七個地方,變成是後人的一個習慣。
對於七崁、或是七欠的定義,當地人有不同的說法,不過,雲林詔安客家人,對於媽祖的信仰和尊崇一直沒變過。
[雲林縣貓兒干文史協會
理事長 廖坤猛]
媽祖是七崁開墾的人普遍的信仰,我們詔安客祖先從大陸到台灣開墾,我們說唐山來的,唐山來的,都有經過黑水溝,黑水溝,黑水溝要過來這段期間,通常都會請海神,就保護這個航程平安的,海神大部分的信仰都是媽祖的信仰,我們在大陸原鄉,我們住在山上大部分都是拜關帝爺,不然就是五顯大帝,拜山神的,我們的祖先大陸過來的就拜海神。
早期西螺七崁只有兩間媽祖廟,一間是二崙七欠媽,另一間就是這次,舉辦媽祖遊七崁的西螺吳厝媽,130多年前,二間廟曾有誤解,這次百年後的重逢、會香,更是別具歷史意義。而二崙祝天宮的媽祖信徒,也老早就在聚落入口處列隊等候。
[二崙新店祝天宮
委員 廖牛]
迎接七崁媽,迎接吳厝庄二崁的媽祖繞境,來到這裡,像我們這個是小村庄沒辦法,人沒多少沒那麼多人啦,大家都出來歡迎、來接媽祖。
[西螺吳厝朝興宮
主委 廖忠杉]
今天到這間廟,我們祝天宮,是一百多年前,代表繞境的七崁媽,今天我們走到這個地方,我們也邀請七崁媽跟我們一起繞境,我們大家要走得很和諧,這真的是歷史性的一刻。
信徒爭相目睹七崁裡,從廟裡的金爐和石碑也可窺見廟的歷史。
[雲林縣貓兒干文史協會
理事長 廖坤猛]
像這尊我們講七崁媽,七崁媽,我們拜這裡的媽祖是從一尊開始,一尊的時候,我們都說差不多道光年間,因為從有金爐開始,金爐有刻二個字道光。
[二崙新店祝天宮
委員 廖牛]
這是人家捐的錢,人家捐的錢,一個人出多少錢多少錢在那時候,像這個有十元、二十元,加起來差不多幾千元,一點點 一點點,那時候經濟不好,慢慢累積起來。
四天三夜的行程,總共繞行60多公里,信徒全程隨香絲毫不覺辛苦。
[信徒
廖丹]
(你走幾天了),四天,(會累嗎),不會 不會累,越走越輕鬆,(為什麼),媽祖保護我們啊就越輕鬆啊。
[信徒]
跟我們媽祖出來,我走一個月也不會累啦。
[信徒
陳淑娥]
媽祖保佑我們五穀豐收,像這次颱風來也沒有登陸啊,這就是媽祖很靈驗保佑我們。
回鑾安座這天,雲林、嘉義等地區,各宮廟陣頭也都趕來湊熱鬧,總計有四、五十個陣頭,整個隊伍綿延了將近二公里。
鑼鼓喧天,煙火、鞭炮聲不絕於耳,火花照亮夜空,五光十色的神轎絢爛無比,夜晚的陣頭看來格外漂亮,也讓吳厝整晚就像是個不夜城。
「進囉」的聲音此起彼落,時辰一到媽祖準時入廟安座。
[西螺吳厝朝興宮
主委 廖忠杉]
我們吳厝媽祖很靈驗,我心情也感覺很愉快,第一次做這個很有意義的工作,一百多年,不曾有繞西螺七崁的,現在要繼續走下去。
[媽祖遊七崁
活動策劃人 林祖安]
明年我們也會繼續把我們詔安客,和吳厝媽遊客庄這個活動繼續延續辦下去,讓這個活動可以越來越風光。
兩間媽祖廟在一個多世紀後重逢,百年前七崁繞境盛況重現,不僅拉近了信徒間的距離,也更凝聚起七崁的團結精神,對許多在地鄉親來說,這更不只是廟會活動,也是詔安客家文化的一部分。
採訪/撰稿 林秋伶
攝影/剪輯 徐偉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