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給你一台攝影機,你會想拍些什麼呢?一家攝影器材的國際大廠,去年免費提供了數位攝影機跟相機,給國內22所偏遠地區小學,還舉辦了攝影比賽。比賽已經結束了,但是這些攝影器材,卻給了這些偏遠學校的孩子們、無窮的影響,今天我們就要告訴您、其中一個故事。在苗栗縣大湖鄉的山裡,有一個迷你小學、大南國小,全校才52個學生,去年學生用數位攝影機,拍了一部紀錄片「我的外籍媽媽」參賽,感動了很多人,也獲得第二名的好成績。之後,學生們繼續拍攝,也不斷有新的作品,透過攝影機的鏡頭,看到了更寬、更廣的世界。<你為什麼要來酒莊玩?因為跟遊覽車來玩的。你來了酒莊之後,你覺得可以用哪一句話來形容?很漂亮。>

蹲在地上的小女孩,專注的看著攝影機的螢幕,旁邊還有個小朋友,手拿著稿子訪問遊客。懂得分工合作,架勢十足的他們,不是專業的攝影團隊,是來自苗栗縣大湖鄉大南國小、四年級的小學生。

[遊客]
是第一次接受小朋友的訪問嗎?對,是第一次有接受小朋友的訪問,所以我們也感覺很新鮮。

[大南國小
學生 邱偉茹]
我們就是參加一個攝影比賽,來這裡拍我們的觀光景點,來拍大家看這裡,讓大家知道這裡有什麼好玩的地方。

大南國小正在舉辦攝影比賽,分為DV組及數位相機組。邱偉茹這一組人,以「我們的家鄉」為主題,希望讓更多人了解大湖。所以他們選擇拍攝的第一站,就是當地著名的地標、大湖酒莊。

<大湖酒莊最重要的不就草莓,對不對,還有酒,酒啊,對啊,這邊酒莊嘛,那你就問他有沒有喝過酒啊?>

指導老師陳靜紋,也在一旁協助小朋友拍攝,但儘量不干預孩子的想法,讓他們能自由發揮。小小採訪團隊拍攝店員與客人的互動,除了正面拍攝、還會側拍,講究取景角度多變化,可一點都不含糊喔。不過畢竟沒有受過專業訓練,難免會遇到一些狀況。

[大南國小
學生 邱偉茹]
會有一些人就是不讓我們採訪,就是會害羞。還有呢,就是會有人從攝影機鏡頭前面走過去啊

但是小朋友們並不氣餒,總算找到熱情的店家願意接受採訪。

<這裡的酒都是自己釀的嗎?對啊,這裡的酒都是自己釀造的,你看到的草莓酒,還有李子酒都是在這邊釀造。那草莓酒是因為在苗栗縣大湖鄉當地的產季的水果,所以我們這裡有釀造草莓酒>

頂著大太陽,學生們拿著DV攝影機、扛著腳架、帶著腳本到處取景採訪,只為了拍到更多、更好的畫面。雖然這不算是學校的正規課程,但學生有興趣、老師也願意教,老師說這些學生不但學會拍東西,也學會合作跟負責。

[大南國小
老師 陳靜紋]
因為這個是團隊活動,所以他們要學會配合別人的時間,然後還有要學會大家輪流,然後還要保護,就是要把攝影機保護好,不可以讓它壞掉啊或怎樣的,可以讓他們知道要對自己負責的態度。

全校只有52個學生,是個迷你小學,位在大湖的山區。學生父母大多務農,家境並不富裕,通常買不起這樣一套好幾萬元的攝影器材。
其實這些攝影器材是一家國際攝影器材大廠,去年贊助偏遠學校學生、舉辦數位攝影比賽,免費提供給學校的。

[大南國小
老師 陳靜紋]
這邊嘛很偏遠對不對,然後他們其實如果不是因為之前那個新力活動的話,我覺得他們都不太有機會去接觸到攝影機、數位相機,對,然後因為上次那個活動,所以他們現在有這個機器啊,所以他們可以知道怎麼去操作,至少他們以後出去,就是看那個影片,以後看影片什麼的,他會比較知道那個人家幕後的辛苦。

當時大南國小參加這個攝影比賽,就有四組作品入圍,其中一組還拿到第二名的好成績。

<「我的外籍媽媽」紀錄片>
<媽媽,妳的家鄉風景怎麼樣?不會講可以用印尼文,印尼文啊,嗯,印尼文等一下你們不會寫啊,沒關係讓大家笑一笑也可以啊,讓大家笑一笑要怎麼寫,你就講啊>

五年級的學生謝其弘掌鏡,花了一個多月時間,拍攝記錄自己的母親,和同學一起完成了這部紀錄片「我的外籍媽媽」。真誠直接的訪問、與質樸的影像手法,獲得評審一致好評。

[大南國小
學生 謝其弘]
看到媽媽很早就要起來去工作,然後很晚才回來,然後有時候沒吃飯還在那裡工作。那你要跟媽媽說什麼話?媽媽謝謝你。

<「我的外籍媽媽」紀錄片>
透過鏡頭,謝其弘學會用不同的角度看世界,也深深體會到父母的辛勞,開始懂得向母親表達感謝及愛意。也因此,謝其弘決定要繼續拍攝媽媽,還要跟媽媽一起回故鄉、印尼,探望外公外婆。

<我的外籍媽媽2,對,part 2,好,那你要說一下你媽媽最近會發生什麼事情?就是在做什麼事,我媽媽說,她暑假的時候想要帶我們去印尼,想要帶你們回去印尼喔,那你攝影機要帶去喔,對,一定要拍。>

「我的外籍媽媽」這部紀錄片的指導老師,是教學主任楊申弘。今年配合母親節、他還舉辦全校性的攝影比賽,讓學校的每個同學都能參與。

[大南國小
主任 楊申弘]
其實跟小朋友合作拍片是蠻愉快的事情啊,對啊,其實他們看的角度跟我們大人看的角度會不一樣,對。老師方面的一些課程現在也在慢慢在規劃,然後我們也會請一些外面的攝影家,或者是影評人進來指導我們老師,然後跟小朋友對話。

[大南國小
校長 徐秀鳳]
因為新力公司的攝影活動,我們就成立了大南人影展,這樣的活動,今年是第二年,我們大南人影展是第二屆,也會陸陸續續開辦

企業贊助的機緣,讓學校擁有更多資源提供學生多元學習的機會,不少老師也開始改變教學方式。攝影風潮一下子就席捲整個大南國小,師生一起投入影像拍攝的行列。

<所謂觀景窗就是我從這邊,我就可以看出我要拍的東西,當然這樣看得到嗎?因為它的眼睛是怎樣?關起來的,眼睛閉起來的對不對,你眼睛閉起來看看,你看得到我嗎,看不到,看不到嘛,那你眼睛要張開嘛。>

幽默活潑的用語,讓學生更容易了解數位相機的使用方式,邱賢樑老師正在為二年級學生上攝影課,先在教室裡講解基本操作技巧之後,再把學生帶到校園裡,練習取景與構圖。

[大南國小
老師 邱賢樑]
可能高年級的小孩子會覺得很簡單的一個觀念,對他們來說可能要說三遍、四遍,但我想慢慢的用舉例的方式,用比較生活化的話語跟他們講解,他們會比較容易了解。

<你看現在陽光下來,他的臉有什麼東西?有沒有影子?他的臉上有沒有陰影?>

[大南國小
學生 林燕如]
我會斜的拍,或由上拍下,從上面拍下去

在大南國小教了10幾年書的邱賢樑,對學校有深厚的情感,這次他帶著二年級的學生一起參與「大南人影展」,用照片來說學校的故事。

學校是在921大地震之後重建,重建之後你看這一磚一瓦,就是學校校長主任老師小朋友大家共同努力,尤其是這些藝術造景也是一樣,學校還有很多類似這樣的建築喔,我想不管是音樂教室也好,美術教室也好,我想做一個紀錄給以後的小朋友知道,現在大南國小是怎麼來的,給現在的小朋友更加能夠知福惜福,這是我想要做的東西。

因為新力公司的攝影比賽,邱賢樑也開始對攝影燃起興趣,還自己花錢買了數位相機跟攝影機,和其他老師切磋攝影技巧。

<那如果你把它拉近的話,它前面這邊,相對的它光圈會變得比較少,它在計算的時候,就會扣除掉後面那些因素了>

[大南國小
老師 邱賢樑]
很多問題經由主任幫我解決之後,我才可以往下繼續學下去,我那台相機也好、DV也好,才拿出來使用率才會比較高,到現在就讓我自己也變得很有興趣。大概是這樣,互相切磋

學校裡有很多老師,都跟邱賢樑一樣,從完全不懂攝影,到自掏腰包買攝影器材、主動學習。學會了、還可以教學生。
偏遠地區學校,資源分配相對較少,因緣際會獲得企業贊助的攝影器材,學校裡頭從老師到學生,都相當珍惜並善加利用攝影器材,留下無數珍貴畫面。

<你在拍什麼?拍媽媽,為什麼要拍媽媽,學校有個母親節的活動會放我們拍媽媽的照片>

在母親節前夕,學校特別辦了一場攝影比賽,讓小朋友拍自己的母親,也當作另類的母親節禮物

邱偉茹的媽媽,是大南國小的工友,她說女兒自從接觸了攝影,就好像著迷一樣、瘋狂地愛上攝影。雖然家裡的經濟狀況並不好,但看到女兒這麼有興趣,她咬著牙、一天兼三份工作,買了一台數位相機,幫女兒圓夢。

[邱偉茹的媽媽
蔡慧文]
只要他們自己喜歡,他們願意認真去做一些事情,花那些錢我覺得說是很值得的啦。因為從我買相機給她之後,她那種想學習的精神,跟各方面的努力,我都看得到,她們的進步啦。

[大南國小
學生 邱偉茹]
媽媽很辛苦,一天從早上開始四點半就要起床去送報紙,回到家過一下下就要來學校上班,下班之後還有空的時間就會有送貨啊,或者是在店裡看店啊,覺得媽媽很辛苦。

講到媽媽這麼辛苦的工作,邱偉茹忍不住哭了起來,因為她知道、這一台屬於自己的相機,是母親付出加倍的汗水掙來的,現在的她知道自己要更努力念書,以實際行動回報母親。
一場攝影比賽,影響的不只是偉茹,還有許多學生,也因此找到了學習的動力與目標。

[邱偉茹的媽媽
蔡慧文]
一些小朋友發覺他們確實真的對攝影有這個天份,他們也願意用這個興趣去培養一些,讓他們來想到一些別的事情,那小孩子慢慢會用功啊,怎麼樣子的啊,其實也不只是我,我們學校有些家長也是,他就為了想讓小孩子能夠成長,也去買相機給小孩子用,就希望他們能夠藉此,除了攝影之外,能夠想到其他的事情。

[大南國小
校長 徐秀鳳]
這個活動結束之後,引起學校老師的一股熱潮,老師除了使用新力公司的機器之外,自己又自掏腰包買很多攝影器材來幫助學生學習。

學生找到新的學習目標、老師改變教學風格、家長也樂見孩子的成長。充份利用資源,讓大南國小的師生共同享有豐富精彩的校園生活。

[大南國小
主任 楊申弘]
拍片說真的也是蠻有趣的,那你把一件事情當作自己願意,然後覺得有興趣的來處理,就不會覺得很累,那可以看到小朋友他們的成長,他們的進步,在剪接的時候就覺得很高興。

走在大南國小的校園,不時能看到學生拿著相機或攝影機,捕捉校園即景。這些住在山裡的小孩,用他們純真的眼睛、透過鏡頭觀看這個世界;用簡單真誠的言語,來說他們周遭發生的故事。一台冷冰冰的機器,意外牽起了無數的情感,孩子們體會到父母的辛勞,也懂得珍惜,得來不易的資源,老師、家長們也願意投注更多的心力,協助孩子拍出屬於他們的夢想。

採訪/撰稿 張慧如
攝影/剪輯 徐偉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