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冬天、二期稻作收成後,許多農人會在田裡撒下蘿蔔種子,等到蘿蔔盛產後,常會利用晒乾或醃漬作為保存。而冬天同時是柑橘盛產的季節,因此新竹有一位醃漬專家,除了經常帶著孩子們採收食材,教育學習保存食物的傳統方法,還特別研發出與眾不同的「橘子醃蘿蔔」,顛覆一般人的想像。來看林秋伶跟江長銘的報導。
這個呢,是把蘿蔔剉成絲,然後再拿去太陽底下晒太陽,然後經過陽光的曝晒,然後把水分抽走之後,它晒乾之後就變成蘿蔔絲。
這一堆堆不同顏色、不同造型的東西,全都是蘿蔔乾。
摸它的時候,它就是會有蘿蔔的Q度,但是這個呢,因為我晒得太乾了,這是一個,所以我媽媽教我說,蘿蔔要放在手上,然後你晒的溼度,狀態是不是好的,就是你先把你的手這樣子捏起來,然後你打開手的時候,它是有辦法等一下自己會慢慢的攤開。
小小一顆蘿蔔,可以這樣變化多端,如果再用不同品種的蘿蔔製作,又會有更多不同風味。
拍1450只有皮是紅色的,它的肉還是一樣是白色的,對,然後而且它不會染色,皮不會染色。
每年冬天來到客家農村,就會發現許多收割過後的田地,還是一片綠油油,不說可能不知道,這裡面的作物可豐富了,有芥菜、青江菜、還有蘿蔔等等。
割完稻子的秋收完之後,我們會直接用種子,就直接撒下去的那種方式,讓它自己長,所以它就會長得很密,你就會常常看到有阿婆,坐在那個看起來草沒有很長,坐在那邊不知道她在幹嘛,結果她在拔蘿蔔。
盛產的農產,常常吃不完,客家鄉親們就會發揮智慧,用晒乾、或是醃漬等方式,延長食物的保存期限和賞味期。新竹這位返鄉青年陳慕貞,回到家鄉做醃漬多年,她不只自己做,還辦了許多系列活動,帶著大家一起做,經過多場的經驗累積,現在主要對象,會針對小朋友來設計課程。
[醃漬專家 陳慕貞]
我的環境,不像臺北,很多人會來,然後我身旁的人都是阿婆,她們就很會做了,她們不用跟我學妳知道嗎,我以前也沒有很喜歡啊,我是現在一直做,我才在這中間看到,什麼很有趣,什麼東西可以跟小孩子,轉換一個方式,和他們分享,然後讓他們也可以在這麼小的時候,就會喜歡它,然後可以讓他們在還這麼小的時候,在他的生活裡面,陪他們長大。
你的左手要轉圈圈,來,要看喔,要讓它在最快速的時間殺青,把它帶走,所以我們選擇用最薄的體積,它就可以最快把辣味帶出來。
帶著小孩做,過程不能太複雜,又要讓他們覺得好玩,陳慕貞從生活中找素材、找靈感。
你的沙子有搓掉嗎,這黃泥要搓掉,檢查,我看。
有洗乾淨了嗎,洗乾淨了嗎,差不多就好了,走。
[醃漬專家 陳慕貞]
然後我就想每個月隨著不同的季節,看有什麼東西,然後我帶著客家的醃漬精神,我覺得這件事情,讓他們知道,他們在成長的過程中,他就會知道,這個飲食文化是什麼,然後他們長大的時候,我才會和它有感情,我才有記憶這樣。
我先問剛剛小朋友你們吃起來那個咬起來的口感是什麼,辣辣的,辣辣的,脆脆的對不對,甜甜的,喔,有人吃到甜甜的,你有吃到甜甜的嗎,你很厲害,它是真的有甜甜的喔。
這樣,太多了,一半,這樣,對,好,那妳會按摩嗎,會啊,會,很棒,我要按摩,我要按摩,我要按摩。
冬天是橘子盛產的季節,這天要做的就是橘子醃蘿蔔,顛覆一般人的想像。
[醃漬專家 陳慕貞]
那個市場買的醃蘿蔔,你會覺得大家都是醬油、糖、醋,然後還有香油,不同的阿婆做的,都一樣那個味道,差不多,那還有什麼是我們這裡有的,就想說,橘子不就是我們新竹這裡,這個季節就很多嘛,我想說,不然來試試看。
柳丁有6種,然後砂糖橘有4種,柚子有5種,總共我有30種柑橘類的,它是屬於叫天上的那個雲,雲香花科,它開花很香,它為期大概三月分,只有三個禮拜的時間而已 。
一顆顆金黃色的橘子高掛枝頭,這裡是峨眉農民張貿森的果園,他一棵樹上竟然可以有5種不同品種的橘子。
這棵樹,原則上它叫做桶柑底,但是我們這接的就叫做黃金的砂糖橘,它的皮很細,還沒轉黃,它是砂糖橘裡面,最慢熟的一種,再來這個第二種是,會紅皮的砂糖橘,它這個很清甜,再來這上面的這枝有沒有,很紅很紅的,叫做紅茂谷,剛才有介紹過的,甜中帶酸,果汁也很多。
好,這顆一顆就好。
這些果樹都已經種了28年,來到果園,大家都迫不及待的想要嘗嘗不同品種的橘子,味道有什麼差異。
用力。就這樣子啦,這個是柳丁,鵝蛋柳丁,謝謝,這個是最慢的柳丁類的,所以它是還沒可以吃,沒有,妳吃看看,還有誰。
[峨眉果農 張貿森]
第一就看到我們柑園有這麼多種,讓他學知識,等於我們戶外的一個博物館,一個柑園有這麼多種柑橘,其實我看他們也是聽到昏昏的,但是我們有這麼多品種,就是說我們讓下一代的年輕人看,這是什麼品種、什麼品種、有什麼風味特色這樣 。
到底的時候,再一剪刀,葉子給它掉下去沒關係,以後當肥料,然後這個平常就不會留到0.2公分或1公分,這個你放在容器裡面的時候,就是橘子不會刺到隔壁那一個。
剪完了。
園子裡,小朋友採得開心,也吃得開心,帶著滿滿的柑橘,回去醃蘿蔔。
這樣的方式剝開之後呢,我不要這個皮,大家平常沒有這樣剝對不對,有看過它長這樣嗎,好,有啊,為什麼我們要這樣,是因為我可以榨汁,但是會留下果肉,是一粒一粒在裡面的。
而且還要加三種不同的橘子,味道才會有層次。
[醃漬專家 陳慕貞]
有些橘子是甜,有些橘子是酸,你只用一種的時候,你的香味,或是蘿蔔的水,如果沒有讓它跑掉很多的時候,它的水分太多的時候,它就會稀釋了,那味道就不會那麼出色。
我剝開了欸,膜要拿掉啊,把皮先剝下來,妳是邊剪邊吃的概念,好,那妳剛剛的手如果有洗過了,妳現在就可以把它這樣捏一捏,捏一捏之後,妳還記不記得這個,我們要把水也捏得很乾很乾之後,再把它放過來,但是我覺得,妳等一下捏一捏之後,妳覺得妳的水如果還不夠的時候,妳要繼續剝橘子喔,這樣子會不夠嗎,因為這裡很多。把肉翻開來,你用手,怎麼辦。
所以我們要保護它的話,就是盡可能讓它全部都是密集的狀態,所以你就把它用筷子把它這樣,讓它全部的水都是直直下去,好,謝謝,沒問題,很棒欸,所以是全部裝完嗎,沒有,還剩一點點吃掉了,所以吃掉了對不對,太棒了。
[活動參與者 小羊]
然後我們就去採橘子,然後採完回來剝那個橘子皮,然後弄那個肉進去,然後把那個蘿蔔,把那個水捏完,然後把那個混在一起,然後把它放進罐子裡就好了。
[活動參與者 彭小姐]
做很多文創的體驗活動,所以我還滿希望,可以讓孩子,從這個好玩的地方,可以學到說,原本我們以前客家的食物,就是這樣子製作而成,中間又帶著各種樂趣,然後可以跟其他的孩子,也做交流活動。
全部被你吃掉了。
[活動參與者 Beta]
(橘子採回來之後要做什麼呢),做東西啊,做東西,不然就偷吃,(又要做東西,又要偷吃),嗯,(那被你偷吃完,還有好做嗎),還有啊。
[活動參與者 林先生]
就讓他了解,他吃的東西是怎樣,這些東西是怎麼做出來的,從種的時候,就讓他了解,到做出來,大家怎麼做的,到他吃進去,是怎麼做的這樣。
[活動參與者 陳小姐]
我也是第一次看到,我也很好奇它的味道是怎樣,很有趣,我也沒做過,因為要帶他們出來,我也才有機會接觸這些。
去嘗試、去探索,帶著孩子打開五感,好好體驗整個過程。
直接都是吃熟食之後,你不會知道它原始,然後這個路徑是怎麼去調味它的,所以你先吃原本的風味的時候,你就會知道,喔,它是這個,所以我加了糖、加了鹽巴,我做了什麼動作之後,變成這個味道,你才會知道它的路徑,所以你下次就會知道說,那我拿到這個不同的東西的時候,它怎麼變成這樣,你就會知道你怎麼調整,應該是這樣說,所以你回去就可以針對食物,可以調出一個最適合的味道。
然後啊,因為我們等一下要品嘗眼前,我們剛剛準備的東西,所以我們要讓我們的心回覆平靜,然後我們先感謝。
[醃漬專家 陳慕貞]
自己在做吃的東西的時候,我不會,我真的不會冥想,我也不會靜心,可是我在做和食物相關的事情的時候,你靜下來心,其實就很像是靜心,你跟你手上的食物相處的時候,你就可以知道它為什麼好吃,你可能今天削皮這樣削,明天削皮那樣削,今天切這個厚度,明天切那個厚度,其實它會影響最後的成品風味,所以我很想給他的是時間,時間,讓他們沈浸在這個過程。
盛產的食材,用各種方法保存下來,經過時間的洗禮,成就一口口的精彩滋味,冬日暖陽下,客家的風味持續飄香,將當季的豐收,好好收藏。
採訪/撰述 林秋伶
攝影/剪輯 江長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