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日本東北宮城縣與岩手縣的市町公所,與民間的地方創生做法後,我們回到國內來看台灣的地方創生政策,根據國發會的統計,台灣共有134處被列為優先推動區,其中有25個客庄,台灣去年通過了20個地方創生計畫,而到今年1月底,也通過12個地方創生計畫案。記者吳詩禹、吳湘屏採訪了東部花蓮富里與台東池上,這兩個毗連的鄉鎮,但這兩鄉地方創生的規劃與落實情況也有差異,像是池上已經通過地方創生計畫的審查並拿到經費,也完成計畫內容,但富里已提出計畫了,但目前還尚未有結果,其實池上與富里可以說是目前台灣鄉鎮面對地方創生政策執行的縮影,無論是對政策內容的了解程度,正在摸索,或是提出的計畫內容仍是以硬體建設為主體等,足見台灣的地方創生之路,還很漫長。


 

 

寬廣的草地上,大家席地而坐聽著音樂,或是隨著音樂節奏舞蹈,這場穀稻秋聲山谷草地音樂節,是近年來花蓮富里秋收前的重頭戲。

穀稻秋聲5歲,生日快樂。

連續舉辦5年的穀稻秋聲音樂節,是由幾位富里青年發起的,這群青年還組織「富里983」團體,讓富里被更多人看見。

[富里983成員
徐尉傑]
就是讓我們這些在鄉下的青年可以互相凝聚,然後也可以就是辦這個活動可以讓大家知道說,原來富里是一個這麼漂亮的地方,這麼好玩的地方。

[富里983成員
陳旻宗]
我們用音樂節讓人家喜歡這個地方,讓人家改變,讓大家知道鄉下也可以有不一樣的樣貌。

那我們這個磚窯是大概在民國50年左右啟用,那後來一路燒到民國70年吧!

詳細解說自家磚窯廠的過去,以及不燒磚後又是如何轉型成民宿,他是80年次的徐尉傑,大學畢業後就決定返鄉經營家裡的民宿。

[富里983成員
徐尉傑]
譬如說我原本預計要在外面闖的時間是5年,那我不如花這5年的時間就是回到我的家鄉,然後我可以在這邊,一樣可以跟我父母親學到(管理民宿的)一些技巧一些能力,然後又可以為家鄉做一些什麼。

慣行的他們可以噴藥,那你說有機的跟慣行的比,這樣拔草的成本就多了很多出來。

同樣也是8年級生的返鄉青年陳旻宗,看他穿著休閒帽T穿梭在稻田間,很難想像他是一名專職農夫,還在2019年入選百大青農。

[富里983成員
陳旻宗]
我回來的時候也是猶豫了很久,學的東西跟我(返鄉)要做的事情
根本不一樣,不過就碰到了,家裡就剩我一個人可以承接而已,(只有)我一個人可以做,我如果不接手也非常可惜。

務農是多數花東返鄉青年維持生計的選擇,富里如此,位在隔壁的台東池上也是如此。

金黃稻浪印入眼簾,正在田裡拔草的是,務農超過10年的吳家恩,回池上承接家業後,從慣行農法做起,現在也做有機與友善農業。

[池上青農
吳家恩(客籍)]
目前來講是單打獨鬥的模式,也有自己創立品牌,但是因為這1、2年有認識一些比較志同道合的朋友,那我們開始慢慢的凝聚我們的一些想法跟做法,我們開始在做有機、友善這一塊,我們慢慢的把它擴大。

返鄉後,深刻體會到青年從農不易,因此吳家恩認為,先了解整體農業環境,仔細評估自己能力與資源後,再投入農業。

[池上返鄉青農
吳家恩(客籍)]
(農業)說簡單也很簡單,可是真的去做的時候,你會遇到很多困難,那很多一些是法令上的問題,土地的問題,水源的問題,環境的問題都要去克服,你才有辦法去做,你想像中的那一塊的農業。

目前池上有超過8成人口從農,在金城武樹、伯朗大道聲名大噪後,觀光產業與商業,成為池上青年返鄉後工作的新選擇。

熟練地為客人準備招牌點心牛搵水,她是瓦斯店老闆的女兒張力尤,現在不賣瓦斯,賣剉冰,也賣她媽媽製作的客家米食。

[池上返鄉青年
張力尤(客籍)]
瓦斯其實有時候體力上面也負荷不太過來,然後才會開始慢慢轉型,然後(先賣剉冰)隔兩年的冬天我才開始考慮其它熱飲的商品,排除掉現在池上鄉現有的熱飲,就這樣慢慢累積我自己的商品,就找到自己的定位就是,客家點心店。

近年來池上有越來越多的返鄉者或移居者,但仍舊難以解決當地人口外移後,人才難尋的困境,因此當地社區希望,吸引更多人移居進來,也有社區規畫體驗遊程,希望創造更多就業機會。

[池上萬安社區發展協會 總幹事
蕭仁義]
現在就是說希望社區如果有空屋或是什麼,可以透過社區來做長宿,就像是引進一個比較有觀念,非常喜歡這個地方非常喜愛這種生活的人來這裡住跟大家做伴,一起繼續愛護這個地方。

[池上富興社區 專案經理
林國欽]
社區也是會缺人手,讓我們的小孩子可以回來穩定的工作,這應該是我們社區發展協會從事這一塊最大的目標跟理想。

池上富興社區的人帶著遊客走入富興溼地,認識溼地裡的赤箭莎、克拉莎,菊池氏細鯽等珍貴動植物,發展當地的深度生態遊程。

[池上富興社區 專案經理
林國欽]
我們現在在做遊程,其實滿符合政府在講地方創生這一塊,因為我們創造另外一種可能性,然後他如果能夠有一個穩定的旅遊品質的話,讓我們的遊客能夠重複造訪這個地方。

[池上富興社區 生態導覽員
黑 熊]
所以我們現在協助社區做這件事情就是希望說,我們找回第一個是魚米之鄉的美名,第二個是我們希望有一天池上便當,可以去賣屬於真正在地的魚米的便當。

雖然池上與富里兩鄉,陸續有人口回流,但仔細觀察這十年來的人口變化,富里人口從11,800多人,逐年下降至今剩10,151人,池上人口則是早就不足萬人,從9,300多人,現在剩8,140人,可見回流速度仍不及減少的速度,因此池上鄉率先推出全國最高生育補助津貼,以每胎7萬元刺激生育率。

[池上鄉 鄉長
張堯城]
我們到9月底,今年(2019年)的9月底,我們池上的出生兒已經到58位,40位變58位已經漲了,38%了,我看多了18位,(快了),快一半了,還沒到年底,到年底搞不好會倍數成長。

生育率增加是好事,但將來如何留住這些人才是關鍵,因應人口問題,台灣政府仿效日本地方創生政策,把2019年訂定為地方創生元年,國發會盤點出的134處優先推動區,其中有25個客庄。

[國發會 主委
陳美伶]
我們因為是元年,其實我們很多東西都還在起步,不過,我們過去也有很多的基礎,譬如說在客家的部分,客家的浪漫台三線的這個部分,其實已經推動三年了,那個基礎裡面有很多的內涵跟元素,也跟地方創生的本質是相符合的,我們是一個永續的計畫,我們的目的就是希望讓台灣的人口能夠回流,台灣的發展能夠均衡。

3 2 1,請啟動。

在台灣地方創生元年結束之際,國發會舉辦了地方創生展,其實參展的成功案例,是更早就返鄉耕耘多年的結果,若用地方創生來看,就是延續過去的民間與公部門的基礎,藉由地方創生來升級戰力。

[國發會 主委
陳美伶]
方法上面可能還是會有一些必須要溝通,跟滾動的檢討,但是目標跟願景其實大家是一致的,如果說到了開始起步之後,明年(2020年)大家又有新的想法出來的時候,他就可以再提,所以我所謂的滾動的意思就是說,這是一個永續的計畫,它不是階段性的,而且大家放心它不會斷鏈的。

台灣地方創生元年過去了,全國各鄉鎮執行情況不一,大家對地方創生的認知與理解也不盡相同,地方上無論公部門或民間擔憂的是,計畫太大,落實不易。

[池上鄉 鄉長
張堯城]
委員應該是指導(鄉鎮)他怎麼落實他的願景,我覺得這樣政府才對,不然他已經很窮很弱了,你要叫他怎麼起來,對不對,你地方創生的目的在這裡,你就是要翻轉這個,他講這個就是貧富不均的問題。

[富里鄉 鄉長
陳榮聰]
因為這個(地方創生)計畫太大了,我們人力有限,所以我們先由這個羅山這個有機村開始,所以我們鄉公所有一個幸福廣場基地在那邊閒置,所以我們希望用這幸福廣場當我們的地方創生的基地。

實際上,2019年共有80多個鄉鎮提出地方創生計畫,通過了20案,國發會也已完成經費的媒合,今年是第二年,到一月底也媒合完成12案,目前通過最多鄉鎮的前三名是台東5案、台南與屏東各4案,只是通過後,重點應該是要思考如何落實,而不曲解政府美意。

[行政院 院長
蘇貞昌]
讓政府把相關應該有的宣傳,應該改善的交通,應該必要的投宿,應該出入的通道,政府用最大的力量把它布置好舞台,每一個地方一定演出精彩。

[富里983 成員
鍾雨恩(客籍)]
地方的第一線人員也好,或者是地方很多人對於地方創生,還是沒有了解它真正的意涵,就是大家以為要再蓋一些建設,或幹嘛的,才能有帶來什麼產業發展,或者是創新,可是,其實過去這幾年就是這樣做的,所以才會造成現在的僵化跟困境。

今年一月初開張的池上農產品直銷驛站,就是使用2019年地方創生的經費,整修農會生鮮超市,硬體建設效率很快,但長期在農村耕耘的青年期待,接下來的人才培育等軟體建設,更值得重視。

[富里983 成員
鍾雨恩(客籍)]
因為現在就是說,我覺得是大家可能很急著要做,所以很顯然就是過去可能很希望趕快蓋一些建設,或者是想說把這個東西做好,那想當然人就會來,可是其實,沒有,我覺得往往是那個,我們看不見的軟性的東西才是最重要的。

台灣這一年多來,地方創生已成為各地顯學,若說大家期待地方創生能解決人口問題,那麼應該先跳出硬體建設才能繁榮鄉村的框架,不應該以舊思維來看待新概念,活用現有資源,培植更多人才與產業,才能走出台灣自己的創生之路。

採訪/撰稿 吳詩禹
攝影/剪輯 吳湘屏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客家新聞雜誌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客家新聞雜誌 的頭像
    客家新聞雜誌

    客家新聞雜誌HAKKAWEEKLY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