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土語言戲劇近十年大行其道,除了河洛語電視劇大量竄起,客語電視劇也正在萌芽成長,從過去我們只能從配角口中,聽到一兩句客語,到現在幾乎整齣戲的主角都能用客語貫穿全場,但要演員要演得好,還能說得一口流利本土語言,似乎不是那麼容易,尤其是使用率不如河洛語普遍的客家話,更是困難。語言,對戲劇製作、演員詮釋角色是不是高門檻?而語言又會不會是收視障礙呢?
《菸田少年》片段
這是即將在客家電視台播映的客語連續劇《菸田少年》的拍片現場,主要劇情講的是關於美濃四個年輕人的青春故事,為了表現出活潑的氣息,特別找來時下年輕偶像張善為擔綱演出。
《菸田少年》的主角張善為、藍葦華兩個人正在對下一場戲的台詞,光是把劇本台詞轉換成客語用法,就花了不少時間。張善為是苗栗客家人,藍葦華不是客家人,兩人卻一樣得為客語腔調傷透腦筋。為了順應故事背景發生在高雄美濃客家庄,主角口音必須強調美濃腔調,部分用詞還要套用南部四縣腔的特殊用法,正式開拍前,戲外的對詞格外重要。
張善為有拍電視劇的經驗,客語說得也比一般年輕人流利,甚至還可以教觀眾講客家話,但拍起客語電視劇來,讓他這電視劇經驗豐富的偶像明星,也不得不說真的很困難。
才剛順完台詞,背熟客語的講法,但一走位對戲,又笨口拙舌了。
[演員
張善為]
當然是講華語的(戲劇)比較簡單講客語沒那麼容易因為這次到美濃要講的是美濃腔因為我是苗栗人 苗栗的客語跟美濃的有一點不一樣就說「你很漂亮喔」苗栗這樣講「你很漂亮喔」就這邊這樣講所以會有一些腔調的轉換在拍的時候還蠻困難的 有時候有一些詞 上面寫的是華語的我們客語有時候沒有這樣講 比方說有一些成語 我們客家話很少這樣用可能會用不同方式去形容所以講華語的比較簡單
至於不是客家人的藍葦華,就只能靠後天的努力來補強了。在螢幕上聽起來還算流利的客家話,也都是他私底下苦練出來的。
[演員
藍葦華]
有的客語是閩南人或是外省人可能一輩子都不會講到的話有的音都不會講到 所以拍起來很困難 是這樣講嗎很困難 所以我必須花很多的時間來背台詞 有時候我講的客語 我自己不知道我講的話的意思我的動作 我的表情 就會不一樣 很尷尬我就要問張善為 或是現場的老師 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尤其在美濃拍戲 很多的話跟北部新竹跟苗栗的話都不一樣 很多 很多都這樣
《大將徐傍興》片段
認真讀書到那裡都一樣 就像我在台灣拿博士還不是做到第一外科主任 我說第二沒人敢說第一
能不能「說一口流利的客語」幾乎是新生代演員,接下客語戲劇,要面對的第一關基本考驗。像在《大將徐傍興》中飾演六堆一代名人徐傍興角色的實力派演員溫昇豪,就認為多了語言這項試煉,讓他在詮釋角色上比較難以發揮自如。
[演員
溫昇豪]
講客語一開始會有困難 就像我是客家人但是我的客語真的不是講得很好那很多演員第一他無法克服心理障礙當然他就扼殺了表演的機會客家的戲 扼殺了其實有很多好的演員 應該來說 戲劇裡面可以穿插不同的語言演員比較好發揮 一開始比方說我就講客家話 有些情緒的表達 本來我講華語 很正常就會講出來但是我要硬記那個專有的詞那個時候你的表演就會失神 因為你怕講錯所以那個表演基本上比較就會制式化 不夠自然 不夠生活
[演員
李奇勳]
因為我們講華語 有時候華語用比較多的時候客語的邏輯會不記得一下子沒有辦法這麼快講出來 客語是怎麼講的但是用華語的話 如果是拍華語的劇的時候它就是用我們平常最常使用的那個語言邏輯所以它可以很快的接得上來這邊一剛開始 要聽一下子 反應一下 才可以講出來就變成說反應時間需要多一點點
語言問題不只挑戰演員的「嘴上功夫」,更是嚴峻地考驗著戲劇製作團隊找尋人才的能耐。
[導演
林志儒]
哇 很困難啦 很麻煩的是很多默契很好的演員他不會講客語有的會講客語的 調性比較不一樣 個人喜好嘛 就會在客語上面花很多時間在這邊大部分的演員碰到語言問題的時候 戲就會完蛋
[演員
謝瓊煖]
大家都想要用新的人 新的面孔 不過可能沒有好的演員或者是說知道會講客家話又會表演的人
[客家電視
副台長 湯昇榮]
客語在媒體上算是小眾 你要找人來做又更難 因為原來線上的演員就很少了 你全部都找來演戲 可能演一齣戲就差不多了 這些人可能還要軋其它的戲 可能本來在別台就有演出 怎麼可能都在客家台演 不可能
咿咿呀呀唱著兒歌,扭啊扭,小妹妹的天真可愛展現無遺。
來段唸客語台詞的對手戲,試著表現戲劇天份,到了客語連續劇徵選新演員的場子,小朋友們個個拿出看家本領,希望獲得評審、導演青睞,想一圓明星夢的可不只有小朋友,不少愛表演的年輕男女也都來試鏡,盼望成為螢光幕前光鮮亮麗的大明星。而這樣一場演員徵選的活動,其實也透露出客家戲劇演員缺少新血輪的危機。
[客家電視
副台長 湯昇榮]
如果要長久走(戲劇)這條路 演員的問題會銜接不到不可能每次都那幾個在演 戲劇要很多人參與 幕前幕後要很多人參與 演員也是 所以第一步找人來參加透過徵選 有興趣的人來參加 慢慢的下一步安排課程 讓他做正式的演員訓練慢慢的下一步可能讓他參加戲劇的演出 開始演單元劇 或是連續劇裡演一個小角色
拿起遙控器一轉,好幾台都在播出閩南語劇,一樣是本土語言戲劇,閩南語劇這幾年迅速大量竄起,而且不斷有越來越多令觀眾意想不到的演員加入演出。
[演員
唐川]
像我以前剛開始演閩南語戲劇時像張晨光他也是講北京話出名的小生林在培 席曼寧那些全部我們不知道的林瑞陽 翁家銘那些 他們可能是河洛人不過他很多年沒講了 開始有這個市場趕緊把河洛話撿回來你看林瑞陽 翁家銘 張晨光 林在培現在這些河洛語講得很好我相信我們客家戲劇也是一樣比如說八點檔河洛戲劇一集八十、一百萬我們客家戲劇如果也有八十、一百萬我敢說其它族群的演員也會想要演你的戲 因為有錢賺
有好的演員卡司加入還不夠,戲劇需要觀眾的收視支持。在台灣語言使用不夠普遍的客語,成了戲劇中的主要語言,「聽不懂客家話」,會不會也成了觀眾不想收看的原因呢?
[演員
李奇勳]
像我朋友他看客家電視台他如果看到全部講客家話 他根本聽不懂 他就會轉台如果說有穿插華語 穿插客語他就會知道他們的對話在講什麼東西他就會慢慢了解說他們的對話 就會先停留一下所以關於客家話跟華語的比例我覺得還有蠻大可以研究的空間
《大將徐傍興》片段
[演員
溫昇豪]
我覺得重視的是劇本 你今天這劇本有提到客家文化像河洛人看到就會說 喔 那個是客家人 他們就是這樣過生活的 那OK他們就開始了解客家文化 進而對語言會比較容易產生連結否則打開客家電視 哎呀 這是講客家話的 講什麼 我聽不懂聽不懂的時候 他自然就不太容易去真的靜靜的去看一個小時的戲啦
[導演
林志儒]
我覺得語言是一個溝通的障礙語言啊 強調語言的結果 容易產生溝通的問題隔絕掉跟其他人的溝通 第一個主要在語言可是語言又是能夠真正記憶血液裡頭不安種子的一個很重要元素如果你不懂客家話 你很難理解客家人很多不安的種子這東西很矛盾 所以要有階段性的啦
[客家電視
副台長 湯昇榮]
我們每次在看劇本就在想這個問題 客語要放在那些地方比較好比如說全部講客語也可以啊 不過講實在的現在生活中 誰會出去真的全部都講客語的 所以我們慢慢調整成自然語 164834四真的好看的東西 韓劇講韓語 日劇講日語 越南話也可以 泰國話也可以講英文也可以 還是要回到原來的這戲劇本身
[演員
唐川]
像韓劇 日劇 甚至我們看外國片 我們看美國片 我們也是聽不懂不過有字幕 我們台灣的特色就是電視上有字幕 絕對不會因為它聽不懂 因為它是客家劇 所以就不愛看 我相信不會啦最重要一開始的時候會比較辛苦 我相信我們客家戲劇不用擔心 只要大家有這樣的心 有這樣的資金努力去做 我相信會經營出 這一塊屬於客家 大家愛看的
語言會不會是障礙,回歸到戲劇本身夠不夠有張力吸引人看,只是優秀的戲劇製作團隊人才,才能夠製作出高品質的戲劇,因為只有高品質的戲劇,才可能吸引廣大觀眾收看,一環扣一環,環環相扣,每一個小環節,都是客語戲劇能否蓬勃發展的關鍵。
採訪撰稿 宋宇娥
攝影剪輯 蔡裕昌